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睜開眼,各大音樂號都被一條新聞刷屏:
小紅莓樂隊(The Cranberries)主唱桃樂絲(Dolores O'Riordan)突然離世,年僅46歲。
作為愛爾蘭的國寶級藝人,小紅莓除了有高超的音樂造詣外,也為世界搖滾音樂帶去深遠影響。
樂隊的靈魂人物——桃樂絲,以狂野不羈的外形、古靈精怪的唱腔與天使般的咽音發聲,贏得了海內外歌迷的好口碑。
面對斯人長逝,帶著難以言說的痛楚與惋惜,我們慢慢走近這位音樂精靈,好好欣賞她精彩的一生;
面對歌者瞑目,帶著收藏與紀念的美好願景,我們用心傾聽《Dying In the Sun》與《Zombie》,讓音樂的力量撫慰心靈。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
很多人不願面對這個噩耗,但「小紅莓」社交網站的證實,為這條灰色新聞打下一記實錘。
對於桃樂絲的離開,官方表示非常突然。此前小紅莓樂隊在倫敦進行錄音,但她的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被診斷患有抑鬱狂躁型憂鬱症。
目前這也被普遍認為是她突然逝世的主要原因。
但具體死因,目前暫未披露。
桃樂絲曾在2017年表示,在2015年確診罹患躁鬱症。病症只能維持3個月便會陷入沮喪谷底,所以必須透過藥物控制。
「這些年我都活在痛苦之中,我很沮喪、情緒負面,原本喜愛的事情也失去了興趣,然後開始超級狂躁。當我陷入狂躁時,我就睡不著,變得非常偏執,所以我得吃藥。」桃樂絲坦言。
很難想像,這個有著酷酷的外形,笑起來陽光又率性的女歌手,竟默默忍受這般不為人知的酸楚。
小紅莓與桃樂絲給人的感覺,是天馬行空的,是熱情洋溢的,更是激人奮進的。作為與U2、恩雅比肩的國寶級藝人,小紅莓以特立獨行的姿態,在世界搖滾舞臺上肆意揮灑著汗水。
擔當大梁的桃樂絲在年幼時期,就如一般小孩不一樣。
3歲時,桃樂絲就在父母的指引下學習唱歌。別人都是咿呀學語,她就在CD機旁坐著。
10多歲,她開始獨自作曲。由於不成熟的想法,時常被同齡的夥伴嘲笑。但喜歡音樂的桃樂絲,非常倔強,她認為當時愛爾蘭的歌手,都囿於一定的圈子,沒有放開來唱。
如果做一些嘗試,愛爾蘭人的音樂水平不會比英美大國差太多。
懷揣著這種為民族而戰、為愛爾蘭音樂人發聲的夢想,桃樂絲在大學延續了她的音樂夢想。
聲樂專業的她,除了學習基本的唱歌與作曲,還掌握了吉他與曼多林的演奏。
回憶起大學的青蔥歲月,桃樂絲說自己是個「怪女孩」。當時在學校,別的女孩都與男朋友去看電影、逛街和享受二人世界。
特立獨行的桃樂絲,卻愛叫男友陪自己唱歌,然後將改好的樂譜彈奏給聽,讓他指出缺點。
男孩偶爾怪罪桃樂絲「不解風情」,桃樂絲卻偏激地說他不懂支持與欣賞,兩人差點鬧至分手。
這般的執著,使得桃樂絲有著異於常人的孤僻。唱歌、寫歌、改歌,一遍又一遍。
水滴石穿,寒釀梅香,在成長的時候也鑄就了強大的內心。
21歲時,桃樂絲參加小紅莓的試音。
當時她的正式演唱經驗並不多,且還是個學生。即便她敢面試主唱,樂隊成員也怕她擔不起這一重要角色,所以並不看好她,對她考核了一遍又一遍。
當桃樂絲一開嗓,唱完所有基礎音階、大小調以及搖滾名曲,所有人都驚豔了!一如既往的倔強風格,灑脫帥氣的作風,高昂與低沉聲音的轉化以及迷幻空靈的天使嗓音,每個人成員都拍手叫好。
她們無法理解,這個嬌小的女孩身上為何有這麼大的能量。她的聲音,時而溫婉如水,時而奔放如流,正如愛爾蘭的民族歷史,熱烈綿長。
所以,桃樂絲最後成功了,她成為了主唱。
而這些年來小紅莓專輯全球銷量超過3800萬張,在世界各地擁有億萬歌迷,桃樂絲功不可沒。
她最被人稱道的咽音發聲,涵蓋了喧囂裡的寂靜和沉默裡的爆發。
桃樂絲委婉又有爆發力的聲線,恰是震撼了靈魂、澆灌了心田。
Another head hang slowly
又一顆頭顱緩緩低垂
Child is slowly taken
孩子的生命漸漸消逝
And the violence caused such silence
而暴力帶來的這般沉寂
Who are we mistaken
誰又是罪魁禍首
在歌曲《Zombie》裡,桃樂絲用富有動感的音樂與雄渾有力的嗓音,為1993年沃靈頓爆炸案中遇難的兩位少年而發聲。
並且,控訴英國政府拖延實施1914年「愛爾蘭自治法」的行徑,並對都柏林「復活節起義」被殺的愛爾蘭人民表示痛心。
一字一句,力透紙背地對英國人進行譴責;鼓舞人心的,是愛爾蘭的民族那獨立勇敢的品格。
《Zombie》在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和德國單曲榜上奪得冠軍位置,並在1995年MTV歐洲音樂獎中贏得「最佳歌曲獎」。
2005年因為超女冠軍李宇春在決賽中演唱,所以被中國人熟知。
桃樂絲影響了一大批歌手,天后王菲就是個典型。王菲說,若沒有桃樂絲,就沒有今天的我。
1994年《重慶森林》的主題曲《夢中人》,王菲就是翻唱了《Dreams》,並且一炮而紅。其後的國語版《掙脫》,也是王菲致敬桃樂絲的證據。
桃樂絲的猝然離去,不僅讓歌迷傷心,也讓文化圈與政界人士倍感失落。
不久前剛剛採訪過小紅莓的音樂人高曉松,深夜得知這一消息時,大為震驚。他在微博發聲:剛剛驚聞小紅莓主唱Dolores在倫敦去世!
想不到去年Limerick一別,終成永訣!懷念她憑虛御風的歌聲,遺世獨立的風範。
《曉說》曾長期用她的Zombie做片頭曲。
向她致敬。
愛爾蘭詩人總統麥可·希金斯發文緬懷:得知桃樂絲死訊非常難過,桃樂絲和小紅莓樂隊的音樂給愛爾蘭和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
對於喜歡和支持愛爾蘭音樂、愛爾蘭的音樂人來說,她的離去是一個巨大損失。
的確,桃樂絲的突然訣別令人惋惜。可音樂才女留下我們的,終究是歡樂大於苦痛。她的音樂,她對生命的探索與追問,才是我們擁有的最寶貴財富。
始於朝露,終於燦陽。
桃樂絲的聲音,有種蒼涼的美感與攝人的魄力。無論你處在春天的萬花錦簇,還是冬季的溼冷陰鬱,聽見她的吶喊與傾訴,你就仿佛擁有了力量。
前行也好,放棄也罷,再困難的挫折也會因時間而成為過往。生命這麼漫長遼闊,要堅守夢想,熱愛生活,善待自己,才不會庸碌一生。
不知道今天,是不是上帝想聽歌的日子,三年前,它帶走了姚貝娜,今天,又帶走了桃樂絲,這群愛唱歌的天使,帶著世間最美的聲音去了天堂。
不僅讓人再次惋哀感嘆天妒英才。
桃樂絲與姚貝娜都是一流的歌手,也有著相似的結局——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能量爆棚,最後卻悄然辭世。
世人難免惋惜,感慨世事無常。
而每次聽到《Dreams》,我們總會被歌聲裡的陽光所感染,那麼純淨無暇,那麼質樸天真。
可是,她用歌聲治癒了很多人,卻未能治癒自己。
這位愛爾蘭樂壇的傳奇,一生過得恣意瀟灑。她的淺吟低唱、她的細膩痴狂,築成了多少人青春的記憶與酣夢。
這個畫著粗眼線、留著bobo頭的精靈,我們都記得你:希望你在雲朵之上,也依然唱出無限的自由與遼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