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戲骨》總導演:預料到《白蛇傳》會火,但沒想到這麼火

2021-02-21 騰訊娛樂

本文由騰訊娛樂原創,微信號:txent

10月中旬的湖南廣電大樓很熱鬧。

正門口幾十米長的橫幅垂掛著,芒果TV的樓前也如是。大巴車、商務車、小汽車按證件類型進進出出,「金鷹獎」的宣傳語隨處可見。又是「半個娛樂圈」齊聚的場景。機場,年輕的各路粉絲長久接站不散,只要等,幾乎每一班飛機都會輸送幾位帶著墨鏡和他們打招呼的明星出來。胡歌展示了自己的高雙商,楊洋錄的「寶貝兒,起床了」甜膩了娛樂圈,趙麗穎迎來一車包子過生日,大家其樂融融。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湖南衛視主辦方臨時安排了一場非上星節目的粉絲見面會——《小戲骨》節目組帶著《白蛇傳》的一眾主演,夾雜在湖南衛視第四季度重點推薦的——楊冪、孫楊等大牌明星雲集的《真正男子漢2》等欄目中,正式登場。

▲《小戲骨·白蛇傳》見面會關注度很高

《小戲骨·白蛇傳》是一群平均年齡七、八歲的孩子出演的微型電視劇。在騰訊視頻上線後,不到三天便破億,截至目前,不足100分鐘的視頻點擊量直逼2億。劇中出演的小演員名字,儼然已成為熱詞。粉絲見面會的直播中,彈幕不斷地要求「要看小主演」、「臺上走開、主演快來」。主演互動中,飾演白素貞的演員陶奕希被粉絲刷著她的暱稱,「小櫻桃好可愛」。

發布會後的群訪中,媒體長時間地提問總導演潘禮平,關於節目是怎麼做出來的,演員是如何選的,當然還有小演員是否會被成人化的質疑聲。

《小戲骨·白蛇傳》火了。即使在金鷹節的大陣仗裡,它也能維繫自己的熱度和關注度。

發布會一天後,記者專訪了節目的總導演潘禮平。這個曾經聲稱「看不起電視這一行」的人,一下子在電視領域做了30多年。

湖南廣電系統裡,他被稱呼為「怪才」,身上不缺少亮點。比如《爸爸去哪兒》謝滌葵的團隊是從他的手裡帶出來的;他曾要求主持人李銳、張丹丹改「播新聞」為「說新聞」,為此張丹丹被自己的母校老師批評,卻不想後來成為電視臺紛紛效仿的潮流。

讓導演組多看李雪健的表演 

親自上陣給孩子講「什麼是虛偽」

▲總導演潘禮平

潘禮平是1965年生人,中等身高,偏瘦。他的髮型鬆散又不亂,全部往後梳去,沒有一根白髮。如果他不說,你幾乎看不出這是一個年過半百的人。 他稱,「人比較單純,心裡輕鬆,所以看上去沒有那麼老成」。

相較於同齡人,潘禮平趕上了高考,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畢業於武漢大學的經濟管理學專業。大學四年,上課不超過百節。全憑著開化的開卷考試風氣才不掛科、順利畢業。他把時間都用來聽鄧麗君的歌,和上海電影譯製廠的配音,因為「覺得好聽」。

潘禮平說自己是「不學無術、不講規矩」的,有「個性」的人。「我在工作中,會常有起落,還是因為有一定的個性,往往搞一下,因為個性產生的什麼問題就把你冷卻了。但畢竟總是做事的人,過一下又覺得你某方面可用,又有機會上」。

《小戲骨·白蛇傳》裡的小演員表演起來,面部表情豐富,臺詞唱段情緒到位,尤其是幾場哭戲,連原版《新白娘子傳奇》主題曲作曲者左宏元看完,都表達自己「被感動得從頭哭到尾」。網友戲謔地評價,小主演們的演技吊打一眾「面癱的小生小花」。

▲「小戲骨們」哭戲打動人心

鏡頭裡的人物形象生動,是潘禮平擅長的操作。早前他做新聞欄目時,這一優勢就顯現出來。「哪怕採訪一個省委書記、縣委書記,別人也會覺得不一樣。在別的鏡頭裡出現的領導都是做報告,是八股文的感覺,但到了我的鏡頭裡全部變得生動活潑」。

這就是潘禮平認為自己是「怪才」的地方。他很少看書,就愛自己琢磨。採訪對象緊張,往往是因為攝像機開拍時,機身的紅燈都會亮起。「只要紅燈亮,就戳中了對方的心臟。人怯場的天性就出來了」。潘禮平的操作裡,他會拿膠布把紅燈遮起來。然後一見到採訪對象就握住對方的手,「你好你好,你看你長這麼帥」,先閒扯,同時開機。閒扯中把需要採訪的問題問了,等到採訪對象意識到自己在被拍時,拍攝已經結束了。

「這是小聰明,但在電視裡面卻很重要。」

《小戲骨·白蛇傳》的拍攝也是這樣。節目組先找專業的臺詞、聲樂老師教小演員們專業的發聲表演方式,等到小演員們掌握得差不多了,潘禮平再上場。「你們要把老師教你們的都忘記,你們要回到沒有學習唱歌,和同學們唱卡拉OK的狀態」。

「先加上繩索,束縛他;再把束縛徹底解開」。孩子們學到的東西已經內化到自己的狀態裡,再忘記所學,釋放天性地表演出來,自然味道就出來了。

親情、與父母分離這樣的情緒,七八歲的小演員都好理解,碰上小孩不好理解的情緒,潘禮平會多說一點。比如《白蛇傳》中的法海,「和尚,要有一定的層次,於普通人而言,和尚要更顯得慢條斯理、不怒而威、不喜形於色」。

再比如小戲骨劇組後續在拍的《西遊記》中的牛魔王一角,「他的定位是個虛偽的人,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一邊教育孩子、教育下面的小妖怪,但另一邊自己卻在花天酒地」。碰到孩子理解不了的「虛偽」,潘禮平就會給演牛魔王的小演員講「虛偽」。

▲神秘新劇《西遊記》露出冰山一角

「好比你爸爸教育你說,你不能打麻將,你要好好學習。但你爸爸自己恰恰在外面打麻將」。

拍攝之前的排練階段,往往是節目組的導演直接上陣教孩子演戲。潘禮平會要求導演們平時多看李雪健的表演,「要渾然天成,走心的,生活化的」。

騰訊娛樂:尋找會演戲的孩子,會很困難嗎?

潘禮平:很容易。首先,中國小孩多,有好多億。第二,中國小孩很聰明,一代比一代聰明,很漂亮,一代比一代漂亮。演戲本身就不是個專業,而是與生俱來的一個東西,只是你能不能釋放天性的問題。

哪個人不會哭,哪個人不會笑,哪個人不會發脾氣,哪個人不會尷尬或者虛偽,只是你演不出來,為什麼?如果放開了,誰都會演。小孩子更加是一張白紙,所以找演員,《白蛇傳》用這些演員成功了,不用這些演員也一樣成功。

騰訊娛樂:當時「許仙大PK」,現在的小女孩反串和另一個小男孩之間,你拍板定了小女孩是嗎?

潘禮平:對的。

騰訊娛樂:為什麼?是因為更符合原作嗎?

潘禮平:不是更符合,而是更不符合。更不符合的意思是什麼,是說乍一看不符合,因為是個女孩,還那麼小,那麼萌。但是一化妝,會有一個反差更大的許仙,會使人更加感興趣。

改革無處不在

「讓最幼稚的孩子去演最高大上的人物」

採訪完潘禮平會有一種感覺,《小戲骨》出自他手,是一種必然。

先簡單陳述一下他在湖南衛視期間做過的幾件事,因為這和他的後來都有聯繫。1993年,入職七年的潘禮平對湖南臺新聞欄目搞改革,要求主持人改「坐著播新聞」為「站著播新聞」。當時還沒有這種「站著播新聞」的形式。所以,1998年《晚間新聞》的主持人之一張丹丹還「不太樂意」。因為老師看到之後,打電話說她,「糟踐自己,學了這麼久的字正腔圓的播音腔,你不用搞成這樣」。因此把《晚間新聞》當成反面教材。可是沒幾年,全國的電視臺都採用了這種方式播新聞,「搖身一變又把我們當做正面典型」。1997年,湖南衛視上星,《晚間新聞》和《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一起,成為三張收視王牌,2011年,他成為電視劇頻道總監。

▲《農民故事會》

這期間,他做了一檔叫做《農民故事會》的節目。「就是把最土的農民,最高大上的演講結合起來,再加上國際歌、全體起立的元素。突出一個反差」。順著這個思路,《小戲骨》的節目創意,因此得來。「最幼稚的小孩去演最高大上的人物。縣委書記、將軍、省長,甚至皇帝」。

騰訊娛樂:《白蛇傳》這一集的導演說,第一次報這個劇的時候,你沒同意是嗎?

潘禮平:對,考慮到機會還沒到。因為兒童節目還是很敏感的。所以我們前期試的都是紅色經典。《焦裕祿》、《劉三姐》等,等到《人民日報》也報導了,北京看片會也開了,上層主流認可了,才開始考慮拓寬市場,才開始出現了《白蛇傳》。

《小戲骨》的「火」早就料到 

「我們從來不會做沒有收視的東西」

《小戲骨·白蛇傳》的火,潘禮平早就預料到了,「只是沒想到火得這麼厲害」。

在騰訊視頻上線以來,《白蛇傳》點擊量直逼2億,彈幕45萬餘條。中宣部「中國民族歌劇創新發展」研討會,將《小戲骨》作為會議討論的案例,提出了「中國民族歌劇傳承應該用孩子影響孩子」的觀點。

潘禮平的手機頻繁地響起,「光這段時間,全國所有有影響力的媒體,基本上都給我打過電話」。還有明星朋友向他反饋,「趙雅芝都關注到了」。

以前很難上的一些大平臺,「礙於情面人家想很多辦法都不一定能上」,現在主動找到潘禮平。「之前要拿錢都很難上的很多地方,現在主動找我們合作,而且還不需要你的錢,只要你給他一點花絮就行,花絮都值錢」。

▲網友投票希望看到「小戲骨」們翻拍這些作品

在網上,《小戲骨》節目組做了一個投票,請網友選出希望他們翻拍的劇目,《還珠格格》、《寶蓮燈》、《女駙馬》均在其列。除了採訪,跑到長沙希望與潘禮平「談合作」的人群,更是一撥接一撥。「好比我們現在要拍《白蛇傳2》,大院線都搶著投資,這是毫無疑問的」。

外界的狂熱追逐下,潘禮平也有自己的打算。礙於必須以不妨礙小演員的學習為前提,只能在他們的休息時間進行拍攝,《小戲骨》在電視上的播出時間是不固定的,但這已不是潘禮平在意的地方。

「將來主要是往網絡發展,網絡大電影、網劇;院線電影也是肯定要做的,地面的《小戲骨》樂園也可以考慮」。

《小戲骨》真的火了。伴隨著關注,也有質疑。而潘禮平對質疑都進行了直面的回應。

騰訊娛樂:一部分觀眾擔心《小戲骨》這樣的拍攝模式,會有小孩成人化的嫌疑,您怎麼看?

潘禮平:什麼叫成人化?如果讓孩子去幹成人的體力活,讓孩子受成人的苦,讓孩子變得像成人一樣勾心鬥角,這些負面的、對孩子來說不可承受的東西,才叫成人化。讓孩子去演個戲,讓孩子去學習唐詩宋詞,讓孩子接受素質教育、英雄教育、道德教育,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讓孩子懂得更多人生,學到更多真善美,這怎麼叫成人化?這就只是一頂帽子。

騰訊娛樂:有一些小演員,像扮演白素貞的小朋友,之前也演過戲了。孩子們會往「童星」的方向發展麼?《小戲骨》會不會打造一條童星的造星產業鏈?

潘禮平:其實大多數的小演員並不是為了成為童星,而是為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家長希望自己孩子多方面發展,並不是一定要演戲。有的還要去讀書,也有的告別了《小戲骨》。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們光芒四射。小戲骨不會刻意打造童星產業鏈,我們重點做好片子,影響中國小孩,我們會根據片子的需要,不斷用合適的演員,不會為了培養童星去量身打造,社會效應排首位;著重節目質量,著重社會的效應。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小戲骨白蛇傳》親自感受小朋友們的演技!

相關焦點

  • 《白蛇傳》許仕林哭戲惹人憐 總導演:「小戲骨」不是裝出來的
    近日「小戲骨」《白蛇傳》正在熱播。當這部豆瓣評分高達九分的劇刷爆朋友圈時候,很多人是詫異的。因為在大家的認知裡,國產劇很少有達到這樣的分數,尤其是在這部劇所有的演員都是小孩子的情況下。 提起《白蛇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第一反應就是想起趙雅芝和葉童那一版,也曾經被大家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然而「小戲骨」白蛇傳這次挑戰經典同樣驚豔也喚起了眾多人的童年記憶。真是被小演員們的演技折服了!從表情、眼神、臺詞、肢體動作都達到了滿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許士林的哭戲真的是一點也不含糊。
  • 少兒版《白蛇傳》火了,這些小戲骨的演技到底怎麼樣?
    本文來自豆瓣網友獨坐對窗欞給《小戲骨:白蛇傳》的評論  近日一部Q版的《白蛇傳》刷爆了朋友圈,微博,讓這部本來只在地方臺播的只有兩集的劇瞬間火了起來
  • 《白蛇傳》小戲骨演技秒殺花旦鮮肉,沒想到穿私服也這麼萌
    本文由騰訊娛樂原創,微信號:txent最近一部小戲骨們演的《白蛇傳
  • 顏值逆天的《小戲骨紅樓夢》火了,製作團隊賺大了?
    據了解,在當年《紅樓夢》劇組,導演、製片及寶黛釵鳳四人每拍一集的片酬為70元,其他演員按戲份多少依次遞減為50、40、30,有一兩句臺詞的小丫鬟,每集只有20元。此外,每人每天還有1塊2的餐補和每個月10塊錢的住宿補貼。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或許少到驚人,但要知道在1983年的北京,一個普通的國企職工每月的工資也不過40元左右。
  • 小戲骨版《武林外傳》又火了,獨家幕後故事了解一下
    導語:小戲骨欄目又火了。
  • 小戲骨版《紅樓夢》火了!一集片酬不及一線明星1/5000,製作團隊謀劃線下培訓
    據了解,在當年《紅樓夢》劇組,導演、製片及寶黛釵鳳四人每拍一集的片酬為70元,其他演員按戲份多少依次遞減為50、40、30,有一兩句臺詞的小丫鬟,每集只有20元。此外,每人每天還有1塊2的餐補和每個月10塊錢的住宿補貼。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或許少到驚人,但要知道在1983年的北京,一個普通的國企職工每月的工資也不過40元左右。
  • 經典回顧 | 小戲骨之《白蛇傳》
    寶貝有戲之《白蛇傳》 PK 小戲骨之《白蛇傳》。
  • 小戲骨版《紅樓夢》火了,這有一些從未曝光的背後故事
    小孩兒演大人的反差和到位的演技,迅速在網上發酵話題,這部小戲骨版《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不僅播放量破億,觀眾在豆瓣也給出了9.2分。此外,林黛玉的扮演者——剛滿十歲的周漾玥,已經在微博有了19萬粉絲,不少小演員還有了自己的粉絲後援會。對於總導演潘禮平來說,小戲骨版《紅樓夢》成為爆款倒也不意外,2016年年底時,團隊的另一部作品《白蛇傳》就經歷過一次走紅。
  • 豆瓣9.3,小戲骨版《紅樓夢》火了...
    說來也巧,關於「小戲骨」,影sir上個月剛推了一部表揚他們演技的文章。去年第一次看過他們的《白蛇傳》,影sir就覺得驚豔到不行。前段時間又看他們扮的《三國演義》,哎呀嘛,咔咔的,這些小人精真是太可愛了。
  • 原創 |《小戲骨紅樓夢》火了,製作團隊其實另有打算
    無數網友自發打call,順便討伐某些演技不足的小鮮肉。同時,「兒童演成人戲是否合適」成了輿論焦點。 其實在去年10月2日,《小戲骨白蛇傳》播出後就已經引起爭議,不同的是,今年《小戲骨紅樓夢》的豆瓣評分高達9.2,比《小戲骨白蛇傳》8.4分的成績來的更加洶湧。
  • 《小戲骨白蛇傳》為什麼火?除了演技爆棚,更因為劇組良心啊!
    而最有難度的,還是《白蛇傳》中的兩場哭戲。許仕林和許仙、許仕林和白素貞的多年重逢。因為小演員沒有當父母的經歷。總導演潘禮平想到的方式是:「可以反過來處理,他們沒當過父母,但他是兒女呀。如果你突然見不到媽媽了,而且幾十年見不到,會怎麼樣?」有的小孩一下子眼淚就出來了。
  • 少兒版《白蛇傳》網絡走紅
    少兒版《白蛇傳》網絡走紅,此前他們參演的《焦裕祿》、《白毛女》等劇,也紛紛被挖掘出來。  有網友發現,《白蛇傳》裡,「小櫻桃」演繹白娘子懷孕;《白毛女》中,保留了「喜兒被糟蹋了」這句臺詞。有網友擔心,「會不會變相地『催熟』,為什麼不刪掉這些戲?」
  • 國慶被00後萌娃圈粉 Q版《白蛇傳》秒了多少翻拍
    不光會演古裝劇萌娃還演過《白毛女》 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悉,萌翻網友的《白蛇傳》是某地方電視臺電視劇頻道《小戲骨》欄目的原創作品。全片近90分鐘,在國慶節期間首度播出,但僅限當地觀眾觀看,目前網上傳播的僅有片花和MV,還沒有全片的正版片源。
  • 演技炸裂的小戲骨居然又翻拍了《三國》!騎馬打鬥不用替身,太驚豔了!
    導演的嚴格要求在拍戲時,導演就和演員說,不能和家長撒嬌,你們所飾演的都是大人,要走進大人的內心才能詮釋出這個角色。還記得前段時間刷爆網絡的小戲骨版紅樓夢,那眼神、動作、臺詞完全炸裂啊啊!瞧瞧這位小寶釵,整個人都散發著靈氣和不慍不火的深情,讓人難以相信這只是一個小演員。
  • 「小戲骨」爆紅背後的推手
    從去年爆紅的《白蛇傳》,到《三國》,到《紅樓夢》,「小戲骨」系列憑藉選角神似經典、演技吊打鮮花鮮肉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比如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 新《白蛇傳》未播就爆火,看了選角才知道,白素貞、許仙顛覆以往
    其三:影視版《白蛇傳》。 從最初的無聲電影《義妖白蛇傳》開始,再到影響力最大的《新白娘子傳奇》,以及各種各樣的相關電影。最妖嬈撩人的王祖賢版、最賢惠溫柔的劉濤版、最清純可愛的小戲骨版都給觀眾留下很多經典瞬間,引起一波又一波回憶殺。 《新白蛇傳》的主旋律依舊基於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故事,不僅有很多經典情節再現,如盜仙草、雄黃酒等。
  • B站的跨年晚會火了!導演回應:沒想到 很意外
    據報導,對於晚會「火了」,總導演宮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想到」、「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B站給導演組提出的任務是「出圈」,希望晚會不止做給B站的圈內人看。宮導演還透露,日漫部分的選曲是從100多首歌裡,100選50,50選30,根據大家聽到音樂時的反應逐步篩選,選到最後,組裡的年輕人全部嗨了起來。
  • 湖南幾個小戲骨,顛覆了經典電視劇《白蛇傳》!
    來自湖南電視劇頻道,潘禮平團隊的《小戲骨》系列電視劇,刷新了國人對戲曲、電視劇的熱愛程度,將我們湖南文化,再次在世人眼前拔高,呈現給粉絲
  • 小戲骨演《紅樓夢》,萌到你還是尬到你?
    在這些因素的結合下,《小戲骨》紅樓夢一經播出便收穫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說了這麼多優點,是不是就意味著《小戲骨紅樓夢》就是一部滿分神劇了呢?它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反映了當下電視行業的哪些現狀? 對電視從業者而言,《小戲骨紅樓夢》可能確實提供了一種模式上的創新,但作為一部原著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您覺得它到底能打幾分?
  • 有一個奇葩劇組,小戲骨不休息竟然要罰款!
    「小骨啊,你看沒看《小戲骨紅樓夢》,劇中小演員哭得梨花帶雨,劇外本阿姨也哭得揪心斷腸啊!你快去看。」「切!我比你早一年,就讓小戲骨帶到坑裡了,差別只是,我由《白蛇傳》入坑,你由《紅樓夢》入坑。建議你去看《劉三姐》、《補鍋》、《白毛女》、《花木蘭》、《放開那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