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嘉楠科技的最新信息,該公司不再僅僅是一個硬體設備製造商,而是已經成為一家以礦機為基石業務,擁有完整區塊鏈生態鏈的公司。
而這還不是嘉楠科技故事的終局。如果說,區塊鏈代表著公司的上半場,AI晶片就是嘉楠科技下半場的主題。隨著AI業務的逐漸成型,嘉楠科技的天花板也正在打開。
拉長周期看,隨著AI晶片商業化進程加快,嘉楠科技的估值邏輯切換也將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從區塊鏈到AI晶片,嘉楠科技走向下半場
過去,市場認為嘉楠科技是一家區塊鏈公司,但事實上,這一認知多少有些片面。如果說,區塊鏈代表著公司的上半場。那麼,AI晶片就是嘉楠科技下半場的主題。
表面看,AI晶片和區塊鏈似乎隔著十萬八千裡,但實則不然。說到底,AI晶片是各個場景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基礎設施,區塊鏈是一種場景,智能硬體也是一種場景。區塊鏈晶片追求算力大和功耗低,這與很多場景對AI晶片的要求如出一轍。
目前,公司的AI晶片主要主打兩個市場:替代和增量市場。所謂的替代市場,就是將現有的晶片進行智能化升級和替代,比如讓門鎖、監控攝像頭更加智能。增量市場就是一些新應用,比如自拍雲臺的人臉追蹤,通過更低成本和更高性能實現一些以前難以實現的全新功能。
根據公司此前披露,明年的AI業務收入目標是突破1000萬。未來3-5年,嘉楠的AI營收將有機會提升到億元級別。
而隨著AI晶片業務在本季度取得突破,嘉楠科技的發展路徑也形成了「區塊鏈+AI」雙輪驅動的局面。
從雙輪驅動公司估值演化邏輯,看嘉楠科技投資機會
隨著業務更迭,投資人對嘉楠科技的認知自然也需要更新。那麼,於當下而言,投資人又應該如何看待嘉楠科技的業務?
其實,這兩個業務多少有點相輔相成的意思。AI業務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增量,提升了公司業務的天花板。而區塊鏈業務相對成熟,彌補了AI業務商業化周期長的問題。尤其是比 特幣的上行周期,也給了公司向AI業務發力更從容的發展空間和資源。
而拉長周期看,業務邏輯變化的背後,也將帶來嘉楠科技估值的重塑。
從過去看,網際網路正在打破場景的邊界,也帶來很多新的業務場景。而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滲透,資本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雙主業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亞馬遜、小米等。
由於雙主業的存在,市場對這類公司的估值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簡單來說,在新興業務沒有完全成型前,資本市場會極大低估新興業務潛在的巨大機會,對其估值極為吝嗇。
隨著新興業務的發力,在某個時點或者單一事件催化下,市場對逐漸開始修正這一認知,並帶來公司邏輯估值的切換。過去的亞馬遜和小米皆是如此。
以亞馬遜為例,2015年亞馬遜首次披露雲計算業績。以此為節點,你能很清楚地看到,雲計算業務對亞馬遜估值提升的幫助。要知道,2015年此前5年,公司市值增長4倍;而2015年到現在,公司市值增長近10倍。同理,小米的市值上漲,也很大程度得益於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業務的出色表現。
某種程度上說,嘉楠科技上也存在類似的邏輯。當下,市場對嘉楠科技認知大都停留在礦機公司。一旦,其AI晶片業務規模起來,嘉楠科技的估值邏輯切換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在當下環境下,AI晶片公司的估值想必不用我多說了。2019年寒武紀營收不過4.44億,其市值已經高達665.89億元。如今,嘉楠市值只有7.83億美金,折合人民幣不過51.44億元,這意味著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說起來,投資最終衡量的因素無非是賠率和概率。如今,這兩者均在嘉楠科技身上有所體現。比特 幣的上行周期和公司在區塊鏈領域的縱深布局,增加了嘉楠科技的確定性。而AI晶片業務的潛在增量,又極大提高了嘉楠的賠率。
從這個角度上說,嘉楠科技的新徵程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