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開創宋詩新氣象,為宋詩開山祖師。農家田園之詩尤為突出!

2020-12-26 藝術泛舟

梅堯臣不如宋代歐陽修、範仲淹、蘇軾這些名氣大,但是他卻對宋代講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一改唐代末年到北宋初期「西崑體"詩之思想內容貧乏空虛,脫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

雖然西崑體是追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歌風格,雕潤密麗、音調鏗鏘、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對仗工整,呈現出整飭、典麗的藝術特徵。但是卻淪為是純為作詩而作詩,失去詩歌的意境。可以說只學到李商隱的形卻沒有學到李商隱的神。

01梅堯臣為什麼能被為宋詩「開山祖師」?他做了如下的貢獻:

梅堯臣在仕途上極不得意,在當時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大量的激動人心的詩篇。也是一個多產的詩人。他寫下不少同農民和民間疾苦有關的詩歌,同唐代詩人不同,宋代的詩人寫農民寫田園更是融入其中,是真正的去仔細觀察走入內主。而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或者清高的文人去遊玩然後發現田園風景挺好寫首詩那種可以比擬的。他和蘇舜欽齊名,在詩壇上聲望很高,被稱為「梅」,又與歐陽修交好,都是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推動者,對宋詩起了巨大的影響,與其並稱「歐梅」。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他的詩作分為古淡與刻畫兩種,為當時人所推崇。歐陽修曾自以為詩不及堯臣。陸遊在《梅聖俞別集序》中,曾舉歐陽修文、蔡襄書、梅堯臣詩「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02梅堯臣文學思想、文學貢獻和創作主張

1、梅堯臣的創作實踐與其創作主張是一致的。更著重於寫現實生活,並且選材廣泛不拘一格。

前面說到宋代為什麼田園詩派無論是寫景無論是寫人,都是那麼入木三分,即使今天讀來也照樣能眼前一亮,發現非常接地氣,非常的符合現實。甚至恍然你覺得這就是寫自己所在鄉村之景,就如同「一條大河波浪寬」,這個創作者就說這個大河不是特指哪個大河,就是為了形成認同感。

而宋詩就呈現了這一點,比如楊萬裡的

《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個景色你在任何有荷的地方都能看到這就是很高的寫作境界了,也同詩人仔細觀察有很大關係。而本人在寫相關詩詞文章時,也同時發現唐詩的風景有時配圖相對難。但是宋詩配圖特別好配。尤其是現代照片都很容易同宋詩配起來。

在這點上梅堯臣就是先行者。

2、梅堯臣代表作品賞析:

田家四時

昨夜春雷作,荷鋤理南陂。杏花將及候,農事不可遲。蠶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隨。田中逢老父,荷杖獨熙熙。

除了牧童已經在大部分地區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其它的農家情景仍然在中國農村地區呈現著。這才是最了不起的。

傷桑

柔條初變綠,春野忽飛霜。田婦搔蓬首,冰蠶絕繭腸。名翬依麥雊,戴勝繞枝翔。不見羅敷騎,金鉤自掛牆。 經歷過上世紀農村生活的不需要多解說,自然感同身受。

觀理稼

稂莠日已長,匆匆芟薙初。來時露沾屩,歸去月侵鋤。一腹餒猶甚,百骸勤有餘。吾無力耕苦,謬讀古人書。這是真的融入其中,寫得自然入骨,對於有過農村耕種經歷的人來說,也是非常的有感同身受之共鳴。

對於古代那些站在田路上匆匆路過,以所謂悲天憫人之角度的詩作來說,有時可以不太客氣的說有些跟農家有關的詩作就是:鱷魚的眼淚罷了。在其酒飽飯足之後,寫幾首詩來博個好名聲,生擠出幾滴同情的眼淚。當然現代這樣的文人也很多,或者以寫農村灰暗事件灰暗性格為主題作品,或者就是那種錦衣玉食之人抽空流下幾滴的鱷魚淚的作品。新繭

露柘林初靜,煙梯不復收。春蠶吐絲足,工女忌寒休。翠薄時方獻,清泉緒未抽。閨中能自巧,繡作玉釵頭。 農忙都是起早貪黑,即使在現代也是如此。天未亮下地,天黑方收工。《新繭》就是描述了這樣的農忙時節。

他還寫了《田家語》,描寫沉重的賦稅、徭役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墳貧女》,通過一個貧家女子哭訴,深刻地反映出廣大人民的悲慘遭遇。

當然這些我們這些時代已經很難碰到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田家語》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裡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白水高於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詔書來,生齒復板錄;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韣。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搜索稚與艾,唯存跛無目。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這個讀到就讓我思憶,在我小時農村時這樣經歷是非常深刻的,雖然不如詩中那麼悲慘。時農業稅和提留款,收得遠遠高於農民當年收入,記憶猶新的是:當時父母愁苦的表情,自己無能為力的無奈感,交不上就逼學校讓孩子回家催繳,當時父親或者借錢或者賣糧去湊齊提留款。

當時甚至上學的學費(當時還沒有義務教育)都要東借西借才能交上。當時整個村、鄉、縣財政靠這些款項進行維持運轉。只到上世紀90年代取消農業稅。

當然網絡那些司馬衷只知道「何不食糜」了。說這些不是說黑化誰,只是說中國在進步了,這些基本在農村已經不存在了,現在農村財政都是財政收入拔款維持政府部門運轉,農業稅、承包稅、提留款已經成為歷史。向農民攤派亂收費現象也已經消失了。

3、梅堯臣會在詩遙中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寄寓了刻的哲理。如《寒草》、《見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觀鬥雞》等詩

寒草 寒草才變枯,陳根已含綠。始知天地仁,誰道風霜酷。

見牧牛人隔江吹笛

朝與牛出牧,晝與牛在野。日暮穿林歸,長笛初在骻。面尾騎且吹,音響未成雅。隨風散遠近,舉調任高下。我方江上來,平溜若鏡瀉。悠悠經醉耳,亦足發瀟瀟。苟能和人心,豈必奏韶夏。鄭聲實美好,蠹情如剔剮。況其荒敗跡,又亦甚裂瓦。南箕成簸揚,寺孟詠侈哆。我今留此詩,誰謂馬喻馬。

晚泊觀鬥雞 舟子抱雞來,雄雄跱高岸。側行初取勢,俯啄示無憚。先鳴氣益振,奮擊心非愞。勇頸毛逆張,怒自眥裂盰。血流何所爭,死鬥欲充玩。應當激猛毅,豈獨專晨旦。勝酒人自私,粒食誰爾喚。緬懷彼興魏,傍睨當衰漢。徒然驅國眾,曾靡救時難。群雄自苦戰,九錫邀平亂。寶玉歸大奸,幹戈託奇算。從來小資大,聊用一長嘆。

4、梅堯臣的詩以風格平淡、意境含蓄為基本藝術特徵。

他善於以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畫出清切新穎的景物形象。

魯山山行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描寫晚秋山間荒涼幽靜的景色,細緻入微。

後面的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風趣幽默用最樸實語言描繪出:幽靜,白雲深處有人間之意境。

還有他的:五更千裡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

雖然用雞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動物,但是並沒有破壞意境,反而更優秀,表達的那意境你不得不佩服。

而《東溪》就更美了: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淨於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第三、四、五、六句是字字珠璣啊,野禽、老樹、草、沙石,就寫出靜、閒、逸和水好、清澈見底,詩人能遠來看水自然有可取之處的。即使在如今也能在很多山間溪間看到此情此景吧?

第一、二、七、八句,也是我們經歷過的吧?看到好水好景,流連忘返,不願意離開,但是最後卻只能遺憾的離開,景雖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雖然不舍但是也得無奈的離去啊。

所以好詩往往入人心,主要是寫到人的心坎中了。

考試畢登銓樓 春雲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也同樣是意新語工的寫景佳句。

有人評價梅堯臣:行文簡淡,寫自然美也不濃妝而工淡抹,於簡淡中見多樣,更需識力和功力。

我是深以為然,平實的語句簡淡的語句寫出意境,非功力深厚者不可為啊。

5、梅堯臣也有雄奇、怪巧的一面。

如《黃河》、《夢登河漢》,涵渾壯麗,和他的一般風格迥異。

黃河 積石導淵源,沄沄瀉昆閬。龍門自吞險,鯨海終涵量。怒洑生萬滑,驚流非一狀。淺深殊可測,激射無時壯。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川氣迷遠山,沙痕落秋漲。槎沫夜浮光,舟人朝發唱。洪梁畫鷁連,古戍蒼崖向。浴鳥不知清,夕陽空在望。誰當大雪天,走馬堅冰上。

從其詩可以看,你會發現宋詩受梅堯臣影響太深了,王安石、陸遊、楊萬裡、範成大等等都是類似風格,雖然難以說是完全受其影響,但是卻都呈現出簡淡的行文風格。最為突出的就是楊萬裡了。

6、梅堯臣詩歌不足:

由於他作詩受韓愈、孟郊的影響較大,藝術上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有時語言過於質樸古硬,缺乏文採。這些弊病都可以認為是端正華而不實的詩風所付出的代價。也屬於可以正常接受的範圍。就如唐代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也是開創了唐代詩歌的新氣象,當然影響力自然卻不如梅堯臣這麼大罷了。

03有人會有疑問,唐詩已經非常成熟了,為什麼宋詩還會有」開山祖師「?

01、這要同李商隱講起,李商隱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文學自然不用說。

宋初的詩就是宗李商隱詩的風格,也形成了宋初的」西崑體「。但是卻並只學到了李商隱的形卻沒有學到其神。他們片面發展了李商隱追求形式美的傾向,其詩雕潤密麗、音調鏗鏘、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對仗工整,呈現出整飭、典麗的藝術特徵。但是從總體上看,西崑體詩思想內容貧乏空虛,脫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

02、而梅堯臣早年的詩歌創作,曾受到西崑詩派的影響。

後來由於他關心現實,接近人民,詩風逐漸變化,並提出了同西崑派針鋒相對的詩歌理論。

他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主張詩歌創作必須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如見贈述詩》),摒棄浮豔空洞的詩風。縱覽宋詩受其影響,追求的就是平實的文字,通俗易懂,卻照樣清新脫俗、意境非凡。而且更親民更接地氣。最為典型的就是楊萬裡和範成大。當然王安石、蘇軾的詩也非常有意境。在藝術上,梅堯臣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出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這一著名的藝術標準,並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讀邵不疑學士詩卷》)他對開闢宋詩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歐陽修稱梅詩「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稱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後村詩話》)。龔嘯說他「去浮靡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錄》),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稱「聖俞詩工於平淡,自成一家」。錢鍾書稱他:「主張『平淡』,在當時有極高的聲望,起極大的影響。」

我們在宋詩名作中也會發現平淡、質樸之語言為主流。

陸遊對於梅堯臣是推崇備至,陸遊認為梅堯臣是李白、杜甫而後的第一位作家,所謂「突過元和作者」,其意在此。他在《劍南詩稿》中,陸遊自稱「學宛陵先生體」、「效宛陵先生體」者共八處。陸遊詩的風格也是深受其影響。

梅堯臣不只是詩人,文學家,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

04都知道宋詞是北宋文學的標籤,實際宋詩成就也不低!

當然是因為到了北宋詞成為主流文學創作體裁。但實際上宋詩成就也不能忽略的。宋詩是在推動和發展了唐末詩歌的沒落和流於形式浮誇、脫離現實之風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而且這個主要推動者就是梅堯臣,所以稱其為宋詩開山祖師實至名歸。詩歌成為唐代的文學的標籤,主要原因除了唐詩也開創了一個詩賦新時代,也是因為唐詩的體量很大。從存世的"全唐詩「有四萬多首就可知。容易例證的是:唐代很多著名詩人比如王之渙、孟浩然就有很多詩作散佚,如果加上這些,那體量更大。而梅堯臣的詩的風格直接影響到了江西派。唐詩和宋詩兩兩相比,宋詩對于田園、百姓方面的描述更接地氣,更易懂。更親民。更深刻。

相關焦點

  • 宋詩「開山祖師」的一首山水詩,美得令人窒息,令人心醉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宋代山水詩,其作者被稱為宋詩「開山祖師」,與蘇舜欽齊名,時號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對後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他就是梅堯臣,那首詩就是《魯山山行》,全詩如下: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 梅堯臣:北宋詩壇,開山祖師
    姓名:梅堯臣時間:1002-1060年籍貫: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綽號:宛陵先生、梅河豚榮譽:宋詩「開山祖師」成績:他寫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以,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宋詩第一人」。不幸的是,他雖然在文壇享有盛名,但在仕途上卻一生碌碌不得志,年過半百才始應召試,賜同進士加身,出任國子監直講,後任尚書都官員外郎。如果他生在當代,就很有當網絡寫手的潛質,因為他保持了日更的紀錄。
  • 他們是宋詩開山鼻祖
    除了歐陽修,對北宋詩文革命有較大的影響,還有梅堯臣和蘇舜欽。梅堯臣(1002-1061)字聖俞,宣州宣城人,出身農家,幼時家貧,但他酷愛讀書。十六歲時,梅堯臣參與鄉試,但未被錄取。長期任主薄、縣令等職,一生窮困不得志。後因被錢惟演賞識,後結識歐陽修,一起推動了北宋古文運動。
  • 梅堯臣《魯山山行》,山美,情愜,詩佳,不可多得
    ——宋代: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簡介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仕途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其詩甚為時人推崇,許多詩家都推之為宋詩第一。
  • 梅堯臣: 我的詩中沒有奶茶
    當年曾追隨、推崇、受其影響而步入文壇的少年們,在文學積澱日漸成熟後開始有了辯證思維的能力,也在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中開拓了格局與境界,他們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堯臣。梅堯臣對「西崑體」的批判,是堅決的。就像他曾經的熱愛,也是純粹的。「西崑體」詩歌無疑是他的文學啟蒙之一。
  • 梅堯臣的一首詩,意新語工,與蘇軾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嚴羽曾說,詩者,吟詠情性也。唐代詩人就可以寫出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妙品。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採用一語雙關的手法,令人過目不忘。北宋也有一位詩人,詩歌成就極高,更被後世極力推崇。下面介紹梅堯臣的一首詩,意新語工,與蘇軾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 馬悅 高長山 | 宋詩中的牧童形象和意象
    明朝得虎徹檻阱,繅絲搗麨歌年豐」(陸遊《捕虎行》,《全宋詩》,卷二二一四,25370頁),詩中所述之事,著實讓人不忍聽聞,一個可憐的山村牧童在放牧之時被老虎吞噬,血肉無存,只有「雙髻」餘見,家人痛哭著去尋覓遺骨,給我們展示了牧童悠閒的放牧生活以外,不為人所體察的那份沉重、隱憂和危險。
  • 宋詩像秋菊臘梅,有氣節、有情操、還有淡淡幽香
    其實宋詩的文學成就也很高,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可以抗衡唐詩。宋朝存續319年,比唐朝存續多了將近30年,時間上的跨度,讓宋詩的風格更加多元化。宋詩常常被人忽視,源於明朝文人的觀點。他們認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當這種認識成為主流之後,讓宋詩的光芒暗淡了很多。
  •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唐代詩歌天下無雙,除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豪劉禹錫、詩骨陳子昂、詩鬼李賀、詩狂賀知章、詩奴賈島、詩囚孟郊等等多得幾乎不可計數的詩人之外,還留下了體裁廣泛、數量眾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唐詩。有人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唐代有詩,宋朝就有詞無詩了嗎?答案是:NO!宋代除了有精絕的宋詞之外,也有宋詩。而且與唐代的詩風有異。
  • 梅堯臣這首詩,構思奇巧,平淡其表,深邃其裡(圖文原創)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北宋詩人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與歐陽修並稱「歐梅」。梅堯臣同歐陽修、蘇舜欽等人是北宋初期詩文革新運動的代表人物,他被譽為宋詩的「開山鼻祖」,為詩主張寫實,追求平淡之美與詩歌的思想性社會性,反對晚唐五代詩歌的一味追求辭藻華麗、思想內容貧乏空洞,脫離社會現實。
  •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
    從這一點說,宋詩散文化風格的形成,實際是宋代文化發展的產物。三、唐詩頂峰出現後,至宋代出現了宋詞的異峰突起,宋詞的出現是宋代詩歌發展的突出成就。但宋詞的登峰造極又必然會對同時代同樣為詩的宋詩產生壓力,這是迫使宋詩另闢蹊徑的又一動力。四、在宋之前的唐代,本來就有杜甫博採口語,白居易「老嫗能解」,以及韓愈、杜牧等人的散文化詩歌創作,為宋詩散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礎,只不過到宋代才形成風氣。
  • 宋詩不可忽略的名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值得一讀
    宋詩與唐詩可以說是有很大的區別,最為顯的一點,那就是唐詩比較注重於抒情,然而宋詩卻是更側重於哲理,很多的詩人寫詩時,喜歡在詩句中來上那麼一兩句,充滿哲理的詩句,並用是重點突出那兩句,最為直觀的一個例子,那就是陸遊的《遊山西村》,原本寫得很平淡,可是到了第三四句,忽然來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而使得這首詩,充滿了哲理,也更為精練。
  • 一生必背的50首經典宋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我們每個人一定能背幾首唐詩,那麼,你能背幾首宋詩呢?唐詩之外,宋詩也是明珠般的存在。宋詩重說理,「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重理趣。每每我們讀宋詩,都能感受到其中的韻味或哲理。今天隱娘總結了50首經典的宋詩,其中很多作品都入選了中小學教材,每一首都是經典名作,值得詩友們背下來。《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宋詩裡一首描寫菊花的名作,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當然除了唐詩之外,我們還是不應該忽略掉宋詩,作為唐朝之後,又一個偉大的帝國,它在文化上,同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宋詞,它無論是在文學性,還是在思想性上,那都不亞於唐詩。另外宋詩的發展,也同樣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每日詩話: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宋代詩歌「開山鼻祖」梅堯臣
    以王禹偁為代表的「白體詩」派,是模仿白居易的風格。以楊億、劉筠為代表的「西崑體」,是模仿李商隱的。以林逋為代表的「隱逸詩」派,是模仿賈島、和姚合。所以宋初的時壇還是唐代風格流派的延續,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這種情況直到梅堯臣的出現,才開始發生變化。南宋著名詞人劉克莊在他的《後村詩話》中說,本朝的詩歌只有梅堯臣可以作為開山祖師。
  • 宋詩鑑賞-妾薄命二首(陳師道)
    陳師道這二句詩正承繼了劉禹錫詩意,但造句更加簡樸,形象地表現痛苦來得迅速,難以讓人接受,詩意跳躍,對比鮮明。所以陳模《懷古錄》評說:「蓋言初起舞為壽,豈期今乃相送南陽阡,乃不假幹淡字而意自轉者。」「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表示夫主去世後的感慨。任淵注說陳師道是用了白居易《燕子樓》詩「鈿暈羅衫色如煙,一回看著一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得幾年」句意,「而語尤為高古」。
  • 宋詩解讀:勸學詩也能如此優美,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首詩名為《勸學詩》,又名《偶成》,作者是南宋的朱熹。其寫作年代無法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應該是作者晚年,約在公元1162年左右。相傳是朱熹晚年有一次外出賞景,路過一個學堂,看到許多少年在池塘邊嬉戲玩耍,心有所感,遂寫下此詩。《勸學詩》不存於朱熹文集之中,在日本盛傳,後來傳入中國大陸,也算是「出口轉內銷」了。
  • 「小荷才露尖尖角」這首詩有家長建議刪除,網友:蜻蜓太無辜
    這是大家在小學時候學過的宋詩。因為後面兩句太出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標題是《小池》。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其實宋詩也在歷史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比如膾炙人口的《千家詩》,共有詩人122家,226首詩。其中唐代65家,宋代53家,明代2家,無名氏2家,可以說唐、宋詩是勢均力敵。但實際上宋詩是稍遜風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