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受這陰雨天潮溼的影響,總覺得不暢,心胸不舒。於是飯後踏出家門,來個黑夜尋芳,尋找歲月的芬芳,驅逐心裡這無由來的陰霾。
抬起頭想望望月亮,才發覺月亮還沒隨著夜幕而至,不知道躲哪裡吃晚飯去了。在城裡霓虹燈的閃亮下,連星星的影子都尋不到半點,燈光佔據了一半的天空,上空就是一片黑麻麻。璀璨的星光,不知是被烏雲遮去了,還是被這人間的燈火掩去了。
失落的心情並不能阻止我前行,徑直來到了「文天祥公園」,因為我知道,這裡有著歷史的芬芳,足夠指引我走出迷茫的十字路口。
許是我來的較早,公園裡還沒什麼動靜。幾個老人家背著手,彎著腰,踱著小步,哼著小曲,也挺樂哉。在LED燈的裝飾下,「文天祥公園」,倒也顯得悠閒。
清風輕撫,撫下了片片落葉,飄來了陣陣花香,帶著雨後的清新,指引我前行。路旁的綠樹欣欣向榮,帶著春天的希望在成長。行至一處,卻發現了一棵孤獨的樹,像在尋找秋天的蹤跡,把自己身上的葉子都抖落了,又或許是還沒來得及從秋天的季節裡走出來,春天就匆匆而至了。在這個萬物復甦的春天,它顯得有些滄桑與孤寂。在奼紫嫣紅的初春,總是美麗的,望著這顆樹的背影,我想猜出它的心事,哪怕在美好的生活裡,我們也不敢肆無忌憚地生活著,不敢忘卻曾經經歷過的風霜。
在公園裡,我們可以看到幾尊雕像,有馬思聰、陳炯明、鍾敬文等。雨後的雕像,更神清,如當年英雄的傲骨般屹立在人世間。懷著崇高的敬意,小心翼翼地閱覽著雕像上的簡介。一陣風拂過,像是打開了歲月的史卷,隨風一頁頁地翻卷,我輕輕地讀著歷史,讀著他們的生平。春雨撣去雕像上久居的塵埃,也撣落了一地過往,卻拭不去他們在復興民族路上的豐功偉績。
離開英雄的雕像,走在寬闊的甬道上,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不一會,迎面所看到的是古樓式風格的建築「表忠祠」,四周綠樹、碧草、豔花環繞,就像一個美麗的城堡一般矗立在歲月的長河裡,陪伴著那些英雄。
來到「文天祥公園」,最終的目的,便是「方飯亭」。「方飯亭」裡「五坡正氣」(也叫「一飯千秋」),這是文天祥留下的足跡。「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是文天祥畫像上方的絕筆詩《衣帶銘》。文天祥,一個文官,卻為了保衛國家,毅然地奔赴戰場,甚至拿出自己的家產招募兵士,抗元救國。在五坡嶺被俘後,不屈就敵人,願死也不降服,欲服冰片自殺,卻未果;不管對方如何羞辱與打壓,他都未屈服,最後文天祥被殺害在大都。
「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這是明朝潮州狀元林大欽對文天祥的評價,就刻在文天祥畫像兩側的亭柱上。
夜風清徐,月亮也爬上了山坡。「方飯亭」在月色下閃著歷史的光芒,「一飯千秋」不畏風霜,日夜作伴在往後的千秋萬代裡。正如文天祥在最後的絕望中的吶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般響徹千古。
我準備離開時,公園裡已經熱鬧起來了,有散步的,有跑步的,還有跳廣場舞的,整個公園都充滿了歡聲笑語。那棵早已落葉歸根的老樹在春風的撩動下颯颯作響,像是在悼念歷史的偉大,又像是在訴說新時代的故事。
END
圖文|鍾碧雲
★ 「看東岸」 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