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於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之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退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未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零丁洋:即「伶仃洋」,現在廣東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於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於零丁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範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於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
起一經:指因精通某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
幹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
風飄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水流湍急,極為險惡,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汗青:因竹片水蒸發如汗,故稱書簡為汗青。特指史冊。
文天祥(1236- -1283), 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寶祐四年狀元及第。恭宗德祐元年,元兵進攻江南,這時文天祥拜右承相兼樞密使,奉使元營,和元丞相伯顏展開辯論,被拘,後逃脫,由海道南下。
宋末帝登基,官至右丞相,以都督出戰江西,招集義軍抵抗元軍,轉戰浙江、福建、江西各地。後兵敗潮州(今廣東潮安)被元兵所俘,押送燕京,囚居四年,堅貞不屈,以身殉國,有《指南錄》和《吟嘯集》等。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誓死明志之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中間四句緊承「幹戈寥落」,明確表達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感兩年前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
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裡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最後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
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詩詞鑑賞
首聯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遭逢:遭遇,遭受。
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
幹戈:指抗元戰爭。
寥(liáo)落:荒涼冷落。
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詩人回顧自己的仕途和徵戰的經歷:(敘寫了詩人一生中經歷的兩件大事)一是他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抗元。
頷聯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絮:柳絮。萍:浮萍。
賞析:從修辭角度分析頷聯的表達效果。
用形象的比喻,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表達了對國勢危亡的擔憂,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
頸聯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譯文: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是贛江中的險灘。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
賞析頸聯
巧借「惶恐」「零丁」兩個地名的諧音雙關,暗示了形勢的險惡、作者境況的危苦和對前途的憂慮。
尾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採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冊。
結合我國歷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談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於史冊,映照千古(譯文),詩句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感情)。如: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慨。
問題探究
有人認為作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詩感慨「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顯得消極悲觀,你是否同意?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詩人的惶恐、零丁是當時所處環境的真實體現,但作者並未因此而消沉、退縮,而是吶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表明以死明志的決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震爍古今。
中考真題解析
1.這首詩的頷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案】這首詩的頷聯使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詩人的憂國情懷。
2.(1)詩中頷聯運用比喻修辭手法,通過「 」和「 」這兩個短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國家破敗的現狀和個人坎坷的命運。(2分)
(2)詩歌尾聯震撼人心,成為傳誦千古的佳句,請從思想情感方面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1)(2分)風飄絮 雨打萍(每空1分,順序顛倒不給分)
(2)(4分)充分表達了詩人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以死明志的大無畏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氣節。
3.(1)本詩表現了詩人的國家之痛和 的決心。(1分)
(2)說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這兩句詩妙哪裡?(2分)
【答案】(1)以死明志(捨生取義、以死報國、為國捐軀)
(2)巧妙地借用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寫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4.(1)詩的第二聯用「 」和「 」六個字形象生動地揭示出國家和個人的命運。(2分)
(2)這首詩敘述了詩人什麼經歷?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3分)
【答案】(1)(2分)風飄絮 雨打萍
(2)(3分)示例:這首詩敘述了詩人抗元事業失敗(抗元被俘)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捨生取義的堅定決心。
5.(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聯寫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敵的經歷,「辛苦」和「寥落」兩個詞道盡坎坷的人生際遇,感情深沉,悲鬱感人。
C.頷聯將國家命運與個人不幸聯繫在一起,寫危難形勢,抒憂患之情,比喻形象,對仗工整。
D.頸聯運用擬人手法,將「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與自己的心情巧妙結合起來,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千古名句主要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請從鍊字的角度賞析「取」和「照」的表達效果。(6分)
【答案】(1)(3分)D(地名的雙關,不是擬人。)(2)(6分)主要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1分),加強語氣,表達為國捐軀、捨身取義的意志與決心(2分)。「取」和「照」,普通的動詞表達神聖的意義,簡單、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揚(1分),充分表達出作者的民族氣節與生死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
1.結合全詩內容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儒家經典)。
(2)頷聯用(風飄架)和(雨打萍)之景,運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國家局勢和個人經歷,表達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感情。
(3)詩的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史冊),該聯表達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決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圍繞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氣節、決心、態度、精神等回答即可)
(4)詩中以「風飄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暗示了(形勢的險惡和作者境況的危苦)
(5)對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這首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體,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B領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運用比喻,生動形象貼切。
C頸聯運用「惶恐灘」「零丁洋」兩個典故,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詩人對前途的憂慮。
D. 尾聯直抒胸膀,表現了詩人為國家寧願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堪稱千古絕唱。.
(6)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D)
A首聯寫個人的仕途經歷和抗敵歷程,突出生平的艱辛,命運的多舛。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將國家局勢與個人命運交織在一起,沉痛述說國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過「惶恐」「零丁」兩個詞語,寫出兵敗被俘後內心的憂嘆。
D.尾聯自問自答,想到自己難選一死,充滿悲憤無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對國家的忠誠。
(7)下面對詩歌的貫析不正確的一項(C)
A詩歌通過寫過零丁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充分體現詩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B.本詩借景扦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深沉、
C「惶恐灘頭說惶恐,零廠洋裡嘆零丁」採用擬人、對偶的修辭,借地名表現內心孤苦無依的苦痛,
D.本詩風格慷慨悲涼。始為悲憤,終為高亢,表現了詩人的錚錚鐵骨、耿耿忠心。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刪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全冊PPT課件動畫教案習題整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