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會最終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錯了嗎?

2021-01-08 科技領航人

在過去的五年中,人類開始實踐一種全新的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我們沒有觀察來自宇宙的某種形式的光,而是用望遠鏡、無線電天線、天線或其他對電磁輻射敏感的設備收集的光,或是建立了專門的引力波探測器,可以檢測並表徵時空的波,這些波是大量物質相互纏繞、融合併相互碰撞而產生的產物。

2015年9月14日,我們首次認識到合併黑洞產生的引力波,從而使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永遠改變了。自那次事件以來,已經看到了約60個額外的引力波信號,不僅包括合併黑洞,還包括合併中子星。過去五年來,愛因斯坦從未有過的驗證,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許多預測都是正確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引力波將有前所未有的機會對我們的引力理論進行前所未有的檢驗。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愛因斯坦,但探索宇宙的新方法總是有機會向我們表明,它的行為並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下面是引力波如何證明愛因斯坦是錯的。

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波是一種全新的輻射形式,與以前已知的任何形式都不一樣。 每當質量加速通過彎曲空間的區域時,或者每當不斷移動的質量移動通過曲率變化的空間區域時,空間曲率的變化都會產生波紋,類似於雨滴落入池塘時的水波紋 。但是,這些漣漪是:

不需要介質就可以通過,簡單說,空間的結構就足夠了,從產生能量的系統中帶走能量,並以光速行進。直到2015年,所有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只有間接測試可用於證實這一點。但是,最初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合作利用,後來由室女座幹涉儀(VIRGO)加入,使我們能夠探測到引力波穿過地球時太空中的波紋。實際上,這些波以光速穿過地球,在垂直方向上交替地拉伸和壓縮空間,使我們能夠首次「看到」這些引力波。

當波穿過地球時,在一個方向上的拉伸導致光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穿過它,而在垂直方向上的壓縮將光的傳播時間減少了相等的量。在引力波的作用下,每個雷射臂的長度略有變化,在這些幹涉儀臂中傳播的光所產生的幹涉圖案就會發生微小的變化。通過觀察多個檢測器中變化的模式,我們不僅可以重建產生這些波的源的屬性,還可以重建波本身的屬性。

此外,現在著名的2017年事件揭示了兩個中子星的合併,引力波在一個爆發中到達,然後在爆發結束後僅1.7秒,第一個光信號到達了。最後,我們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測量引力的速度,發現它速度與光速只差10^15分之一。就我們的測量能力而言,這些引力波的速度,頻率,振幅和能量與愛因斯坦的預測完全吻合。

但是,每次我們測量新事物時,以更高的精度,更長的持續時間,更高的靈敏度,在新的頻率範圍內,對於新型的物體等,我們都將有可能使我們看到的東西超越已知的物理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般理論純粹是張量理論,其中物質和能量的存在僅指示空間如何彎曲,而空間彎曲僅指示物質和能量如何移動,但還有其他可能性。

也可能存在引力的標量或矢量分量,這是許多嘗試對引力理論進行的擴展或修改引入的。儘管廣義相對論預測引力的速度必須始終等於光速,但許多其他的引力理論都為各種不同的事物引入了一系列有趣的可能性。事實證明,對黑洞與黑洞合併的詳細觀察,甚至比我們現在所能衡量的靈敏度更高,可能最終使我們超越了愛因斯坦。

要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讓我們首先考慮一些更熟悉的東西:光。當我們觀察來自宇宙中任何光源的光時,就會發現它具有多種能量,分別對應於各種波長和頻率。但是,光在真空中傳播時始終是電磁波,這意味著光在穿過宇宙時會產生交變的電場和磁場。此外,所有波長和能量的光,只要在真空中傳播,就始終以完全相同的速度移動:光速。

如果您要從特定光源獲取宇宙中的所有光並測量每個單獨的能量量子,您會發現光實際上可以分解為兩種不同偏振的組合:順時針和逆時針。在空間真空中,沒有任何物質或其他能源幹擾,無論能量、波長、強度或偏振如何,所有形式的光都以完全相同的速度傳播。

但是,根據它改變我們的行為的旅程,您可以採取一些不同的措施。 您可以將其反射離開物質,從而使光線完全或部分偏振:使其在順時針和逆時針偏振之間不對稱。您可以將其穿過嚴重彎曲的空間區域,這將導致引力時間延遲,並在引力透鏡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示例中使光線發生偏轉、扭曲和放大的機會。

但是,您也可以使光線通過實際的光學透鏡,例如稜鏡。每當它穿過介質而不是空間真空時,光的傳播速度就會下降,對於能量較高的光,它的下降速度會更大。結果,藍光進入水滴時會比紅光彎曲更多,從而形成地球大氣中可見的自然彩虹。另外,某些物質不僅對光的波長敏感,而且對偏振敏感,從而產生了雙折射的驚人效果。

現在,讓我們遠離電磁波,回到引力波。與光不同,引力波根本不在乎物質。您可以通過空間真空、透鏡、稜鏡或其他材料,甚至固體地球本身傳遞引力波,它們將繼續以引力的速度傳播。它們不受物質以任何方式影響,除了一種方式:它們關心物質和能量如何導致空間結構彎曲。

就像光一樣,引力波也應該以引力的速度運動,引力應等於光的速度。無論引力波的能量、波長、強度或偏振(polarization)如何,這都應該始終不變。就像光一樣,引力波具有兩個極化,但它們不是「順時針」和「逆時針」,而是被稱為「plus」(+)和「cross」(×),具有拉伸和壓縮的方向。對於兩個偏振(polarization),它們以45度彼此旋轉。引力波檢測器相對于波本身的方向確定了波的多少是+,而波的多少是×,每個波都是兩者的組合。

如果廣義相對論是完全正確的,那麼這些屬性都不重要。引力波將始終以引力的速度移動,並且都將受到它們所經過的空間曲率的同等影響。

但是,如果引力具有標量分量或矢量分量——就像許多,甚至對廣義相對論的大多數修改都引入了方程式一樣——突然之間,對於每個引力波,引力的速度可能並不總是相同的。在一篇引人入勝的新論文中,科學家若澤·瑪麗亞·埃茲奎加(JoseMaríaEzquiaga)和米格爾·祖瑪拉卡瑞格(MiguelZumalacárregui)得出了有關廣義相對論不是全文的彎曲空間將如何不同地影響引力波的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在除了標準張量分量之外還涉及引力的標量分量的一大類理論中,他們發現+和×兩個偏振(polarization)將在空間強烈彎曲的情況下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如果在一對正在合併的黑洞附近存在大量物體,例如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或者沿著合併的黑洞的視線有一個巨大的星系、類星體或星系團,那麼我們應該會看到上升信號。如果+偏振(polarization)運動更快,則它首先到達,而×偏振(polarization)隨後到達。如果我們發現檢測到的信號重複出現,或者信號的兩個相同分量重疊(產生某種加擾信號),則我們應該能夠立即識別出該信號。這不取決於信號本身的任何屬性,而是取決於我們的檢測器以及它們相對於信號的方向。現在有3個獨立的引力波探測器運行,並且至少還有2個正在運行,不同的探測器將觀察到+和×偏振(polarization)的比率不同。

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信號,畢竟愛因斯坦錯了,引力比廣義相對論讓我們相信的更為複雜。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一般相對論中,距離較大,引力場相對較弱,我們只需採取牛頓極限,從相對論中添加第一個修正:我們稱之為"前階"近似值。但是,在引力場很強的地方——就像黑洞合併附近一樣——我們需要做更多。更準確的近似值包括查看"前導階"和"次前導階",並利用該分析展示了另一種可能性:引力波可能會減慢速度,扭曲程度取決於其波長!

當兩個啟發性和合併性的黑洞發生引力波事件時,實際上分為三個階段:啟發性,合併和振鈴。就在合併開始之前,由吸氣階段產生的引力波的頻率和振幅都會增加(波長會減小),並且在合併之後,在振鈴階段,兩個引力波的頻率和振幅也會迅速變化。就像稜鏡或透鏡可以將不同波長的光彎曲不同的量一樣,引力透鏡可以想到地將不同波長的引力波彎曲和減慢不同的量。隨著我們繼續觀察越來越多的引力波事件,其中一個發生在空間曲率強的區域附近只是時間問題,這為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在未來的幾年中,LIGO探測器和Virgo探測器將進行多次升級,從而提高其靈敏度和範圍,發現的事件發生率比令人印象深刻的觀測結果還要高,而且不久後至少還有兩個探測器:日本的KAGRA和印度的LIGO加入其中。在線使用額外的檢測器,每個檢測器都具有獨特的三維配置,事件發生只是時間問題,愛因斯坦的理論因此而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檢驗。如果引力波信號具有很強的引力透鏡效應,即使它們比我們目前設定的極限小數千倍,也可以顯示出各種波長或偏振之間的引力速度差異。

每當您有機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檢驗您已建立的自然法則時,您都必須接受它。真正實現物理學進步的唯一途徑是,當我們獲得決定性且明確的實驗或觀察結果時。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不是萬有引力的故事,那麼我們就應該到處尋找可以嘗試揭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物理理論中任何裂縫的地方。未來十年以及未來幾十年引力波事件的爆發,將使我們最終超越愛因斯坦,或者將證明愛因斯坦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中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廣義相對論通過了比率檢驗!
    近日,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而這項研究齊愛恰恰是將兩種看似沒有太大關聯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它們就是圓周率π和廣義相對論。圓周率π在3700年前,巴比倫的數學家們估計了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而這個比值就是圓周率π的雛形。
  • 廣義相對論通過了π的檢驗:π=3.115
    Haster在精度方面的近似值可能落後了幾千年,但這一事實與他的真實目標沒有多大關係:他用π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理論將引力與時空動力學聯繫起來。引力波中暗含了大量關於物理定律的信息,引力波是當像黑洞這樣的大質量物體螺旋形地相互纏繞而形成的時空漣漪。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愛因斯坦的革命引力跨越空間的秘密在200年後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揭開,他的廣義相對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描述了引力。牛頓認為引力是一個力,而愛因斯坦把它看做空間本身的彎曲。帕內克說:「牛頓把引力描繪成在空間中發生的一種行為,但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物質和空間的相互作用。」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北京時間2月3日消息,當兩顆中子星在遙遠的太空相撞時,它們會強有力地「攪動」宇宙——這就是2017年科學家探測到的引力波。Space網站刊文稱,通過對探測引力波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兩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可能存在一種新型黑洞的證據:不符合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光滑的黑洞模型。
  • 既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項預言被證實,那再不懂相對論就真的out了
    今天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愛因斯坦檔案館館長Roni Gross展示愛因斯坦有關引力波的原始文件。引力波的發現具有其現實意義,霍金表示:「除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可以期待透過宇宙史看到黑洞。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時期初期宇宙的遺蹟、看到其一些最大的能量」。既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項預言被證實,那你真的了解相對論嗎?不懂也別急,安利相對論,童校長有一套自己的解釋體系。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廣義相對論比牛頓萬有引力理論更正確嗎?萬有引力理論是錯的嗎?
    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哪個更正確,目前來看顯然是相對論更為正確。我經常看到大家都堅持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依然是正確的。但我個人認為其實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因為它們的根基不一樣,不可能同時正確。牛頓的萬有引力是以平坦的絕對空間作為背景的,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以彎曲的時空作為背景的。
  • 被評為「世紀第一人」的愛因斯坦,真的對了嗎?
    愛因斯坦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世紀第一人」,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就像是一道短促而強烈的光輝,照亮了廣闊的未知領域。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把時空和物質完整地結合起來,我們常用的GPS全球定位系統,裡面就有相對論效應。然而科學具有可證偽性,愛因斯坦真的對了嗎?他做了哪些事情?什麼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還存在著哪些問題?
  • 愛因斯坦說,我們永遠都不會探測到時空漣漪,實驗證明他錯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預言,像黑洞和中子星這樣的超大質量物體在碰撞時,會在時空中產生漣漪。愛因斯坦認為人類無法探測到這些漣漪,也就是引力波。 但100年後,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證明他錯了。現在,一個全球天文臺網絡已經探測到50種可能來自猛烈空間碰撞的引力波。天文臺仍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和精確。
  • 如何用廣義相對論證明黑洞存在?史瓦西半徑又是啥?
    廣義相對論讓我們把視角移向一個物理群星閃耀的時代,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時的物理學界百廢俱興,各路英雄齊聚一堂,為構建新世界的法則而絞盡腦汁。而在我們閃閃發亮的群星裡,又赫然有著一顆格外耀眼的新星,年輕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然而即便是這樣,在一百年後的我們看來,當時的人們也遠遠低估了這顆新星的光芒。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我們說一個理論是相對不變的,如果它的定律對於不同的觀察者不改變:對於兩個人以不同的速度或方向移動。構建量子力學的相對論不變版本是一項挑戰,物理學中最偉大的思想家們花了多年時間才克服了它,並最終在20世紀20年代末由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on)完成。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洛倫茲今天發電報給我,說英國遠徵觀測隊證明了太陽會造成星光偏折。」愛因斯坦激動得像小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那根棒棒糖一樣,向他的媽媽匯報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愛因斯坦需要實驗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遙遠的星光經過太陽時,會被大質量的太陽彎曲,從而星光會偏折一丟丟,計算的結果是星光會偏折1.74弧秒(1弧秒=1/3600度)。要驗證星光經過太陽時被彎曲的現象,這並不容易。
  • 愛因斯坦一生犯下的 5 大錯誤
    100 多年前,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後徹底改變了世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的基石,GPS 衛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存在都得益於此,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是史上最知名的科學家。但是一個傳奇式的地位並不能保證你永遠正確。即便是愛因斯坦也犯下了很多錯誤,他忽略了很多,而且有時也會完全錯掉。下面就向大家解釋愛因斯坦犯下的 5 大錯誤。
  • 100年前的今天,他的實驗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從此走上「神壇」
    DAVIDSON)今天,是廣義相對論首次被實驗驗證的100周年紀念日。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現在看來,當年愛丁頓力挺愛因斯坦,讓廣義相對論「一戰成名」,也使愛因斯坦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力。但是,有輿論認為,這個實驗是為了緩和一戰後英國與德國的關係,但當時的實驗精度不足以證明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這種看法合理嗎?
  • 明白了引力波到底是個什麼鬼,才知道天眼之父南仁東的偉大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給了我安慰。第一點,靠近大質量的物體,時間就會變慢,所以雖然我胖,但可以讓蛋嫂的時間變慢。所以姑娘們,果斷找個胖子嫁了吧。同時愛因斯坦也提醒我們:愛他(她),自己就多吃點! 質量大還有一個後果,那就是會使周圍的空間扭曲。打個比方,就是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會把平整的沙發表面壓得凹陷下去。
  • 引力波的前世今生
    而非球狀的塌縮則會輻射引力波,所以雙星系統會輻射引力波。由於引力波的強度為物體運動速度與光速之比的五次方(υ5 /c5 ),因而其強度極小,非常難探測,所以在愛因斯坦提出引力波之後的幾十年間有關引力波的理論研究並不多。引力波是否存在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甚至愛因斯坦自己都懷疑引力波的存在。
  • 為什麼這個超大號的香橙甜甜圈可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只是,一些對天文、物理不是很理解的同學來說,也許無法準確地理解為什麼黑洞照片就可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了呢?那我們首先來看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廣義相對論是描寫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相比較於狹義相對論適用於慣性系,廣義相對論則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在內的一切參考系。
  • 怎樣理解廣義相對論中引力的非線性?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了引力場方程,這是一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非線性指存在次數大於1的微分項)。而事實也證明,由於非線性,引力場方程的求解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雖然前幾年時間探測到了引力波的存在,但並不能證明引力子就一定存在。引力子實際上是引力的量子化。這跟愛因斯坦提出的光波的能量被量子化為一份一份的光子是同樣的邏輯。也就是說,引力子是引力場中的能量單元,它的能量是不可再分的。
  • 科學家:繼承愛因斯坦遺願,實現愛因斯坦夢想
    愛因斯坦做得不夠完善人類最成功的引力理論是愛因斯坦著名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花了七年多的時間開發它。從表面上看,廣義相對論看似簡單。宇宙的所有戲劇性發生在稱為時空的宏偉的三維舞臺上。物質和能量——宇宙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四處奔走、述說自己的臺詞。物質和能量使時空變形,從而使其時間和空間彎曲。
  • 劍橋大學才把引力波搬上了FB封面,又速度撤了下去..
    但是,但你聽到引力波這個詞時,當你見到朋友圈的人們津津樂道這個話題時,你真的不會下意識地去撓撓自己的頭嗎?你想問出口的恐怕一定有兩個問題:1.引力波到底是神馬?2.What is the big d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