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為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喜歡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它營造的意境太美了,仿佛眼前浮現了一幅「海上明月」的唯美畫面,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
說起張若虛可能大家不怎麼了解,但是說起《春江花月夜》就比較熟悉了,這就是張若虛的巔峰之作!
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在唐中宗神龍年間聞名京都。只留下兩首詩傳世《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但是成就非常高。
歷代以來,對於《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出奇一致的都非常高,甚至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近代著名詩人聞一多更是直接說《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那麼,《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裡?絕在何處呢?
一、全詩營造的意境優美、美輪美奐的春江夜月圖
詩的一開篇,張若虛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們腦海中浮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春天的江水浩蕩淼淼,似乎和「大海」連成一片,明月從「海上」升起來,似乎和潮水一起湧了出來。
這裡的「海」是虛指,是形容江水非常遼闊、如同和大海連接在一起一樣。只此開頭兩句,就已經唯美不已了,一幅月夜江景圖浮現腦海之中。
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有多美?
他說: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一段對於景色的描寫美到極致,詩人以月為主體、江水為憑,勾勒出的景象如夢如幻。我們腦海中想像一下:江水宛轉,隨著視線所及靜靜流淌,月光白如霜、和江岸的沙子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
寫景部分的最後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把人的視角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吸引過來,最後凝聚在月亮上,江水和天空一塵不染、宛若一色,是如此的引人入勝。
全詩以春、江、花、月、夜五種背景來寫,其中「月」是點睛之筆、貫穿於全詩。《春江花月夜》既富有詩詞的韻律之美,同時富有音樂的節奏之美,從古至今,既可以用來朗誦又可以進行歌唱,最重要的是無論是讀還是聽,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海上明月、水天一色的唯美之景,張若虛的描寫實在太美,醉到了人心裡。
二、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全詩蘊含人生哲理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沿用的樂府舊題,但是出新,大有「老瓶裝新酒」的意思,獨樹一幟。辭藻沒有極致的追求華麗堆砌,只是語言雋永的娓娓道來,卻意境深遠、絲毫不空洞。
《春江花月夜》打破了初唐以來、甚至是六朝以來盲目追求詞藻靡麗的風氣,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它讓詩的風格一變,從綺麗浮靡文風轉向盛唐的自然清麗。
所以,《春江花月夜》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清新自然、仿佛是自然而然流露的字句。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美的體面,更是有著人生哲理、對於自然對於人生的思考,讓全詩的意境更上一層樓。
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一句由寫景轉入人生思考,筆鋒一轉,讓人耳目一新。作者問到:江邊上是何人最開始看到月亮呢?江上的月亮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照耀著人呢?
詩人的思緒進一步打開,引申到了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但是作者的思緒並沒有在此刻停滯,而是進一步的發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的這一句堪稱經典之筆,將全詩的思想又引領到另外一個高度。
張若虛感慨道:「人生一代代的無窮無盡,而只有江上的月亮年復一年的如此相似。」人生的個體存在是短暫易逝的,但是大自然的存在、整個人類的繁衍生息卻是無窮無盡的。詩人雖然對於人生歲月匆匆易逝有些感慨,卻沒有頹廢,反而抒發出對於生命的熱愛和珍惜。
詩至此處,情景交融,進一步升華,這才是這首詩的妙處!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人們剛剛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江月圖」中,又進而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讓《春江花月夜》的境界升華。
這也是為什麼,張若虛的這首詩成就如此之高的一大原因,沒有刻意的堆砌辭藻、有的只是用詩一樣的筆觸描畫一幅美景,並且引發了一場對於人生、宇宙、自然的思考,全詩寫景則唯美動人、抒情則引人深思!
三、千百年來評價萬千,一度被譽為「孤篇壓全唐」
唐朝是詩的璀璨國度,湧現的大詩人、傑出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而張若虛的這篇《春江花月夜》在其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全詩三十六句,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一直以來被奉為經典,哪怕在唐朝同樣呼聲極高。
句坷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爾成章,令淺人言格局、言提唱、言關鎖者,總無下口分在。
《春江花月夜》,蕭、楊父子時作之,然皆短篇寫興,即席口佔。至若虛乃擴為長歌,穠不傷纖,局調俱雅。前幅不過以撥換字面生情耳,自「閒潭夢落花」一折,便縹渺悠逸。王維《桃源行》似從此濫觴。
可以看出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春江花月夜》的評價極高,而近代的聞一多先生更是毫不遮掩溢美之詞: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總體看來,我認為基本是以下三個原因:
① 詩詞本身用詞唯美而不刻意堆砌,給人以美的享受
通讀《春江花月夜》全詩,圍繞著春、江、花、月、夜的描寫,展現給作者一幅寧靜唯美的浩瀚畫卷,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等各種景色的描繪,美到了極致。但是,這不是作者刻意用辭藻去堆砌,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所以深入人心。
② 探求哲理、引人深思
自古以來,詩人們常常感慨:人生易逝、歲月匆匆之感。張若虛也不例外,但是他沒有沉浸在傷感之中,而是進一步表現出對於生命的熱愛。
③ 推陳出新、改變詩風
一掃前朝「宮體」詩詞的華麗堆砌之風轉為清新自然,這是《春江花月夜》在詩詞史的重要節點意義。人們看到了新的詩歌局面,拓展了詩歌的領域,從南朝以來描寫宮廷生活濃脂膩粉、情愛之中解放出來!
號稱「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經過千百年的傳誦已經奉為經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麼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