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元失敗被俘後,文天祥與友人鄧剡和詞相唱,凜然正氣躍然紙上

2020-12-27 史家之韻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別號文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鄧剡(1232年—1303年),字光薦,號中甫,又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愛國詩人、詞作家,是廬陵詩派、廬陵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鄧剡是第一個為文天祥作傳的人,在文天祥英勇就義後,他不忘友人的重託,撰寫了《文信國公墓志銘》、《文丞相傳》,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詩文。

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領兵抗元,因叛徒出賣在五嶺坡(今廣東海豐北)被捕。第二年四月,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同被押送的還有他的同鄉好友鄧剡。途經金陵(今南京市)時,鄧剡因病留下,在臨別時寫了下面這首詞贈送給文天祥,為他壯行:

《酹江月·驛中言別》 鄧剡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裡,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上片抒發了詞人的亡國之痛,以及對「世間英物」文天祥的失敗表達了惋惜之情。金陵風物是歷代詞人詠嘆頗多的,蜀鳥、吳花、殘垣斷壁等慘象皆蘊含著複雜的感情。這裡把其作為感情的附著物融入感情之中,別有一番風韻。

下片主要寫情,表達對文天祥的傾慕、期望和惜別之情。「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一句雖然普通,但朋友之情與家國之悲深蘊其中。

文天祥多次起兵抗元,始終不忘初心,被囚禁後依然持節不屈,直到慷慨就義。他的詩、文、詞都用血和淚寫成,辭情哀苦而意氣激昂。

對於好友鄧剡作詞為自己壯行,文天祥借蘇東坡的《赤壁懷古》詞韻,相應作了一首和詞《酹江月·乾坤能大》回贈:

《酹江月·乾坤能大》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這是一首骨風遒勁的唱和之作,開頭四句就以不凡的氣勢寫出了天地間的遼闊,雖身陷囚籠,但壯士未更,絕不會低頭屈服。「橫槊題詩,登樓作賦」分別出自蘇軾《前赤壁賦》和漢末建安詩人王粲的《登樓賦》。

文天祥以這兩個典故自況,借曹操英勇豪邁的氣概,王粲雄圖難展的苦悶,抒發了自己為挽救國族而歷盡艱辛無限感慨。

面對眼前滾滾的長江,那後浪勇推前浪的壯闊氣勢,讓他重振精神,深信人民反抗意志並沒消沉,光復大業終會來臨。詞人由悲轉壯,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

下片與友人言別,互相勉勵。「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鄧剡身不由己,隨秋風流落在秦淮河畔,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寫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

「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以自己矢志不渝、堅貞不屈的決心回答鄧剡贈詞中堅持操守的勉勵,與文天祥名作《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為天地可鑑的忠勇壯語,成為光照千古的名句。

文天祥在這首詞中沒有絕望與悲哀的嘆息,反而流露出激昂慷慨的氣概,凜然正氣躍然紙上,熾熱的愛國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文天祥的詞是宋詞最後的光輝,國雖亡而正氣猶存,身將死而雄心不滅,在當時的詞壇中可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辰,照亮了宋末詞壇,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做對文天祥出這樣的評價:「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

相關焦點

  • 觀宋填詞184|文天祥200年後實現夢想,諡號裡有了一個忠字
    同行的兵部架閣文字杜滸智勇雙全,協助文天祥在途經京口(今江蘇鎮江)時逃脫。一路上,杜滸募樵夫抬著文天祥出海入江,終於逃出了元兵的牢籠。南下後,文天祥於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後來因為政見不合,文天祥赴南劍州聚兵抗元。五坡嶺兵敗後,文天祥又一次被俘。在元軍船中,文天祥親眼目睹了崖山海戰的慘烈。陸秀夫背負著宋末帝趙昺投海而亡。
  •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又有哪些作品呢?一起來看看吧!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
  • 你知道善養浩然正氣的文天祥嗎
    盤點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大丈夫」的,南宋文天祥便是傑出的一個。文天祥千百年來被稱之為民族英雄,元世祖忽必烈愛惜其才華,派人遊說,只要文天祥答應投降,可以讓其做宰相。他們哪裡知道,其實文天祥在被俘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下定了慷慨赴死的決心,這種心情在《指南錄後序》中有著更加詳細的敘述。我們今天重讀《正氣歌》,對於增強民族自豪和,對於建設我們強大的祖國,將會具有深遠的意義。為了讓大家了解《正氣歌》的寫作背景,我們連同全詩和序文和大家共賞。
  • 文天祥《正氣歌》原文及注釋
    隨後連用十二個典故,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凜然顯示出浩然正氣的力量。接下來八句說明浩然正氣貫日月,立天地,為三綱之命,道義之根。最後聯繫到自己的命運,自己雖然兵敗被俘,處在極其惡劣的牢獄之中,但是由於自己一身正氣,各種邪氣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全詩感情深沉、氣壯山河、直抒胸臆、毫無雕飾,充分體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 南宋風雲文璧降元,文天祥被俘慷慨就義,為何卻默許兄弟變節?
    南宋末年,元朝大軍入侵江南之地,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也因此走到了末路,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卻毀家紓難,散盡家中財產以此招募士卒勤王。然而南宋滅亡已成定局,文天祥根本無力回天,最終兵敗被俘,元軍感念文天祥的忠勇和才氣,百般勸說文天祥投降元朝均被其嚴詞拒絕。
  • 【新銳作家作品推薦】願得此身長報國——讀文天祥 | 芷蘭
    以「忠」入魂,融入他的骨子裡,融進他的血液中,支撐他成為抗元名臣,成為漢民族的英雄。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二十歲的文天祥考中進士,對策集英殿。他以「法天不息」為題,萬餘字的策論一揮而就,被理宗欽定為狀元。理宗見其名,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文天祥遂以宋瑞為字。
  • 千古一篇《正氣歌》
    【作者小傳】: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寶佑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於家鄉起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後得以脫逃,轉戰於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堅貞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
  • 文天祥《正氣歌》的偉大之處 三人行
    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氣歌》對浩然之氣有很精彩的發揮,不但說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神也表現出來了。宋朝自有理學創宗以來,修養最成功的結晶人物可以說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國理學家的光榮,他的學問修養是宋明理學的精神所在。歷史解釋《孟子》的浩然之氣,對「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解釋得最好的,我認為就是文天祥《正氣歌》的頭一段,最為扼要精簡。《正氣歌》後面幾段當然也好,不過我們暫時不討論。
  • 南懷瑾老師:名垂千古的文天祥《正氣歌》
    聖賢的「不動心」,如周公旦輔成王,所謂「恐懼流言」的史跡;孔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風格;大臣如司馬光、呂蒙正等人的作為。至於一般知識分子士君子們,有柳下惠、管寧等,還有嶽飛、文天祥的人格,也都是「不動心」的好榜樣。文天祥《正氣歌》裡的歷史人物與故事,也是孟子所提出「不動心」的佐證。
  • 天地之間有正氣:為國而死,雖死猶生,精神不滅,英名長存
    南宋民族英雄,詞人文天祥,人品、文品、官品俱佳。從他的大作《過零丁洋》中就可以看出。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的正氣還有用嗎?
    而文天祥身上的某些閃光點,比如凜然、正直、才情,也確實值得後世之人引為標杆,並向之奔跑。而現在,人心虛浮,戾氣叢生,我們更需要一些這樣的東西來為我們撐腰打氣,以度過這不可預測的漫漫未來。                    (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可謂傳誦千年、勵志千年,也感動了千年。
  • 文天祥:從浪子到英雄
    若不是後來國難之中的忠義之舉和血淚之作,文天祥的名字,可能也會就此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了。但是應了那句「國家不幸詩家幸」,南宋朝廷最後的警報,喚醒了文人心中的熱血和擔當。文天祥也從一個醉生夢死的逍遙浪子,搖身變成了那個救亡圖存的鐵血戰士。
  • 文天祥:演繹出捨身赴義的儒家忠義思想
    這是文天祥被俘後寫下的千古名篇《正氣歌並序》的開頭句子,抒發了人應該有「浩然正氣」,詩中列舉了他認為的諸多忠貞君子,正氣乃天地仁人之品德。 這慷慨悲歌,體現了人格魅力。
  • 《頌家訓 傳正氣》系列四:寶安文氏
    宗祠坐南向北,前方有一堵短牆,名為「照北牆」,指的是擋住北方民族的入侵,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煙樓世澤傳千古丁財興旺,正氣家風貫九州日月生輝。」宗祠一直保留著清代建築的原貌,是深圳市現存古建築中歷史較為悠久、保存較為完整和富有嶺南建築特色的古建築之一。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和愛國詩人。
  • 文天祥《正氣歌》書法作品欣賞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詩,創作於元大都的監獄中。
  • 過零丁洋原文、翻譯及賞析(宋代:文天祥)
    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幹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絮:柳絮。萍:浮萍。
  • 《鄂州第十一》說的是文天祥帶領起義軍戰鬥的第十一個地方
    這是一代名相文天祥帶領起義軍轉戰鄂州時寫一首詩歌,其中第十一應該說的是他帶領起義軍轉戰的第十一個地方,來到鄂州後看到曾經的大宋治下的黎民百姓竟然不怎麼支持自己的起義行動,於是便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借物抒情詩。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以字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 夜遊文天祥公園
    失落的心情並不能阻止我前行,徑直來到了「文天祥公園」,因為我知道,這裡有著歷史的芬芳,足夠指引我走出迷茫的十字路口。許是我來的較早,公園裡還沒什麼動靜。幾個老人家背著手,彎著腰,踱著小步,哼著小曲,也挺樂哉。在LED燈的裝飾下,「文天祥公園」,倒也顯得悠閒。
  • 為何文天祥只能以死明志?這是敵我雙方都盼望的一個最好結局
    導語:公元1283年1月9日(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大都的柴市從容就義,終年47歲。文天祥是公元1278年(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和元軍作戰失敗後被俘的。從他兵敗被俘到英勇就義,身陷囹圄達4年之久,為何他被拘押了這麼長時間,其中有什麼隱情?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文天祥《 過零丁洋》
    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  ③幹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  ⑤萍: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