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舞臺】幾可亂真 「譚派」崔英《烏盆記》

2021-02-19 京劇道場


崔英《烏盆記》


-

譚派傳人——崔英

天津人,票友出身。1970年開始對京劇演唱產生興趣,並經常參加業餘京劇活動。曾師從名票龐連元學餘派老生,後又學習譚派老生。由於酷愛加執著,在首屆國際京劇票友電視大獎賽中獲「銀龍獎」,並受到京劇名家厲慧良的親自指點,在第二、四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中,均獲「優秀票友」榮譽稱號。

2004年拜譚元壽為師,正式進入譚門。

2005年下海進入重慶市京劇團,現為國家二級演員。

擅演劇目有:《空城計》、《秦瓊賣馬》、《洪羊洞》、《桑園會》、《定軍山》、《南陽關》、《鍘美案》、《斷密澗》、《龍鳳呈祥》、《摘纓會》、《珠砂痣》、《將相和》、《捉放曹》、《碑亭》等劇目。

************************************************

聽了崔英在央視《名段欣賞》中的四段唱非常興奮。這才是京劇老生的主流唱法。脆亮瀟灑,自然流暢,高低自如。它終於打破了目前壟斷京劇舞臺的老氣橫秋的唱法,難怪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衷心祝願崔英有更多的錄音問世,在繼承譚派藝術的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硃砂痣》這段唱,這次在《名段欣賞》中的表演,已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更接近了譚富英先生晚期的那種舒展恬靜、高雅清新的二黃慢板演唱風格。讓人聽了非常舒服(崔英也用「非常舒服」來形容他聽了譚先生演唱的感受)。行腔吐字幾乎無可挑剔。

《賣馬》一段,也很出色。在「黃驃馬」的「馬」字拖腔的處理上,借鑑了譚鑫培先生的唱法,顯得更悲涼。這與叫板中的「馬」字下滑處理相互配合,充分表現了秦瓊的落魄處境。

《問樵鬧府》一段唱得瀟灑流暢,英氣勃勃。「到今日飲酒」的「飲」字拖腔中的高音,用頭腔共鳴,非常難得。

作為節目大軸的,是《摘纓會》 中的「勸梓童」一段。唱得太好了!這大段唱,基本上是效仿譚先生1950年的錄音,比譚先生1956年的錄音(音配像)多出幾句唱詞。其中「命梓童與孤王賜過了瓊漿」的「賜過了瓊漿」一句用高腔,唱得非常瀟灑流暢,氣度不凡,乃至於勝過譚先生1950年錄音中的低腔(1956年錄音中無此句)。可以說是這段唱的點睛之筆。、、、、、、

總之,崔英的這四段唱,是當前難得的譚派佳作。讓像本人這樣的譚派愛好者過足了癮。也讓我們翹首企盼,盼望崔英有更多的音像問世,上演更多的譚派劇目,以飽聽(觀)眾之耳(眼)福。

內容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流派展演丨京劇《打漁殺家》《烏盆記》即將上演!
    譚富英飾演的綠林英雄蕭恩既有江湖氣,又重父女情,其武打幹淨洗鍊,唱念酣暢淋漓,後成為譚派鬚生經常上演的劇目之一,全方位展示了演員「唱、念、做、打」的精湛技藝。2021年1月5日19:30將由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白智鑫飾演蕭恩,索明芳飾演蕭桂英,共同為您獻上京劇《打漁殺家》,歡迎您前來觀看!
  • 【往事】雪夜禁戲《烏盆記》(內附視頻)
    更別致的是,在壓軸大戲《烏盆記》前安排了馬志明、黃族民合說的對口相聲《對春聯》、《猜戲》和單田芳的評書《烏盆記》。    馬騫認為,相聲、評書、京劇同臺演出,從某個角度來說很「新」,但換個角度看一點也不新。馬志明的相聲是傳統相聲,「不能動的」,單田芳的評書是傳統評書,「也不能動」,全本京劇《烏盆記》從內容到表演方式都跟1949年前一致,沒有所謂的革新。
  • 《雷雨》與《烏盆記》 兩部悲劇,不同命運
    >
  • 戲曲《烏盆記》視頻賞析,百聽不厭
    王珮瑜、馬志明《烏盆記》,少馬爺可真逗!餘派大家陳志清MV版《烏盆記》老丈不必膽怕驚,韻味十分純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五回烏盆訴苦別古鳴冤的片段,主要講述包公到定遠縣赴任破獲的一起貪財行兇命案,被後人演繹成經典京劇劇目,烏盆記,一名《奇冤報》,又名《定遠縣》。由馬派相聲嫡傳馬志明與餘派京劇傳人、有著「梨園小冬皇」之稱的京劇名家王佩瑜,共同演繹一出全本傳統經典京劇《烏盆記》。
  • 《烏盆記》中一句唱詞的訂正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本文由撕邊一鑼於2005年2月22日在〖中國京劇論壇〗發表】 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的楊寶森1957年1月在上海演出《烏盆記》的實況錄音磁帶(王菊珍編輯)中,在其它一些資料如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楊寶森唱腔選集》(許錦文編著記譜)的相關曲譜中、《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此劇的字幕和最近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的《京劇大戲考》(柴俊為主編)中,這兩句詞都與上海音像公司磁帶所附唱詞相同。
  • 京劇《烏盆記》老丈-楊寶森(音配像附帶唱詞注音)
    劇目出處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五回烏盆訴苦別古鳴冤的片段,主要講述包公到定遠縣赴任破獲的一起貪財行兇命案,被後人演繹成經典京劇劇目,烏盆記,一名《奇冤報》,又名《定遠縣》。系老生傳統戲,多個流派都有此劇目,在演唱上有不同處理。 故事梗概宋朝宋仁宗時期,蘇州人氏劉世昌一日騎驢回家,因為行李沉重,便在沿途的趙大家中借宿。
  • 【票友風採】「乾旦坤生」十強獲得者許丹
    許丹說,當時自己最喜歡、唱的最多的老生戲是《珠簾寨》、《文昭關》和《烏盆記》,「這三齣戲的主角李克用、伍子胥和劉世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唱腔、性格特點,雖然難唱,但很過癮。」  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票友大賽,19歲的許丹就拿了個金獎,在省會票友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結識了更多的同道中人。隨後,她參加了央視和省電視臺的戲曲類節目,在省內的票友大賽中也屢獲殊榮。
  • 大四學生用蠟燭做出臘梅:妙手生花,幾可亂真
    「蠟梅」鮮豔欲滴,幾可亂真,而且長久不謝,是極佳的裝飾品,深受歡迎,每家的桌上都會擺一瓶。 吉林長春一名大四學生馬春潮,小時候看見過家裡老人做過蠟燭臘梅,出於新奇和好玩,深深的印在了記憶深處。最近,學校裡有一個做手工的作業,馬同學的記憶大門一下子被打開了。
  • 【票房票友】名揚全國的北京湖廣會館「賡揚集」
    舞臺天幕為黃色金絲緞繡制的五彩龍鳳戲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圖案,極具特色。大戲樓分上下兩層,能容納260人,二層由包廂式看樓環拱,共設十二個包廂。看池及包廂中均設置仿古硬木家具,供貴賓在這裡品茗賞戲,平添高貴之感,提供中英文字幕及日語同聲翻譯耳機等服務項目。在古戲樓內可欣賞原汁原味的戲曲精品劇目,體驗老北京戲樓獨特的文化氛圍。
  • 張玫:心懷大愛的票友領袖
    她是遊走在世界舞臺的人。我想,她一定是因為我們都有「文化傳承」這一共同的使命,體會到個中的艱辛和不易,而對我們的節目惺惺相惜的吧。於是,欣喜、忐忑之餘開始做功課,準備與她的見面。找各種媒體上關於她的報導,她的照片是知性大氣範兒的,她的京劇扮相光彩照人,她的圈子名人眾多,她的演講鏗鏘又內涵豐厚……她所處的高度,讓我景仰,她是個充滿能量而又風趣幽默的女人!
  • 京劇譚派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先生去世,訃告不設靈堂
    京劇譚派藝術是中國最早創立的京劇流派,譚派唱腔以委婉古樸而著稱。一些著名的京劇藝術流派,都是先學習譚派藝術後逐漸形成自己的流派。 作為京劇世家,譚家已經跨越了3個世紀,譚派傳承七代,家中先後從事京劇的多達40人。
  • 當今譚派掌門、《沙家浜》裡的「郭建光」譚元壽離世,享年92歲
    七代傳承的京劇譚派不僅是梨園傳奇,更是家風立身的當代典範。當今譚派掌門譚元壽更是如今京劇界輩分最高的藝術家之一,10月9日12時許,這位曾經在《沙家浜》中因郭建光一角紅遍大江南北的譚門第五代傳人在京離世,生命定格在92歲,梨園傳奇的故事也將由後輩續寫……因疫情防控需要,不設靈堂。
  • 票友趙正平:情牽京劇四十餘載 貴陽京劇界稱他為「先生」
    「戲聚星期五」的表演舞臺,卻再也等不來那個熟悉的身影……   10月20日下午,第113期「戲聚星期五」活動的舉辦,因為緬懷一位值得尊重的票友而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座無虛席的現場,聚集了300多名貴州京劇院的演職人員及票友,他們用精湛的表演來追思、懷念日前因病突然離世的親密朋友、琴票趙正平先生。
  • 泉溪野蔬:烏蘞莓
    晚餐時,半盆野蔬上了桌,都是嫩芽尖,細細長長,曲曲彎彎。因為量不多,我也僅僅品嘗個囫圇而已,但他把這種野蔬說得很神奇,倒是激起了我拍照識草的情趣來。後來我在泉溪書房背後堤埂上拍照識草,第一個認識的是烏蘞莓,俗稱母豬藤、紅母豬藤、五爪龍、五葉藤、五龍草等等。這種烏蘞莓,在我老家到處瘋長。百度識圖後,知道它全草入藥,於是先試著燉水喝,有股草的氣味,但不難下咽。
  • 松滋京劇票友協會2018年重點演出匯報花絮
    在松滋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的直接領導下,在省戲劇家協會關心支持下,票友協會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戰略號召,繼續努力,砥礪奮進;與宜昌市京劇團攜手合作,為松滋人民舉辦2018迎春京劇交響音樂晚會。
  • 票友看京劇乾旦藝術
    他潛心學習、鑽研京昆藝術,並將楊貴妃、杜麗娘等藝術形象搬上舞臺,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推崇。    如果我們把京劇200多年的發展歷程比作一條光輝燦爛的銀河,那麼京劇乾旦們無疑是這條銀河中最璀璨的星。回眸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京劇舞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藝術風格已經形成並逐步走向成熟,梅蘭芳大氣雍容、尚小雲婀娜剛勁、程硯秋幽咽婉轉、荀慧生嬌俏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