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2020-12-23 隨手談詩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詩,但在高手如雲的唐朝,顯然算不上是唐詩中的頂峰,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花八百個億拍個電影,也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辣雞,評論文藝作品的好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還是看讀者個人的評價。

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其人,雖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但他後世名氣顯然不如賀知章、張旭,清朝康熙年間編撰的《全唐詩》,也不過存詩兩首,更以《春江花月夜》聞名,但《春江花月夜》在唐宋兩代的詩集中,卻鮮見收錄。

「孤篇壓全唐」這個評價,據我了解最初(存疑)來自清末學者王闓運的評價: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橫:廣泛;絕:超越。翻譯過來就是,廣泛地超越了其他作品。

近代聞一多先生對《春江花月夜》則是推崇備至:

「更絕的宇宙意識……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這麼說,好像張若虛這首詩真算得上是「孤篇壓全唐」了,但我們不能望文生義,也不能斷章取義,聞一多先生這段評價,是來自《宮體詩的自贖》一文,是在評論宮體詩時,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如果一定要說孤篇壓全唐,那也是孤篇壓全唐宮體詩

宮體詩

什麼叫宮體詩呢?

我們知道,古代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詩),近體詩就是我們常見的律詩和絕句,注重音律,講究平仄、對仗。

近體詩的形成,源於南北朝,當時fo教興盛,在學習梵文的時候,人們開始注重漢語本身的音律和節奏,文人騷客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能發現漢語本身的美感,但這樣問題就來了,許多人過分地重視漢語外表的美,卻忽視了詩歌的內容之美。

特別是南朝齊梁之間,許多皇帝都是詩歌愛好者,在宮廷裡掀起了一股詩歌文學風氣,所寫內容也無非是之樂,今兒唱歌跳舞,漂亮女人,缺乏思想內容和真情實感,但這些詩如果只看文字本身,真是美到爆炸。

所謂美則美矣,沒有靈魂。特別是陳後主作《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亡國之後,宮體詩在後世一度為人所詬病,被視為亡國之音。

初唐詩

進入唐朝,格律詩已經成為主流,在杜審言、王績等初唐詩人的努力下,又經歷了初唐四傑的探索,格律詩的形式也逐漸完備,但初唐詩風還是有一些繼承齊梁詩風的特點,形式大於內容的情況為多(注意,不是說初唐詩沒有內容,只是大多數情況下,形式大於內容,而非全部,像杜審言、王績、初唐四傑等人的詩歌,思想內容已經非常深刻了)。

接著,陳子昂橫空出世,提倡復古。注重詩歌本身的情感感發和思想內容,不喜歡格律詩這種有所限制的詩體。

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都是古體詩,說真的初學者讀起來會比較枯燥,因為相比起格律詩,這些古體詩顯得那麼樸實無華,沒有工整的對仗,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卻充滿了思想性。

葉嘉瑩先生說:文學作品的表現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文,一個是質。

文,就是辭藻,是外表;質,就是本質,是思想。我們讚美一個人,說「文質彬彬」,文質兼備,這是最好的,但無論做人,還是作文,哪有那麼容易做到兼備呢,大多數是文大於質,或質大於文,總有些偏向。

文和質

那麼,到底是文好,還是質好呢?

文大於質,會讓你感到驚豔,你一讀就會被那些優美的文字吸引。不說古詩詞了,就現在網絡上流行的句子,什麼「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什麼「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些句子之所以能爆紅網絡,無非是它的外表華麗,但你要說它有什麼思想內涵呢?說不出來。這就是宮體詩的特點。

質大於文,一首好詩,最重要的,是要能激起讀者的情感,引起人的共鳴,要把詩詞的意象,拿捏得恰到好處。優美流暢的文字也很重要,但絕不是堆砌辭藻。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宮體詩,但我們要注意,張若虛的時代,是初唐盛唐之交,這個時代的宮體詩,已經擺脫了齊梁時代完全堆砌辭藻的弊病,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性。網上許多人分析《春江》,第一句代表了什麼,第二句代表了什麼,整首詩幾十句,他們能把每一句代表什麼說的清清楚楚。

而且,《春江花月夜》最厲害的是,張若虛把文字的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整首詩非常流利婉轉,你讀這首詩第一句,就忍不住要去讀第二句,哪怕一個從未讀過古詩詞的人,只要認識漢字,能用漢語正常交流,讀《春江花月夜》都能很好地掌握節奏跟韻律,你一讀就不知不覺被代入春、江、花、月、夜中了。

而且說實話,這首詩比較討巧,看看「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無論單獨把哪個字拎出來,本身就具有美感,像張若虛這樣的詩人,隨意拼湊都能寫出極美的詩來。

我們說《春江花月夜》美,不只在於它的辭藻優美,節奏感好,他更有自己的感情,有思想內容,但問題恰巧也在這裡。

再看「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春江,美好,花,美好,月亮,除了美好,還有思念,夜晚,思念——這些都是漢語固有的意象。

再讀整首《春江花月夜》,詩太長,我們隨便拎幾句出來,看看他表達了什麼: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寫遠處的潮水和明月;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寫景,同時從月到白雲青楓,有一些愁;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遊子思歸,是愁。

上面三聯,是《春江花月夜》的首聯、尾聯,還有正中間一聯,很美、很有內容,但美與內容,都非常表面,還有「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一聯,符合聞一多先生說的「宇宙意識」,但本質上,還是停留在表面的思索。

小結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好詩,它作為一首宮體詩,確實橫掃齊梁以來宮體詩的豔浮,在文字技巧和思想內容上,都有很大的創新和拔高,但要和前期的陳子昂,後繼的李白、杜甫,晚唐的李商隱等詩人比起來,《春江花月夜》無論在藝術性上,還是思想性上,都差了一個等級,所以決不能說是唐朝詩歌的最高成就,絕不是孤篇壓全唐。

我絕不是說《春江花月夜》不好,前面我說張若虛這樣的人,即使把「春、江、花、月、夜」這些字隨意拼湊,也可以拼湊出優美的詩篇,我的前提是張若虛這樣的人,吳中四士這樣的人,不代表我也可以做到。

相關焦點

  • 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PartI:前言 前些天公交去看牙醫的時候,旁邊有小孩在旁邊裡幹《王者榮耀》,不插耳機,不調靜音。使我意外重聽了兩句都快忘掉的詩,我的天,太美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 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這篇文章之所以著名,是其中有一句評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話:「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於是這句話就和清末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一起演化出了「孤篇壓全唐「的名言,彷佛這二人認為這首詩是唐詩中的NO1,這完全是一種曲解。宇宙意識的提出「孤篇壓全唐」或者「孤篇蓋全唐」這句話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好像查無來源。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春江花月夜》也有類似的遭遇。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
  • 一首唐詩《春江花月夜》,穿越千百年的歲月,美到了人心裡
    只留下兩首詩傳世《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但是成就非常高。歷代以來,對於《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出奇一致的都非常高,甚至被譽為:孤篇蓋全唐。近代著名詩人聞一多更是直接說《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那麼,《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裡?絕在何處呢?
  • 硬筆行書作品欣賞《春江花月夜》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逾越不過的一座高峰,那就是唐詩。要從這五萬多首詩篇中脫穎而出,和這些大詩人一爭高下,有多少能做到,又有多少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致使自己的詩只能成為「五萬多首」中的一篇。不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在這五萬多首詩篇中分出個一二三出來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然而有這麼一首詩卻被許多文學大家譽為「孤篇壓全唐」。這首詩正是《春江花月夜》,許多人對這首詩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這首詩的作者張若虛卻並不熟悉。
  • 十五版《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聽到心醉!
    唐詩的江湖,高手眾多張若虛憑一首《春江花月夜》掃齊梁綺麗浮靡文風得「孤篇蓋全唐」的美譽 《春江花月夜》康輝 朗誦 01 空前絕後,冠絕古今《春江花月夜》 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始於自然之美,終於自然之情、人生之情想像奇特,文風清麗意境空明,韻律宛轉悠揚讀來,深沉、遼闊又寧靜
  • 張平朗誦《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 《春江花月夜》 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我這裡說說3種現象,您看看自己有沒有遇到過:第一,絕句一定是近體詩( 格律詩);第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段話,被人用來作為學詩不需要學格律的證據;第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壓全唐」。第一、絕句一定要遵守格律我自己就碰到過,寫一首絕句時,在題目前註明絕句,就會有人來指點,這不符合格律,不是絕句。
  • 全套《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聽到心醉!
    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
  • 昨晚《春江花月夜》音樂會在靜安上演
    昨晚七點半, 由張軍領銜主演的《春江花月夜》音樂會 在靜安區文化館舉行。 此番音樂會,張軍攜3位主演與11位音樂家現場演繹了《春江花月夜》原劇中的多個精彩選段。
  • 齊芳朗誦《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
  • 全套《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看到心醉!
    《書畫文化》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趙忠祥深情朗誦《春江花月夜慢慢地走去趙聰&陳莎莎琵琶洞簫合奏《春江花月夜》▼ 維也納金色大廳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一輩子只傳下了兩首詩。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還記得課本中的《春江花月夜》嗎?還記得那個背不出文章被老師罰站、罰抄的自己嗎?沒錯,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搞的鬼。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這首名作,似乎是在唐以後才備受關注的,唐代的諸多詩詞選本裡,都不見蹤影。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
  • 每日一首古詩詞——《春江花月夜》
    [1]創作背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
  • 孤篇豈能壓全唐
    郵發代號1-201由於王闓運(1833-1916)的「孤篇橫絕」(後演義成「孤篇壓全唐」或「孤篇蓋全唐」)和聞一多(1899-1946)的「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的高度讚賞,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下簡稱「春」)為近現代特別是當代所追捧。加上大眾傳媒電視的推波助瀾,《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儼然成為了「共識」。
  • 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題目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
    讀《蔣勳說唐詩》,蔣先生談到《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題目,很多人會自然地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他認為這五全部是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把這幾個名詞看作一首交響曲的獨立的五個樂章,才是整個詩的五個主題。
  • 古箏名曲欣賞 《春江花月夜》
    ▲ 點擊藍字關注,30萬人都在看▲古箏彈奏:袁莎  袁莉  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