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深300股息率逼近10年期國債收益率,A股底部漸近?資金重啟「搶籌」模式
財聯社訊,4月14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大漲,創業板指漲超3%。北向資金在休息了3個交易日之後,重啟大舉搶籌模式。從歷史數據來看,北上資金短時間內出現兩次或以上單日淨流入超百億元的情況僅僅出現過兩次,上一次上證指數實現12%反彈,這一次會否複製呢?
分析人士表示,外資「買買買」模式重新開啟背後支撐之一來自於,股債收益差調整後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而言,權益資產重新具備較高吸引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滬深300近12個月股息率為2.40%,已經逼近10年期國債2.56%的收益率水平。
「股債收益差(10年期國債收益率-滬深300股息率)位於十年來的最低位置,為A股市場尤其是高分紅、類固收的權重股票提供了較強的內生動能,也是目前A股市場風險不大的內在邏輯。」天風證券表示。在這一背景下,不少機構建議從安全性角度而言,可適當增配低估值、高股息的品種,諸如金融板塊。
底部區間 A股配置價值凸顯
在重磅利好接踵而至的背景下,周二A股做多情緒徹底被點燃。截至收盤,滬指漲1.59%,創業板指大漲3.24%,時隔1個多月漲幅再度突破3%。
周二市場再度出現三大股指紛紛放量拉升,賺錢效應有所回升。一方面,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今日淨流入142.29億元,創2月3日以來最大單日淨流入,同時也刷新了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歷史第五大單日淨流入。另一方面,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結合周一市場的地量,以及破淨的個股家數超過2018年底的數量,數據暗示當前已接近底部位置。
華安基金資深基金經理饒曉鵬表示,疫情暫停了經濟復甦的進程,但不改變復甦的趨勢,隨著更加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逐步實施,以及疫情期間積累的消費釋放,下半年經濟可能出現較強的復甦。結合目前的二級市場估值水平、資本市場改革措施看,權益配置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海通證券的數據顯示,對比國內債券,從股債收益比(滬深300股息率/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看,2005年7月以來該數據3年滾動85%分位數為0.8,歷史上0.85以上分位數標誌著市場上漲概率較大,最近兩輪市場底部(2013/6/25、2019/1/4)這一指標在0.85-0.92區間,上證指數2440點時股債收益比為0.91。
而WIND數據顯示,截至當前,滬深300股息率為2.4%,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2.56%,二者比值已達0.94。
上述現象是否意味著市場已經逼近底部?從過往數據看,當前市場無疑已位於底部區間。
天風證券表示,歷史上,股債收益差達到非常低水平的時候,往往是由於股票的大幅度下跌後導致的,類似於當前股票市場穩定,但由於債券收益率顯著回落,所導致的股債收益差大幅下降,這樣的情況並不多,典型的是2014年下半年。
而從現實層面來看,對企業盈利的擔憂是此前市場風險偏好較低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把視角拉大到資產配置角度,從股債「比價關係」的變化來看,突出反映出投資者對大類資產的配置偏好。進一步而言,這是一種間接的資產荒邏輯,在固收類資產收益率不斷降低或者維持低位的同時,市場整體有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但暫時還沒有很快通過逆周期政策發力進入到實體經濟,於是權益資產的吸引力就體現出來。
數據顯示,當前公募權益基金的平均倉位水平均處於2020年以來的相對高位。好買基金4月14日發布的公募基金倉位測算周報顯示,上周(4月6日至4月10日),公募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和標準混合型兩類)小幅加倉0.13個百分點,截至上周五(4月10日)收盤時的倉位水平為71.95%。公私募機構A股倉位明顯展現出「進攻姿態」,許多公私募基金在最新投資策略中都整體看好A股磨底向上。
低估值、高股息品種體現優勢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受控,防控措施可能會常態化;而隨著復工復產進度繼續加快,對衝政策也在持續加碼。隨著債券收益率的快速下行,大類資產配置中權益類在性價比上仍有一定優勢。並且,在流動性加碼寬鬆之下,A股的估值優勢也再度凸顯。」招商基金在報告裡指出。
事實上,一方面,從當前估值水平看,截至4月3日,Wind全A(剔除金融石油石化)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的PE(按過去四個季度業績計算)估值水平分別處於2005年至今的41%、20%、14%分位水平。
另一方面,據華安基金統計,全部公募基金中,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20%的有387隻,這387隻基金基本上全部成立於上證指數3500點以下、滬深300指數PE14倍以下、PB2倍以下。
此外,從大類資產收益率絕對值看,3月20日滬深300前15隻股息率最高的股票股息率均值為7.8%,1年期非證券投資類信託收益率為5.9%,1年期銀行理財收益率為4.0%,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7%。
從上述角度出發,不難發現,目前A股進入了估值不貴、流動性充裕的階段。特別是從股債比價來看,已處於一個具有長期配置價值的區間。
否極泰基金董寶珍認為,目前的A股市場內有估值優勢,外有流動性刺激,在全球無風險收益率趨於零的情況下,中國的藍籌股尤其是銀行股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如果銀行股發生了估值修復,具備翻倍空間。
進一步而言,針對後市盤面演繹,在行業配置上,泰達宏利基金認為,篩選的優先次序是安全性>質地>成長性,優選優質龍頭、高護城河資產,對真成長的板塊在下跌中尋求低位買點。具體來說,從安全性角度而言,可適當增配低估值、高股息的品種,諸如金融板塊,在政策加碼背景下,有望實現估值修復;而一些具有長期競爭力的消費品龍頭企業估值水平已經進入中長期的合意配置區間;另外就是類似於科技、新能源領域經過回調估值步入合理區間的、公司質地和成長空間較為確定的也適合在左側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