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開》是一部我看過很多次的傳記片,因為他集中講述了藝術家的典型人生故事。電影薩賀芬的女主角、路易斯的原型是20世紀代早期樸素派畫家的代表。
這部電影的修復程度很高,他以冷靜的鏡頭和緩慢的敘事風格展現了薩賀芬的起伏,雖然這種創作手法不那麼戲劇化,但他使人物和故事更真實。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薩賀芬中所展示的畫作均出自原型所繪作品,可見電影導演的用意。
當然,《花落花開》在法國上的發布也為這些努力帶來了回報。該片榮獲第34屆法國凱撒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攝影獎。這部電影也成為導演馬丁,Bo渥斯的著名作品。
對於一個熱愛藝術並願意獻身於藝術的人來說,遇到一個能欣賞自己的人是萬幸,但他的不合時宜的生活也是萬幸的不幸。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威廉伍德連夜逃走,在薩賀芬的大火中,她繼續畫畫,她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直到威廉伍德回到法國,並繼續幫助薩賀芬規劃她的藝術夢想,然而經濟危機席捲了世界,這也使伍德的事業陷入困境。無法再為她舉辦展覽了。人生的希望和絕望來得太快,使薩賀芬無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最終精神錯亂,被安置在精神病院。
電影薩賀芬出生在貧困中,死於荒涼,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她的生活是美好的,她經歷了簡單藝術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也經歷了藝術帶來的物質財富和讚美和別人的認可。雖然生活的起伏把她推向了精神病院,但並沒有影響觀眾感受到的生活和藝術熱情。
因此本文將通過對天才與瘋子、藝術與金錢、貧困與貴族的比較,從微觀到宏觀的解讀這部現實主義作品。
很多時候,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有一條線
「天才」和「瘋子」這兩個詞無論從詞表還是背後的含義來看,都是兩個極端,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瘋子代表著愚蠢、厭惡和難以接近。天才代表聰明,讚美,每個人都奉承他們。大多數時候,兩者之間只有一條線,就在一念之間中,就像電影中的薩賀芬,誰能說她是一個純粹的天才還是一個純粹的瘋子。
在wood確認其價值之前,薩賀芬的所有行為都不被理解,她會和花鳥魚蟲交談,她會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財花去買油漆,她甚至拒絕付房租,還遭到房東的責罵。後來,當她體內隱藏的天賦迸發出來時,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因此在我看來,薩賀芬是天才和瘋狂的結合,他結合了天才的特點和瘋狂的遲鈍,並解釋了這兩個概念的互補性。此外,兩者之間還有許多相似之處。
① 寂寞不懂
天才的孤獨來自他對藝術的執著,在遇到伯樂之前,他的所有行為都是愚蠢的,對其他人毫無用處。瘋子是另一個更孤獨的載體,天才是在長期被理解和困惑中進化出來的。就像電影中的薩賀芬,當初遇wood時,她處於天才孤獨的階段,但當再遇wood時,她卻長期沉浸在個人藝術世界中,她不與任何人交往,只是瘋狂地畫畫,這時,她有點困惑。
如此孤獨的藝術家從古至今隨處可見,他們中的許多人生前被視為瘋子,死後被譽為天才,就像毛姆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裡克蘭的原型保羅·高更一樣。所以不管他們是天才還是瘋子,他們都有一些不可理解的行為和語言,這些都成為他們孤獨的來源。
② 無法理解執念
面對東西,每個人都會有執念,愛情、金錢和事業都是普通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執念,因為這些東西在人們的常規認知中非常普遍,但藝術通常被認為是高於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成功。
因此當人們知道薩賀芬在畫女僕時是不屑的,當大家日夜擔心戰爭和經濟危機時,薩賀芬只活在他的藝術世界中,人們認為她瘋了,包括伍德,他最初認為她是個天才。
然而這執念深深紮根於熱愛藝術的天才和瘋子的心中,因為如果你全身心投入藝術,你就必須有一顆奉獻於藝術的心。因此這兩個字執念可以說是小樹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每一個藝術家心的作品的增加,而這個小樹苗已經逐漸成為蒼天樹。
在我看來,這就像陳凱歌鏡頭中的陳蝴蝶裙,每個人都不能否認他是個天才,但也有很多人相信他是個瘋子,影片中的一句話「不瘋魔,不成活」展現了藝術中瘋狂和天才的本質世界。
③ 不被認可的愛
無論在哪個時代,當心中的愛情與金錢沒有聯繫時,大多得不到公眾的認可,因為在公眾的普遍認知中,金錢是人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基礎,如果我們為了那份愛而放棄了生活在社會上的基礎,即使是伯樂認定的天才,在公眾眼中也是個瘋子。
就像電影中的薩賀芬,在得到伍德的肯定後,她內心對藝術的熱愛仍然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這就是社會規律,沒有錢的天才和瘋子沒什麼區別。
在我看來,當伍德第一次在電影中看到薩賀芬的天賦時,她說她是繪畫界的一個女人梵谷,結果是一個預言。同樣的才華,相似的經歷,唯一不同的是薩賀芬曾經被伍德理解過,她比梵谷幸運。
02、貧窮與高貴的悖論:貧窮與高貴似乎是兩個極端,卻可以互相實現
人們常說,高尚的靈魂高于謙卑的心靈,但許多人在崇高的地位上並沒有意識到高尚靈魂的價值,因為他們被周圍虛偽的讚美和讚美所侵蝕,在那裡他們真的可以感受到美的。
同樣,卑微的身份也不能感受到他人內心的貧瘠,因為生活的貧乏使他們只注重奢侈生活的表象,從而忽視了自己的獨特性。因此崇高的靈魂與卑微的心靈相得益彰,而薩賀芬在影片中與高貴的女主人呈現出如此鮮明的哲學理論。
① 地位高貴,心不好受
夫人杜佛是電影中的一個有錢人,也是薩賀芬的主人,雖然女主人並不特別苛刻,但當她得知薩賀芬正在畫畫時,她的輕蔑和尖刻的話語深深地打擊了薩賀芬的自尊。直到女主人組織的一次藝術晚宴,著名的藝術收藏家伍德也榜上有名。
所謂的藝術晚宴只是一頓上流社會的美食,他們的表演既有聲音又有情感。很難說那群人是在談論藝術還是你自己的尊嚴。當他絕望時,伍德看到角落裡有一幅畫,他從家庭主婦那裡得知這幅畫是女傭薩賀芬畫的,伍德帶著晚會諷刺的微笑買下了那幅畫。
在我看來,晚宴上所謂的藝術家只是想用藝術來點綴他們奢侈庸俗的生活,因為豐富的環境讓他們失去了感知美的的能力,給他們一種藝術的刻板印象,女僕不可能有藝術夢。這是有錢人的自以為是和無知。
② 地位低下,靈魂高尚
因為她窮,同時有很多工作,雖然白天很忙,但晚上卻成了靈魂畫家。她在自己的一張紙上收集了一張自然顏料。在惡劣的環境中,她從不認為自己的畫是藝術作品,而是內心深處的愛。正是這種非功利和外在的喧囂,使她的靈魂呈現出一種高貴的姿態。
除了繪畫帶來的幸福和寧靜之外,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帶來東西的素材,她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工作之外,去感受大自然的花鳥魚蟲,然後把他們變成畫板上的精神圖案,她作品中的花與葉,就像一雙真誠而溫暖的眼睛。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被分成幾個小組,物質財富往往使人的心靈變得貧瘠和狹隘,因為周圍的人都是唯物論者,內心的攀比和虛假慢慢成長,最後蔓延到整個心靈。
相反,貧窮的生活使人心境平靜,並擁有富人所沒有的自知之明,也許有些人會把這種自知之明理解為一種自卑來源,但我認為,只有在寒冷的環境中,人們才能了解自己的內心方向,不會被其他混亂的思想所幹擾,並充分利用自己喜歡的東西。
03、藝術與金錢的悖論:藝術是無價的,但金錢卻可以使藝術品不斷生產,讓世界實現他的價值
自古以來,藝術界就主張錢有價,藝術無價,在古代藝術家如果你以賣作品為生,你通常會向普通人索要,但是,只要你有錢,你可以買任何你想要的藝術品,在藝術家之前,他把自己的每一件工作都當作自己的,希望在份生個孩子。如今藝術品已經成了流水店,每天都有幾十件甚至幾百件。
貨幣量化藝術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當代美國波普藝術家傑夫昆斯,他是金錢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傑夫·昆斯不鏽鋼雕塑《懸掛的心》以紐約成交逾2600萬美元,創下藝術家成交價的新紀錄,他也成了拍賣行最有價值的活物藝術家。
在過去的裡,傑夫·昆斯創作了20多個系列的作品,上萬部,因為有大量的資金支持,他可以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作品的創新上,然而事實證明這是真的,幾乎每年,他都在不斷顛覆自己,進入新的語境和創作形式。他的工作室有130多名助理,負責工作的各個方面。
實際上,電影《花落花開》中的伍德肯定了薩賀芬作品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她對物質生活的渴望,她不再單純的為快樂和充實而畫畫,更多的是為了畫畫,這樣可以給她帶來豐富的生活,因此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繪畫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金錢真的可以量化藝術。
在我看來,藝術是無價的,但是藝術家卻需要生命,所以藝術會隨著藝術家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而增加。此外,一旦人們開始從事藝術這條路,他們一定對自己的作品抱有很大的期望,並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除了鮮花和掌聲,最重要的是錢。
因為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鮮花和掌聲,比如煙花,都是轉瞬即逝的,而由巨額資金生產的藝術卻可以永遠銘記。就像梵谷生前,沒有人關注他的作品,但後來他的作品卻以高價賣出,這個時候,大家都認識他,也明白他的作品的價值。
最後:
電影《花落花開》向我們展示了人性、藝術和金錢三種人生哲學,他們看似相互背離,但實際上卻相互實現。此外,影片用冷靜的鏡頭展示了故事,但平靜的表面下湧動的情感和細節正在敲打著我們的一些麻木神經。
影片的問題在於小人物如何堅持平庸的生活,一個人面對起伏時的態度,對自然的衝動和對名利的追求中藝術家的失落等等。這些似乎遠離我們的生活和關於我們所有人,畢竟每個人都會想到遙遠的夢和在沉默中無助的等待,而薩賀芬路易,她做夢更多,等待的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