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的一首詩,意新語工,與蘇軾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0-12-24 品詩賞詞

一首優秀的詩作之所以能打動讀者,不僅因為其內容詳實、技法高超,更因為充滿了意趣。語言文字有趣,就容易感染讀者,也會對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百讀不厭。比如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作品通俗平易、又極富理趣,讀者總是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於是就容易理解和記憶。

嚴羽曾說,詩者,吟詠情性也。唐代詩人就可以寫出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妙品。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採用一語雙關的手法,令人過目不忘。

北宋也有一位詩人,詩歌成就極高,更被後世極力推崇。下面介紹梅堯臣的一首詩,意新語工,與蘇軾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淮雨

宋代:梅堯臣

雨腳射淮鳴萬鏃,跳點起漚魚亂目。

溼帆遠遠來未收,雲漏斜陽生半幅。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詩人。他年少即能詩,詩歌風格樸實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歐陽修曾經稱讚梅堯臣的詩作覃思精微,以深遠閒淡為意。這首絕句是宋仁宗慶曆八年夏,詩人由汴京返宣城,路經淮河時所作。

首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寫空中之雨,「雨腳射淮鳴萬鏃」。驟雨射入淮河,如萬箭破空,霎時鳴響。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又是何等驚心動魄的氣勢。

次句寫水上之雨,「跳點起漚魚亂目」。水珠飛濺,水泡四泛,魚兒驚恐萬狀。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渲染出雨落時喧鬧又活躍的氣氛。

「跳點起漚」,描繪出急雨濺在水面上,如一顆顆珍珠蹦起,也似一個個水泡嵌在水面上,渲染出暴雨的力量和速度。「亂魚目」,則是一種活潑的想像,在萬鏃交射中,天地都匯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令人眼花繚亂。

後兩句轉而將畫面拓寬到整個淮上,「溼帆遠遠來未收,雲漏斜陽生半幅。」船從遠方馳來,弄溼的布帆來不及收攏。忽然烏雲裂開,雲縫中透下光亮,船帆也映照著半幅斜陽。

「溼帆未收」,暗示雨落之急,來不及收帆。而在雨腳急射之際,一抹餘暉照在水面,凸顯了浮在水面上半幅白帆的輪廓。一個「生」字,表現出歸帆遠遠而來的蒼茫感。

夏天的暴雨來得疾、去得快,蘇軾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曾寫道,烏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倒入船。黑雲像打翻了的墨水,形象逼真。又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也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而梅堯臣的這首詩構思精妙,意新語工,具有前人所未道的境界。詩人把帆影安排在遠遠之處,使咫幅之間頓顯萬裡之遙,也増添了一種閒淡深遠的詩意。與蘇軾《望湖樓醉書》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詩寫雨景,妙在句句有雨,而每句的表現手法、以及畫面都不同。整首詩就像一幅濃淡相宜的潑墨山水畫,前兩句描繪清晰細密,後兩句展現的背景也是闊大深遠。

作者通過一個「雨」字,就把天空、河水、歸帆、斜陽融為一個整體,宛如一幅出色的山水畫。正因為詩人醉於山水之美,激情澎湃,才能賦成即景佳作,令人如臨其境,更覺得饒有情趣!

相關焦點

  • 梅堯臣開創宋詩新氣象,為宋詩開山祖師。農家田園之詩尤為突出!
    梅堯臣不如宋代歐陽修、範仲淹、蘇軾這些名氣大,但是他卻對宋代講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一改唐代末年到北宋初期「西崑體"詩之思想內容貧乏空虛,脫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雖然西崑體是追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歌風格,雕潤密麗、音調鏗鏘、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對仗工整,呈現出整飭、典麗的藝術特徵。
  • 梅堯臣:北宋詩壇,開山祖師
    如果他生在當代,就很有當網絡寫手的潛質,因為他保持了日更的紀錄。據說不僅不論春溫秋涼,夏炎冬寒,他每天至少必寫一首詩,而且吃飯、睡覺、遊樂、玩賞,無時無刻不在運思於心,吟詠於口,務求每首詩都臻於極至。有一次,他跟朋友聚會。大家談笑風生正在興濃處,突然發梅堯臣不見了。過了一會兒,他自己才回到了座中。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至今無人超越
    可嘆的是,文學成就極高,蘇軾的人生卻很坎坷。這點要從他的生平來看,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完美的繼承了父親所有的學識品行。嘉祐元年(1056年)是他第一次去參加科舉,文一出,便令歐陽修、梅堯臣這類人物都被震動了。打算大展身手的時候,母親卻病逝了,只好回家奔喪。回朝沒有幾年,父親又病逝了,只好再度奔喪。
  • 梅堯臣: 我的詩中沒有奶茶
    「西崑體」詩人大多有良好的詞章修養和文史底蘊,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而學習「前作」要取其精華,他們不滿白體詩的淺切,也不滿晚唐體的枯寂,最推崇的是李商隱的詩,主張詩歌當意義深遠、詞章富麗。夢蘭前事悔成佔,卻羨歸飛拂畫簷。錦瑟驚弦愁別鶴,星機促杼怨新縑。舞腰罷試收紈袖,博齒慵開委玉奩。幾夕離魂自無寐,楚天雲斷見涼蟾。
  • 蘇軾最早的一首詞,妙不可言,與偉人《卜算子·詠梅》異曲同工
    文|慕瞻舟人圖|網絡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世稱蘇東坡,蘇仙。根據施宿《東坡年譜》載,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通判杭州時,開始填詞,但當年並無作品。根據朱孝臧、龍榆生編校的《東坡樂府箋》來看,蘇軾最早的一首詞乃是一首《浪淘沙》,作於熙寧五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這首詞。
  • 梅堯臣《魯山山行》,山美,情愜,詩佳,不可多得
    ——宋代: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簡介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仕途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其詩甚為時人推崇,許多詩家都推之為宋詩第一。
  • 每日詩話: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宋代詩歌「開山鼻祖」梅堯臣
    講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等詩歌主張,成了後來宋代詩人共同遵守的創作原則。所以從梅堯臣開始宋代詩歌才有了自己的標籤。梅堯臣,字聖俞,號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詩人。他年輕時,屢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及第。後來因其父親對朝廷有功,恩準其入仕為官,任桐城主簿。後來的梅堯臣,仕途並不順利,一直沉淪下僚。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出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後死裡逃生,貶官來到黃州。來到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甘墮落,相反的,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
  • 蘇軾隨手題了一首詩,本是惡俗婚鬧,卻成千古絕唱!
    一句「城東不鬥少年雞」就等同於撂挑子了,不是他不願鬥,只是壓根鬥不贏,光憑一人之力哪能抵抗得住腐爛大軍?無可奈何的蘇東坡,只有投身古詩詞創作,寫出一首首技藝熟練的名作佳作,於小故事中意會大情與理,非常值得玩味。
  • 蘇軾因詩獲罪,劫後重生寫下一首詩,痛罵小人卻不帶一個髒字
    作為宋代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詩詞可以說是蓬勃大氣,縱橫恣肆,而其現實生活中卻是一生漂泊,被迫流浪放逐,望汴梁而遙遙無期,不過從另一方面講,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挫折和磨難,讓蘇軾寫下了更多壯麗經典的詩篇,其筆下激昂的詩詞,讀起來實在是令人酣暢淋漓。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中學時,我們曾學過一篇《核舟記》,雕刻的是蘇軾、黃庭堅、佛印遊赤壁的場景。黃庭堅我們都知道,是蘇軾的大弟子,也是他一生的摯友。而佛印是北宋高僧,與蘇軾私交甚密。至今坊間還流傳著很多關於兩人的趣事。有一次蘇軾進廟找佛印,剛進門就見到一個小沙彌,起了逗弄之心,道「禿驢何在」。
  • 秦觀寫了首連環詩,只用14個字便構成一首28字七絕,只有蘇軾能解
    (連環詩《賞花歸去》)原來,秦觀信中寫的是一首典型的連環詩,雖然只有14個字,卻能讀出一首28個字的七言絕句。怎麼做到的呢?需要兩步:第一步,找到起始字;第二步,把每一句的後四個字作為下一句的前四個字重複使用。成詩如下: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詩人筆下的悲歡離合總是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情感是互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詩句,當再一次讀起時,是否還有著情感的波動呢?詩人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為官多年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順從他人,他才華橫溢,內心寬廣,精神高遠,他也遭受過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 梅堯臣的這首《陶者》,通篇充滿了諷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宋朝詩人梅堯臣同樣也是品格高尚,並且也是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美名篇,特別是這首《陶者》,雖然通篇看上去寫得很一般,但是卻又最能夠體現出詩人骨子裡的那份悲天憫人的情懷,由於見到燒瓦工人很辛苦,所以特意寫下了這首詩,通過對於這些底層民眾的描寫,揭露了那個封建時代的不公平。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我們依然熱衷於蘇軾的文學作品。因為蘇軾的文學作品中飽含了太多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它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的。
  • 很能體現蘇軾精神的一首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他們雖然文壇得意,仕途卻不甚順暢,尤其是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後半生幾乎是在貶謫中度過。常年的宦遊生活,讓他們分隔天涯,聚少離多,也因此催生了很多千古名作。例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等等,都是蘇軾懷念蘇轍時所寫,語出肺腑,情真意切,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蘇軾早年寫給弟弟的一首和詩,開頭便是千古名句,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 正讀倒讀均可,甚至一首詩有40種讀法,一起領略迴文詩的魅力!
    迴文詩,也寫作"愛情詩"、"迴環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
  • 這梗和一時語塞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梗和一時語塞有異曲同工之妙時間:2020-04-04 19:1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欲言又止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和一時語塞有異曲同工之妙 和一時語塞有異曲同工之妙,意為想說有停止不說。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40歲蘇軾酒後寫下一首詩,把12歲歌姬納小妾,尾句成為經典名句
    40歲蘇軾酒後寫下一首詩,把12歲歌姬納小妾,尾句成為經典名句蘇軾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對自己三位妻子都用情至深,他的原配夫人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