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玉桃
來自興國鄉賢匯原創散文
文天祥與三僚
文天祥是當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精神與博大情懷,激勵著人們愛國愛家、奮發向上。
這麼一個激情昂揚、揚清激濁者,卻與興國三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不得不讓人神思與遐想:三僚,究竟有什麼力量吸引著文天祥?
無蚊祠
早年間去過興國三僚觀光旅遊的人,或曾見過三僚廖氏屋場的一幢古祠堂---萬祿祠,那時候,每到夏季,村子裡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總喜歡到這座祠堂內乘涼八卦,一邊喝著茶,一邊天南地北講古談今。
說來奇特,在蚊蟲遍地的上世紀農村,又是大村落屋場中央的房子,不點蚊香竟然沒有一隻蚊蟲叮咬,這座祠堂,被人們稱為「無蚊祠」。
1989年官方編輯出版的民間故事集《四星望月》講述這樣一則故事。
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5月,二次勤王的文天祥率部由廣東梅縣而進兵江西,收會昌、克於都,興國的元軍望風而逃。
文天祥決定在興國開設「都督行府」,招兵募糧,養精蓄銳以圖北上。
7月某天,文天祥各處巡視,看看新招義兵實戰能力,這一日來到三僚廖家村莊,駐軍首領、都督行府督參趙時賞迎接文天祥進了萬祿祠。
萬祿祠建淳祐元年,雖久仍新。文天祥詢問了趙參軍軍訓情況,眾人避去,便與隨從謀士徐文嘉在燈下夜談。
此時卻有幾隻蚊子闖了進來,嗡嗡地叫個不停,一隻落在徐謀士脖頸,時值二伏熱天,兩人僅穿內衣內褲閒聊,這邊徐文嘉趕走蚊子,那邊又落在了文天祥腳下,兩人有些手忙腳亂,談話的興趣淡了。
兩人步出臥室,來至中棟,哨兵筆直挺立,蚊蟲叮咬而絲紋不動;信步前廊,兵士們個個鼾聲如雷,卻有黑壓壓的蚊子無情地叮咬赤膊的兵士,拼命吸吮著鮮血。見此情形,文天祥想起鄒公寨上因蚊蟲叮咬而病倒的壯士,剛才趙參軍說到練兵時也說到山區蚊蟲又多又大,兵士們沒有那麼多蚊帳供應,影響到義兵的體魄素質。
文天祥抬頭望天,一彎明月高掛蒼穹,有什麼神仙下凡助我制服蚊子不咬義兵呢?他度步廊下,眉頭緊鎖,徐文嘉一側叫衛士悄悄拿來筆墨,低聲與文天祥耳語了幾句,文天祥似有恍然大悟之感。
前面有一白牆,文天祥拿過大筆,飽蘸墨水,奮力於白牆疾書一個大大的福字,足有四五尺見方,此刻,文天祥一邊畫符,口中念念有詞:蚊子蚊孫,快入福門;保我義兵,復興太平。
說也奇了,徐文嘉將符紙一燃,文天祥的念詞剛停,附近的蚊子一隻只往福字上飛,又一隻只在福字前陡然落地身亡,不消半個時辰,周邊聽不到看不到一隻蚊子了。
萬祿祠內從此後數百年間再也沒有進過蚊子。
楊公託夢
南宋鹹淳元年,文天祥剛授江西提刑按察使,卻接到祖母去世消息,按慣例回吉安老家治喪丁憂。故友廖應和(尚未授職的新科進士)來訪,並受家族委託延請文天祥去往三僚,為廖氏新修族譜作序。
民國及清以前,姓氏族譜在民間極為重視,有權有勢的大族大姓新修族譜,一定得請官階高而名聲顯赫的本族本姓或外姓外族外埠人士來作序。廖應和、應剛、應高三兄弟皆與文天祥熟悉,派應和相請正合。
老友講話,並不客氣,文天祥一聽有些不高興:現在朝廷危難,你怎麼不考慮國家大事,只考慮自己一家族譜呢?
我是在職為朝廷,在家為家庭,今朝廷未能授我職務,在家只好先管管家事,將來你替朝廷擢用我,我自當毀家紓難以報知遇之恩。
文天祥聽罷老友一番話,只好嗚呼感慨一番,應邀而往。
文天祥到三僚後,當晚做下一夢,夢見三僚堪輿祖師爺楊公救貧對他說,如果你能夠給我祠中貢獻一點智慧與心血,我將在你家祖墳顯現一物,以助你官升三級,位極人臣,建功立業,名留青史!
文天祥一驚而醒來,將夢境說與應和,應和道,楊公託夢,自古今上百年來有二次,前二次託夢許諾,未有食言,今日一託,定有靈驗。
文天祥在家丁憂,時間充足,遂在廖家住了幾日,不僅為廖氏族譜作了序,還為楊公祠題寫詩籤,這詩籤和其他寺廟的籤完全不同,是以易經卦象為題,共八八六十四籤,流傳至今,是三僚獨有的一種文化。
文天祥在家丁憂,也未去想楊公託夢之事,然而神奇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文天祥家一座祖墳,次年清明掃墓時,意外發現墓前有一麻黑石頭,橢圓如印,似是天墜又似地下冒出,用手推之,穩如泰山。
時文家人甚感驚奇。
十一年後,文天祥從知臨安府,驟升為右丞相,果然位極人臣。後文天祥元營談判被拘,出逃後徑至興國,募兵抗元,那日見蚊蟲叮咬,憂心忡忡,謀士徐文嘉想起楊公託夢,知楊公必顯靈而助文丞相滅蚊,於是耳語丞相,文天祥如夢方醒,遂畫符滅了一場蚊蟲叮咬後顧之憂。
文天祥盛讚興國人秉性剛毅,他在抗元最艱難的時候,徑直來興國開府抗元,可謂識民性也。
六百四十多年後,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革命陷入困境時,毅然選擇了興國為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興國,為毛澤東福地,為新中國福地!更是共產黨的福地。
以「國」為名,有將軍縣興國也!
國興、民族興;家興、人才興!
此文也,言稱:越是偉岸的身軀,越明白一個道理,一切都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