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虎門汽車總站,王永常帶著大袋小包行李等車 記者 雷元全 攝
人物簡介
東莞時間網訊 王永常是河南南陽人,60歲,高中文化。1992年,他進入虎門南柵國際文具製造廠做後勤工作,一幹就是25年,2017年退休。緣於對東莞的不舍,他用攝像機記錄下自己眼裡的東莞,帶回老家。
因接近退休年紀,虎門南柵國際文具製造廠宿管王永常想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將虎門及東莞其它鎮街美景記錄在攝像機裡。近日,年滿60周歲的他與同事小聚後,辦完離職和社保手續,不舍地離開了工作25年的宿管工作崗位,同時也如願地將虎門及東莞其它鎮街美景全部帶回河南老家。
/ 初來乍到 /
應聘時鞠了一躬順利進廠
即將離開工廠時,王永常特意邀請了7名同事及曾共事的退休領導在百花市場附近餐館小聚。這7人在南柵國際文具製造廠工齡均超過20年,王永常工作年限在他們當中只排到第四。
「你們幾個是1992年到1994年先後進入公司的,永常年紀最大,進廠時35歲,其他都才20歲出頭,均未婚,現在有的小孩上了大學,有的甚至當上了爺爺。」退休不久的原廠長王永泰回憶說。
據王永泰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他主管工廠人事工作,對王永常印象特別深。
「當時工廠招人,應聘的人特別多,工廠招人可以說是百裡挑一,上了年紀的男子並不符合工廠招工要求。面試王永常時,他低頭向我鞠了一躬後才作自我介紹,我感覺眼前的男子老實、憨厚、有禮貌,於是決定讓其做公司宿管員。事實證明我的眼光不錯,工作中,王永常總是熱心幫助新入職員工,甚至借錢給他們」。王永泰笑著說。
「20多年來,永常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住宿的員工有時會因口角起爭議,小事王永常自己調解,搞不定的他通常會找我去處理,我們工作來往密切,一直是無話不談的密友。」南柵國際文具製造廠保安隊長尹志德說。
/ 感恩工作 /
一個工廠幹到退休很滿意
談起初來虎門,老王激動地說:「我開始應聘了很多工廠,一些企業均以做事手腳沒有年輕人麻利拒絕了我。後來多虧老廠長王永泰給機會,讓我做了宿管這份差事,否則我不可能有機會在虎門待25年。」
25年來,一直在虎門這個工廠打工,從青絲到白髮,在老王看來非常值得。
「上世紀90年代初,我老家普通工人月薪是60元,我到虎門廠裡上班第一個月就能拿到270元,工作三個月後轉正上漲到400元,月收入是家裡務工人員近7倍。後來,公司又幫我買了社保,如今,我社保繳納已超過15年。正式退休後,從7月15日起,我每月退休金將可領到上千元。而常年在河南老家勞作的妻子到時退休,每月只能領取不到80元的養老金。跟老家人比,我的退休金可是他們的10多倍。」老王興奮地說。
/ 拍遍東莞 /
「東莞是一個充滿愛的城市」
兩年前,快年滿60歲的老王有一個想法,就是將虎門各景點、社區標誌等記錄在他的攝像機裡,然後帶回家鄉,想念時,可以打開看看,也可以讓鄉親們從視頻中認識虎門。
1993年入廠上班的朱國強是老王的同事兼老鄉,得知王永常的想法後很支持:「他要把東莞的美景用相機和攝影機記錄下來,但他又不懂攝影操作,我便手把手教他。我們兩人除了工作往來,私底下經常探討如何攝影等問題。很快,他的願望實現了,兩個月就拍遍了虎門所有美景。」
去年冬天,老王成功完成了東莞所有鎮街的標誌及景點拍攝。其中,虎門拍攝的片段最多,每個社區都有拍攝。他還花了一個半月工資買了一部新攝相機,對南柵、大寧等社區進行多次拍攝。
老王說,在拍攝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均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有一次,他在前往洪梅的公交車上暈倒,所幸好心司機將他及時送醫;在石碣拍攝時突遇大暴雨,摩託車司機免費送他到公交站避雨;好心男子開著豪車載著他拍攝大寧廣場等地……
「東莞是一個充滿愛的城市。我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東莞給了我太多的愛,感恩東莞。」老王說。
據了解,老王的影像裡,囊括了東莞的美景,包括虎門銷煙遺址、可園等歷史景觀和各鎮的人文景觀。
/ 踏上歸途 /
回去與父老鄉親分享美麗東莞
6月27日上午,在工廠和社保部門將手續辦理妥當後,老王與新老同事一一作別。他背上布包,提著兩個裝滿生活物品的蛇皮袋,從工廠附近乘公交車來到虎門汽車總站。見到記者,老王雖然迎面微笑打招呼,但記者從眼神中能體會到他的憂傷。
「我在虎門足足待了25年,早已把這裡當做第二故鄉,離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妻子近年身體不太好,需要我回家照顧。」老王長嘆一口氣後說。
對於退休回家後的生活,老王稱,會在屋前屋後種一些花花草草,看看書、寫寫字,給鄉親們講講自己在東莞工作的故事,分享一下虎門和東莞的美景。
「在方便的時候,我還會回東莞看看,希望東莞的明天會更好!」說完,老王踏上了回家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