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9:36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近日,南京湯山溫泉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與南京湯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正式籤定水權交易合同,這意味著我市地下水水權交易試點取得成功。這也是全省率先完成的地熱水水權改革試點。
為什麼要進行水權交易試點?如何交易?試點之後又如何進一步推進?……12月30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進行了採訪。
為什麼要開展水權交易?
——用市場機制和價格槓桿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
「在保證合理生活、生產用水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機制和價格槓桿的調節作用,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水權交易改革試點工作將是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要手段。」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李益進介紹,開展水權交易是有效解決不同地下水取水戶之間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新嘗試,通過水權交易使一部分新增用水需求得到滿足,從而解決區域水量配置和使用不均衡的問題,促進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他以江寧地區地下水採用為例解釋:江寧區2020年地下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180萬立方米,至2019年底,區內共有25張地下水取水許可證,取水許可總量為137.6萬立方米,但2019年實際取用量為106.3萬立方米。儘管有富餘,但區域內還有企業「不夠用」——南京湯山地熱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初期取水許可核准36萬方/年的溫泉水用量,但目前每年溫泉水用量達60萬方左右,缺口達24萬方。「此番水權交易改革試點,就是破解該片區多家取水戶取水量與許可水量不匹配問題。」
如何交易?
——7家單位「貢獻」餘量,缺口方一口氣獲得近40萬方用水量
水權交易究竟怎麼進行?據介紹,此番交易,優先考慮在溫泉公司內部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即對南京湯山地熱開發有限公司取水許可證法人進行變更,變更為南京湯山溫泉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溫泉公司實際控制的水進增至7口,並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將原有的7張取水許可證合而為一,在不突破紅線的前提下,進行7口水井用水的自由調配。如果內部調配仍無法滿足溫泉公司取水需求時,再與其他地下水用戶交易。
近日,湯山溫泉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與南京湯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南京大生現代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工業技術學校等7家地下用水企業籤訂水權交易合同,交易量達39.55萬方。合同內容包括交易標的、交易期限、交易主體雙方取水地點和取水用餘、交易價格、違約責任等。記者看到,南京湯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每年許可的用水量為3萬立方米,但在2019年,其實際用量只有0.7萬立方米。此次交易,該公司一口氣拿出2.8萬方進行交易;南京工業技術學校許可用水量為5萬立方米,但2019年的實際用量不足0.6萬立方米,此次共交易了4.5萬立方米……履行相應的手續後,雙方憑交易申請、交易合同、付款憑證等文件,至省水利廳就可辦理取水許可變更手續。
「交易量達到39.55萬方,再加上原先許可的36萬方,目前湯山溫泉取水許可總量共有75.55萬方,滿足了湯山溫泉用水需求,同時為後期發展還預留了一定的增長空間。」湯山溫泉資源管理公司總經理楊永明坦言,此番交易徹底解決了困擾公司多年的「超計劃、超許可」取水難題。
試點之後如何進一步推進?
——溧水地區水權交易將是新一年重點
據悉,我市每年地下水用量為300萬立方米,雖然與省裡確定的800萬立方米的紅線指標尚有一段距離,但作為節水型城市,南京水權交易改革在江寧地區試點成功之後,還將在條件具備時進行全市推廣,並將探索開展全市地表水水權交易改革試點工作。「溧水區水權交易改革將是2021年的重點。」李益進昨天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溧水區水權交易對象為地表水。根據初定方案,該區將以鎮街為主體,對全區用水總量、主要河庫水量分配、主要河庫生態流量(水位)等管控指標進行摸底後,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確定各鎮街的可用水量。可交易水權有兩種:一是政府的用水總量和河湖水量分配指標範圍內結餘水量,二是擁有取水許可的取水單位通過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節水等措施,在滿足自身生產用水條件下且未超過其許可量的水資源餘量。
李益進表示,開展水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和價格槓桿作用促進節約用水的一種有效手段,是貫徹「節水優先」方針的具體舉措。對賣方而言,通過有效節水措施,將節餘的水量拿出來交易,獲得利潤,建立節約用水的有償激勵機制;對買方而言,不採取節水措施,新增用水需求時,就需要多花錢購買,需求越大,花錢越多,從而迫使其節約用水。這樣就建立了節約用水的倒逼機制,促使其推動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用水模式的改變。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