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尼採曾說「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如今,當人類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注視著核心區域的陰影,周圍環繞著新月狀光環凝視著它的同時,其實它也凝視著我們。
01
活在過去
公布的這一張黑洞照片離我們有5500萬光年,我們也如同活在過去一般從揭開最古老的面容開始。
與之相對應的還不僅有我們所捕獲的影像,我們真正提出黑洞這一概念不過兩個世紀前。黑洞最初理論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但愛因斯坦並沒有給這種天體命名,他在《廣義相對論》說:如果一個天體的質量非常大,引力非常強,甚至可以強到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但是這種天體絕對不會出現在自然界中。
圖片來源:網絡
之後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
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的概念又經過許多年的推論,爭辯,直到後來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並被證實是真實存在的。從最早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到後來黑洞概念被確認,兩個世紀的努力與探索對人類來說如同阿波羅計劃中的登月一樣是偉大的進步,但在這張距今5500萬年前黑洞的圖像面前更是顯得渺小而無力。對於宇宙而言,或許我們都一直活在過去。
02
泥石流不可怕,活在過去最可怕
由於各個時期不同的技術條件限制,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與發現相對於宇宙的誕生與發展猶如冰山一角。我們可能活在浩瀚宇宙相對過去時,我們慢的可能也不僅半拍,但是人類卻從沒有停步不前或放慢向外不斷探索的腳步。
圖片來源:網絡
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在黑洞理論上不斷演算探索的霍金,是那個最不願意活在過去的人。
上一秒,明明還在跟一個派對上認識的女孩仰望星空聊著最喜歡的音樂,下一秒,卻發現自己躺在草坪上身體不聽使喚地無法站起來了。在牛津大學的賽艇俱樂部中,身材並不高大的霍金卻總是處於舵手的位置,掌握著整個賽艇的方向和轉速。但仿佛一夜之間,霍金便時常感到身體虛弱。
1963年,在他21歲生日後不久,醫生告訴他,他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只剩下不到3年的壽命。
巨大的變故讓他隨即陷入了嚴重的抑鬱狀態。霍金的偉大也在於,在面對人生如此大變故與磨難之時仍能夠堅持,並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對於宇宙的探索。之後,在克服了各種苦痛後,他的病情似乎趨於穩定。雖然他慢慢地失去了對肌肉的控制,但他仍然能夠短距離行走和進行簡單的任務,儘管很費力,但是卻讓他重新有了目標感。振作起來後的霍金曾說「在我 21 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自那以後,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
圖片來源:網絡
從選擇物理學和數學作為自己的主修課程,從對「宇宙從哪來」這個問題感興趣,從得知自己患病,霍金就不滿足於現有的狀態和對現有知識的掌握。他渴望更多,渴望揭曉宇宙之謎,渴望活在未來。
霍金的病讓他無法寫下很長的公式進行推算,公式可是宇宙學者慣常的工具。他後來把這種阻礙轉變成了一種力量,將精力集中在大膽的跳躍式思維上。必要時,他專注於通過「圖片和圖表」攻克的問題,採用數學家羅傑·彭羅斯及其劍橋同事布蘭登·卡特在1960年代初期發明的幾何技術來研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常常將這些有用的方法與結論留給別人用正確的數學語言編纂出來。
03
在廢墟上不斷重建
對於黑洞的探索霍金一直都在不斷前進的路上。
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蒸發的概念,認為在黑洞周圍,在虛粒子產生的相對瞬間,會出現四種可能性:直接湮滅、雙雙落入黑洞、正粒子落入黑洞而負粒子逃脫、負粒子落入黑洞而正粒子逃脫,而且最後一種可能性最低。霍金據此進一步提出了微型黑洞(也稱為原初黑洞)的概念。
圖片來源:網絡
之後霍金經過大量的假設與演算認為,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和神秘的天體,它是超強引力源,時空的扭曲者,其超強引力使得連宇宙中跑的最快的光都會被它拉住,而逃不出它的「魔掌」。它是在時間和空間中形成的「洞」,在不斷地吸積著周圍的物質,質量增加,還是空中的「強盜」,光子的「牢籠」。這便是霍金提出的「黑洞論」。
但令人感到吃驚的還是在2014年1月26日,霍金提出: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不再適合稱其名為黑洞,而應該改其名為「灰洞」,先前認為黑洞可以毀滅信息情報的看法,是他「最大的失誤」。黑洞理論就這樣被他自己所推翻。
04
我不懼怕黑洞,我才是它的主人
如今人類的首張黑洞照片公布,我們注視著黑洞的時候,仿佛也正注視著我們的過去。當我們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更清晰我們的未來。正如霍金清楚的了解自己,才能擁有更多的渴望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黑洞告訴人類的或許就是認清自己的現在,充分計劃好自己的未來,然後就是去行動。我們把未來牢牢握在自己手裡的唯一辦法就是制定目標去實踐。
霍金說:「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弄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霍金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探索宇宙,探索未知。他曾說:「我不懼怕黑洞,我才是它的主人」。黑洞猶如霍金生命中的航標,一次次的航行都是為了向那個目的地靠近,直到抵達。在我們努力靠近航標,靠近目的地的時候,或許它也正看著我們,看著我們所付出的行動。
兩百年來人類對於黑洞的假設,推論、演算、證實以及未來對於黑洞的繼續探索都源於我們都想要生活在更清晰的未來。這是人類的夢想與孜孜不斷的追求,在追求面前,無論相隔的是幾千萬光年,我們都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Tel:15884527763(微信)
加入我們
Tel:18161224862
Email:3002898179@qq.com
投稿
Email:10767968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