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家討論最新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寄生蟲》,很多觀眾都把《寄生蟲》一頓猛誇,這讓我想到《讓子彈飛》這部電影。
之所以會把二者聯繫起來,是因為兩部電影同樣是寓言故事,都是鏡頭語言豐富,劇情緊湊,如果以《寄生蟲》的標準評價,《讓子彈飛》似乎也差不到哪去。
說這個影片是被大大低估了的一部作品,其實半點不誇張,全程高能又兼具商業性。
《讓子彈飛》在剛上映之初就被稱為中國電影史上裡程碑一樣的作品,豆瓣評分9.3,能夠真正把中國最傳統的一面體現出來;並且體現得淋漓盡致,沒有半點遮掩,也算是一部電影集大成之處了。
2010年奧斯卡著名影帝羅伯特·德尼羅到北京探訪中國著名導演姜文,期間姜文給德尼羅放了初剪輯的《讓子彈飛》,德尼羅看後讚賞有加。
和德尼羅一起的隨行人員看過電影以後,大家都只好奇一個問題:這個故事,究竟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一個劇本?
作為一個中國人,哪怕是對中國歷史有著相當了解的小夥伴應該都清楚,這個故事,十有八九就是個虛構的,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地方有這麼荒誕無稽的事情發生。
但是事實情況好像並非如此,《讓子彈飛》這個故事裡充斥著大量的現實依據,從電影中出現的各類小道具,到很多故事情節,甚至連周潤髮飾演的黃老爺,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首先,大家要知道《讓子彈飛》並非是一個原創劇本,而是改編自《夜譚十記》這本小說,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四川的一個幹部,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改編成的,所以電影中出現的很多看似荒誕的鏡頭,其實都有大量的現實依據可考。
開頭鏡頭:9853,這把槍來頭是真的大
《讓子彈飛》開頭,第一個特寫鏡頭不是在人身上,而是給了一把槍,這把槍對著鏡頭,槍口下面寫著四個字,9853。平時對這東西沒興趣的觀眾肯定看不出這槍來頭有多大,但是在電影背景裡,這組數字顯然有著更深刻的意義。
要聊這個鏡頭,我們就得回憶一下歷史,9853這個數字不是隨隨便便刻上去的,它代表了紅軍當時在中央縱隊的全部人數。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時,一軍團19880人,三軍團17805人,五軍團12168人,八軍團10922人,九軍團11538人,軍委縱隊4693人,中央縱隊9853人,剛好跟槍口上的那組數字呼應上。
中央縱隊是建立於土地革命期間的一支武裝部隊,又稱朱毛大軍、軍委縱隊。曾經參加過五次反圍剿。又參加兩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中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姜文把這組數字放在槍口上,也是在暗喻,此槍一發,未來的鵝城將改頭換面。
馬拉火車
很多人看到片頭馬拉的火車可能覺得很奇怪,甚至還有影評人刻意把這種馬拉火車給解讀成對權利的暗諷,如果你非要這麼理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說句老實話,這種馬拉火車還真不是搬出來鬧著玩的,因為其實最早的鐵路跑的都是這種車。
鐵軌這種東西是西方人發明的,但是西方最早也是用馬車運輸,所以最早的一個鐵軌是給馬車設計的,在火車還沒有出現之前,有很多礦區拉煤特別不方便,大大增加了煤炭成本,為了便於運輸,就有了很多馬拉的煤車在軌道上跑,後來發明了蒸汽機車以後,才把這種技術運用到軌道交通上來。
《讓子彈飛》的背景年代設置在1920年左右,那個時期火車技術其實已經挺厲害了,導演在這裡專門用了馬拉的火車,一來是為了配合情節,二來就像很多影評人說的那樣,增加電影的戲劇性。
除此之外,馬在視覺上自由、奔放、有衝擊力,總能給觀眾帶來一種怪異,但是有趣的感覺,這樣安排也是貼貼地符合了姜文想給予本片的風格。
黃氏家族
周潤發在電影中飾演的黃老爺,可以說是很可惡但是又很現實的存在,我們知道黃老爺這樣的人物肯定不在,但是我們不知道壞人在哪。別急,馬上就幫你找到他:
現實歷史中曾有過一個被稱為民國時代蹂躪川西的土豪惡霸的豪門大族,這個家族剛好就姓黃,人稱黃氏家族,這裡邊的歷史跟《讓子彈飛》裡的黃四郎有很高的重合度,而黃氏家族的重要成員黃四麻子,與黃四郎更是尤為相像。
在今天的川西曾經出來一個"黃四麻子",川西崇慶縣元通鎮惡霸黃氏家族兄弟裡排行老四,排行老四,這跟電影裡的黃四郎這已經對上號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巧合,但是,現實裡的這位"黃四郎",幹過太多黃四郎也幹過的事,例如:這位黃四郎臉上雖然沒有四字,但真有麻子。
跟各種劉都統有交情,是劉都統的一條大腿。
因為帶過舊警察和舊軍隊,所以,劉都統的騎兵隊,也是召之即來。
清末時雖然沒留過學,但是進過洋學校,當過洋學生。曾經在辛亥這個地方搞事情,風頭一過,便下山摘取了革命果實。沒去過浦東,但是去過上海。
花錢買過委任狀,託人替他當縣長。想要當縣長,然後最後在政界當上了比縣長更大的官。
雖然沒殺過五任好縣長,但是比縣長小一級的官,還是想殺就殺的。
從書中記載的關於他的其他經歷來看,黃四麻子本人也確實又當真麻匪的頭目,又吃各種假麻匪的供養。由此看來,張麻子的麻匪可能連假麻匪也不算,而是"假的假麻匪",《讓子彈飛》裡頭那句"胡萬就是麻匪,麻匪就是胡萬",說的其實是真實情況。
"我二十年前,倒是和張麻子有過一面之緣"
電影裡這句話很有意思,這句話出自黃老爺之口,是第一次見張麻子的時候,佯裝詐謊說出來的一句話,電影裡並沒有細細交代二人是否真的在多年之前有過一面之緣,觀眾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自然會以為這是黃老爺在裝腔作勢,從電影後邊的情節中似乎也能證明這些。但是,搞不好這兩人確實在多年之前有過一面之緣。
《讓子彈飛》的故事發生在1920年,那麼20年前,也就是1900年,如果黃四郎真的見過張牧之,那麼根據張牧之追隨蔡鍔的經歷,二人應該是在日本相見,張麻子,即當年講武堂畢業,追隨松坡將軍左右的手槍隊長張牧之。
因為蔡鍔從1899年到1904年都在日本組織愛國運動。黃四郎家中藏有東洋長短刀且張牧之了解"介錯"這一日本文化,又印證了二人都留學過日本這一點。所以根據黃四郎說的這句話,他不僅留學過日本,還在留洋期間與愛國團體多少有過來往,那他20年前多少也算一個進步分子。
另一處耐人尋味的地方,是黃四郎收藏的那顆珍藏版地雷。按黃四郎的說法,這顆地雷和辛亥第一響的那顆是姊妹雷。黃四郎一個一方惡霸,收藏一顆代表革命的地雷,什麼思路?當然不是存著用的,要不是為了除馬邦德哪用得著?
藏了快10年,很有可能是為了紀念往事。還有一定的可能,辛亥革命第一響原本也是黃四郎的,為了革命獻了出去。無論如何,這一點明確說明,辛亥革命時黃四郎肯定是革命黨一方的。
由此可見黃四郎1900年留洋日本,參加過進步團體。
1911年,為辛亥革命出物出力,與其它革命黨一起推翻了舊剝削者。
當一切塵埃落定,他卻取代了原本剝削者的地位,成了為害一方的新勢力。
關於電影中寫實的部分其實還有很多,但此處我們暫且只列舉這些有可靠依據的事實例子。就像開頭說的那樣,《讓子彈飛》這部電影絕對是被低估的一部作品,需要足夠的歷史儲備才能看懂電影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可能這也就是《讓子彈飛》無法在國際上拿獎的原因之一。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黃老爺口中的刁民,混的好的能當個團練教頭或者大管家,運氣不好的話,一不小心可能就成了賣涼粉的。刁民在有人出來伸張正義的時候,會拍手叫好,會跪下高呼"青天大老爺"。但是當青天大老爺需要"刁民"拿起槍跟他走的時候,卻沒有一個站出來的。當出現了勝利的曙光時,刁民們又爭先恐後的去爭奪勝利果實。
看完電影後,刁民們誇姜文借古諷今、影射權貴,回味無窮,真乃神人也!其實,諷的不僅僅是權貴,還有我們。但是,明白了這些又能怎樣,生活還是要繼續蠅營狗苟,還是要謹小慎微的過日子,生怕哪天就成了賣涼粉的。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從官匪一窩的修羅地獄,變成一個山清水秀物阜民豐的歷史古城旅遊勝地,不是因為黃四郎多麼仁慈,而是因為,張牧之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