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詩詞 | 文天祥《過零丁洋》全詩賞析

2021-02-13 每日古詩精選-中國風

        首聯「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經」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於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恰為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關個人出處,一關國家危亡,兩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時期,一個人要想替國家做出一番事業,必須入仕,要入仕,作為知識分子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聖人著作就叫經,經是治國安邦的。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上是連結在一起的。幹戈寥落一作幹戈落落,意思相近。《後漢書·耿弁傳》「落落難合」注云:「落落猶疏闊也。」疏闊即稀疏、疏散,與寥落義同。《宋史》說當時謝後下勤王詔,響應的人很少,這裡所講情況正合史實。

        頷聯接著說「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昰被俘,事實上已經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於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形象生動,而心情沉鬱。這時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像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悽涼。

        頸聯繼續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皇恐灘是贛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為皇恐灘。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贛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曾路過這裡。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15裡外的崖山外面,現名伶丁洋,文天祥兵敗被俘,押送過此。前者為追憶,後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歷。一身為戰將,一為階下囚。故作戰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國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為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裡「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尾聯筆勢一轉,忽然宕進,由現在渡到將來,撥開現實,露出理想,如此結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梁。全詩格調,頓然一變,由沉鬱轉為開拓、豪放、灑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赤誠的心如一團火,照耀史冊,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顯示光芒四射,英氣逼人。據說張弘範看到文天祥這首詩,尤其是尾聯這兩句,連稱:「好人,好詩!」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相關焦點

  • 【詩詞賞析】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      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裡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      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 每日一詩|正月十六《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正月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幹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首聯「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 宋詞(文天祥)《過零丁洋》朗讀+知識點
    過零丁洋[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文天祥《 過零丁洋》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中小學必背古詩詞》孔孟之道國學機K4plus編號:2915過零丁洋
  • 《過零丁洋》賞析
    《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見於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作於公元1279年(宋祥興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鍊,無論什麼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
  • 中考古詩賞析之《過零丁洋》
    1.結合全詩內容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儒家經典)。 (2)頷聯用(風飄架)和(雨打萍)之景,運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國家局勢和個人經歷,表達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感情。(圍繞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氣節、決心、態度、精神等回答即可)(4)詩中以「風飄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暗示了(形勢的險惡和作者境況的危苦)(5)對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A這首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體,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 文天祥的零丁洋在哪,為啥如今默默無聞?很多人想錯了!
    很多中國人都喜歡文天祥,說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更喜歡他的《過零丁洋》這首詩歌。那麼,零丁洋在哪呢?為啥如今默默無聞?文天祥我們想讀讀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過零丁洋古詩原文 過零丁洋原文、翻譯及賞析
    過零丁洋宋代 • 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釋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幹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
  • 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過零丁洋原文、翻譯及賞析(宋代:文天祥)
    過零丁洋宋代 • 文天祥
  •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又有哪些作品呢?一起來看看吧!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
  • 王耀慶傳唱文天祥名篇《過零丁洋》,王凱唱響方志敏心中可愛的中國
    青年歌唱家王凱唱響革命烈士方志敏36歲時在獄中寫下的經典作品,溫暖勾勒出作者心中「可愛的中國」;王耀慶深情演繹文天祥筆下的《過零丁洋》,將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娓娓道來;姜育恆帶來新作《木棉》,以獨特的嗓音演繹愛國詩人張維屏筆下的「英雄花」;王晰以一曲《望闕臺》詮釋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滿腔赤誠;鬱可唯柔情詠唱《鷓鴣天•桂花》,展現李清照蘊蓄在柔美中的豪放之氣。
  • 胎教詩詞 | 過零丁洋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⑶幹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⑷絮:柳絮。⑸萍:浮萍。⑹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是贛江中的險灘。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
  • 《過零丁洋》: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投降的
    2 我們要感謝那兩粒藥力失效的樟腦丸,否則,我們今天就看不到文天祥在被俘後近五年中,留給我們的大量精彩詩篇。估計當時文天祥這樣想,既然沒死成,那我就一天一首詩,把詩當日記來寫,記錄自己被俘後的那些時光,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一點歷史資料。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南安軍》《金陵驛二首》《建康》《真州驛》這些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的。
  • 李亞鶴:昔日戰火紛飛的零丁洋,如今卻是旅遊勝地
    據李亞鶴了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無疑是大家最早接觸的古詩之一。以當時有限的地理知識,李亞鶴根本不明白零丁洋在哪裡,實際上這個地理名詞也很少遇到,後來才知道零丁洋遠在廣東珠江口。《過零丁洋》據李亞鶴了解,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
  • 從高考中考命題中看古代詩詞賞析中的鍊字技巧
    古人寫詩詞,講究用字,即鍊字。鍊字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創造性的表達。作家在用字時要經過反覆推敲錘鍊,力求使表達的內容達到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從高考中考命題中看古代詩詞賞析中的鍊字技巧。
  • 成就一個世界奇蹟:文天祥中零丁洋和港珠澳大橋伶仃洋在同一地點
    中國古代文武雙全的詩人不計其數,愛國詩人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經經過零丁洋時路遇此情此景,有感而發寫下著名詩篇《過零丁洋》。那句詩中的零丁洋與如今在港珠澳大橋的伶仃洋是同一個地方嗎?文天祥文天祥的寫詩背景文天祥隨軍作戰,但是在1278年冬季時,元軍的兵馬大舉進攻,文天祥率兵撤退,但在撤退的途中在五坡嶺
  • 文天祥寫《過零丁洋》這首詩的前前後後
    文天祥早就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當元軍突然出現在眼前時,他急忙取出一直帶著自殺用的龍腦(冰片)吞下,卻沒有死成,他成了俘虜。元軍帶文天祥去見張弘範,張弘範左右命他行跪拜禮,文天祥堅決不拜,令張弘範肅然起敬,用賓客之禮相待。
  • 文天祥:從浪子到英雄
    除了仕途經歷乏善可陳,文天祥早期在文壇上的表現也相對平庸。從《文天祥全集》卷一、卷二來看,文天祥在早期雖然寫過不少詩,但是多為題詠應酬和寫景之作,鮮有流傳至今的名句。危急之下,文天祥挺身而出,親自奔赴元營談判,結果卻被扣留。僥倖逃脫後,他立即招募人馬,重新舉起抗元大旗,連續轉戰於江西、福建等地,在和元軍的數次交戰中,文天祥的妻妾子女悉數被俘,兒子母親也不幸死去。但無論戰況多惡劣,文天祥從未選擇放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