大爺腹痛高燒進醫院,醫生憑胃鏡取「鵪鶉蛋」,不動刀還能手術?

2021-01-18 騰訊網

近日,長沙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完成了一例胃鏡取石的手術,取出位於十二指腸輸入袢內的一顆31×45mm「鵪鶉蛋」大小的結石,術中無出血,患者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及進食。

前段時間,74歲的孫大爺在散步時突然出現陣發性上腹痛,以為是胃病犯了,回到家裡吃了胃藥和止痛藥,腹痛沒有緩解,第二天去附近診所打了4天的針,效果不佳,仍反覆發熱。

上周,孫大爺在家裡休息的時候又突然出現劇烈的腹痛伴大汗淋漓、畏寒,家人給他量了體溫更是高達39.8攝氏度,馬上撥打了120,將他送到了當地醫院。

第二天凌晨,孫大爺被轉至長沙市第三醫院。

長沙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躍輝接到值班醫生的報告後馬上趕往醫院,迅速組織團隊為孫大爺完善了相關檢查。

腹部增強CT及上消化道造影結果顯示:胃大部分切除術後(畢Ⅱ氏),十二指腸輸入袢內31×45mm結石。

考慮到病人年紀較大、身體條件差、基礎疾病多,再加上孫大爺曾經做過左側乳腺切除、胃大部分切除、膽囊切除、膽總管取石等手術,病人和家屬都不同意手術治療。

結合臨床檢查結果,劉躍輝與專家團隊經過縝密的會診之後,決定利用無痛胃鏡微創取出他體內的結石。

同時,消化內科團隊進行嚴謹細緻的術前準備,積極治療老人的基礎疾病,儘可能地將老人的身體狀況調整至最佳。

9月5日,在麻醉師的密切配合下,劉躍輝嫻熟地操作胃鏡為孫大爺取石,胃鏡經患者口腔、食管、胃到達十二指腸輸入袢,將那顆嵌頓在膽腸吻合部位的31×45mm的結石分次分割後,成功取出。

「不用動刀做手術就取出了我體內的結石,又快又沒有痛苦,真的是感謝你們的高超技術。」孫大爺對來到他病床的劉躍輝連聲道謝。

經口腔取出十二指腸輸入袢的結石,這聽起來簡單的有些玄妙的操作對於患者無疑獲益頗多,但對於醫生來說,在這項技術背後是對他們更高的要求。

「這就好像一名工程師鑽入僅僅能容身的狹小隧道中進行精細工作」劉躍輝說道,手術中醫生可操作的空間非常小,只能通過內鏡前端可視探頭分辨路徑並精準打磨、取出石頭,這對醫生的手法、經驗都是一種考驗。

「孫大爺體內充盈著多發性結石、與膽道相連,很容易引起肝內膽管感染,引起發熱、腹痛、黃疸等。石頭體積較大,很容易出現結石嵌頓,造成出血、穿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劉躍輝表示,像孫大爺這種腹部經歷過幾次大手術,腹腔情況、身體素質都較差,開腹手術創傷太大,胃鏡取石是最佳的治療手段。

劉躍輝介紹:胃鏡取石是現代微創手術的發展趨向,已成為眾多膽管胰腺疾病、消化道結石、異物,尤其是老年病人或者身體衰弱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的優選診療方法。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縮短住院時間等優勢,但該技術操作難度大,對術者的操作水平有相當高的要求。

(編輯ZS。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三醫院 李巧榮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焦點

  • 株洲一男子反覆腹痛,到醫院檢查居然發現肝臟有根牙籤!
    於是他來株洲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就診。然而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住院後的廖先生發起了高燒,最高體溫達到了39.5攝氏度,膽囊結石的常規藥物對於他的腹痛似乎沒有多少用處,每到晚上,肚子痛和發燒輪番上陣。馮斌主任醫師、賀明連主任醫師和王強副主任醫師看過病人後覺得雖然腹部平掃CT和彩超都提示患者有膽囊結石、膽囊炎,但大多數的膽囊炎並不會引起高熱,一定還存在其他的問題。
  • 哪些人要做胃鏡?多久做一次?
    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胃痛一定要做胃鏡嗎?除了胃鏡還能有其他的診斷方法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如果是病因很明確,也不需要做胃鏡,例如進食不潔食物之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不適,很可能是急性胃腸炎,也不需要做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檢查手段,醫生用一根帶有攝像頭的鏡子,依次從口腔進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腸,所以,胃鏡不僅僅是可以診斷胃部的疾病,還可以診斷食管、胃部和十二指腸疾病。
  • 可樂還能治病?每天喝4斤可樂的老大爺親身體驗:醫生為我好
    說的是浙江義烏市的一位老大爺一口氣吃了3斤柿子之後腹痛難忍,伴隨著嘔吐、反酸等症狀去了醫院。醫生完善相關檢查後給老大爺如此建議:回家喝可樂,一天4斤,喝一周。我相信大爺和家屬當時的表情都應該是這樣的:
  • 做胃鏡時,選擇無痛胃鏡好還是普通胃鏡好?聽聽醫生的建議!
    馮先生開始胡思亂想,害怕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於是就預約了兩天後到醫院做胃鏡檢查,但他聽朋友說做普通胃鏡就可以了,不用特地選擇無痛胃鏡,根本不疼。然而輪到馮先生做胃鏡的時候,他後悔卻已經來不及了。馮先生不停地噁心嘔吐,做完下來覺得自己十分遭罪!
  • 四川一女子痔瘡手術9天後身亡,術後曾腹痛,醫生:正常現象
    醫患糾紛是最近這些年特別讓人關注的一個話題,有的是醫生不作為,玩忽職守,有的是病人家屬無理取鬧,導致現在都醫患關係十分的緊張,不論誰是過錯方,都不想看到醫患糾紛的發生,太讓人痛心。11月23日,吳可帶著自己的母親陳小花在綿陽市肛腸病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檢查,母親被診斷為痔瘡,同時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24日的時候醫院給陳小花進行了手術,下午兩點陳小花就被推出了手術室,當時醫生表示手術很成功,檢查之後一切治療,不過還需要在醫院裡做後續的治療。
  • 不明原因的高燒不退,要擔心尿路感染!
    又打算一發燒就送孩子去醫院?這樣還是錯,你必須學會評估尿路感染的可能,再判斷要不要去醫院。否則,去醫院也像個沒頭蒼蠅,不知道要檢查什麼,不知道要看什麼醫生,不知道要吃什麼藥。好吧,接下來,我們就系統學習一下,什麼是尿路感染。尿路感染,顧名思義。尿尿的路線被細菌感染了。尿尿的路線有什麼呢?
  • 醫生用左手給自己右手做手術,切病灶就像割棉布!網友:是個狠人
    近日,四川遂寧一位醫生自己用左手給右手開刀做手術的事引發網友各種膜拜,7月16日晚,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這位神奇的醫生,他是四川遂寧第一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曾江華。「之前右手患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拇指都抬不動,很疼,我就給自己做了這個手術。」曾江華說:「主要是用微創的尖刀片割去腱鞘中的病灶。第一次刀進去的時候下手比較輕,對自己不夠狠。
  • 女白領常年不吃早餐結石「鬧事」 險些危及生命
    為了減肥長期不過早,後來查出膽囊結石也沒當回事,最近36歲的陳女士因為突發腹痛、吐血,險些危及生命。後湖的陳女士今年36歲,她高中時身材偏胖,當時為了減肥,經常一日三餐變「兩餐」,那時起就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參加工作以後,由於經常加班,為了多睡一會,每天乾脆不吃早餐。
  • 96歲奶奶臉上長個「鵪鶉蛋」 四處求手術都遭拒
    原來,半年前,王奶奶右側面頰突然出現一塊黃豆大小的潰爛,不到一個月,潰爛部位長出個鵪鶉蛋大小的腫塊,還流膿。經檢查,腫塊被確診為惡性腫瘤——高分化鱗癌。王奶奶年歲已高,如果手術,風險很大,幾家醫院都拒絕手術治療;但若放棄手術,潰爛面會不斷擴張,癌細胞還有可能轉移到淋巴,後果不堪設想。3月3日,王奶奶在鄞州人民醫院做了手術,前兩天已經拆線,創口恢復得不錯。
  • 海豚誤吞排球49個小時後手術成功取出(圖)
    歷經2個半小時的手術,南京海底世界5歲的海豚「江波」誤食的排球終於取出來了。做一個普通人的胃鏡手術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但給海豚取異物,過程卻是相當艱難。真是一波三折,方案也是一改又改。臂長1.05米的「小巨人」張夢永連夜趕過來了,可惜手還是不夠長;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醫學中心「主動請纓」,在萬般艱難之下,終於取出了這隻「難纏」的排球。
  • 幸好胃鏡下取出來了!
    圖中的刀片就是取出來後的照片。    2016.04.14晚8時許,我科接收了一名特殊病人,患者為在押犯人,由市公安局警察代訴和患者本人自述3小時前患者吞服異物,自述為刮鬍刀1片和小鐵片2片。病人自覺胃痛不適,陣發性發作,能忍受。(這人太強悍了,什麼都無所畏懼啊。)
  • 臨高女子宮外孕被誤診為闌尾炎,向醫院討說法,醫生:憑經驗確診
    近日,據媒體報導,臨高一王女士因身體不舒服去醫院看病,宮外孕診斷為闌尾炎。女子討要說法,臨高某華僑醫院:憑經驗診斷。視頻中王女士說一開始由於右下腹痛,加上下體出血,她就到某華僑醫院就診,醫院醫生給她做了B超檢查和抽血檢查,醫生告訴王女士說是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當天就做了闌尾切除手術。術後第三天王女士還是疼痛,下體還是出血,醫生當時說可能是術後的問題。
  • 女白領常年不吃早餐結石「鬧事」
    女白領常年不吃早餐結石「鬧事」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劉姍姍 記者祁燕)為了減肥長期不過早,後來查出膽囊結石也沒當回事,最近36歲的陳女士因為突發腹痛、吐血,險些危及生命。後湖的陳女士今年36歲,她高中時身材偏胖,當時為了減肥,經常一日三餐變「兩餐」,那時起就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
  • 出現右上腹痛,有哪些病因?該怎麼辦?醫生詳細告訴您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篩查排出肝膿腫。主要的檢查項目常常為查血和超聲檢查。對於膽囊及膽道結石,主要的治療方法還是手術治療,通過手術,一般才能比較徹底的解決反覆發作的問題。3、膽囊及膽道腫瘤。比如膽囊癌、膽管癌之類的。腫瘤引起的腹痛常常沒有特異性,以隱痛比較多見。如果繼發了膽囊炎,還可能和膽囊炎症狀類似。
  • 男科醫院的帳單!沒病製造病,手術臺前提刀加價,涉案金額2.39億
    醫生通常被人們所說稱白衣天使,但是並不是所有穿白衣的都是天使,還有是惡魔所裝扮的。據央視網新聞12月15日報導,2014年,韓文龍在貴州省遵義市創辦了歐亞醫院,通過大量廣告宣傳,醫院打造成遵義市"最專業"的男科醫院。
  • 百歲老人吃粽子誤吞棗核,東方醫院醫生2分鐘完成取出手術!
    6月24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內鏡中心服務臺收到了急診的緊急電話,原來,一位103歲的老先生早上吃粽子時誤吞了棗核,家人帶著老人輾轉多家醫院,都因年紀大未能處理。急診與內鏡中心溝通後,立即為老人安排了CT、抽血和心電圖檢查。年齡這麼大,心肺功能都生理性減退,異物尖銳,取出時刺激較大,要不要麻醉?麻醉風險怎麼辦?
  • 【警惕】深圳男子吃飯吞下這東西,醫生緊急開刀手術!過程細思極恐
    於是,他只好請假前往醫院就醫,但喉鏡和胃鏡都做了,結果還是什麼都沒有發現。查出問題所在後,張先生又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醫院消化內科和耳鼻喉科接診,當時,醫生想通過胃鏡或者食管鏡取出。然而,異物很狡猾,鏡子根本看不到,只能看到兩處破損。
  • 囫圇吞「魚」遼陽老翁肚子疼,胃鏡取出3釐米大魚刺!
    大爺牙疼囫圇吞「魚」沒嚼,結果不知不覺吞下魚刺遭了罪!近日,遼陽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吃了老伴買回來的大魚,吃完肚子卻疼得厲害。於是家人帶老人在附近醫院做了CT,結果顯示十二指腸有異物,醫院建議老人到遼陽市中心醫院取出。
  • 14人聚餐後10人腹痛!南京媽媽崩潰:女兒高燒,兒子被下病重通知書
    △楊女士的兒子診斷結果為急性腸炎據楊女士回憶,當晚 8 點左右,兒子發燒溫度也達到了 38.9 ℃,她便將兒子也接來醫院,與女兒一起掛水。" 當時兩個孩子還陸續出現了腹瀉症狀,診斷結果都是急性腸炎,一直到凌晨 1 點多才掛完水,醫生也還給開了藥。"
  • 9歲女孩肚子痛,醫生竟從胃裡取出1斤頭髮!原因讓人驚呆!
    然而之後的CT檢查結果讓醫生們吃了一驚發現事情不簡單悠悠的整個胃腔裡面擴張得很厲害,胃腔裡面儲存了很多東西。胃鏡進去看的時候都嚇壞了醫生,發現胃腔都被頭髮的團塊充滿了。一開始醫生想利用胃鏡將頭髮取出,但由於賁門(食管和胃的交界)過小,頭髮過多且成團,通過胃鏡取出的不到十分之一,再加上頭髮已經延續到十二指腸下段,是胃鏡到不了的地方,因此只能更換另一種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