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2020-12-22 IT之家

北京時間2月3日消息,當兩顆中子星在遙遠的太空相撞時,它們會強有力地「攪動」宇宙——這就是2017年科學家探測到的引力波。Space網站刊文稱,通過對探測引力波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兩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可能存在一種新型黑洞的證據:不符合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光滑的黑洞模型。

▲可能存在一種黑洞,違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符合霍金的黑洞理論

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一種簡單的天體:被無限壓縮的奇點,四周是光滑的事件視界,光線、能量或物質都無法穿過事件視界而逃出黑洞的「魔爪」。在此之前,我們收集的所有有關黑洞的數據,都支持廣義相對論黑洞模型。

但在20世紀70年代,霍金髮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事件視界沒有那麼光滑。相反,與量子力學相關的一系列作用,使得事件視界是不光滑的,使得「霍金輻射」得以從黑洞逃逸。此後數年,科學家提出了諸多其他的黑洞模型也應運而生,在這些黑洞模型中,光滑、完美的事件視界被不光滑的事件視界所取代。

物理學家最近預測,新形成黑洞事件視界不光滑的情況尤其嚴重——大到足以反射引力波的水平,在黑洞形成信號中產生了引力波回波信號。在中子星碰撞發生後,兩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這種類型的引力波信號。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物理學家、論文共同作者尼義什·阿夫肖迪(Niayesh Afshordi)表示,如果引力波回波信號是真實存在的,它一定是由量子黑洞不光滑的事件視界產生的。

阿夫肖迪向Live Science表示,「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質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圍繞黑洞運行,但在事件視界附近的物質會掉入黑洞。」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黑洞的事件視界應當是光滑的

他說,因此,在靠近黑洞的空間,不應該有任何物質能反射引力波。即使是周圍存在物質盤的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空間也應當空空如也。

阿夫肖迪稱,「只有事件視界外部存在一些量子結構的觀點,能解釋我們預計(和觀察到)的時延。」

這背離了根據廣義相對論預測的黑洞模型。

現有引力波探測器生成的數據存在噪音,難以正確解讀,容易出現誤報。由黑洞周圍的量子模糊產生的引力波回波,應當是一種全新的探測活動。但阿夫肖迪表示,在兩顆中子星相撞後很短時間內,形成的事件視界足夠不光滑,產生的引力波回波足夠強,足以被現有的探測器探測到。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維拉諾瓦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喬伊·尼爾森(Joey Neilsen)表示,阿夫肖迪團隊的研究結果是令人信服的——特別是不止一個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引力波回波信號。

尼爾森向Live Science表示,「這比在數據中尋找一種特定類型信號更有說服力。」

不過他也表示,他需要看到更多信息,才能絕對相信引力波回波是真實存在的,「在得出確鑿的結論前,我希望了解所有數據」。

麻省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馬克西米利亞諾·伊西(Maximiliano Isi)對此持懷疑態度。

他向Live Science表示,「這不是該研究團隊第一次提出這一觀點。令人遺憾的是,其他研究團隊無法重現他們的結果。」

伊西提到一系列論文,稱相關研究團隊在相同的數據中均沒有發現引力波回波信號,其中6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採用「更精細和更強大的分析技術」。

阿夫肖迪表示,他的研究的優勢是更靈敏,更可靠的模型能夠探測到更微弱信號,「我們的發現......從統計學上來說在12次搜索中是最有意義的,誤報的概率約為十萬分之二」。

尼爾森稱,即使引力波回波信號是真實存在的,科學家們仍然無法精確地了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天體。

他說,「這項研究的有趣之處在於:對於兩顆中子星碰撞後的結果我們一無所知:會立即形成一個黑洞?還是會形成一些短命的中間天體?」

伊西表示,數據中可能存在引力波回波信號,這將非常重要。他對此還不是十分確信。

尼爾森指出,不論數據如何處理,很顯然的是,阿夫肖迪團隊的研究對象,都值得進一步探索,「在天體物理學領域,這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是令人激動的」。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如何理解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用幾個字來表達:「時空告訴物質是如何運動的;物質告訴時空是如何彎曲的。」但是,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這一簡短描述隱藏了一個更為複雜、更深刻的真理。除了量子理論,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即:引力理論和關於行星、星系和整個宇宙的理論。
  • 時空的囚籠,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宇宙中最奇特天體——黑洞簡史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作出的幾個理論預言之一——星光偏折現象。彎曲的時空囚籠——黑洞在愛因斯坦給出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以後,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通過求解引力場方程,得到球對稱、非旋轉引力場下的一組精確解,其中得到一個著名的公式——史瓦西半徑公式。
  • 既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項預言被證實,那再不懂相對論就真的out了
    引力波的發現具有其現實意義,霍金表示:「除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可以期待透過宇宙史看到黑洞。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時期初期宇宙的遺蹟、看到其一些最大的能量」。既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項預言被證實,那你真的了解相對論嗎?不懂也別急,安利相對論,童校長有一套自己的解釋體系。
  • 「需要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理論」布萊恩·考克斯提出廣義相對論挑戰
    相對論的一般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一個多世紀前發布,以完善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該模型提供了對重力的統一描述,將其描述為時空或時空的幾何屬性,目前仍被科學家用作現代物理學中對重力的描述。
  • 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其中,彭羅斯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擁有一半貢獻,根澤爾和格茲則因「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分享另一半。諾獎官網新聞稿用「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來形容今年的獲獎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
  • 愛因斯坦又對了!恆星繞銀河系黑洞的運動,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用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它的軌道是玫瑰花形的,不像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是橢圓狀。這是科學家們經過近30年來日益精確地測量,才終於揭開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的神秘面紗。
  • 蔣澈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又對了?愛因斯坦「不在乎」!
    在廣為流傳的故事中,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據此做出了關於黑洞存在的天才預言,後世的科學家最終在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的條件下,成功驗證了這一預言。然而,故事其實並不這樣簡單——雖然故事的整體脈絡並沒有大錯。但如果我們想要更深入地理解愛因斯坦本人,理解宇宙的奇妙,我們還需要知道得更多一些。
  • 【續】廣義相對論的推論-黑洞與蟲洞
    德國有個大天體物理學家叫史瓦西(Schwarzschild 1873-1916)首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也是愛因斯坦的粉絲之一,他仔細研究了廣義相對論,通過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計算出來了名垂千古的「史瓦西半徑」(史瓦西自己當然不會給這個半逕取名叫史瓦西半徑,這裡先提前借用一下,如果我是史瓦西,寧可不要用我的名字命名,看到後面就知道了),他的意思是說任何天體都存在這樣的一個半徑臨界值,如果小於這個半徑
  • 為什麼這個超大號的香橙甜甜圈可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只是,一些對天文、物理不是很理解的同學來說,也許無法準確地理解為什麼黑洞照片就可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了呢?那我們首先來看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廣義相對論是描寫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相比較於狹義相對論適用於慣性系,廣義相對論則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在內的一切參考系。
  • 諾獎解析|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其中,彭羅斯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擁有一半貢獻,根澤爾和格茲則因「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分享另一半。諾獎官網新聞稿用「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來形容今年的獲獎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
  • 也許,霍金是去給愛因斯坦過生日了.......
    他提出了相對論和史上最著名的公式E=mc²,甚至成為了「天才」的同義詞。而霍金被認為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在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去世.也許他要去給愛因斯坦過生日?也許他知道了太多關於您「情人」的秘密——時間與宇宙
  •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發布了:關於黑洞信息悖論
    在這篇題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的論文中,霍金與其他一些學者共同探討了自己畢生研究的方向: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信息將何去何從。今年 3 月 14 日,霍金去世,享年 76 歲,但他的聰明才智對科學社區的貢獻卻仍未停止。作為一位備受尊敬的物理學家,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如今已在網上公開,這篇論文再次討論了神秘的物理世界。
  • 愛因斯坦尋覓的那隻大象,是霍金先摸到的!|漫畫
    他是一位成就不凡的理論物理學家,一位風行全球的科普作家,一位語出驚人的意見領袖。同時,他也是一位堅韌不拔的罕見病患者,一位曾經在20多歲時被醫生「判死刑」,又樂觀地生活了50多年的傳奇。在大多數人看來,霍金更像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符號——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卻幾乎沒有人真正理解他做了什麼。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一個小小的冰箱貼足以從桌子上吸起一枚回形針,即使整個地球的質量都在向下拖拽這枚回形針。圖解:引力作用於形成銀河系的恆星。自艾薩克牛頓從蘋果上發現引力以後,我們對於引力的理解在不斷地完善,並且至今仍是。而且這力量的強弱與它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藝術家印象圖,牛頓在伍爾斯索普的果園裡,一個蘋果掉了下來,讓他想到了地心引力。來源:UniversalImagesGroup引力也隨著物體之間的距離而減弱。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來後,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還有很多的科學家對他的理論持質疑態度,而真正看得懂的更是非常之少。愛因斯坦需要實驗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他們得出的觀測的結果是,星光偏折了1.79弧秒,和愛因斯坦算出來的1.74弧秒比較,誤差在實驗的容許範圍之內。它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1919年11月6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公布了這一結果。諾貝爾獎得主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J.J.湯姆森莊重的宣布:「這是自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以來,和引力有關的最偉大的發現!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解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在量子世界中沒作用
    著名量子物理學家赫託格在去年7月在劍橋大學公開發表關於宇宙微觀構成的新形態的理論。在今年5月初,赫託格在雜誌《科學美國人》發表了有關論文,這篇論文是由霍金在生前與赫託格共同完成的,在霍金去世前一周兩人還對論文進行了重要的內容修改。劍橋大學物理學院表示這篇論文將改變人類對宇宙構成的傳統看法。
  • 霍金:「我不懼怕黑洞,我才是它的主人」
    與之相對應的還不僅有我們所捕獲的影像,我們真正提出黑洞這一概念不過兩個世紀前。黑洞最初理論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但愛因斯坦並沒有給這種天體命名,他在《廣義相對論》說:如果一個天體的質量非常大,引力非常強,甚至可以強到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但是這種天體絕對不會出現在自然界中。
  • 霍金在愛因斯坦生日這天去世:預言人類2600年滅亡
    霍金的孩子們、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為我們敬愛的父親今天去世而深感悲痛。「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一位傑出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將延續很多年。據外媒14日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到底厲害在哪?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 引力波會最終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錯了嗎?
    2015年9月14日,我們首次認識到合併黑洞產生的引力波,從而使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永遠改變了。自那次事件以來,已經看到了約60個額外的引力波信號,不僅包括合併黑洞,還包括合併中子星。過去五年來,愛因斯坦從未有過的驗證,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許多預測都是正確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引力波將有前所未有的機會對我們的引力理論進行前所未有的檢驗。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