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這樣的女人

2021-02-08 壹條電影

作者 | 沈十六

出品 | 壹條電影

我有些忘記是什麼場合了,張艾嘉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不怕人老,不怕樣子老,我更在乎、更害怕的是心老。」


說實話,近期見過她的人,並不會相信張艾嘉已經64歲。時間消耗了她的一部分美貌,卻也帶來了更多氣質和經歷。


回顧張艾嘉出道的四十多年,能夠發現她身上有很多令人驚嘆的力量,跟同時代的女演員相比,她好像很容易得了很多認可。先是歌手入行,轉型做演員早早得雙料影后,25歲開始當導演和編劇後又獲最佳,每一重身份在她身上都不是負累,都是時間贈予的禮物。


今天一條的視頻裡就和大家聊一聊張艾嘉和她的新作品《相愛相親》



 一、她風風火火的樣子最動人 

張艾嘉在導演方面,有許多關鍵詞,比如:人文、敏感細膩、新時代女性、強調情感表達,跟她在大眾面前的形象如出一轍,知性、得體、舒展

所以很難想像,她在少女時期有過十分反叛、任性的經歷。

她13歲去美國紐約讀書,經歷了一段半工半讀,獨立生活的日子。張艾嘉說:「幫人照顧小孩,很多人喜歡用我,每周都能賺到很多錢」,但她毫無做乖乖女的想法,談過很多男朋友,聽披頭四,穿超短裙,「短到上樓梯需要倒著走,不然會被看光了」。以至於母親擔心她太過叛逆,要求她趕快回臺灣。回來之後,她順利成為歌手,20歲時又跟嘉禾籤了五年長約,開始拍電影。

她屬於那種有靈氣的演員,當年李翰祥打算拍紅樓夢,張艾嘉和林青霞入組,她演寶玉,林演黛玉,但後來臨時調換了角色。等戲拍完,導演特別認真地說:「林青霞是個偶像,但張艾嘉是個演員。」

哪怕是憑著《我的爺爺》和《最愛》拿過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後,她也不誇耀自己在演戲方面的成就,總是淡淡地說:「成為一個好演員需要什麼?三分天賦,三分努力,三分運氣,還有一份未知」。

這是天然的通透,不好學,也學不來。或許,與她是親厚師徒關係的奶茶劉若英才能懂得幾分。

那個階段,她只認「戀愛大過天」。但嘉禾不準女演員談戀愛,張艾嘉深受束縛,並被高層評價「不聽話」,待了兩年後,由著性子解了約。

她真是那種活得自我的人,隨性不羈,追風逐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管是跟新藝城七怪打成一片(前段時間,她還撮合早年決裂的幾個人重新聚首),還是後來從臺前完全轉到幕後,出任企業在臺灣地區的總監。她全都做了,而且做得不錯。

提起張艾嘉,這些並不是最令人感嘆的,反而是她的複雜情史更惹人側目。不管是前夫劉幼林,還是藍顏知己李宗盛,都有令人唏噓的故事.


 二、沒有失敗的感情,只有不合適的人 

其中,最不受大家祝福的是她第一段失敗的婚姻。

26歲那年,張艾嘉不顧家人反對,嫁給比自己大16歲的劉幼林。這段婚姻並不被看好,僅僅維持了六年,在她31歲時以離婚收場。

那段婚姻生活,令她陷入了5年的情感低潮期,等到慢慢走出傷痛,她開始重新投入生活。

36歲的張艾嘉,在於楊德昌合作《浮萍》時,傳出緋聞,但兩個人並沒有走到一起。她坦言:「曾有機會發展,但停止了。」這段經歷為她日後對拍電影生出興趣到底有多少作用不得而知,但她的確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對楊德昌的惋惜之情。

之後一年,她與音樂才子羅大佑交往甚密,那時候她也在唱歌,但唱得很辛苦,從小受鮑勃·迪倫等人的音樂影響,在早期進入歌手圈子時顯得格格不入。

張艾嘉談及過往的時候,都不提情感,更多是感激。就算有人說她唱歌能紅,她也會歸到自己早期遇到了羅大佑,是他幫自己寫了許多適合那個年代的歌。

 三、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 

但在緋聞男友這件事上,至今仍經常被人問起的那個人是李宗盛。

此前張艾嘉在接受魯豫採訪時,就回答過「李宗盛愛過你嗎?」這個問題。她不止一次認真否認了這段感情,他就是一個那樣的人,需要了解對方的想法、情緒,要很愛那個人,不然寫不出那麼深情的詞。如果連自己都打動不了,又怎麼打動別人呢?

而李宗盛也講過:「每一個音樂製作人都要愛他的歌手,要把她們的前途當做自己的前途,只有這樣,才能做好音樂。」

可我們作為聽眾,也都知道他是懂她的,所以,他說「張艾嘉的聲音雖然不甚專業,但有一種安定的感覺,是一種神經質的溫柔情感。」也正是在這份欣賞的基礎上,他寫出了傳唱至今的《愛的代價》,也是他「唯一一首寫到一半就哭的歌」。

不管如何,這些經歷都給了張艾嘉足夠的成長,並推進著她的成熟。正是因為過去的她,才成就了現在的她。

這就是張小姐的魅力,她憑著一腔熱血去愛,轟轟烈烈,燃燒自己,哪怕到了三十六七歲,也還是這副動人的樣子。

在認識現在的先生時,對方尚有妻兒,是香港有名有姓的富商,單身女性不該招惹。但她愛上了就是愛上了,最後落得插足別人婚姻、未婚生子的輿論之中。

我不知道那個階段她是如何熬過來的,但至今張艾嘉都不太願意提起,只坦言「做第三者壓力很大」。在生下兒子奧斯卡的第二年,王靖雄辦妥離婚手續,正式迎娶了張艾嘉。至今兩個人都過得很安穩、幸福。


人可能就是如此,只有真正轟轟烈烈地愛過,才能理解平淡生活的真諦。


從來都不嘗試的人生,過一天和過一輩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四、電影成了盛放她人生經歷的載體 

如果你覺得張艾嘉熱烈、豐盛的人生就開始趨於下行的話,那真是錯了。她踏入四十歲之後,還拿了好幾個分量很重的獎項。

在進入後半生時,拍電影成了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這份工作並不輕鬆容易,也並非指導指導演員如何表演就能勝任。她磨了許多年,才磨出一些體會。

記得,她在某次頒獎典禮現場說:「電影創作大同小異,大同在於,我們關懷的主題都是人性,也都是人,人跟環境、跟他人、跟自己、跟過去、跟未來,可就是因為這些小異,他的文化背景、思考方式、個性、視野、詮釋,令我們每一部電影都那麼精彩,有它獨特的精神。」

這句話並非多麼深刻,但凝結了她當導演後的諸多體會和感觸。也是自那之後,我集中看了她導過的所有電影。

每一部電影裡都有她對生活、情感、碰撞、摩擦的理解。

所以她才會說出「看到網上有人評價我是溫室裡的花朵是,都覺得好笑,我也經歷了很多你們不能想像的磨難。」

《念念》裡未婚先孕,總執著於父輩情感的育美,有一個總低著頭畫圈的鏡頭,非常簡單,卻印象深刻,我能感受到她沉默中湧動的情緒。還是《20 30 40》裡不同階段,有不同問題的三位新時代女性,其中40歲階段的女性,有著我更不能理解的矛盾,張艾嘉出演了這個角色,有個細節是她決定離婚,女兒問她為什麼,她說長大後就會懂的,而身邊的朋友勸她不要輕易做決定,離婚以後遇見更好的或許也不會要。

張艾嘉追問一句:好的為什麼不要?!這是一種殘存在體內的生氣,她對生活還有期待。無論怎樣,從這些角色身上我都能看到張艾嘉的影子。她在愛中的掙扎、彷徨,繼而堅定、果斷,似乎就是在看某一個沒有具體面目的女性成長。

所以,回到電影本身,張艾嘉從自身提煉出的情緒,能夠讓人產生共鳴,當我們看完她的電影後,總會覺得心被揪疼了一下。

在張艾嘉的新電影《相愛相親》中,也有很多打動人心的細節,最令我感動的是,姥姥這個角色。

她幾乎守了一輩子寡,等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姥姥沒有名字,就叫嶽曾氏,也沒有年輕時就出走了的嶽老爺子的照片。後來,薇薇的男友阿達給他倆合成了一張,郵寄回來。

收到信封的那天下了雨,她佝僂著背,拿信封擋雨,回到家時,照片沾了溼信封,老爺子臉上有處糊了。她想擦乾淨,拿了毛巾輕輕蹭了一下,但整張臉都花了。那個瞬間她紅了眼眶,手指摩挲著照片,一下子痛哭起來。

老一輩演員的表演太過真摯,飽滿到一觸即發。我坐在觀眾席中,跟著掉眼淚。

張艾嘉似乎不太講很宏大的東西,總是在探尋幽微的人性和情感,並用一種特有的溫柔的方式,講述一些看似殘酷的事實。

這可能是她最新的收穫,也是想要透過電影傳達的想法。

 五、老就老,誰怕誰 

前幾個月,張艾嘉去了《朗讀者》,董卿跟她簡單聊了聊,提到一個問題。董卿說,很多女性到了三十歲,或過了三十五歲,就會避諱自己的年齡,問張艾嘉怎麼看。

她很放鬆地說:「我不覺得有什麼需要躲躲藏藏的,只要自己能夠面對美好的或者不好的事情,就可以了。我還蠻滿意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還可依繼續工作的。」

時間十分公平,再回首時,能看到很多過不去不曾看到的東西。

拍《念念》時,她重新唱了1992年創作的那首《愛的代價》,張艾嘉說「是心在唱這首歌,那顆心經歷了更多的事情,所以那裡面的每一句歌詞,都是一個畫面,都是一個故事,特別感傷。」

可她並非要沉浸在這種感懷世事的情緒裡,而是「很多事情都過去了,我們還是要繼續往前走。」

一個有味道的女人,需要經歷,需要被品嘗。她相信這味道來自於「自己的人生態度、怎麼好好走過這條路」。

我想,這就是張艾嘉,前半生愛的轟轟烈烈,後半生活的知性優雅。

 今日福利:加入互動群參與《相愛相親》全國兌換券的抽獎喲~ 

圖文▲▼視頻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yitiaomovie】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一條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相關焦點

  • 張艾嘉:一個有故事,更會講故事的女人
    儘管家裡家教很嚴,但是從小備受寵愛的張艾嘉,還是早早的迎來了叛逆期。學校裡她是穿著迷你裙的性感少女,常常會有老師投訴到媽媽那裡,說「你女兒這樣穿,班上的男生注意力都不在學習上了」;她還喜歡逃課,動不動就編造各種理由不去學校。張媽媽只能沒收了她的衣服,「威脅」她再這樣就讓她回臺灣,後來張艾嘉也真的回了故鄉。
  • 張艾嘉:等到顏值敗給歲月,她才是最美的女人
    說到張艾嘉,似乎有聊不完的話題。 這個64歲的女人,用一生做了別人幾輩子都做不完的事。 當演員、做編劇、拍電影、玩音樂,每件事都做到頂級,但又毫不誇張。 做女人,她從來沒有喪失愛的能力,也沒有少過被愛的資本。李宗盛、羅大佑都曾是她的紅顏知己。
  • 張艾嘉:一個女人怎樣才算活得夠本?
    之前是一直不知道的,這兩年,想起這個問題,心中慢慢浮現出一個名字——張艾嘉。對張艾嘉,我也是這兩年慢慢開始有了更多了解,而且是那一類了解多了反而越發喜歡的女人。01去年春天,張艾嘉導演,梁洛施、李心潔主演的電影《念念》上映。當時話題炒得很熱,圍繞的多是:這是27歲、三個孩子母親梁洛施的復出之作。
  • 203040女人的情與欲,張艾嘉太懂了
    張艾嘉一直我非常喜歡的歌手?編劇?導演?演員……ALL。
  • 文藝卻不矯情,張艾嘉活出了成熟女人最好的樣子
    羅大佑口中的「小妹」李宗盛、梁詠琪叫她「張姐"劉若英、李心潔是她的徒弟年輕時轟轟烈烈,到老來雲淡風輕不完美的張艾嘉,活出了很多人心中完美的樣子很多人、特別是很多女人,在提到張艾嘉的時候,都會說「我想活成她的樣子」。
  • 羅大佑:與已婚張艾嘉戀愛,和張艾嘉好友結婚,58歲娶圈外女友
    有人說她的人生比歌后王菲還要精彩,為什麼要拿張艾嘉和王菲相比呢,是因為她們的人生都有一共共同點,那就是都不缺少愛情。而且張艾嘉是一個對愛情窮追不捨勇敢無畏的女人。在六七十年代,一個20來歲的女生能夠這麼有追求愛情的勇敢的行為,那一定是她的家境比普通人好很多。
  • 張艾嘉:人生是從愛的代價到輕描淡寫
    麥子導讀:「我們每天都面對太多轉變,在這種狀況下人和人該如何相處?」
  • 張艾嘉: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過,才算活得夠本?
    她這樣的決策基於兩個原因: 第一,對自身優勢的判斷。張艾嘉覺得自己唱歌不如林憶蓮,顏值不如林青霞,唯有向幕後發展,才有機會在電影圈走得更遠。 第二,當時,不少導演都是演而優則導。比如柯俊雄,電影演員出身;胡金銓,曾是邵氏的演員。
  • 張艾嘉:差點兒被才子折騰死了
    老師找到魏淑娟:「你女兒這樣打扮,我們學校有些男同學不太專心上課。」魏淑娟氣的把她的裙子剪了,也不給她買。從那以後,張艾嘉課餘幫鄰居遛狗、照顧小孩,成了那一片有名的baby-sitter。她說:「我很小就明白,要穿自己想穿的東西,就要自己賺錢。」魏淑娟拿女兒沒轍,只能嚇唬她:「你再不聽話,我就送你回臺灣了。」
  • 張艾嘉:差點兒被才子折騰死了
    老師找到魏淑娟:「你女兒這樣打扮,我們學校有些男同學不太專心上課。」魏淑娟氣的把她的裙子剪了,也不給她買。從那以後,張艾嘉課餘幫鄰居遛狗、照顧小孩,成了那一片有名的baby-sitter。她說:「我很小就明白,要穿自己想穿的東西,就要自己賺錢。」
  • 張艾嘉母子高調同框,兒子相貌神似彭于晏?67歲張艾嘉風韻依舊
    張艾嘉出身名門,沒有大小姐的做派反而更加有主見,選擇踏入文藝圈,1972年憑藉《龍虎金剛》順利出道,剛出道的張艾嘉並沒有女主戲,做起林鳳霞與林青霞的配角演員,而在出道第四年就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其實在當時張艾嘉雖說長相文藝清新但在港星的黃金時期卻不夠出眾,張艾嘉五官標誌讓人看起來自然舒服,加上張艾嘉本身的書香氣,似乎就是美麗與智慧的結合體,而像林青霞、鞏俐屬於一種驚豔霸道美
  • 專訪 | 張艾嘉:我才64,還年輕
    張艾嘉導演的新片《相愛相親》。故事在繼續,愛永不止息 《相愛相親》 正在熱映這位三獲金像獎、兩次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在執導無數部關於女人的電影之後,依舊保持著她對女人的關懷,對生活困境的釋懷。面對如今呼聲越來越大的「男女平等」,她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
  • 滾石天后宮的女人們(二):張艾嘉再年輕40歲,還有小花什麼事?這才是勵志女主角
    說到滾石,其實不僅僅滾石,是整個娛樂圈,有一個名字是提起的,那就是張艾嘉。在邊哥的娛樂圈琅琊榜上,她也是前三的水平,歌手、演員、導演、編劇……這個女人在她所有涉獵的領域裡,都做到了極致。張艾嘉的外祖父魏景蒙是蔣經國的顧問,父親張文莊是空軍飛機師,不過出生在這樣顯赫世家的張艾嘉,卻沒有過過什麼太好的日子。她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因飛機失事去世,母親改嫁後,更是直接把年幼的張艾嘉送到國外讀書。
  • 《念念》:張艾嘉的深情
    在張艾嘉讀到《念念》的時候,「還不是劇本,是三個故事」。故事的作者是一個在臺灣電影圈發展多年的日本人蔭山徵彥。「他寫的是自己的經歷,他一個人來臺灣,和父母很長時間不和解,但是後來想改變,結果發現弟弟結婚這樣的大事,家裡人都沒有通知他。他以此寫了兩場戲,我被他的真實感動,女孩子可能比較容易訴說心裡的渴望,但是很少有男孩子願意這樣袒露心扉。」
  • 張艾嘉已經拍了四十多年電影了,真是太酷了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答案就是貼一幅張艾嘉的照片。 2知乎上有一個專門的問題,叫「如何評價張艾嘉?」下面的回答不多,更沒有什麼長篇大論的答案,甚至有人簡單地說:評價張姐太難了,因為你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句組織起來去描述這樣一個女人的大半生。
  • 張艾嘉:從時間深處遊來的美人魚
    電影《相愛相親》裡,張艾嘉扮演的母親周旋於固執寡言的姥姥和急於擺脫控制的女兒間,她急躁、瑣碎,外強中乾,自私也脆弱,但也有自己的執念。這一次,她想用「很實很實的一個故事,表達一個很虛很虛的夢想」,通過三個不同時代女人的愛情命運完成一次「Love Education」。
  • 不敢相信這是 67 歲的張艾嘉
    ,張艾嘉的近照在網上曝光,她一襲長裙,在水一方,很難讓人想像,這竟是一個女人67歲的模樣。那些為愛付出代價的日子,讓這個女人變得豐富而入世。如今67歲的張艾嘉是見過自己,見過天地,見過眾生的人了。她未曾喪失愛的勇氣,也終於有資格輕描淡寫。
  • 張艾嘉經歷的娛樂圈,就是一部女明星獨立成長的史詩
    張艾嘉的電影履歷從來就兩極,要麼海水要麼火焰,她總是不甘心做某種固定刻板的「張艾嘉」,當你剛剛認為:啊,原來張艾嘉是這樣的而她成為演員不過是因為她在美國念書整天跟著自由運動到處跑,母親說女孩這樣野可不行,把她趕回臺灣。可她天生就是演員,她的美貌毋庸置疑,而她總是讓自己的美貌精彩、多樣,她可以活潑可以純情甚至可以毫無女人味。
  • 《相愛相親》 | 張艾嘉:「電影是一輩子的承諾.」
    與上一部影片《念念》相比,不論是豆瓣評分還是票房成績也都可圈可點。張艾嘉通過這部影片與觀眾探討的是:愛究竟是什麼?張艾嘉將故事的拍攝地定在鄭州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二線城市,這裡或許最能代表當代中國人的成長過程。
  • 從"心動"到"相愛相親",想不出有誰比張艾嘉更了解女人
    陌上花開 開了幾代 鋪滿了人海哪怕要用一輩子一步步一點點明白什麼叫相愛兩岸三地,我暫時想不出第二個像張艾嘉那樣了解女人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