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利己無往不利——《爆炸新聞》

2020-10-26 妙介子

精緻利己無往不利——《爆炸新聞》

今天聊聊電影《爆炸新聞》。

片名Bombshell / Fair and Balanced (2019),別名爆炸性醜聞(港) / 重磅腥聞(臺) / 性感炸彈 / 重磅炸彈 / 公正與平衡。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美國福克斯新聞前CEO羅傑·艾爾斯(RogerAiles)因性騷擾案離職的一段故事。

故事以真實人物明星主持人梅根·凱利(Megyn Kelly)、格雷琴·卡爾森(Gretchen Carlson)為原型,加入一名其他被騷擾女性的集大成者凱拉·波皮西爾(Kayla Pospisil),通過三位女性視角,表現這段職場戰鬥。

真實的梅根·凱利vs演員查理茲·塞隆

真實的格雷琴·卡爾森vs演員妮可·基德曼

大家對傳媒大亨默多克應該都比較熟悉,最熟悉的大概就是他和鄧文迪的一段婚姻八卦。默多克打造的傳媒帝國影響深遠,而羅傑·艾爾斯正是幫助默多克打造傳媒帝國的一名大將。

羅傑·艾爾斯在1996年成為福克斯新聞的CEO,一路掌舵,大幅提升福克斯新聞收視率,幫助福克斯新聞成為全美新聞王者。他還是美國多位共和黨籍總統的顧問,選舉幫助理察·尼克森、隆納·雷根和喬治·布希三個美國總統,政治關係很好,一手捧紅梅根·凱利、格雷琴·卡爾森等當家花旦主持人。

在2016年幫助懂王競選時,福克斯新聞發揮大本營作用,呼風喚雨好不風光。

不過好景不長,就在2016年的時候,被福克斯新聞解僱的格雷琴·卡爾森起訴羅傑·艾爾斯性騷擾。沒幾天羅傑·艾爾斯就被解僱,第二年病故。

其實從羅傑·艾爾斯拉動收視率的手段,觀眾們就可以看出他對女性的態度。物化女性還只是說得輕的,女性在他眼裡根本就是個工具罷了。

羅傑·艾爾斯總是強調新聞臺是視覺節目,將鏡頭聚焦在女性裸露的長腿上。白花花的大腿這點倒是在國內不少綜藝臺能看到,真是好的學不會,壞的一學就會。

羅傑·艾爾斯用手中的權力迫使被害女性屈從。他總是強調忠誠,願意跪在他兩腿之間的人就會被認為忠心耿耿,會得到提拔重用和更多的曝光機會,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打入冷宮,甚至解除勞動合同。

管理龐大集團的一個要點就是忠誠,有才華的人有的是,但只有忠誠的人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不過羅傑·艾爾斯把忠誠完全用錯了地方,龐大媒體集團成了尋芳獵豔的狩獵場。

不對等的權力與地位,讓他日復一日地更加肆無忌憚。更何況潛規則也是規則,只要按規則辦事,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打破頭擠進來。

《爆炸新聞》快速切換的鏡頭就像繁忙的媒體工作一樣,整部影片十分精緻考究。主演們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也都是女神級人物,各自奉獻了精彩表演。

表演雖精彩,職場性騷擾實事件卻並沒有得到解決。女工不能將矛頭指向福克斯新聞,只能指向具體員工,羅傑·艾爾斯性騷擾事件後愈演愈烈,又爆出了哈維·韋恩斯坦的性侵事件,促成席捲全球的「MeToo」運動。

《爆炸新聞》完全聚焦羅傑·艾爾斯被起訴曝光的人生最後一段經歷,對羅傑·艾爾斯拉升福克斯新聞收視率的過往輝煌毫不在乎。在影片中,羅傑·艾爾斯也是被塑造成十惡不赦的淫魔惡棍,絲毫不會引人同情。

不過向反派發起進攻的人就一定是好人麼。並不。

打響反抗職場性騷擾第一槍的格雷琴·卡爾森暗地收集了一年多錄音資料,在職場遭受排擠後才發起反抗,作為領頭人,她的獲利也是最高的。梅根·凱利等一大票人更是採取觀望態度,相互利益交換後,更加縱容了羅傑·艾爾斯。凱拉·波皮西爾所代表的的一群無權無勢的職場新人,更是毫無話語權,在場外觀望了很久很久。

燈塔國的制度缺陷導致整個事件中並沒有偉光正的人,而是給人狗咬狗一嘴毛的感覺,每個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大型企業一把手長期潛規則女職工,被開除女職工拿出長年收集證據起訴好色領導,眾多既得利益者紛紛加入其中痛打落水狗……

資本家對自己的保護還真是全天候全方位的,更離奇的是,東窗事發後當事人也只是拿錢走人,連個刑事犯罪都構不成。鬧得全球人都知道的醜聞最後只需要用錢就能封口,絲毫不介意燈塔國的光輝更加耀眼,還真的是刑不上P9,禮不下P6。

看起來好像是一群自由獨立女性高舉正義大旗,向黑心資本家發起清算,其實只不是又一種政治正確,大家開開心心地完成資本再分配。再遇到類似情況,資本家們的態度肯定是「我錯了,下次還敢」。

有意思的是,《爆炸新聞》也只敢塑造一個特定的人物角色羅傑·艾爾斯作為全片反派,更大的人物默多克還是要保持著一點正面形象,畢竟大家還是要恰飯的。

縱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對《爆炸新聞》感到不爽。《爆炸新聞》提名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最終獲獎的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精緻利己無往不利,

政治正確大賺一筆。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妙看影視

相關焦點

  • 事不關己精緻利己——《第三次死亡》
    事不關己精緻利己——《第三次死亡》可見他也是一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平時躲在民主自由的面具後苟且度日,真的觸碰自身利益才會尋求自保。在付出巨大代價後,馬丁·貝倫斯終於認識到政府內部還有一副不同面孔。在民主國家偽善面具背後都是利益交換,而唯一能夠自保的方法就是找到足夠的籌碼,加入利益交換。馬丁·貝倫斯很幸運地找到籌碼,了了一樁心事。
  • 當勾心鬥角、精緻利己、弱肉強食成為影視主流,真善美在哪裡?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作者最近電視劇越來越勾心鬥角、工於心計,從前幾年的所謂宮鬥劇巔峰《甄嬛傳》開始,到現在最流行的《三十而已》,從古代到現代,男女主角一個比一個聰明伶俐、工於心計,爾虞我詐、精緻利己主義溢於言表。在劇終他們腳踏失敗者,完美走上人生巔峰後,傳遞給觀眾的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森林法則!
  • 《爆炸新聞》爆炸新聞
    相比於很多其它類似的新聞傳記片(如聚焦 華盛頓郵報)爆炸新聞其實更具大眾性,事件本身也更具可看性。但導演的目的似乎局限在講這個故事本身,這讓影片中間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而且這個片子的攝影是個新手吧,鏡頭有虛焦情況不說,整體攝影很晃 而且直接給推鏡頭 我可以理解為是為了營造真實感,但學學保羅格林格拉斯 婁燁,晃鏡頭要張弛有度,要不然很容易讓觀眾出戲。最後影片的音樂相當好,值得表揚。
  • 《爆炸新聞》逆天
    介紹一家大名鼎鼎的新聞集團和一個屹立於新聞界頂端長達三十餘年的大佬。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沒人懷疑這位大佬的權勢。然後展開一個新聞界工作場景。高強度,懟總統,勾心鬥角。甚至政治站隊。卻沒想到外表風光無限的新聞人私底下也是被壓榨和性侵。而這個人並不是別人,正是新聞集團的大佬。這種強大的權勢籠罩下,女性反擊的勇敢和精神尤為可貴。
  • 《爆炸新聞》爆炸拍法
    2、無關政治,但是社會、政黨、員工、民眾在聽說到這個爆炸新聞後的反應是什麼?也沒有描述,全篇都是較為亂糟糟的狀態,也許會有人說這就是新聞臺的日常,但是這麼沒有人物性格的日常卻不是電影所需要的。
  • 《爆炸新聞》女人還是得有自己的聲音
    而社會新聞裡所揭露的真實現實,又讓我每次看那些無時無刻不彰顯男權社會花團錦簇的影視作品產生生理性噁心。洋人的女性就聰明多了,起碼她們先讓自己有了話語權。《爆炸新聞》,不到兩小時的時長,再現了川普上臺那年福克斯新聞臺的一項性騷擾訴訟案
  • 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大部分人都會在牛市氛圍濃重的情況下進場,在焦急等待行情漲的更高的時候失去耐心,最終心態爆炸,頻繁操作,虧損離場。在投資上面,我們要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根據自己擁有的來做計劃,你想要什麼,你有什麼,如何利用你有的,獲得你想要的。得到和想到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做到,這個做到又要考慮很多,總之投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用心思考。
  • 《爆炸新聞》新聞的自由
    新聞的自由: 新聞工作者有多少權限,輿論是否自由,看完電影《爆炸新聞》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了,世界很大,可國與國之間區別也大。電影是以真實事件改編,人物卻是用化名,說的是一家福克斯新聞臺,因為潛規則事件,許多曾經受到過同樣待遇的女性都自覺的上訴,控告她們的掌舵人羅傑,這幾十年來有很多女性都有這樣的經歷,羅傑總是以工作來威脅,利誘她們。
  • 《爆炸新聞》一份敷衍的作業
    跟早間新聞(the morning show)同樣級別的卡司,整個事件的基本核心相同,且爆炸新聞還是基於真實事件有真實人物參照,觀感卻高下立判。也許跟早間新聞的導演裡有四位是女性有關。印象最深的是羅比演繹的緊張,驚恐和在電梯裡的隨時崩潰狀,打電話時的哭戲也不錯,但後面卻把Kayla去找律師舉報的戲徹底省略,連一個簡單掠過的無聲小鏡頭都沒有。
  • 《天道》水善萬物而不爭,利己和利他界限在哪裡?
    人的動物本能是利己的,是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決定的,動物都有領地意識,通過控制資源和分配資源的權力獲得地位。但同樣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就跟狼群一樣,除了有狼性法則,還有頭狼理論,同樣,人群之中也有人王,領袖,而作為領導,如何分配資源,分配利益,分配任務這些都是必修課。
  • 個人意見|《爆炸新聞》:福斯新聞網沒有新聞
    《爆炸新聞》中的三位女主角,有兩位多次入圍了頒獎季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儘管查理茲·塞隆和瑪格特·羅比身處死亡小組,獲獎機率渺茫,但故事本身和兩位演員的高光表現仍然值得我們的討論和注意。《爆炸新聞》開局不錯,電影的規格和題材都非常引人注目。
  • 利眾就是最大的利己
    來源 | 十方緣有時候真正的利己其實也是利眾,但每個人如果都能做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他其實也就是在改變世界。利眾與利己是怎樣的關係呢?雪漠:我心中真正的信仰是利他、利眾。利眾和利己不矛盾。利眾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是最大的自利。因為,利眾是通過自身的行為,提升了自身的價值,這就是最大的利己。當一個人通過利眾變成君子的時候,他的生命因為利眾行為而得到了升華,這不是最大的利己嗎?
  • 利己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利他是社會進步的階梯
    不久前,有個新聞視頻特別暖心,感動了我。寧波一老人步履蹣跚過馬路,綠燈多亮了97秒,暖心畫面接二連三。我為上班高峰期停下車耐心等待的所有司機感動、為下雨天送傘的那位女士打call,為後臺紅綠燈控制工作人員點讚。反觀時常見諸於新聞、報紙的「路怒症」以及釀成的交通事故,實在讓人唏噓。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有人認為是源自人類競爭、好強、自私、獨佔的本性,這就引起了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是利己還是利他的討論。從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重要的課題,尤其是近年來,從事進化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對於在進化過程中人類本性的改變,做了很多研究。當然,答案還沒有找到,也不太可能會是一個善與惡、利己與利他截然二分的答案。利己或利他?讓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各種討論。
  • 《冰雪奇緣2》無緣奧斯卡動畫長片提名是爆炸新聞嗎?
    但迪斯尼實在是太霸道真氣了,製作工藝太牛,畫面愈加華麗精緻,地位在好萊塢也是一家獨大,而且極其會營銷,所以對前作有情懷的會有粉絲濾鏡、新入圈的則能被視覺特效唬住。 綜合來看,創造票房紀錄但劇作水準跌份的《冰雪奇緣2》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不算爆炸新聞。
  • 查理茲塞隆出席新作《爆炸新聞》BAFTA特別放映會
    塞皇查理茲塞隆新作《爆炸新聞》BAFTA特別放映會高清現場照,大佬每一張都致命美麗!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主演的豪華陣容新片《爆炸新聞/性感炸彈》。影片改編自發生在福克斯新聞的性騷擾事件。影片於12月20日北美上映,傑伊·羅奇(《特朗勃》《規則改變》)執導,查爾斯·蘭道夫(《大空頭》)編劇。
  • 爆炸新聞
    爆炸新聞Bombshell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bombshellbombshell,名詞,除了有炸彈、突發事件的意思外,還有引起震驚的人或事的意思。hooray & Fox Newshooray,即可用作名詞、動詞也可用作感嘆詞,指的是萬歲、呼萬歲、好極了的意思;Fox News,福克斯新聞,為美國的一知名新聞社。tangle uptangle up,指的是纏繞在一起、夾帶著的意思。
  • [電影][爆炸新聞][百度雲1080P資源]
    爆炸新聞 Bombshell (2019)導演: 傑伊·羅奇編劇: 查爾斯·倫道夫主演: 查理茲·塞隆 / 妮可·
  • 三大影后聚首,獻「整容」級演技,《爆炸新聞》點燃輿論場?
    從12月中旬開始,《爆炸新聞》就在北美4家影院展開點映,截至24號已累計至7.3萬美元;海外票倉則由土耳其(5.3萬美元)暫時領跑,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亞還未統計,而臺灣地區則都定檔於明年1月份亮相。
  • 美國化妝與髮型師工會獎揭曉 《爆炸新聞》成最大贏家
    《爆炸新聞》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化妝師與髮型師工會獎本屆獎項頒出,電影類《爆炸新聞》獲最佳現代妝、特效妝和現代髮型設計3項大獎,成電影類最大贏家。全部獲獎名單如下:電影類最佳現代妝《爆炸新聞》電影類最佳年代/角色妝《小丑》電影類最佳特效妝《爆炸新聞》電影類最佳現代髮型設計《爆炸新聞》電影類最佳年代/角色髮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