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放映006|基耶斯洛夫斯基《機遇之歌》

2021-02-22 光影行人

在光影中漫遊  因機遇相逢

|本周放映|

機遇之歌 Przypadek 

又名:盲打誤撞

英文名: Blind Chance

導演: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編劇: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演: 勃庫斯洛·林達 / 塔德烏什·羅姆尼斯基 / 比涅尤·扎塔西奇斯 / 伯格斯拉娃·帕韋萊茨 / 馬爾澤娜·泰巴拉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
語言: 波蘭語
上映日期: 1987-01-10(波蘭) / 1987-05-08(坎城電影節)
片長:  123分鐘(未刪節版)

豆瓣評分:8.6

20世紀80年代的波蘭,醫學院青年實習生威特克急於搭乘火車前往法國巴黎。當他趕到車站時,火車已經緩緩開動,威特克奮力追趕,命運由此分出三條支流……

第一種命運,他趕上了火車,並在車上認識一名老黨員,老人鼓勵和引薦威特克入黨,他成為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員;第二種命運,他遭遇站內警察阻攔,錯過了火車,因遇警察衝突被投入監獄,獄中他結識一名反黨分子,參與到了地下反抗運動當中;第三種命運,他錯過了火車,卻巧遇曾經的醫學院女同學,兩人相戀、結婚、育子,過著似乎美滿的生活…… 

因為趕上火車與未趕上火車的毫釐之差,導致從政、革命和做個中庸的局外人三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三種命運當中的三段愛情也均因外部因素而毀滅。在80年代的波蘭,不管是哪種命運都難以擺脫荒誕命運的無情捉弄和政治大環境的恣意擺布。「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電影當中,在樓梯上滾動的彈簧圈、雜耍中拋來拋去的球、掉在地上的硬幣都暗喻著威特克不由自主的的艱難處境。

影片拍攝於1981年,由於審查因素,到1987年才上映。在 觀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歷史背景。

1863年,一月暴動,開始了波蘭亡國期間最大一次抗俄起義。 

1920年,蘇波戰爭,畢蘇斯基領導的波蘭民族軍重創蘇俄紅軍。

1948-1954年,波蘭發生了類似於蘇聯30年代的黨內大清洗。

1956年,受波茲南事件影響,波蘭開始去史達林化,哥穆爾卡於事件後上臺。 

1968年,波蘭執政黨發動反猶排猶運動,驅逐了近兩萬猶太人。

1978-1981年,蓋萊克時代,波蘭大舉借債重振經濟,結果引發財政危機,工潮群起,團結工會崛起。

1981年12月,波蘭當局宣布軍管,取締團結工會,這段戒嚴時期歷時一年。 

電影海報

|參加方式|

免費參加,掃碼報名

|觀影時間|

2019年3月3日(周日)19:00—21:20

|觀影地址|

WEST&EAST無問西東咖啡三樓

杭州市西湖區文二西路288號

|交通指南|

地鐵出行乘坐2號線到豐潭路地鐵站B口出向西直行163m

附近公交站圖示

|特別說明|

1.無問西東咖啡提供飲品和甜點服務,觀影特惠八八折。

2.本活動為公益放映,放映員志願服務。請前來觀看的影迷朋友安排好時間,遲到請安靜入場。觀影期間保持安靜,為彼此創造一個舒心的觀影環境。

3.光影行人致力於藝術影片高質量放映,感謝影迷朋友們的支持!

「光影行人」入群方式

掃描管理員微信,拉你入群

管理員:方塘

END



相關焦點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機遇之歌》上映三十周年:命運的不可控,人的被動與抉擇
    ▲電影《機遇之歌》CC正式版海報記得有一次剛從教堂出來我沒有選擇坐附近的公交車,而是繞道跑去坐地鐵,為了趕即將發車的地鐵
  • 《機遇之歌》,政治隱喻與電影復調性
    在我看來,《機遇之歌》是一部被低估、被忽視的電影。相比起他聞名國際的《兩生花》和《紅白藍三部曲》,基氏早期的劇情片的關注度確實少得可憐,然而就恰恰像《機遇之歌》這樣基氏在過渡期完成的作品,實際上分析起來更加耐人尋味。《機遇之歌》是一部基氏在1981年就完成剪輯的劇情片,然而因為波蘭政府「戒嚴令」的頒布,這部電影於1987年才得以上映,並且迫於審查在內容上做了大量的刪減。
  • 《機遇之歌》Blind Chance
    《機遇之歌》Blind Chance2000年08月10日11:36:50 網易報導 丁丁一條路是他趕上了那班車,遇到一位共產黨員,受到鼓勵加入了執政黨;另一條路把他帶入完全相反的道路,他追車時撞上警衛,被拘留、判刑,跟一名政治犯關在一起,結果自己也成了「分子」;第三條路是他沒能趕上那班火車,而巧遇一個過去的女同學,後來順理成章地結婚、從醫、因公出國遇空難……  這部影片設置了一個具體的政治世界,需要主人公被迫地面對,但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更著重強調的是人們生活中的危險因素,
  •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電影作品,《藍白紅三部曲》領銜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殿堂級電影導演,頗具獨創性,才華橫溢,無所畏懼的電影大師。生于波蘭,《十誡》之後他的電影創作陣地便轉移到了法國。一位運用電影語彙講述個人存在的哲人,被稱為「深紫色的敘事思想家」。
  • 聚焦波蘭大師經典作品最新修復展映:殺人短片、機遇之歌、灰燼與鑽石……
    導演Director: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主演Cast:勃庫斯洛•林達Boguslaw
  • 基耶斯洛夫斯基:人存在本身就要傷害另一個人
    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強烈的孤獨感和沉重的悲觀主義思想,幾乎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的基調。這個經常用哲學搞腦子的波蘭導演倒是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有著同樣的理性探求,「在某種情況下,一個人的存在本身就要傷害另一個人」,又或者,「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世界上有沒有另一個我,過著我想要的生活。」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曾這樣說過。
  • 豆瓣日曆 2020 年 12 月 2 日《機遇之歌》
    今日主題影片:《機遇之歌》。
  • [機遇之歌][波蘭/劇情]高清資源百度雲,1080P資源下載!
    《機遇之歌》百度雲資源下載
  • 科學網—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紀錄片
    作為波蘭電影的代表人物,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每次都是電影展的必備片目。記得上次在大銀幕上看他的作品還是兩年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看的《殺人短片》。這次的影展又放映了他的《兩生花》和「藍紅白」三部曲的《白》。有意思的是,這次影展在這兩部劇情片之前,分別放映了他早年的兩部紀錄片《守夜人的觀點》和《醫院》。就像有的影迷說的,這次主要是衝著他的紀錄片來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都是紀錄片。
  • 小宓電影推薦之5770——1987《機遇之歌》
    ◎譯  名 機遇之歌/Blind Chance/盲打誤撞◎片  名 Przypadek◎年  代 1987
  •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2000年08月10日12:37:30 網易社區 丁丁電影評論家和製作者舉行了悼念活動,追憶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作品。幾年後的今天,基耶斯洛夫斯基非但沒有被世人遺忘,當年他鮮為人知的作品甚至還打入了流行電影的排行榜。但是,當你避開喧囂的人群,靜靜重溫《藍》,《白》,《紅》三部曲的時候,也許才會明白,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電影大師,更是一個摯友,一位精神上的引領者。  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出生於華沙。
  • 普萊斯納的靈魂之歌:紀念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二十周年!
    根據普萊斯納的回憶,坐定後,基耶斯洛夫斯基一邊啜吸自己的伏特加,一邊對他絮絮叨叨。「他說,我知道你是從克拉科夫來的,你們那邊藝術圈的人從來都不守時,他說他的電影叫《永無止盡》(NoEnd),是他戒嚴期拍的第一部故事片,希望我一定要好好努力,講了有半個小時之久。我實在忍不住了,告訴他說:『基耶斯洛夫斯基先生,別擔心,比這部電影更重要的項目我都搞砸過。』
  • 阿涅斯·瓦爾達紀念特映《臉龐,村莊》|機遇放映009
    在光影中漫遊  因機遇相逢
  • 才華和機遇哪個更重要?
    周杰倫貌似一帆風順的功成名就背後,誰又可曾想過,他也曾渴望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遇?楊駿榮獨到的眼光和周杰倫獨特的音樂理解,讓他想致力於發掘周杰倫所有的音樂才華,後來將周杰倫所有被退回的歌拿來讓他自己唱。吳宗憲交給他的任務,三天寫十幾首歌,並挑選十首歌放在專輯中發片。在此,一生摯友的劉畊宏比周杰倫成名的早,在周杰倫還未紅時,從生活和經濟給予了他最大的幫助。「wu~」 伴隨這一首可愛女人,開啟了一個JAY時代。
  • 音樂專輯推薦《蔡琴-機遇》
    一直以來都是喜歡聽蔡琴的歌。最早聽到的是《被遺忘的時光》,歌曲深沉、悠揚。仿佛從歲月深處傳來。以後有聽到了《恰似你的溫柔》、《你的眼神》、早期的《出塞曲》等等。蔡琴因為獨特的嗓音被稱為「絲絨天后」。今天我想推薦的是《機遇》這張專輯。原因在於:1.悠閒自在的唱法,不急不躁。好像一個講故事的人。把以前的種種過往娓娓道來。2.背景音樂和個人聲的合理分布。
  • 火星沒有救援,機遇號宣告死亡
    不幸的是,沙塵暴過後,機遇號就被埋在,火星的茫茫黃沙之下,不見天日。自那時起,NASA 就一直在等他甦醒,結果沒想到,「機遇號」始終處於失聯的狀態。等待過程中,NASA 也一直在嘗試喚醒機遇號。機哥瞅著這些歌名,很顯然,科學家是在給機遇號打氣,也是在給自己打氣。
  • 蔡琴 —— 《機遇》淡水小鎮電影原聲
    蔡琴的歌就像一杯歲月的美酒,越是久遠,越是香醇。她波瀾不驚的歌聲,是一種被遺忘了的古老語言,有著一種古典的浪漫,一種優雅的感傷。嗓音低回委婉,淳厚沉穩,極富感染力,是那種讓你平靜的歌手,把聲音平鋪在你的面前,不著任何渲染的筆墨卻已然色彩斑讕。她的中音是歌手中少見的。在「發燒友」圈中,蔡琴的唱片都被作為試音碟。
  • 關於機遇的名言
    ——培根    12、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託·富勒    13、一個聰明人所創造的機會比他所發現的機會更多。——培根    14、要是不能把握時機,就要終身蹭蹬,一事無成。——莎士比亞    15、要留意任何可利的瞬間,機會到了,莫失之交臂,遺憾終生。
  • 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
    原標題: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隨著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的不斷深入,更加深刻理解了黨中央對當前階段「時」與「勢」、「危」與「機」的重要判斷。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發展藍圖,提出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 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經離開20年
    1966年,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以紀錄片在波蘭開始自己的電影之旅的。有一天,基耶斯洛夫斯基覺得自己不能繼續拍攝紀錄片了。他發現拍攝紀錄片所受到的限制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死亡,你不能去拍攝一個人的死亡,因為那是一個極其私密的過程。而故事片,完全可以能夠做到。我相信,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對電影本體的第一次深刻的思考所導致的決定。在很多人還沒意識到「紀錄」的有限性之前,他就選擇了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