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前後世存在

2021-02-08 自在妙聖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前後世存在

一、緣起

佛教和世界上的很多宗教認為,生命存在前生後世,死亡不是斷滅。具體到人,意味著人有分段生死,生之前有前生,死之後有後生。換句話說,有一個穿越了時間的前後相關聯的存在,不依賴於身體和時間,貫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種觀點被多數現代人批評為迷信。多數現代人認為前生後世並不存在。儘管存在一些催眠和轉世的案例,但是,人們還是傾向於雞蛋裡挑骨頭,懷疑者總是可以找出各種否定質疑的理由。

前世後世是否存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關乎所有宗教理論的基本前提,也關乎每個人的切實生命利益。鑑於現代人普遍相信科學和科學家,本文從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角度來審視前生後世的觀點。

結論是毋庸置疑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確實意味著生命有前生後世。

二、愛因斯坦相對論關於時間的觀點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時空觀,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相互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觀察者都有自己的時間測度!狹義相對論裡時間膨脹效應一步一步可以推出洛倫茲變換公式!

愛因斯坦在1955年3月21日寫了一封親筆信。我們把信的內容放在附錄,這裡只概括其思想內容。在臨近信的結尾處,愛因斯坦寫了一段著名的話,既是對他的摯友說的,也大概是對自己說的:「對相信物理的我們來說,不管時間多麼持久,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分別,只是持續存在的幻想。」

愛因斯坦根據其相對論指出,時間其實只是人類的一種錯覺,人類之所以會產生時間這種錯覺,是因為物體運動規律、生物的生老病死,讓我們產生出了一種衡量它度量的幻覺。

換句話說,時間是我們作為觀察者自身的感受,是一種幻覺,不是真實存在的。時間並不是獨立的一種維度,他作為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而存在。時間不是客觀的。

三、四步驟證明前生後世存在

整個證明分成四個步驟。每一步雖然簡短,但並不容易領悟。

1.此刻我們作為觀察者是存在的。

這可以現量觀察到,我們此刻確實活著。否則,我不可能寫下這些文字,你也不可能閱讀到這些文字。所以,可以確信我們此刻是存在的。這相當於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裡並沒有站在身體乃至外境的角度確認我們存在,有觀察者在感受著身體和當下你所感受到的一切。

這裡需要我們當下體驗,而不需要愛因斯坦相對論。

2.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感受的變遷而消失。

感受是因為觀察者而生的。觀察者和他的感受之間,觀察者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的的,觀察者的感受是第二位的,是衍生的。好比,兒子是因為父親而生的,沒有父親肯定不會有兒子,而沒有兒子不會直接導致沒有父親。因此,觀察者自身感受的變化無法作為觀察者變化的因。

這裡是純粹的邏輯推理,不需要愛因斯坦相對論。

3.觀察者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消失。

因為觀察者不會因為其感受的變化而變化,也就不會因為其感受的消失而消失消失。引用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觀點,可以推斷觀察者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消失。這段論證儘管短,但非常關鍵。既然我們此刻存在,那麼,我們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消失。

這裡用了愛因斯坦相對論。

4.我們存在後世。

既然我們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消失,那個體會時間的觀察者不會消失,也就是我們不會真正死亡。實際發生的,只是觀察者對於身體和時間感受的變化,而其觀察者自身並未消亡。也就是,我們存在後世。

這裡是純粹邏輯推理,由當下推論到未來。

5.我們存在前世。

由4得知,當下一世的後世存在。那麼,任意一世必然有後一世。也就是,任意一後世必然對應一個前世。因此,當下一世的前世也必然存在。

這裡是純邏輯推理,由個別的一世推廣到一般的任意一世。

四、從生活中的例子體會觀察者不隨外境而消失

1.升學

孩子在青少年階段不斷升學,比如從小學升到初中,小學生確實死亡了,但初中生又誕生了。作為那個小學生背後的觀察者沒有死,他開始體驗初中生的生活。

2.換工作。

現代是市場荊棘,換工作是時常發生的事情。某人從企業經理調整成公務員,換了工作。作為企業經理的感受死掉了,但是這種感受背後的觀察者還在,開始體驗公務員的生活。

3.生病。

某人原本健康,患了感冒。作為健康那個感受狀況已經死亡了,但是背後的觀察者仍在,開始體驗感冒的感受。

儘管以上的例子沒有涉及身體的消失,但根據我們前面的論證,這種邏輯是普遍成立的。

附錄:愛因斯坦關於時間是幻覺的信。

這封信是愛因斯坦得知終生摯友貝索病逝時,寫給貝索親屬的信。在感謝貝索的兒子和妹妹告知自己貝索的死訊後,愛因斯坦說,「貝索的逝世是他的和諧一生的終點。對於一個敏銳淵博的人來說,和諧一生是稀有的禮物。」「我最尊重他作為一個男人,能和妻子一輩子和平相處,而相比之下我很羞愧有過兩次失敗的婚姻。」 從這段話中,可以感受到了愛因斯坦對自己家庭生活的心境。

接著,愛因斯坦回憶米歇爾·貝索這位終生摯友。他們相識於大學時代的一次音樂晚會。他覺得貝索就像哥哥,又是一個科學家。隨後他們一起在聯邦專利局工作,在回家路上兩人的討論是如此迷人,就像日常生活都不存在一樣。1905年6月30日,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基礎的論文-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中,唯一感謝了貝索這位朋友和同事對這項工作的忠實幫助和一些有價值的建議。這就是他們這段友誼的記錄。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人教版數學教材引圍觀
    勾股定理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現存幾百種證明方法。不過,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證明勾股定理,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最近,這個話題已經登上了知乎熱榜的第一名。6 月 17 日晚間,一位匿名的知乎用戶發布提問「如何看待人教版教材疑似出現低級錯誤,用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提到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的自讀課本中,出現了「愛因斯坦對勾股定理的證明」的相關內容。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當他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獎時,這是因為他對光電效應的解決方案和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相對論仍然爭議太大,無法被具體引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狹義相對論的預言被證明是正確的。例如,在繞地球飛行的空間站上的的時鐘被證明會因理論預測的持續時間而變慢。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但是,乍一看,GRT是不是真的很複雜?如何理解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用幾個字來表達:「時空告訴物質是如何運動的;物質告訴時空是如何彎曲的。」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上)》16不存在絕對運動馬赫對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馬赫認為不存在絕對空間,那麼所有相互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慣性系就應該是真正完全等價的,並沒有哪一個更加特殊。而物理定律對所有慣性系平權,並不存在一個更加優越的參考系,這正是狹義相對論裡相對性原理的精髓。
  • 愛因斯坦的女人與相對論
    他是現代物理學之父,相對論的創始人以及諾貝爾獎得主。但如果說起米列娃·馬利奇或許就鮮為人知了。米列娃·馬利奇·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她是塞爾維亞人,自己也是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她與愛因斯坦相識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米列娃當時是班上的唯一女生。
  • 愛因斯坦的第二個夢,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
    這一步,愛因斯坦整整跨了10年,當他在1915年最終完成廣義相對論的所有內容後,愛因斯坦自己寫道:「讓我好好休息一陣子,我實在是太累了。」我們是該讓愛因斯坦好好休息一下了,如果說狹義相對論是他集各門各派武功之大成的話,那麼廣義相對論則是愛因斯坦傲視天下的獨門秘笈,他是當之無愧的孤膽英雄。
  • 既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項預言被證實,那再不懂相對論就真的out了
    100年前,當愛因斯坦預測引力波的存在的時候,他不曾想過,有朝一日,人類能夠真正觀測到應力波:這個效應是如此的微弱,無法察覺。
  • 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超越愛因斯坦1915年11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橫空出世,它從最大尺度上描述我們的宇宙,顛覆了以往所有的時間和空間概念。廣義相對論為人類理解引力奠定了新的基礎,也成為了此後所有宇宙學研究的基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收到引力的控制:引力把我們固定在地球上;引力控制著行星圍繞太陽、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引力促成恆星生於星際雲,又死於引力坍塌。
  • 時空扭曲在現實中存在嗎?愛因斯坦為何相信它的存在?
    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又說到,當一個物體有著一定的質量,但其體積卻接近於零時,其引力將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離出這個空間,從而改變空間,產生時空扭曲的現象。可能你會覺得聽起來十分抽象,但只要換一種說法,可能會變得通俗易懂些。也就是說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只要我們能夠創造出有質量但體積卻趨於零的物質,就可以使物質周圍的時空產生扭曲。
  • 為什麼這個超大號的香橙甜甜圈可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只是,一些對天文、物理不是很理解的同學來說,也許無法準確地理解為什麼黑洞照片就可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了呢?那我們首先來看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廣義相對論是描寫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相比較於狹義相對論適用於慣性系,廣義相對論則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在內的一切參考系。
  • 10種了解有關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的方法
    3.微妙的是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命,亞伯拉罕·派斯(牛津大學出版社,1982年) (書)物理學家和歷史學家亞伯拉罕·派斯在撰寫許多人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最終的科學傳記時享有巨大的優勢。Pais出生於荷蘭,移居美國,1947年在同一普林斯頓學院擔任相對論作者工作到1955年去世。
  • 愛因斯坦偉大,僅僅是因為相對論?(後篇)
    上一篇文章我講解了愛因斯坦偉大的地方,其中談到的一個核心點就是:愛因斯坦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那麼這一期我就來揭曉這種方法到底是啥?首先在此回顧上一期的內容,我們談到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用的還是舊方法,也就是先做實驗分析數據,然後猜公式,再用實驗數據去驗證公式,其技術路線可以簡單表示為:實驗——數據——猜公式——驗證公式——探索完畢。
  • 100年前的今天,他的實驗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從此走上「神壇」
    DAVIDSON)今天,是廣義相對論首次被實驗驗證的100周年紀念日。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現在看來,當年愛丁頓力挺愛因斯坦,讓廣義相對論「一戰成名」,也使愛因斯坦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力。但是,有輿論認為,這個實驗是為了緩和一戰後英國與德國的關係,但當時的實驗精度不足以證明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這種看法合理嗎?
  •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7個預言,你知道幾個?
    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的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它代表了現代物理學中引力廣義相對論理論研究的最高水平。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中,並在此基礎上應用等效原理而建立的。
  • 【講座精採回放】時空扭曲100年--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不過現在讓我們回到愛因斯坦這件事情上來吧!今年是2015年,這一年很重要,原因是它是1915年的100周年!100年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震驚世界了,就在十年前的1905年,他就先發表了「狹義相對論」。現在就請群主把愛因斯坦的照片擺上來,讓我們認識一下這個改變宇宙思考的偉大科學家。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Space網站刊文稱,通過對探測引力波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兩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可能存在一種新型黑洞的證據:不符合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光滑的黑洞模型。▲可能存在一種黑洞,違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符合霍金的黑洞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一種簡單的天體:被無限壓縮的奇點,四周是光滑的事件視界,光線、能量或物質都無法穿過事件視界而逃出黑洞的「魔爪」。
  • 諾獎解析|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超越愛因斯坦1915年11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橫空出世,它從最大尺度上描述我們的宇宙,顛覆了以往所有的時間和空間概念。廣義相對論為人類理解引力奠定了新的基礎,也成為了此後所有宇宙學研究的基石。不過,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這種質量驚人的怪物真的存在。在彭羅斯之前的這些解都被視為理想條件(恆星和黑洞都是正球體、完全對稱)下的紙上談兵。畢竟,宇宙沒有東西是真正「完美」的,而彭羅斯是第一個成功在不理想的條件下給出現實解的人。
  • 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今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我們終於有機會走進愛因斯坦超凡的異想世界,飽覽他珍貴的E=MC²手稿、廣義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還有他與羅素等人的通信等真跡。囊括愛因斯坦求學、成就、情感、生活、信仰、榮譽等全方位展品的「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
  • 【樂悠遊】還原真實的愛因斯坦 ——記「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著名的廣義相對論論文手稿原件、愛因斯坦1905奇蹟年的四篇論文,以及愛因斯坦與羅素最後的書信等科技史上的珍貴文物首次來到上海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