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一直我非常喜歡的歌手?編劇?導演?演員……ALL。今天來推薦這部她編劇、導演、主演的女性電影《20、30、40》,由李心潔、劉若英、張艾嘉主演,即使是相隔16年,張艾嘉對女人情與欲,太懂了。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看後都會會心一笑。
一場臺北的輕微地震,電影就像臺灣話一樣,三個女人一臺戲的故事娓娓道來——
40歲剛離婚的花店老闆娘面無表情地忙著收拾一片狼藉的店鋪,店裡的員工臨時掉鏈子,還得親力親為去替他們擦屁股。
30歲剛飛行完畢獨自回到家的空姐,一個人捲縮在黑暗的角落裡,經受著突如其來的恐懼。
20歲為了夢想,初來乍到的馬來西亞小妹連地震都有小姐妹陪,上街接受採訪,更像是一個感受熱鬧的體驗者。
浴戲,私密的閒暇時光
張艾嘉選用了私密的浴室洗澡,脫去社會外衣,最能彰顯女人們不同年齡段的本性。20歲的清純、30歲的女人味、40歲的性感,展露無疑。
20歲,連洗澡都有人陪,不知孤獨的滋味;
30歲,輾轉於兩個男人肉體的牽絆和前任的靈魂拷問,迷失自我,更孤寂清冷;
40歲,離婚後再次房事後,即使肉體私慾被填滿也免不了的寂寞和孤獨。
床戲,點燃欲望的開始
什麼是女孩到女人的轉變,從兩個人構建的親密關係開始。蜻蜓點水般床戲的淺嘗即止,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的女人對於性事的本能反應。
20歲,在嬉戲打鬧間不經意地觸碰,對愛對性甚至取向都懵懂又模糊;
30歲,遊刃有餘地周旋於小鮮肉和有婦之夫,欲擒故縱於多個場地,不只是床上,懂男人,更懂自己的需求;
40歲,生娃離婚後,還原性渴望的本真,毫不掩飾自己的欲望,女人不再是矜持等待,而是主動地燃起熊熊烈火……
和不堪的自己和解
圍繞女人們歲歲年年成長的煩惱裡,遇到最大的麻煩莫過於情事。劇中切入的情事也出奇的相似,談不上失戀的失戀,陣痛後,陪伴女人的只有她自己。
20歲的KTV,喜歡的人戀愛了,自己唱K哭一場,簡單又發洩;
30歲的天台,打最後一通電話,把手機砸了,告別前任;
40歲的臥室,和一個她誤以為可以發展戀愛的離婚男人的曖昧情愫瓦解,看韓劇和吃ice cream是治癒自己的好方法。
最終,女人還是會在經歷絕望的情感波折後,重新獲取蛻變的能量,美麗綻放。30歲,看完已故的母親尋求答案,發現身邊安定的美好;40歲,依舊陽光,奔跑,接納並不年輕的自己,自信地和陌生人打招呼。女人如花,每個年齡各自芬芳
愛情,始終滋養著她們
20歲的年輕女人
身邊會有很多「姐妹」,也有特別「喜歡」的姐妹。她和她彼此陪伴,互說秘密,開玩笑,有大把的好時光可以揮霍。我特別喜歡這一組似懂非懂、情感不斷升溫的同性戲。
像每個人的初戀,一起共同完成課業,一起憧憬著未來,第一次擁抱、同床共枕的怕癢敏感、一次失敗的親密行動、一次公開的吻別,滿滿膠原蛋白的青春美好得讓人嫉妒,留下的是青澀蘋果的酸滋味和心存一輩子的遺憾。
30歲輕熟女
身邊「姐妹」大多都非單身,工作也會格外忙碌,正因為越來越寂寞,就必須把剩下的時間讓感情佔滿。這個年齡的女人,已經褪去了年輕女人的青澀,更獨立更有女人味,對男人也更有吸引力,她們經歷過愛情,更渴望愛情、哪怕是男人。
但,她們會下意識去比較現任和前任,不會再像對待初戀那麼投入,會躲閃、猶豫、甚至對結婚恐懼。
哪怕同時擁有不成熟、衝動的弟弟男友,有婦之夫的穩重男人……都沒法彌補她的空虛。她渴望的穩定的安全的親密關係,卻不敢往前走一步。
40歲熟女
已結婚生子,天天面對一地雞毛的破事,迫不得已負擔責任。她們擔心著自己的容顏不再,初老症狀越來越明顯,面對老公出軌主動離婚更是不假思索。離婚後無盡的孤獨才剛剛開始……敏感又脆弱,缺哄的少女心和青春期的女兒沒差。
她們當了那麼多年男人眼中的「獵物」,40歲離婚後的女人開始角色反轉,主動當起了尋覓男人的「獵人」。主動出擊,在男人扎堆的酒吧裡跳熱舞、和年輕教練以打網球的名義約會、在健身房主動勾搭陌生男人,她們無所畏懼。
甚至瞄準了目標,哪怕這個目標有一個女友,她們也充滿勇氣,久經沙場,恰到好處明示暗示,抓住最後一根「性感嫵媚」的誘惑稻草,拼一下,展現一會兒,讓男人多看她們一眼也很開心。
不同階段的女人對愛、情、欲的真實又細膩的變化,各有各的美,也希望和她們交鋒的男人們能懂,愛她們的就滿足她們、包容她們。
這是一個需要主動,幸福自己找的時代,女人們在經歷一次次感情波折後,迎接她們的一定是脫胎換骨的美麗綻放。
好的劇本+好的鏡頭語言+好的演技,沒有一定的閱歷,根本搞不定,拍了也沒有力量。最後,表白鏡頭裡的張艾嘉,刮腋毛都那麼有儀式感和魅惑力。
/ 點擊閱讀以下影評/
好想好想談戀愛
大約在冬季
遭遇陌生人
中國合伙人
囧媽
後來的我們
中國女排(奪冠)
半個喜劇
被光抓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