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2020-12-27 曉宇談育兒

宋代詞壇曾經湧現出無數名人名家,其中,蘇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即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他依然能夠「圈粉無數」。這主要是因為蘇軾生性樂觀豁達,一言一行總是能夠出人意料。

最難得的是,蘇軾總是能夠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靈活的切換自己的身份,並且樂在其中。

作為宋代文壇最負盛名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在作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還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蘇軾臨死前,曾經就給兒子留下了一首充滿禪意的詩作,它就是《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臨終前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分,此時的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於是他提筆為兒子留下了這麼一首詩,希望兒子能夠藉此機會感悟人生,以後少一些挫折和坎坷。

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首尾兩句完全相同,雖然看上去不倫不類,但其中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多數人看到首尾兩句相同,所以只去解讀前三句,但殊不知,最後一句才是全詩的精髓。

雖然第1句和第4句一字不差,兩者寓意卻是背道而馳,相去甚遠。首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只是單純的把美景羅列出來,而末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則已經屬於禪意的範疇。

蘇軾也曾經追求過功名利祿,但是在幾十年間的官場沉浮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都只是過往雲煙。

正因為如此,他才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使用「廬山煙雨」作比喻,告誡兒子不要一味執著於官場的功名利祿,這是一個臨終前的老父親,對兒子最深切的教誨,讀完讓人感動不已。

縱觀蘇軾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是卻一直能夠保持著豁達的態度,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人生充滿了偶然,而我們則需要用一種必然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偶然。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最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古人云: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這套書中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精裝版6冊原價192,現在只需要49.9,一本才不到9塊,兩包煙錢,你就可以近距離感受6位大文豪傳奇的一生,並且能夠從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成了千古名作
    對於生命的意義,沒有人比蘇軾更清楚。蘇軾死前頓悟,給他兒子留下詩篇在描述蘇軾時,林語堂有一句名言:無望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專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門唱反調的人、詩人。蘇軾是宋人中最有聲望的文人,精通儒、釋、道,創作了許多哲理深刻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正是蘇軾臨終前寫給兒子蘇過的。這段時間,蘇過受詔前往中山府任通判官,此時,蘇軾也恰巧結束了在海南的貶官生活,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 「皇帝秘書」蘇軾,60歲終於頓悟,留下一詩首尾相同寫盡人生哲理
    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回首往事,已經60多歲的蘇軾不禁感慨萬千,他一生坎坷,大半生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曾幾何時,他也是滿腔熱血,壯志凌雲。
  • 蘇東坡臨終頓悟,為其子留詩一首,雖首尾句相同,卻道出人生真諦
    《廬山煙雨》是東坡先生眾多精品詩中的特別的一首。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為何說它特別呢?詩中的首尾兩句都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從小學習古詩的我們是不是對於這種情況感到詫異,難道是作者想要偷懶?看似表面的相同,用字簡單,但卻道出了東坡先生的一生的人生大智慧。而他把這智慧通過詩歌傳給他的兒子,希望兒子一生順意,不再像他一樣為世間之事所累。
  • 蘇軾最隨意的一首詞,卻傳到如今,最後一句奉為經典,至今被引用
    蘇軾,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可以說是稱霸文壇很多年,被奉為天花板的存在,無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亦或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都成了蘇軾千古流芳的原因,在哪一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詣。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作為元宵詩詞,這兩首詞非常經典,可是,在唐代,有一種元宵詩詞,不遜於歐陽修和辛棄疾,被稱為元宵詩中最好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一首詩看盡唐人元宵習俗一首詩,40個字,卻包含了3個唐人過元宵的習俗。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一首經典唐詩,短短28字卻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人人皆知
    印象中,悲歡離合,詩人悲傷時容易有詩,憤慨時有詩,憐憫時有詩,思念時有詩,絕望時有詩,勘破時有詩……偏偏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詩卻不多。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為忽然傳來的捷報而欣喜欲狂,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是為流放被赦免而心情輕快……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喜悅心情的詩,大概是孟郊的《登科後》。
  • 蘇軾偶見李白肖像,秒變小迷弟一枚,寫下這首後世難以模仿的奇詩
    當年唐代詩人徐凝模仿李白寫了首《廬山瀑布》,蘇軾讀了是氣憤不已,毫不客氣地批其為惡詩。而到了他自己身上,《念奴嬌·中秋》是直接模仿李白《月下獨酌》的意境,甚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都頗有點兒李白的況味。在蘇軾眼中,李白儼然是除了自己其它人模仿不了的偶像級人物。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致敬偶像的一首詩。
  • 美女向蘇軾求詩,前兩句毫無詩仙水準,後兩句驚豔世人
    例如,蘇軾一生都很有才華。連太后都為他的才華著迷。全朝都為他瘋狂。然而,他陷入了「烏臺詩案」,差一點就打破了先例,不殺士大夫。最後,有很多人涉及此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了這樣的教訓,尋找蘇軾詩詞的樂師和舞者就少了。他想要離開黃州的時候,在告別會上,一個名叫李琪的歌女,她超級喜歡蘇軾的詩,耳聽目染的蘇軾的蘇詞。近年來,她多次為蘇軾獻舞,但她從不敢問詩。她知道今天以後她還會見到這位才子。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上一首詞,祝福中透著調皮,被後世津津樂道
    蘇軾非常喜歡拿詩詞尋開心,比如他的好友陳季常非常怕老婆,蘇軾知道後,便寫了一首《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來「取笑」他,其中寫道「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這也是「河東獅吼」這個成語的來歷。
  • 梅堯臣的一首詩,意新語工,與蘇軾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首優秀的詩作之所以能打動讀者,不僅因為其內容詳實、技法高超,更因為充滿了意趣。語言文字有趣,就容易感染讀者,也會對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百讀不厭。比如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作品通俗平易、又極富理趣,讀者總是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於是就容易理解和記憶。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可蘇軾卻說:我只但願自己的兒子將來愚笨魯鈍。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很驚訝不解:蘇軾是犯傻了嗎?哪裡會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反倒是希望他愚笨的呢?別急,且往下看!在中國古代,有著「洗兒」的風俗,也就是在嬰兒降生三日或者滿月的時候,邀集親友,替嬰兒洗身,以為吉慶。
  • 蘇軾酒宴作詞一首,即興寫出兩句,引滿堂叫好,難得一見
    因「烏臺詩案」,蘇軾貶至黃州。這是他一生中的最低谷,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許多佳作便是在這個時候作出的,「東坡」的稱號也是取在這個時候。直到哲宗登基,蘇軾才再次被啟用,此時他已經在黃州居住了五年。這年,蘇軾就要離開黃州了。在一場告別宴會上,有一個叫李淇的女孩,是一個歌姬,她一直欽佩東坡的才華,她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從小便唱蘇詞,這些年來一直為蘇軾演出很多次,但之前從來不敢上前求詩。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大多數詩詞,都偏向於豪放派,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之作,對後世影響巨大,不過蘇軾最絕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 她是才女、道士下場悲慘,而一首論證愛情詩流傳後世,堪稱經典
    盛唐對於文人墨客是個包容性非常強的時代,不少才子佳人都在這個時代中有了名氣,而他們的作品也流於後世。唐朝對文人的包容還有一點在於它拋棄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論,魚玄機等唐朝四大女詩人的的出現更為當時的文壇增添了異色。唐朝四大女詩人是魚玄機、李冶、薛濤、劉採春。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而蘇軾的文學作品中最能體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又要數蘇軾的詩最為酣暢淋漓。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這類型的題材尤為突出。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詩《贈劉景文》,便是其中一首經典之作。這首詩是蘇軾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主要是通過對初冬景色的描寫,託物言志,寄託了蘇軾勉勵好友要珍惜大好時光,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在中國古代,詩和詞都是古人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出色的才學,所以古時候的許多詩人能夠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還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在古詩許多的體裁中,迴文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裁,簡單來說,迴文詩就是利用漢語詞序的迴環往復來作成一首詩,也稱作「回文體」。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不僅詞開豪放一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還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詩推向了高峰。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 李白最神乎其技的一首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後兩句驚世駭俗
    最後,李白的詩是足以令人稱奇的,而且在奇之外還增添了一層神,李白用高超的創作技巧創造著一次次詩壇的奇蹟。在詩仙的一千多首詩中,最為神乎其技的是這一首飲酒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後兩句驚世駭俗,使人驚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