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淨土法門

2020-11-21 山谷散人

淨土法門真的是嘴念一句佛號就能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嗎,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的,要真是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淨土,那眾生都能成佛了,

成佛

首先我們必須具備堅定的出離心,念佛才能產生真實的意義與功效,如果僅為自已的今生來世種種利益來念佛,由於不具備出離心,念佛法門也變成了世間法,觀修就是讓你生起對六道輪迴的出離之心,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依靠阿彌陀佛,僅有出離心是不夠的,要對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殊勝之處了解之後,自然對阿彌陀佛升起虔誠之心,同時配合對西方淨土的觀想,這個學佛的整個過程本身就是皈依的修法,

一定要實修

沒有觀想的念佛,那是念佛機,我們一定要觀想念佛,才能更快地與阿彌陀佛心通,加強出離心,加強發心,加強懺罪,加強積福,加強對阿彌陀佛的虔信,日復一日逐漸讓自已的心堅固有力,最終使我們成為真正合格的正法修行人,

願眾生早脫苦海,共證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傳喜法師:為什麼要學習淨土法門?
    釋迦佛最推崇淨土法門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翻譯成中國話叫「堪忍」,實際上就是忍苦的世界。從出生到老、病、死,從我們的正報到環境的依報,處處需要忍耐苦痛。為了讓我們身心能夠脫離苦的逼迫,步入安穩無憂惱處,佛陀一生說法重點在淨土法門。西方極樂世界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世界,阿彌陀佛以無盡大願接引十方世界發心眾生。眾生若得往生,蓮花做父母,正報殊勝,依報莊嚴,沒有外在的逼惱、內在的煩惱,無一切苦,具足一切生命的順緣。
  • 大安法師:修淨土法門從哪下手呢?
    淨土法門修行的第一關,也是重要的一關,也是自始至終的一關,就是「信」這個字。如果你沒有信,處處懷疑,處處用自己的一點淺薄的知見,評頭論足,那你永遠不得其門而入。你在這時候念一聲佛號就跟阿彌陀佛的大願之海感應道交,阿彌陀佛就能加被你,於是你念佛才有味道,才上軌道,才法喜充滿,才感應道交。你嘗到了這樣的法喜,不讓你念佛,那也是不可以的,那叫萬牛莫挽,那一定不會說我念念佛,我還去修其他的法門了。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三界火宅來幹什麼?
  •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救度與得救宋明以來,弘揚淨土法門的人很少說「救度」這兩個字,這是根本性的缺陷。所以,眾生都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也唯有阿彌陀佛才能夠救度。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有救度的佛和被救的凡夫,有「救度」和「得救」這兩件事。修學淨土法門的人,對此重點都應該先要研究清楚。什麼叫做「救度」和「得救」呢?
  • 從「回向」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從天親菩薩所立的「回向門」,探究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從「臨終遇善,念佛往生」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得知淨土法門的「菩提心」有兩重意義:一者就念佛往生人來說,願生淨土的心就是菩提心;二者,就善知識傳法來說,念佛往生人自信教人信,大悲傳普化,當然是菩提心。
  •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法門更是難遇
    淨土法門更是難遇,淨土法門到底有多難遇呢,淨土法門是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特別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人人都可念,人人都能往生。可是就是這麼簡單的法門卻是最難令人相信。釋迦牟尼佛在宣說這個念佛法門時就說這是一個很難讓人相信的法門,持一句佛號,簡單,易行就能得到如此不可思議的大利益,讓人難以相信,但是就是如此。
  • 淨土宗為何強調持阿彌陀佛名號?
    問:請法師慈悲開示,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輔佐阿彌陀佛,普度十方眾生離苦得樂,為何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能往生?淨界法師答:我們沒有說念觀世音菩薩不能往生。現在問題不是能不能往生,而是直接跟間接的問題。在整個淨土宗的傳承當中,最強調持名的是善導大師。
  • 佛教:為什麼要講阿彌陀佛成佛十劫?意義在哪裡?
    但是,阿彌陀佛度眾生,不是要求眾生做得跟他一樣——自度,自己成就,自己修行成佛。如果阿彌陀佛也要求我們自度的話,那淨土這個法門就不成立了,那我們去學禪宗、唯識宗,或其他宗就可以了,因為理論都一樣,最多深淺、方法有所不同,但原則上是一樣的。這就是自力和他力的區分。
  • 不喜歡念阿彌陀佛,也不想往生極樂世界,該怎麼辦?
    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不愛念佛,也不想往生極樂世界的同修,我相信有不少。正如我自己,曾經也是這樣。記得我初接觸佛法時,我的初衷是求聰明才智。我自認比較愚笨,一直希望自己哪天能變得聰明智慧就好了,這樣就能憑藉出眾的才華成就一番事業。
  • 《阿彌陀佛的故事》完整版
    《阿彌陀佛的故事》十集動畫片,諸山大德連聲讚嘆!
  • 淨土宗不是八宗之一,而是阿彌陀佛的教法
    淨土三經雖然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的,但從四十八大願,西方極樂世界緣起,淨土依正莊嚴到信願念佛、臨終接引等等都是阿彌陀佛一手成就的。釋迦牟尼佛僅僅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者而非創立者。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不能將介紹者和創立者混淆一談。所以,從救度眾生的教法來分,娑婆世界佛法主要可分為釋迦法和彌陀法。釋迦牟尼佛弘宣的八萬四千法為釋迦法,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淨土往生法為彌陀法。
  • 十方諸佛功德平等,為何只念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被各種煩惱纏縛的凡夫,未斷一點煩惱,沒修一絲福德,西方淨土超出三界之外,比「玉帝、天神」的境界不知高出了多少倍,這樣高深的境界,我們只要念佛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得阿彌陀佛親自來迎。這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並非憑藉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好像跛子走路,每天不過幾裡,如能乘坐轉輪聖王的寶象,一天就能行便四大天下。
  • 唯心為宗的淨土法門
    這就是唯心為宗的淨土法門。徹悟大師開示道: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惟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比量、聖言量也。現量者,謂親證其理也。如羅什大師,七歲隨母入佛寺,見佛缽,喜而頂戴之,俄而念曰:『我年甚幼,佛缽甚重,何能頂戴?』是念才動,忽失聲置缽,遂悟萬法唯心。高麗元曉法師,來此土參學,夜宿冢間,渴甚。
  • 阿彌陀佛聖誕日: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創造西方極……
    恭祝 阿彌陀佛 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梵語 Amitabha,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又義甘露(密教稱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
  • 一人,一屋,十天,100萬聲「南無阿彌陀佛」,我感悟到了這些
    這是我第二次閉關,因為學佛時間短,接觸淨土法門的時間更短,所以就簡單的講下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希望可以幫助。我第一次閉關是在18年的時候,當時最大的一個收穫就是在閉關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了因果的道理。也因此真正的把因果這個價值觀體現放入了我的生活裡。
  •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是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出即為眾說淨土法門,無暫時不為利益。三十餘年,不暫睡眠。般舟行道,禮佛方等,專為己任。護持戒品,纖毫不犯。未嘗舉目視女人。絕意名利,遠諸戲笑。所行之處,淨身供養。飲食衣服有餘,並以回施。好食送大廚供眾,粗惡自食。乳酪醍醐,皆不飲啖。諸有儭施,用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壁。見壞寺及塔,皆悉修營。然燈續明,每歲不絕。
  • 原來口念「阿彌陀佛」,有這5種不可思議力!
    不論在電視劇,還是現實的某些情境裡,總會聽到幾聲「阿彌陀佛」。太虛法師的〈中國人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勒佛」〉所描述的情境更加生動、有趣。然而,他那年代所描繪多個的情境,在今日,我們仍歷歷可「聞」。只要有人遭遇不幸的事情,就會從某處傳來幾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是何方神聖?口念「阿彌陀佛」到底有何用?
  • 念《阿彌陀經》,等於到阿彌陀佛國走了一遍!
    我們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念《阿彌陀經》時要誠懇,出聲誦念比不出聲好,因為心比較容易專注。一邊念一邊隨義觀想,思惟阿彌陀佛國依正莊嚴的殊勝,阿彌陀佛國是一片和平的氣象,不似這個世界的動亂,生歡喜心、求生淨土。然後念「一心歸命」(慈雲淨土文)、「三皈依」。這雖是短短的儀軌,但卻是一個完整的淨土法門。念《阿彌陀經》時,等於已經到阿彌陀佛國走了一遍。而繞佛時的持念彌陀名號,即是練習一心不亂。念「一心歸命」文時,就是回向願生阿彌陀佛國。然後「三皈依」,皈依三寶。
  • 念佛法門:我寂寞的時候,阿彌陀佛也寂寞
    我寂寞的時候,阿彌陀佛也寂寞最近,我看到日本著名女詩人金子美玲寫的一首小詩,題目叫《寂寞的時候》。#淨土法門並且,為了把我們從寂寞中解救出來,佛菩薩們,特別是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承受了更多、更深、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寂寞。「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阿彌陀佛的成佛之路,比任何佛菩薩都更長、更久、更艱難,因為他把自己和十方眾生綁在了一起。
  • 法義隨談 | 歸命阿彌陀佛,這就是安心的地方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好像是直接通過聞法來念佛了,實際上中間還有一個安心的過程,有一個轉變。  我們通過聞法,心態發生了變化,這個就是質變。我們現在是凡夫,現在不相信阿彌陀佛,去聽聞佛法、聽聞淨土教法,聽了三天下來,一下子信心大漲,有了信心,整個人的內外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 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要知道佛的名號本身就是救度我們的佛,不是在名號之外另外還有佛
    歸命阿彌陀佛之後,就可以了。所以天親菩薩說:這句話說完,真的歸命上了,往生就已經達成了,不再學別的法門都行,因為五念門都在這之內。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一切萬法成為這個「人」的本身、本體,是總攝一切法成為阿彌陀佛的佛體。我們歸命彌陀,一切法都皈依上了,所以必然往生,必然成佛。這就是「人法並彰」的功能。另外還有兩種歸命。聖道門的修行,先要契入「法」,然後才能歸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