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詩《春江花月夜》,穿越千百年的歲月,美到了人心裡

2021-01-20 煙火world

曾經因為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喜歡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它營造的意境太美了,仿佛眼前浮現了一幅「海上明月」的唯美畫面,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

說起張若虛可能大家不怎麼了解,但是說起《春江花月夜》就比較熟悉了,這就是張若虛的巔峰之作!

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在唐中宗神龍年間聞名京都。只留下兩首詩傳世《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但是成就非常高。

歷代以來,對於《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出奇一致的都非常高,甚至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近代著名詩人聞一多更是直接說《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那麼,《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裡?絕在何處呢?

一、全詩營造的意境優美、美輪美奐的春江夜月圖

詩的一開篇,張若虛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們腦海中浮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春天的江水浩蕩淼淼,似乎和「大海」連成一片,明月從「海上」升起來,似乎和潮水一起湧了出來。

這裡的「海」是虛指,是形容江水非常遼闊、如同和大海連接在一起一樣。只此開頭兩句,就已經唯美不已了,一幅月夜江景圖浮現腦海之中。

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有多美?

他說: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一段對於景色的描寫美到極致,詩人以月為主體、江水為憑,勾勒出的景象如夢如幻。我們腦海中想像一下:江水宛轉,隨著視線所及靜靜流淌,月光白如霜、和江岸的沙子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

寫景部分的最後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把人的視角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吸引過來,最後凝聚在月亮上,江水和天空一塵不染、宛若一色,是如此的引人入勝。

全詩以春、江、花、月、夜五種背景來寫,其中「月」是點睛之筆、貫穿於全詩。《春江花月夜》既富有詩詞的韻律之美,同時富有音樂的節奏之美,從古至今,既可以用來朗誦又可以進行歌唱,最重要的是無論是讀還是聽,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海上明月、水天一色的唯美之景,張若虛的描寫實在太美,醉到了人心裡。

二、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全詩蘊含人生哲理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沿用的樂府舊題,但是出新,大有「老瓶裝新酒」的意思,獨樹一幟。辭藻沒有極致的追求華麗堆砌,只是語言雋永的娓娓道來,卻意境深遠、絲毫不空洞。

《春江花月夜》打破了初唐以來、甚至是六朝以來盲目追求詞藻靡麗的風氣,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它讓詩的風格一變,從綺麗浮靡文風轉向盛唐的自然清麗。

所以,《春江花月夜》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清新自然、仿佛是自然而然流露的字句。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美的體面,更是有著人生哲理、對於自然對於人生的思考,讓全詩的意境更上一層樓。

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一句由寫景轉入人生思考,筆鋒一轉,讓人耳目一新。作者問到:江邊上是何人最開始看到月亮呢?江上的月亮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照耀著人呢?

詩人的思緒進一步打開,引申到了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但是作者的思緒並沒有在此刻停滯,而是進一步的發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的這一句堪稱經典之筆,將全詩的思想又引領到另外一個高度。

張若虛感慨道:「人生一代代的無窮無盡,而只有江上的月亮年復一年的如此相似。」人生的個體存在是短暫易逝的,但是大自然的存在、整個人類的繁衍生息卻是無窮無盡的。詩人雖然對於人生歲月匆匆易逝有些感慨,卻沒有頹廢,反而抒發出對於生命的熱愛和珍惜。

詩至此處,情景交融,進一步升華,這才是這首詩的妙處!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人們剛剛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江月圖」中,又進而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讓《春江花月夜》的境界升華。

這也是為什麼,張若虛的這首詩成就如此之高的一大原因,沒有刻意的堆砌辭藻、有的只是用詩一樣的筆觸描畫一幅美景,並且引發了一場對於人生、宇宙、自然的思考,全詩寫景則唯美動人、抒情則引人深思!

三、千百年來評價萬千,一度被譽為「孤篇壓全唐」

唐朝是詩的璀璨國度,湧現的大詩人、傑出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而張若虛的這篇《春江花月夜》在其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全詩三十六句,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一直以來被奉為經典,哪怕在唐朝同樣呼聲極高。

句坷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爾成章,令淺人言格局、言提唱、言關鎖者,總無下口分在。

《春江花月夜》,蕭、楊父子時作之,然皆短篇寫興,即席口佔。至若虛乃擴為長歌,穠不傷纖,局調俱雅。前幅不過以撥換字面生情耳,自「閒潭夢落花」一折,便縹渺悠逸。王維《桃源行》似從此濫觴。

可以看出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春江花月夜》的評價極高,而近代的聞一多先生更是毫不遮掩溢美之詞: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總體看來,我認為基本是以下三個原因:

① 詩詞本身用詞唯美而不刻意堆砌,給人以美的享受

通讀《春江花月夜》全詩,圍繞著春、江、花、月、夜的描寫,展現給作者一幅寧靜唯美的浩瀚畫卷,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等各種景色的描繪,美到了極致。但是,這不是作者刻意用辭藻去堆砌,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所以深入人心。

② 探求哲理、引人深思

自古以來,詩人們常常感慨:人生易逝、歲月匆匆之感。張若虛也不例外,但是他沒有沉浸在傷感之中,而是進一步表現出對於生命的熱愛。

③ 推陳出新、改變詩風

一掃前朝「宮體」詩詞的華麗堆砌之風轉為清新自然,這是《春江花月夜》在詩詞史的重要節點意義。人們看到了新的詩歌局面,拓展了詩歌的領域,從南朝以來描寫宮廷生活濃脂膩粉、情愛之中解放出來!

號稱「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經過千百年的傳誦已經奉為經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麼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是怎樣的呢?

相關焦點

  • 每日一首古詩詞——《春江花月夜》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1]創作背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
  • 十五版《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聽到心醉!
    唐詩的江湖,高手眾多張若虛憑一首《春江花月夜》掃齊梁綺麗浮靡文風得「孤篇蓋全唐」的美譽 《春江花月夜》康輝 朗誦 01 空前絕後,冠絕古今《春江花月夜》 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始於自然之美,終於自然之情、人生之情想像奇特,文風清麗意境空明,韻律宛轉悠揚讀來,深沉、遼闊又寧靜
  • 全套《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聽到心醉!
    唐詩的江湖,高手眾多張若虛更憑一首《春江花月夜》掃齊梁綺麗浮靡文風得「孤篇蓋全唐」的美譽 《春江花月夜歷代大家紛紛發自肺腑的讚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明·胡應麟《詩藪》春江花月夜,字字寫得有情、有想、有故。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餘人。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後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少數最幸運的詩人之一。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它第一次被收錄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選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的原因僅僅是《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是樂府舊題,理應收入《樂府詩集》。
  • 第189期【語文學習】蔣勳說唐詩:春江花月夜
    我基本上不把《春江花月夜》看做張若虛個人化的才氣表現,而是強調初唐時期,人的精神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遼闊,在空間和時間上,都開始有一種擴大。 3.我第一個想跟大家交換的意見是關於題目。可能你們會聽到很多地方用到《春江花月夜》,有一首國樂的曲子就叫做《春江花月夜》,其實它早先的名字叫《漁舟唱晚》,很多中國的畫家畫畫,也愛給畫作起名為《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詩,但在高手如雲的唐朝,顯然算不上是唐詩中的頂峰,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花八百個億拍個電影,也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辣雞,評論文藝作品的好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還是看讀者個人的評價。
  • 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題目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
    讀《蔣勳說唐詩》,蔣先生談到《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題目,很多人會自然地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他認為這五全部是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把這幾個名詞看作一首交響曲的獨立的五個樂章,才是整個詩的五個主題。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這也是為什麼唐詩能佔詩詞半壁江山的一大原因。唐朝的人豐衣足食,思想不被束縛。所以很多的情愛詩也就出名了,有些詩詞都上了如今的語文教材,可把我們這些學生害的不輕啊。還記得課本中的《春江花月夜》嗎?沒錯,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搞的鬼。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音樂漫筆:古詩,音樂,舞蹈《春江花月夜》——中國版的月光
    在我心中,她就是美的化身,她就是月光女神。後來我看到用她的《春江花月夜》劇照印成的年畫,還專門買了一張貼在牆上。當然,我也知道有這首《春江花月夜》的音樂。而音樂也非常動聽。詩歌,音樂和舞蹈在我的心中勾畫出了一幅十分美麗的春江花月的夜的圖畫。春天的月夜,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
  • 《春江花月夜》 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寫,讓你身處其中,流連忘返
    《春江花月夜》,是由七言的律詩組成的,可以拆成5個獨立的事物,在溫暖的春天裡;看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悄然盛開的花朵;虛虛實實的月亮;微風拂過的夜晚,這幾樣事物聚合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非常美的畫面。在這個畫面裡有季節氣候,有自然景觀,有植物,有天體,有時間。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太厲害,把天地古今都給寫盡了!
    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一首為《春江花月夜》,一首為《代答閨夢還》。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它沿用陳惰樂府的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嘆,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曾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張若虛也因此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 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這是出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我一直都特別喜歡這兩句。字面意思是 此時彼此望著月亮,不能交流,願意隨著月光照耀到你。我的理解就是 我們雖然見不到彼此,但是我會一直牽掛著你祝福著你。古時侯,沒有高鐵,沒有電話,想一個人的時候,就真的只能想著,盼著,那種思念就很真,很用力,很刻骨。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 全套《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看到心醉!
    》▼ 維也納金色大廳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一輩子只傳下了兩首詩。一首叫做《代答閨夢還》,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可怕的是第二首,此作一出,中國詩歌瞬間便矗立起一個一覽眾山小的高峰,雲遮霧繞,聳入雲霄,仿佛傳說中的神山,高聳的山壁上只刻著八個滄桑的大字:
  • 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在網上輸入這幾個字搜索出了一大片相關信息, 大多是各種自媒體的搬運文字,在鳳凰國學上看到一篇靠譜的文章: 《孤篇橫絕壓倒全唐 這首詩竟埋沒了八百餘年》,其中寫了作者認為的原因:「上下千年、縱橫萬裡,再難找出像《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觸及宇宙、生命本質的詩來。正是因為有這種對生命本質的觸及,所以「人生代代無窮已」的感悟,才完美契合了大唐的精神、盛唐的氣象。」
  • 《春江花月夜》-明信片製作
    一首《春江花月夜》,將深沉莊嚴的宇宙之思,化為輕柔的意向,融於纖纖月色之中。這是一節高二十五班的語文課,同學們款款步入那闊大浩渺的空間中,傾聽詩人對歲月的感慨,感受深奧的人生哲理,體悟時空之遼闊,觸碰情感之悠綿。       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極具生命力。月光閃耀著萬裡之遙,每一處春江都在月色的籠罩之中,蕩滌著世間的五光十色,將世間浸染在水彩獨特的藍灰色中,通透中方顯沉醉。
  • 若要選一首唐詩來媲美春江花月夜,你選下面哪一首?
    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盛讚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平心而論,這首詩固然是千古佳作,也值得任何的讚譽,但要說這首詩是唐詩第一恐怕也難免有聞一多個人喜好的因素在裡面。對唐詩有愛好的朋友都大抵應該了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之所以被後人推到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實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春江花月夜》詩題是陳後主所創,而陳後主作為亡國之君,他的作品歷來被人們看作是王國的靡靡之音,因此在不受歡迎,然後張若虛的這首詩一出來,別出新意,就被認為是「宮體詩的自贖」;二是這首詩共三十六句,篇幅相對較長,相對於唐代成熟的五七言格律詩,其內容的容量更大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王心心:一曲《春江花月夜》 我以我手奏我心
    王心心首談《春江花月夜》創作:弦外之音——轉軸撥弦三兩聲「南管的傳承,不只是傳統的、前輩們創作的東西,更應該是要有後續的,賦予新生命給南管一種新的活力。」《春江花月夜》手抄譜「寫毛筆不是為了練字, 而是更能掌握氣韻吐息。每個字的布局及墨韻也反映了當下曲韻的綿延或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