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飆,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編者的話
春天來了,風和雨都變得與冬日不一樣,甚至鄰居家那隻令人討厭的孔雀都有些不一樣了。春風正在吹走那些壓力與害怕,冬與春在交替更迭中,正釋放著越來越多的溫暖。在這個萬物生發的季節,我們一起去播種希望,一起去尋找春天的故事。
漫畫:程璨
春天的歌聲
範墩子(27歲)
大地總算把攢了一冬的悄悄話,朝著山谷深處喊了出來,當山谷對岸傳來黃鸝鳥那悠揚的歌聲時,溝野就在不知不覺中綠了起來,連花兒都在夜間偷偷地開放了。現在順著小路走在溝裡,陽光溫柔,滿目青翠,鳥聲填滿了大地的每一處縫隙,樹木也都抽出了嫩綠的芽兒。牧羊人就坐在柿子樹旁邊的大石頭上,循環收聽著手機裡的秦腔戲,羊像孩子一樣躺在春天的懷裡。
春風朝綿長的溝道間呼呼地吹起來,把那些還在冬月裡熟睡的莎草都給吹醒了,小溪更是卯足了勁朝著落日的地方流去。羊也在遼闊的草地上撒起歡兒來,在溝原上頭朝著藍晶晶的天空咩咩叫上一陣,又跑到溝底的小溪邊咕嘟咕嘟飲上一肚子的清水。野兔、黃鼠狼和鼴鼠從洞穴裡伸出腦袋,大口大口地吸著青草的香氣,昆蟲們也藏在草叢深處,跟著羊群一塊兒叫。
溝裡響起了春天的交響樂。春風聽見了,就躲在樹背後咯咯地笑起來,笑上一陣後,春風就把這些聲音帶到了遠方,給山神去聽,給那些還尚未甦醒過來的土地聽。蝴蝶和蜜蜂飛來了,跟在它們後面走呀走呀,只見它們飛了不久後,就落在了半坡的油菜田裡,原來它們是嗅到油菜花的清香味兒了。鵝黃的油菜花很快就佔領了溝野。不得不說,油菜花的開放點亮了春天的土地。
跟著羊群往林叢深處走,不時會被掩埋在雪白的杏花裡,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樹上落了雪團呢。伸長脖頸去看,發現密匝匝的杏花就如同潔白的棉花,那些掛在枝頭還尚未開放的花骨朵,還帶著淡淡的粉色,煞是可愛。有三五個姑娘就圍在幾棵杏樹跟前,她們不時會將摘在手裡的杏花撒上半空,姑娘們的笑聲就混著棉團似的杏花落了一地,碰得地面都發出叮叮噹噹的脆響聲。
傍晚,暮色四起,西天的紅雲還尚未完全消散,牧羊人就對著半空打上幾聲響鞭,羊群就從溝底上來了。接著,他就吼起粗獷的秦腔戲,吆著羊群順著彎曲的小道回家去了。那個時候,山溝裡尚未黑透,春風還在吹拂著,吹呀吹呀,草木的嫩芽兒就從地縫裡冒出來了,吹呀吹呀,吹得大地的臉就皺起來了,直到後半夜下起第一場春雨時,大地才朝著山影再次露出了笑臉。
春雨把天上的事兒可全都告訴給大地了,大地抖抖僵硬了一個冬天的肩膀,躺在夜晚的懷裡聽春雨的故事。溝風像布條一樣在空曠地帶飄揚著,那些白天唱累了的鳥兒就睡在高高的樹杈上,春雨淋溼了翅膀,它們就在夢裡抖抖翅膀。現在只有貓頭鷹依然在深溝的林叢裡啼叫著,叫聲迴響在幽深的溝野裡,襯得夜晚格外寧靜,側著耳朵去聽,就能聽到春雨刷刷的聲響呢。
到後半夜時,春雨就停住了,但大地可都被潤透了呢,草木和小蟲子都喝得飽飽的,清晨時分,連夜裡的霧氣都消散了。漸漸的,青褐色的雲層下面就露出了朝霞,沒過多長時間,太陽便高高地掛在空中了,春天的大地終於展露在了太陽面前。草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風從對岸吹過來時,就抖落在了草木的根部。經過了春雨的洗禮,鳥兒們這次也都賣命地啼叫起來。
朝遠處望去,只見群山都蓋上了一層淡淡的霧靄,雀鳥急匆匆地朝山那頭飛去。草木就更青翠了,整條溝道也明淨了許多,柳條兒儘管還沒有完全綠透,但抽出的嫩芽卻在陽光下像碧玉一樣閃閃發光。羊在吃草前,甚至還要聞聞青草的香氣,羊羔們則慢慢地咀嚼著草葉,生怕這撲鼻的草香被春風帶走了。山崖上、溝道間處處可見嫩嫩的枝芽,迎春花也早早地開放了。
春風把寒意都趕跑了,田裡的麥苗更綠了,鳥聲也清脆了,連背陰地裡的枯枝也都露出嫩綠的芽兒,春天是實實在在地到了,空氣中瀰漫著土地的泥腥味,但這種味道可不叫人生厭。鄉人們早早地下到地裡,準備起一年的農事來。春天的歌聲是真真切切地奏響了,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微笑,只有懶漢才躺在家裡睡大覺呢。人們可都知道,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呀。
(範墩子,2015年畢業於瀋陽理工大學材料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獲首屆陝西青年文學獎,已出版短篇小說集《我從未見過麻雀》《虎面》。)
相約春天,與你同行
程斯佳(26歲)廣九客運段列車員
萬木沉酣新雨後,百昌甦醒曉風前。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暖伴花開,疫退愁雲散。今年的春分,甦醒的不僅是萬物,還有在疫情之下噤聲的城市。當櫻花染上粉紅漸曳的身姿,我們相約春天,綻放屬於友情的絢麗之花。
從3歲到26歲,從學生到步入社會,兒時形影不離的玩伴,如今各奔東西。我的閨蜜謝雨成了湖南省寧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白衣天使,我獨自來到了廣州,成為了堅守鐵路一線的微笑服務者。時間與現實把我們推到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上,我們在不同的河流中奮楫前行,直到2020年的這場戰「疫」打響。
3月2日,謝雨接到通知要前往長沙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重症病房支援,在擔心她有感染風險的同時,我心中也有無限自豪與欣慰。她在戰「疫」一線衝鋒搶救病人,我在保運輸保生產的後方堅守崗位,這樣,我們倆算是在長大之後來了一場相隔百裡的「戰疫之約」。
相約春天,讓春風吹散那些遺憾與後悔。謝雨告訴我,當醫院第一次發出號召需要人員支援武漢時,她因顧念家中剛滿周歲的孩子,一時猶豫錯過了報名。3天後的凌晨兩點,她給我發來了信息:「老佳,我總覺得自責,總覺得我本來可以為武漢出一點力量,但我發現自己內心有一絲絲自私,早知道我當時就要毫不猶豫地報名。」因一時猶豫而錯過支援武漢的她,陷入了深深的不安與自責中,而我多想告訴她,世上哪裡有那麼多的「早知道」呢?這才是我們平常的人、我們平常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無所畏懼、毫不猶豫。
不久後,當醫院第二次發出號召,她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用半天的時間收拾好家中女兒的奶粉、衣服,把女兒送回了婆婆家。然後自己收拾好衣物,甚至來不及告訴自己家中的父母,就這樣衝在了戰「疫」最前線。縱使千萬人義無反顧踏上戰「疫」徵程,但是人終有情感,所以總歸有牽絆,我們都只是這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她的那些糾結、那些後悔、那些深思過後的義無反顧,恰恰讓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人性中最真摯的美。
相約春天,讓春風融化那些牽掛與內疚。疫情來勢洶洶,大年二十九從家裡趕來廣州上班的我,還和家人約定3天後歸家補吃團圓飯,卻未曾想至今我都還沒有回家。離家幾百公裡,能回卻不敢回,怕與外界接觸太多的自己成為傳染家人的隱患,這份牽掛與內疚難以言說。但我知道,春天已經來臨。
相約春天,讓春風吹走那些壓力與害怕。謝雨對我說起她的壓力與擔憂,穿著防護服會有視覺盲區,在護理的過程中要萬分小心,不能碰到病人的插管。所以她要打起一萬分的精神,去護理病人。但在這個時候,我只想化身為她的「私人保健醫生」,好好地叮囑她,一定記得要好好休息,按時吃飯,相信自己,用心就是最好的護理。
相約春天,讓我們一起堅定地擁抱那些熱愛與信仰。曾經,我與謝雨是被大人們悉心保護的孩子,我們一起學會讀書寫字、為人處事,現在的我們正在抗擊疫情的滄海橫流中共同成長、奮起,青年的我們也正如這永不會來遲的怒放春日,奮鬥之我,會一直與你同行。
這是一首90後的讚歌。主題突出,語言樸實,情節感人,充滿著責任與擔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兩個小姑娘,突然間長大了,她們毅然丟下孩子、遠離父母,勇敢地奔赴抗疫一線。圍繞「相約春天」主題,展開詩情化的翅膀,靈動、深化了文章表達,讓故事和文字呈現出豐富多採的姿態。春風化雨,春風多情,春風壯膽,春意綿綿。擁有春天,你就擁有了這個世界。這就是文章的真諦和境界。
(點評人:王雄,作家,中國鐵路作家協會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漢水文化三部曲》、《〈紅樓夢〉寫作之美》等。)
冬與春的溫暖交響
高樂樂(16歲)武漢六中學生
神明似乎總是在用困難提醒著人們生命的價值、團結的力量,讓人們終於得空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慢下來看看身邊的你、我、他。
三月的武漢,春風即將吹散陰霾,但那些不眠之夜卻依舊清晰,春天的暖和冬日的寒,都在心間。
我還記得冬日裡的寒——手機疫情地圖上,湖北成了深紅色的重災區,武漢更甚。這座城市,生病了。
我還記得冬日裡的暖——有一群人,他們穿著白大褂,履行著醫生的職責,扮演著戰士的角色。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鍾南山院士,圖片裡的他靠在高鐵座椅上交叉雙手,難得一刻小憩。
另一張照片中,鍾老雙眼含淚,眼角泛紅,雙唇緊抿,眼神堅毅,他在那次採訪中堅決地說:「武漢一定能過關!」還有那些數不盡的、前赴後繼的「逆行者」。封城後,小區配了專門的約車司機。偶然一個機會,我從小區的大門前路過,短短十幾秒時間,我目睹了一位大叔,拿著剛從藥店買回來的新口罩往司機手上塞,司機穿著防護服,憨憨地彎腰道謝,只用聽就能體會到,雙方的對話裡透著別樣的理解、安慰和期待。
冬與春,在交替更迭中,釋放著越來越多的溫暖。還記得有一段時間,醫院人手不夠了,開始向環衛集團求助。媽媽和十幾個同事都報名前去,成了志願者。我知道,她每次看到那些在她眼裡還是孩子的護士拼盡全力時,總會淚流滿面。我知道,媽媽和他們一樣,都得和時間賽跑,跑贏時間,搶回更多的生命。
這次疫情並不讓我們感到惶恐不安,反而只覺情滿人間。我堅信那一天,已經快要到來:在春天某個晴空萬裡的日子裡,災難已被清場,我們哼起輕快的曲調,尋找那些原本被我們忽略的美好……
(指導教師:陳瑩)
春日裡的孔雀
張思揚(18歲)西安交大附屬中學航天學校學生
從大年初一那天開始,家裡人僅僅在一日兩餐時短暫碰面,簡單地交流一下每天已經從網際網路上閱讀過幾遍的信息,無非是這個城市又新增了多少數字的病人,以及又下單了幾個口罩。而產生的同情或恐慌的情緒,伴隨著食物送下肚子就也一同消失掉了,我們又回到彼此的房間,進行著又一天的冬眠。整個城市的狀況應該也大致和我的家類似,人們依靠著碎片化的娛樂維持著安逸,以便讓冬眠進行下去。
直到一天我看到日曆底部浮現出立春的字樣,令我多少有些突兀與懷疑。打開電腦準備上網課時,班主任又強調了關於高考的倒計時,這時才有一種消解時間的罪惡感湧了上來。我在午飯的餐桌上宣布這個消息,但很快就被咀嚼聲所吞沒——在碗筷碰撞聲音的掩飾下,我感到春天又離我遠去了——又或許是我太心急了,誕生了幾千年的節氣在當代似乎並沒有那麼準確了,屋子裡還是有著暖氣烘託的溫熱氣息,屋外冬日裡沒有溫度的太陽依舊掛著,沒有多餘的聲音傳來,直到那隻孔雀「闖進」我家的院子。
我很熟悉那隻孔雀,好幾年前鄰居剛搬進旁邊的房子時曾來拜訪過我們家,那時他們便抱著那隻尚小且綠色,遠遠看過去像是鴨子之類的動物。之後便很少和鄰居有交集,只是偶爾會遇到他們帶著孔雀出來散步。我從未敢上前接觸過那隻孔雀,儘管鄰居曾鼓勵我上來摸摸,可我仍認為那是一種兇巴巴的動物。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見不到孔雀的日子裡,每隔兩三天我總會聽到一些奇怪的叫聲,那叫聲悽厲尖銳,難聽至極。家裡人一起研討得出結論是那隻孔雀在作祟,這讓我對它的印象簡直差到了極點,儘管在人們看到它的大多數時間裡它有著漂亮的羽毛和優雅的步伐。
「那隻孔雀究竟是如何闖進我家的院子的?」事後我曾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刻研究,隔牆很高,大門緊閉,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它可以合理進入的理由,它的翅膀似乎並不具備能飛過近兩米高的隔牆的可能。但狗急了也會跳牆,而孔雀這樣高貴的動物,又怎麼能被一道牆擋住呢?
於是,這隻高貴的老孔雀就在這樣一個算不上春天也算不上冬天的中午,翻過了對它來說難以逾越的隔牆,來到了我家院子裡。那時我正在二樓的臥室躺著,聽到越來越近的悽厲的叫聲,夾雜著像老頭一樣粗糙的喘息,我便打開窗戶,看到它步履微顫地在我家院子裡走來走去,彎曲的脖頸上小而禿的頭顱亂轉,像是在審視些什麼。
我立刻下了樓和它碰面,打開門時我還帶著禮節性的拘謹,而它則直接忽視了我,隨意地把它老而灰暗的羽毛抖在地上。我不知道它這時要做些什麼,它也不知道我要做些什麼,我們兩個就那樣站著,春天就近了。
春雨
王子敬(25歲)中鐵電氣化局職工
白天已見枝條上吐出了粉紅色的苞蕾,知道春天來了。
從傍晚開始,如絲似柳的春雨就淅淅瀝瀝地飄來,伴著溼潤的風,把人們連日來的恐懼與憂慮也撫平了幾分。
關於春天的印象總是能和雨聯繫在一起。大約驚蟄前後,常常是在不經意間就下一場小雨。有時在路上走著走著,就能感覺到細密的雨絲帶著潮氣打在臉上,似有還無。如果再吹來陣陣微風,朝前緊走幾步,體會雨中穿行的愜意,正似王維所寫的「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到了夜間,雨仍未停。若住處旁恰好有片池塘,伴著此起彼伏的蛙聲睡去,做個香甜的夢,更不失為一種享受。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剛剛復工的我,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只得隔離在屋,自然無處去尋池塘與蛙聲,也就無法飽嘗這春雨和春意了。閉著眼躺在床上,靜聽窗外的雨聲,腦海中浮想,家鄉路旁的柳樹抽出新芽了吧;在河底貓了一冬的魚兒也該遊動起來了吧。站起身,透過窗戶,望著被雨沾溼後更顯靛藍色的馬路,街上本就行人稀少,被雨這麼一衝,更顯清靜。有數的幾把或白、或紅的傘,在靛藍色馬路的映襯下,倒是顯出些許春的氣息。
和冰冷、僵硬的冬天不同,春天本就是個生動的季節。她的一切,都萌發著初生的活力、溫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從封閉的家中走了出來,奔赴自己的工作崗位,用智慧與汗水推動社會繼續前進。大地從一片沉寂中甦醒過來,就像一頭蟄伏的巨龍,正在舒展筋骨,邁開步伐,一點點地躍動起來。辦公室內、施工現場、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忙碌的同時,看著日漸回落的疫情態勢與不斷增加的康復病例,雖然都還戴著口罩,已然藏不住臉上洋溢的笑容,畢竟春天來了。
春天的韻味,在於萬事萬物都煥然一新、茁壯成長。新冠肺炎疫情的寒冬過後,我們的力量正匯聚成無聲落下的春雨,洗淨了疫情的陰霾,使這個世界顯得更加透亮。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冬去春來,中國依舊穩健地走在路上!
春天蓬勃的秧苗,要有溫暖的陽光,更需要春雨的滋潤。這篇《春雨》寫出了人們熱愛生活的春天心聲,也寫出了我們樂觀向上、勇於奮鬥的精神。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不了我們走向新的徵程,只會使我們更加團結一心做好復工復產工作。體味春天的韻味,建設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一起,加油!
(點評人:巨曉林,最美奮鬥者、改革先鋒、全國勞動模範,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接觸網工匠技師。)
摸雲
——獻給12歲生日的我
王姝(12歲) 滿洲裡市第五中學學生
我想在流星雨前摸雲,
一朵,兩朵,三朵,
雲忽然從我指間滑出,
它離開我去飛翔了,
飛向它心中的銀河——
那是星星的家。
中國青年報
我想在老楊樹下摸雲,
四朵,五朵,六朵,
雲兒萬分依戀我的肩頭,
碰了碰它便睡覺了,
夢裡有外婆講的故事——
那是外婆思鄉的愁。
中國青年報
我想在書海裡摸雲,
七朵,八朵,九朵,
雲兒鑽進書海裡遨遊了,
書變成了一個奇妙多彩的世界,
荒涼的月球,神秘的海底,消失的恐龍……
那是科學家待解之謎的潘多拉寶盒。
中國青年報
我想在媽媽懷裡摸雲,
十朵,十一朵,十二朵,
十二朵雲,
十二個春去冬回,那是媽媽手上的繭,眼角的紋,
十二個我,
十二個千變萬化的小姑娘,那是媽媽的幸福和驕傲。
中國青年報
我摸的雲兒長大了,
有風可以自由的飛,
有雨也要不斷的前行。
因為它相信,
風雨之後終有陽光在等待。
(指導教師:吳 琨)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0年3月26日10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