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可以說是稱霸文壇很多年,被奉為天花板的存在,無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亦或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都成了蘇軾千古流芳的原因,在哪一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詣。
才情歸才情,他一生的顛沛流離容不得我們過多地將他放置在快樂的字眼上,但是他那積極樂觀的心態絕對在那個時間裡讓他度過了很多難熬的夜晚。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數不勝數,唐朝李太白,宋朝蘇東波,清朝納蘭容若,就連近代的徐志摩等人都讓人銘記於心,能像蘇軾那樣有著不屈的生命力和最好的心態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經歷了很多之後,蘇軾釋懷了很多,他的詞作中也反映出這樣的狀態。
其中有一首詞,可以算得上不多俗氣的詩詞中比較「露骨」的一首,《一樹梨花壓海棠》成了千世名作,與朋友之間風趣幽默的調侃,又是;老夫少妻的描述,至今還是有人引用。
01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今日新婚的夫妻,新娘十八妙齡,而新郎卻已經八十歲了。白髮蒼蒼的老人與年輕貌美的女子在了一起。」這句話其實就是字面意思,當時蘇軾的朋友張先已經八十歲的高齡了,卻還娶了一個剛剛十八歲的少女。
當時的張先也寫了一首詞,蘇軾是為了回給張先而作的此詞,正是用來調侃張先都已經半截入土的人了還想著這樣的事,暗諷張先的不道德,仗著有錢就納這樣小的妾,也暗示少女今後的日子。
02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美好的洞房花燭之夜時,卻是一個白髮老人,一個妙齡女子。」這句話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將八十高齡的張先比作梨花,也因為梨樹開花是花朵是白色的,將十八歲的新娘比作海棠花,海棠樹開花時花朵向一個妙齡少女一樣嬌豔欲滴,這樣的比喻更是讓老夫少妻的組合顯得栩栩如生。
這兩句詩足以看出蘇軾身上那種樂觀的心態,並沒有在被貶謫之後垂頭喪氣,而還是積極向上的生活,這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在任何困境當中還是要充滿希望的生活。
在歷史上,張先當時的那首詞並沒有傳下來,只有蘇軾的這首詞,但是這首詞也是經歷了很久並沒有落在紙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詞作也有很多改動,至於原版到底是怎麼樣的,可能只有當時參加張先婚禮的人才能知道。
這首詞不深奧,很好理解,但是在這同時,其實也反映出當時蘇軾苦中作樂的心態,在經歷了種種貶謫和苦難之後,任然能夠保持樂觀、積極、從容心態。
這首詩便是最好的詮釋。詩人第一二句表明老夫少妻這件事,從兩個數字表明二人之間年齡相差懸殊,用兩個顏色的字表明表現出二人樣貌等的差距也是非常懸殊。
第三四句又是將這個老夫少妻的事情表明的更加幽默,用來調侃朋友的詞句,也表現出他與張先之間的關係非常好,並且能將俗氣和美好的意向相互融合,表達出這樣的事情,更是讓人佩服。
俗話說:文化人罵人真的是不顯山不露水,用一首詞就將張先諷刺的啥也不剩,「老牛吃嫩草」的張先想必也是將蘇軾當作真朋友才能如此。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蘇軾這一首本身就很吃虧,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窮困潦倒,壯志未酬,其實,當時初出茅廬的蘇軾如果有個人能夠帶他看盡前朝社會的兇神險惡,能夠護他避開所有仕途的雷點,或許,在千年前的蘇軾就不是現在流傳下來的這樣了。
當然,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十年生死兩茫茫」或許就沒有那樣的深情了,「明月幾時有?」興許就不會充滿離別之苦了。無論如何,歷史都給後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那就是真真切切地以生平作詞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