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工廠招到最狠「打工人」,連續半個月臥床不起,趕不走

2020-12-23 小廖說體育

東莞:工廠招到最狠「打工人」,連續半個月臥床不起,趕不走

廣東東莞某工廠一招未中,業務員招來一個奇葩工人,對方剛進廠就不上班,一直躺在床上裝死。告訴他不要吃,不要趕,不要趕。

網民評論:沒盼頭,不願努力。

不久前流行一個詞「打工仔」。相關方面本來是想把它塑造成一個正能量褒義詞,可沒過多久,大家驚訝地發現,不管怎麼包裝,「打工仔」都帶不走正能量…

打工者都知道,打工真苦,不僅要面對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還要受到上級的無端訓斥,想著都憋不住火。

此外,該廠還有兩個備受指責的地方:首先,每月的工資都不夠發,即使是很差的日子。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習慣具有普遍性,而且幾乎所有工廠都有這種規定。二是一些小廠會找各種理由拖欠工人的工資,能拖一天算一天,能晚一天絕不提前一分鐘。

上述兩種情況一直存在,想要糾正的難度很大。

"打工者"賺的是辛苦錢和賣命錢,付出也和收穫不成正比,自然沒有什么正能量,有的只是苦惱和無奈。

當然,並非所有的打工者都會辛辛苦苦地工作,有些人好吃懶做,上班也顯得很隨意,經常請假或曠工,招致周圍人的懷疑。

一家東莞工廠前不久就招來了這樣的「打工仔」,不過這個打工仔更狠,根本沒有進車間上班,直接賴宿舍不走。

半月前,有業務員為這家公司招人。在他們所列出的合同中,有一條規定更為苛刻,大意是如果工人進入工廠後某些條件未得到滿足,就彼此欠對方數千元(可能是勞務經紀人)。

對此,有傳言說不知道真假。謠傳,廣東有些地方就有這樣的勞務公司,專門騙打工人,給的條件非常優渥,包吃包住,工資八千到一萬,一天工作八小時等等。

外表看來,這樣的高薪很有吸引力,給的各種待遇也很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基本上所謂的最低工資實際上就是最高的工資,福利全是騙人的或打著折扣的,與勞務公司籤合同的打著工人很慘。

她們辛苦掙來的錢,有一部分給勞務公司挖了坑,很不划算。有個人也聽說過一句話,有些工人辛苦了幾年,沒掙錢賺到錢反而還欠。因此在此奉勸一句,想要去廣東打工的朋友,遇到勞務中介公司時,千萬要當心,不要到他們所推薦的地方工作。

沒想到,那個賴在宿舍不走的打工仔,大概是中了這種圈套,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籤了合同,於是乾脆二不休,倒在床上,看廠家能奈他何?

那個狠人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一直裝著睡覺,誰叫他沒有應答,也沒有去飯堂吃飯。廠裡的管理見此無計可施,勸了幾天也無濟於事,只好一拖再拖。

千萬沒有想到,鐵石心腸的人竟然要賴在宿舍裡。在萬般無奈下,廠方發聲,表示欠幾千元不要了(不上班就欠幾千元,這也是推斷他被坑的原因),只希望他離開。但是根本沒有用。

近日,又有網友爆料,工廠直接將他從宿舍拖出,扔在走廊。但狠人還是裝死不放。

這件事應該還有後續,大家等著。

有人表示「遇上高手了,以前就是讓別人把錢留著,現在人家直接把人留著!」也有人表示「勞力坑人家,還說人家是大神!」

事實上,不管裡面有多少內情,這個打手給了工廠一個狠狠的教訓,讓他們以後要擦亮眼睛,什麼人這麼容易欺負!

你覺得這件事怎麼樣?請留言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哥哥打工攢的錢被女友騙光:今患重病臥床不起,妹妹陪護不離不棄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彩虹已出嫁,剩下哥哥劉廣衛一人獨立生活,背下的債務還沒還清,如今又臥床不起,倍受煎熬。2019年秋天,40歲的劉廣衛為改變貧窮的家庭狀況,到廣東東莞打工,一個月三千多元工資,收入還算可以,後來結識了一位外地女友,兩人一見鍾情,劉廣衛把未來生活的希望全寄託到女友身上,把所有積蓄交給她保管。俗話說:女人的心秋天的雲,變化無常。
  • 「打工人」用相機記錄打工人的追夢青春
    20年,100多萬張照片,成為「世界工廠」東莞的「另類」檔案「打工人」用相機記錄打工人的追夢青春20年前一開始學習攝影,佔有兵就將鏡頭對準了和自己一樣的打工群體。從農民工轉型成為專職攝影師,他的視角始終不曾改變。100多萬張照片,他的鏡頭記錄下20年來東莞這個「世界工廠」打工人的境況之變,也記錄了以東莞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的躍進。
  • 東莞工廠的員工怒懟老闆,不改變落後的管理,工廠倒閉是早晚的事
    近些年來東莞出現了用工荒,並不是東莞沒有人,而是沒有人願意去東莞了。工廠天天招工,招不到人,老員工離職,新員工卻招不到。很多工廠老闆不是沒有錢,而是不願意花錢在員工身上。寧願花幾百萬去更新生產設備,也不願意給原老員工漲一分錢。
  • 廣東東莞工廠普工:夥食像豬食,外包食堂的工廠堅決不去!
    無論在哪裡上班,工人們最關心的是衣食住行,其中食堂的夥食是他們最關注的。一位在東莞一家工廠工作的女工說,工廠的食堂被外包後,夥食就差了很多。飯菜像吃豬食一樣,以前還有一些肉類,現在基本看不見了。打飯阿姨的手更抖了,體重越來越輕。
  • 湖南15歲學生東莞打工記:每天工作12小時,致電母親求救
    到20日20時許,因受不了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強度,他主動聯繫母親劉敏(化名)稱,自己在東莞一家電器廠打工,身無分文,直到當天才借到手機打電話,希望母親儘快接他回家。劉敏稱,她與丈夫11年前到北京務工,劉小旭小學時曾到北京念過小學,直至初中才被送回衡陽老家繼續讀書。在劉敏眼中,劉小旭雖然成績不太好,但為人老實,很少讓家人擔心。劉敏平時只要是有時間,就會從北京回家看望孩子。「真的沒有想到,他的膽子這麼大,會一個人跑去廣東打工。」
  • 「打工人」攝影師佔有兵與流水線背後的人
    (佔有兵/圖)進入工廠前,這些工人的身份是農民,不知道工業區和城市的秩序,在接受工廠的訓練之後,逐漸明白在工廠裡,「口令」的重要性,它們是行動的標尺——打卡上班、排隊吃飯和上廁所、有序回宿舍等——他們的身份轉變成了工人,真正從田地進入工廠的流水線。佔有兵描述:「工業對人進行了捆綁,每一道工序高度細分,打工的人在最短的時間可以做最多的事情,犯最少的差錯,一切都是為了提高效率。」
  • 深圳5000人的玩具廠,廠房看起來很舊,但想進工廠上班的人卻很多
    5000多人的玩具廠,天天在招臨時工現在已經有幾個人返回來了,可能是面試失敗了吧,聽說這家工廠每天招人是有數量限制的,有一些人可能是今天進不了,等到第2天再去爭取一個上班的機會,在深圳找工作真的有這麼難嗎?
  • 工廠員工:工廠奇葩規定,除了罰款還是罰款,倒閉都是早晚的事
    導語:東莞現在還有不少工廠陷入用工荒,天天招工卻招不到人,老員工離職,新員工招不到,很多老闆都愁哭了,對此,有位在東莞打工的離職員工怒懟那些招不到工的老闆:不改變落後的觀念,別說招不到工人,工廠倒閉都是早晚的事,等著吧!
  • 【原文】東莞不再歡迎我:中國製造轉型陣痛樣本調查..
    「現在30多歲歲的人都找不到好工作,我都43歲了,這個年齡很難找了。」李少林求職理想工作是工廠管理等類的管理崗位,他的期望緣於他曾經的輝煌:2006年,李少林就從四川達州踏足東莞打工,多年打拼之後,他在2013年成了一家數千人手機代工廠的車間主任,「那時候我管300多人,每月工資條上的收入就有11000元。」
  • 東莞生活-大黃狗
    每逢月底的最後一天,是出糧的日子,廠裡不開夥食,工友們拿出自備的煤油爐子,有煮閒魚的炒臘肉的,還有拿出家鄉的米酒,吃起來其樂融融。我經常拿剩下的肉給大黃狗犒勞一下,這狗也一改常態,偶爾還會朝我搖幾下尾巴。老闆貪玩好賭,不善經營,毛織廠生意每況愈下,連續幾個月的虧損後。老闆拍板賣廠,遣散工人後,空曠的廠房就剩下我們兄弟兩人和大黃狗來看管。
  • 東莞工廠普工工資真實收入,或許你不願意相信,但這就是事實
    以前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東莞,從0開始,依靠工廠製造行業發展的蓬蓽生輝,並且得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工廠的青睞,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打工者慕名前往這裡發展。老劉是東莞一家玩具製造廠的老牌員工,在這裡已經工作5年了,自己作為這座工廠的 老員工在這5年來,漲工資的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最多的一次也就漲了200元,一些普通員工經常加班幹活的話,每個月大概能拿到手有5000元左右。
  • 德國人到中國打工,半個月後崩潰警告:不要信中國人的「我很快」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到中國遊玩,許多遊客對於中國的印象都是非常好的,畢竟無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還是中華飲食文化帶來的魅力,都讓許多外國人為此折服,可見中國在多數人中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 東莞掃黃,吹風還是整風
    「十萬小姐赴嶺南,百萬嫖客下東莞」,這句流傳甚廣的段子,成為富裕的東莞在民間的另一形象。 但在兩年前,阿萍還是東莞一家小型制襪廠流水線上的普通女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堆積如山的襪子貼上商標後,再一雙雙裝進塑料包裝袋裡。像數百萬從全國各地趕到東莞淘金的年輕打工仔一樣,阿萍每天在流水線旁工作超過十個小時,換回不到1300元的工資。 阿萍這種在酒店「上班」的女孩,只是「東莞小姐」中的一類。
  • 今年廣東很多小工廠倒閉,難道是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打工造成的嗎
    最近兩年,大家或許都聽說過類似工廠陷入用工荒的報導,其實今年用工荒,工廠倒閉更嚴重,不少打工者向小編反映說,今年回來很多工友都辭職了,工業園很多小工廠都倒閉了,除了這一次疫情影響以外,還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今年的這個局面。
  • 他在虎門一家工廠幹了25年 退休時用影像把東莞帶回家
    / 初來乍到 /應聘時鞠了一躬順利進廠即將離開工廠時,王永常特意邀請了7名同事及曾共事的退休領導在百花市場附近餐館小聚。這7人在南柵國際文具製造廠工齡均超過20年,王永常工作年限在他們當中只排到第四。「你們幾個是1992年到1994年先後進入公司的,永常年紀最大,進廠時35歲,其他都才20歲出頭,均未婚,現在有的小孩上了大學,有的甚至當上了爺爺。」退休不久的原廠長王永泰回憶說。據王永泰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他主管工廠人事工作,對王永常印象特別深。「當時工廠招人,應聘的人特別多,工廠招人可以說是百裡挑一,上了年紀的男子並不符合工廠招工要求。
  • 20年,他拍下工廠流水線上的年輕女性
    2015年8月12日,玩具廠生產線上的女工離不開的工廠,回不去的農村 我們算是第一代打工人,20多歲來到東莞,在這裡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只能住工廠宿舍。她的女兒19歲,在那家工廠打工,空閒時間去海邊玩耍,結果失足掉進大海被淹死。我們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結婚了就回老家,就不再打工了。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很多人回到老家兩三個月之後,根本不習慣。打工雖然很苦,但是工業區裡面什麼都很方便,每個東西都有專門的人提供,每個月都有固定的薪水收入。
  • 「東莞製造」正走在 「東莞智造」的路上
    鉅升電子總經理蔣仕元告訴記者,在去年投入的自動車間,僅4000平方米的地方,公司就投入了1億元購買新設備,集合了各國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別看只是一個普通的手機機殼,通過採用新設備,也被賦予了很高的技術含量。  在東莞,鉅升電子並不是第一個「吃」這隻「螃蟹」的公司。
  • 每天對著空氣揮一拳,不為別的,就為幹這個世界!加油,打工人!
    「今天搬磚不狠,明天地位不穩」「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小時候媽媽總說:「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就去打工」,於是我奮發圖強、努力學習並終於成為了一個新時代的「打工人」...「打工人」一詞的爆火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早在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同類梗流行,「社畜」、「搬磚」、「鵝廠」等等,把上班族比作工人甚至是牲畜,把公司比作工廠乃至養殖場,工薪階層原本光鮮亮麗的外衣已經脫下,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與幹盡苦力活的打工仔沒什麼不同,只不過是社會運作的生產線上一顆微不足道的「螺絲釘」。
  • 流動兒童無學上、民工學校招不到人:「教育趕人」是個昏招
    不過,這次上海農民工子弟學校招不到人,顯然不是歷史的終結,因為很多家長根本就沒跨過上海市居住證這個門檻——沒有它孩子就無法入學。要想拿到上海市居住證,需要繳納至少6個月的社保,同時還要有合法穩定的住所證明。這個門檻看上去不高,但是對收入低、工作不穩定、居無定所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卻很難邁的過去。
  • 東莞某燈飾廠新員工辭職不批,主管:事再急也不批,下個月再說
    東莞憑藉自身發達的製造業一直以來都有著「世界工廠」的美稱。在東莞每個鎮裡面都分布著許多大大小的工廠,這些工廠曾經養活了無數的工人。但是近年來工廠製造業陷入「招工荒」的尷尬境地,使得很多工廠招不到年輕人,最後只能把招工的事情交給中介,中介招一個普工進廠就要拿一份回扣,這對員工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而工廠這邊則通過減少人工成本達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