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與三僚

2021-02-13 興國鄉賢匯


作者 | 陳玉桃

來自興國鄉賢匯原創散文

文天祥與三僚




文天祥是當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精神與博大情懷,激勵著人們愛國愛家、奮發向上。

 

這麼一個激情昂揚、揚清激濁者,卻與興國三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不得不讓人神思與遐想:三僚,究竟有什麼力量吸引著文天祥?

 


    無蚊祠

 

早年間去過興國三僚觀光旅遊的人,或曾見過三僚廖氏屋場的一幢古祠堂---萬祿祠,那時候,每到夏季,村子裡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總喜歡到這座祠堂內乘涼八卦,一邊喝著茶,一邊天南地北講古談今。

 

說來奇特,在蚊蟲遍地的上世紀農村,又是大村落屋場中央的房子,不點蚊香竟然沒有一隻蚊蟲叮咬,這座祠堂,被人們稱為「無蚊祠」。

 

1989年官方編輯出版的民間故事集《四星望月》講述這樣一則故事。

 


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5月,二次勤王的文天祥率部由廣東梅縣而進兵江西,收會昌、克於都,興國的元軍望風而逃。

 

文天祥決定在興國開設「都督行府」,招兵募糧,養精蓄銳以圖北上。

 

7月某天,文天祥各處巡視,看看新招義兵實戰能力,這一日來到三僚廖家村莊,駐軍首領、都督行府督參趙時賞迎接文天祥進了萬祿祠。

 

萬祿祠建淳祐元年,雖久仍新。文天祥詢問了趙參軍軍訓情況,眾人避去,便與隨從謀士徐文嘉在燈下夜談。

 

此時卻有幾隻蚊子闖了進來,嗡嗡地叫個不停,一隻落在徐謀士脖頸,時值二伏熱天,兩人僅穿內衣內褲閒聊,這邊徐文嘉趕走蚊子,那邊又落在了文天祥腳下,兩人有些手忙腳亂,談話的興趣淡了。

 

兩人步出臥室,來至中棟,哨兵筆直挺立,蚊蟲叮咬而絲紋不動;信步前廊,兵士們個個鼾聲如雷,卻有黑壓壓的蚊子無情地叮咬赤膊的兵士,拼命吸吮著鮮血。見此情形,文天祥想起鄒公寨上因蚊蟲叮咬而病倒的壯士,剛才趙參軍說到練兵時也說到山區蚊蟲又多又大,兵士們沒有那麼多蚊帳供應,影響到義兵的體魄素質。

 


文天祥抬頭望天,一彎明月高掛蒼穹,有什麼神仙下凡助我制服蚊子不咬義兵呢?他度步廊下,眉頭緊鎖,徐文嘉一側叫衛士悄悄拿來筆墨,低聲與文天祥耳語了幾句,文天祥似有恍然大悟之感。

 

前面有一白牆,文天祥拿過大筆,飽蘸墨水,奮力於白牆疾書一個大大的福字,足有四五尺見方,此刻,文天祥一邊畫符,口中念念有詞:蚊子蚊孫,快入福門;保我義兵,復興太平。

 

說也奇了,徐文嘉將符紙一燃,文天祥的念詞剛停,附近的蚊子一隻只往福字上飛,又一隻只在福字前陡然落地身亡,不消半個時辰,周邊聽不到看不到一隻蚊子了。

 

萬祿祠內從此後數百年間再也沒有進過蚊子。

 


       楊公託夢

 

南宋鹹淳元年,文天祥剛授江西提刑按察使,卻接到祖母去世消息,按慣例回吉安老家治喪丁憂。故友廖應和(尚未授職的新科進士)來訪,並受家族委託延請文天祥去往三僚,為廖氏新修族譜作序。

 

民國及清以前,姓氏族譜在民間極為重視,有權有勢的大族大姓新修族譜,一定得請官階高而名聲顯赫的本族本姓或外姓外族外埠人士來作序。廖應和、應剛、應高三兄弟皆與文天祥熟悉,派應和相請正合。

 

老友講話,並不客氣,文天祥一聽有些不高興:現在朝廷危難,你怎麼不考慮國家大事,只考慮自己一家族譜呢?

 

我是在職為朝廷,在家為家庭,今朝廷未能授我職務,在家只好先管管家事,將來你替朝廷擢用我,我自當毀家紓難以報知遇之恩。

 

文天祥聽罷老友一番話,只好嗚呼感慨一番,應邀而往。

 

文天祥到三僚後,當晚做下一夢,夢見三僚堪輿祖師爺楊公救貧對他說,如果你能夠給我祠中貢獻一點智慧與心血,我將在你家祖墳顯現一物,以助你官升三級,位極人臣,建功立業,名留青史!

 

文天祥一驚而醒來,將夢境說與應和,應和道,楊公託夢,自古今上百年來有二次,前二次託夢許諾,未有食言,今日一託,定有靈驗。

 

文天祥在家丁憂,時間充足,遂在廖家住了幾日,不僅為廖氏族譜作了序,還為楊公祠題寫詩籤,這詩籤和其他寺廟的籤完全不同,是以易經卦象為題,共八八六十四籤,流傳至今,是三僚獨有的一種文化。

 

文天祥在家丁憂,也未去想楊公託夢之事,然而神奇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文天祥家一座祖墳,次年清明掃墓時,意外發現墓前有一麻黑石頭,橢圓如印,似是天墜又似地下冒出,用手推之,穩如泰山。

 

時文家人甚感驚奇。

 

十一年後,文天祥從知臨安府,驟升為右丞相,果然位極人臣。後文天祥元營談判被拘,出逃後徑至興國,募兵抗元,那日見蚊蟲叮咬,憂心忡忡,謀士徐文嘉想起楊公託夢,知楊公必顯靈而助文丞相滅蚊,於是耳語丞相,文天祥如夢方醒,遂畫符滅了一場蚊蟲叮咬後顧之憂。

 

文天祥盛讚興國人秉性剛毅,他在抗元最艱難的時候,徑直來興國開府抗元,可謂識民性也。

 

六百四十多年後,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革命陷入困境時,毅然選擇了興國為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興國,為毛澤東福地,為新中國福地!更是共產黨的福地。

 

以「國」為名,有將軍縣興國也!

 

國興、民族興;家興、人才興!

 

此文也,言稱:越是偉岸的身軀,越明白一個道理,一切都有運!

 

相關焦點

  • 毓錀堂三僚楊公弟子班拜師儀式12月30日在三僚楊公祠舉行
    前言毓錀堂楊公弟子班(2021年元旦班)12月30日在楊公祠堂正式拜師完成,來自五湖四海的楊公風水愛好者齊聚一堂敬拜在曾文辿第三十九代嫡系傳人,三僚風水明師曾昭輝先生嫡孫曾慶華先生門下。為了能夠學到真正的風水之術,他們不遠千裡,懷揣著對風水文化的無限熱情,來到贛州三僚毓錀堂,正式成為楊公風水的傳人,並開始學習楊公風水漫長路程。遵循傳統,舉行拜師儀式凡是毓錀堂弟子,都需舉行傳統的拜師儀式,這是遵循傳統,是真正意義上的拜師授徒,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師徒間的關係猶如家人,常來常往。
  • 三僚曾真君:這樣的龍脈才是非常靚的!
    三僚堪輿學院講座培訓三僚楊公風水培訓班三僚村,自楊公(楊筠松)、曾公(曾文辿)、廖公(廖金精)三位傳奇的風水界泰鬥級祖師爺隱跡於此為了滿足風水愛好者學習風水的需要,學習到正宗三僚風水,弘揚楊公救貧精神,提供風水傳承者更好的條件,三僚堪輿學院將傳授祖傳三僚楊公風水。點擊下方圖片即可查看詳情↓↓↓
  • 三僚風水培訓
    為了滿足風水愛好者學習風水的需要,學習到正宗三僚風水,弘揚楊公救貧精神,提供風水傳承者更好的條件,三僚堪輿學院將傳授祖傳三僚楊公風水。一、培訓緣由三僚,古稱僚溪,三僚人才輩出祖師3位、宗師9位、國師24位、明師72位、三僚是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風水文化發源地、風水文化發祥地、風水文化聖地、皇家風水師的搖籃、風水國師明師的故裡等榮譽稱號!
  • 有三僚名師教你學風水,不怕學不會
    有三僚名師教你學風水,不怕學不會 文/興國三僚曾公文化研究會 唐朝末年,風水大師楊救貧攜其門徒曾文訕、廖瑀、劉江東、黃妙應等人,選中這塊「寶地」三僚僑居二十多年,他們授徒傳業,開創了中國南方風水文化之先河
  • 夜遊文天祥公園
    失落的心情並不能阻止我前行,徑直來到了「文天祥公園」,因為我知道,這裡有著歷史的芬芳,足夠指引我走出迷茫的十字路口。許是我來的較早,公園裡還沒什麼動靜。幾個老人家背著手,彎著腰,踱著小步,哼著小曲,也挺樂哉。在LED燈的裝飾下,「文天祥公園」,倒也顯得悠閒。
  • 文天祥:從浪子到英雄
    除了仕途經歷乏善可陳,文天祥早期在文壇上的表現也相對平庸。從《文天祥全集》卷一、卷二來看,文天祥在早期雖然寫過不少詩,但是多為題詠應酬和寫景之作,鮮有流傳至今的名句。 這或許就是文天祥早期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當時,文天祥不僅以才華聞名,而且相貌堂堂,《宋史》不吝用了17個字來形容他的相貌——「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再加上有「狀元」名銜的加持,文天祥絕對是風靡一時的流量明星。
  • 三僚風水培訓
    原來房屋缺角的影響這麼多 文/興國三僚曾公文化研究會 中國自古有」天圓地方「說,這裡的 「地方」 不僅是古人推測出的大地是方的,在風水中,」地方「還是指房屋住宅要四四方方。
  • 宋朝名相——文天祥的一生概覽
    進士及第:1256年[21歲](宋理宗 寶祐四年)文天祥高中狀元小插曲:文天祥參加科舉考試,在集英殿答對論策。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恆的兵會突然攻至興國,於是率兵轉移。李恆窮追文天祥至方石嶺。文天祥的妻兒都被抓住。當時趙時賞坐在轎子中,元軍問他是誰,趙時賞說「我姓文」,眾兵以為是文天祥,就抓了他返回軍營,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脫。到行刑的時候,劉洙等多次辯解,趙時賞呵斥他說:「死了算了,何必這樣呢?」
  • 文天祥:演繹出捨身赴義的儒家忠義思想
    文天祥二十歲時舉進士,對策集英殿,以「法天不息」為題,一揮而就,洋洋灑灑寫成一篇佳文巨構,宋理宗讀了,驚嘆文天祥是天下奇才,龍顏大喜,御點文天祥為第一,成了狀元。
  • 文天祥同窗張千載在文天祥被捕後照顧其三年並將其遺骨帶出
    張千載字毅甫,別號一鶚,江西吉州廬陵人,是文天祥的同學兼好友。「文山貴時,屢闢不出。」文天祥在官場上還算不錯的,高中狀元然後逐步升遷,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但是張千載卻並不那麼順利。而且當時張千載深感當時朝廷昏君奸相當朝,也不願意進入官場。縱然是屢次徵召,他也拒不出山。
  • 看完這篇風水知識,你就知道自家風水好不好了 三僚風水培訓
    看完這篇風水知識,你就知道自家風水好不好了 文\興國三僚曾公文化研究會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風水越來越重視了,家居風水關係到一個家庭的風水運程,簡單的來講,周圍山清水秀,後有高靠
  • 素材人物:司馬光+文天祥+柳宗元
    才華什麼人: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愛國名臣、民族英雄。什麼事: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遍讀四書五經。孩童時代,他看到祠堂中供奉的先賢畫像,心裡十分仰慕,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大丈夫當如是。」文天祥年少有為,20歲就高中進士。在參加殿試時,他文思泉湧、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萬言書。宋理宗讀罷,對其讚不絕口,當即欽點他為狀元。
  • 彪炳千古的文天祥,漂泊的人生與最後歲月的北上之路!
    對文天祥的記憶,更多的是來自那首廣為傳頌的千古蓋世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實,文天祥的故事,遠比我們能想到的更為艱險,更為震鑠人心。 文天祥是宋末三傑之一,更是一位狀元宰相。有史學家說,中華的漢文化從宋之後就消逝了,更準確地說,是以文天祥的死去為標誌。可見文天祥在歷史文化上的無可取代的地位。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文天祥《 過零丁洋》
    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  ③幹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  ⑤萍:浮萍。
  • 文天祥的正氣還有用嗎?
    (一)文天祥,可以說是人所共知了。他是我們從小學時就知道的一個民族英雄。按花作家的說法,文天祥是「平時花天酒地,不思進取,當了亡國奴,才想起惶恐灘頭說惶恐,有個屁用」。這麼一說,文天祥就是一個標準的花花公子,而且是擅於投機鑽營的小人,軟骨頭。也許花作家慧眼如炬,鑽之彌堅,穿過歷史的迷霧,看透了人與事的本質。也就是說,花作家或許是對的。但我們不管,在教課書與花作家之間,我們選擇相信教課書。
  •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又有哪些作品呢?一起來看看吧!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
  • 南懷瑾老師:名垂千古的文天祥《正氣歌》
    聖賢的「不動心」,如周公旦輔成王,所謂「恐懼流言」的史跡;孔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風格;大臣如司馬光、呂蒙正等人的作為。至於一般知識分子士君子們,有柳下惠、管寧等,還有嶽飛、文天祥的人格,也都是「不動心」的好榜樣。文天祥《正氣歌》裡的歷史人物與故事,也是孟子所提出「不動心」的佐證。
  • 文天祥《正氣歌》書法作品欣賞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詩,創作於元大都的監獄中。
  • 每日詩詞 | 文天祥《過零丁洋》全詩賞析
    唐宋時期,一個人要想替國家做出一番事業,必須入仕,要入仕,作為知識分子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聖人著作就叫經,經是治國安邦的。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上是連結在一起的。幹戈寥落一作幹戈落落,意思相近。《後漢書·耿弁傳》「落落難合」注云:「落落猶疏闊也。」
  • 文天祥正義凜然,面對誘惑不為所動,關押3年只求一死
    這兩句詩出自於宋末元初的年愛國詩人文天祥的手筆。或許人們還不知道當時文天祥在什麼情況下創作這首充滿愛國主義的詩歌。《過零丁洋》這首詩歌是在文天祥被元軍俘獲之後的絕筆。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文天祥一心愛國,不為所動,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向入侵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