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用緊箍咒變花帽,唐僧說了啥,讓孫悟空心甘情願戴上了?
再好的夫妻,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期;再好的朋友,也需要長時間的考驗!
這不,雙叉嶺上的樵夫,鎮山太保——劉伯欽,將唐僧平安護送到了兩界山,往前就成了韃靼境域,他再無法繼續相送。
唐僧苦於單槍匹馬獨行,沒有安全保障時,突然聽到了有人在喊他「師父」!
劉伯欽給唐僧講了一個他聽到的故事:漢末王莽篡漢時,天降五行山,壓了一個神猴,已有500多年,期間,有山神土地監押,只給他些銅汁和鐵丸填肚子,至今凍餓不死。
兩界山師徒相遇
西遊神話中,喊唐僧師父的正是500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未見唐僧其人,便遙遠地稱唐僧為師父,是因為此前,孫悟空受到了觀音菩薩的指點,東土大唐前往西天靈山的取經人,可以救他出難,讓他在五行山下留意唐僧的到來。
遠遠地聽到保鎮山太保和唐僧的談話,孫悟空激動加興奮地大喊:我師父來了!我師父來了!
唐僧登上五行山頂峰,成功揭下了如來佛祖鎮壓孫悟空的六字真言貼,悟空便從五行山下騰空而出,重新獲得了自由。
真正地拜唐僧為師後,時間稍稍一長,孫悟空的心情便不輕鬆了。由於性格和習慣原因,孫悟空唐僧兩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孫悟空因路見不平打死了幾個搶劫的賊寇,遭到師父的不停埋怨,一氣之下,兩人便準備分道揚鑣。
東海老龍王的勸言
期間,孫悟空還到東海龍王的水晶龍宮找昔日的老朋友,討茶喝!喝茶期間,他看到龍宮牆壁上的張良石橋向黃石公「三進履」的故事,打動了悟空的內心。
「大聖啊,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來,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修得正果。且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
東海老龍王的幾句肺腑之言,說動了孫大聖。悟空掉轉回花果山的行路,一個筋鬥雲,又回到了唐僧面前。
再次見到師父,唐僧的手中多了一頂嵌金的花帽。孫悟空或是感到很好奇,沒做多少思考便戴到了頭上。
觀音菩薩的馭人術
四大名著《西遊記》第14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中談到,唐僧並未學過編織手藝活,也沒有變化神通,這頂花帽的原創作者,是觀音菩薩。
與孫悟空短暫地相識相聚,因為兩個人的情緒衝動,師徒二人一個向西,一個向東。
孫悟空走後,唐僧的心情美麗不起來,也無心再騎白龍馬。於是他一手牽著馬,一手拄著九環錫杖,孤獨而又悽涼地向西天一步一步走去。
崎嶇的山路間,前進不久,唐僧遠遠地看到一位年邁的老婦人,捧著一件錦衣和一頂花帽,要送給唐僧。
「這位長老,這兩件衣物,原本是讓我兒子用的,可他只做了3日和尚,便不幸命短身亡。本想將衣帽留作個回憶,你既有徒弟,就送你了!」
這位老母,乃觀音菩薩所化,衣服是普通衣服,但那頂金色花帽,卻大有文章,是菩薩用如來佛祖送他的三個箍咒所化成的。
觀音菩薩離開前,還傳授了唐僧一篇「定心真言」咒,就是我們常說的「緊箍兒咒」,讓唐僧熟記於心,別再告訴任何人,誰不服使喚,就默念此咒。
西遊神話中,孫悟空是天地靈石所生的石猴,海外學過藝,天庭做過官,神通廣大,聰明伶俐,又有火眼金睛。那麼,唐僧又是怎麼做的,讓孫悟空甘心情願地戴上了那頂花帽呢?
結合《西遊記》原著和中國神話故事傳說,今天,「源易緣」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一、欲擒故縱,讓悟空自己翻到了帽子
西遊神話裡,唐僧常會安排三個徒弟去化緣,理由莫過於:為師肚子餓了!
從東海龍宮再回到唐僧身邊,孫悟空熱情地向師父獻殷勤:師父如果餓了,我就去化些齋飯吃吧!
唐僧拒絕,答道:不用化緣,那個包袱裡,還有鎮山太保送我的素食乾糧,可拿缽盂找些純淨水喝。
悟空解開包袱,看到了幾個粗糧燒餅,也意外地翻到了兩件衣帽!
二、迎合愛好,美猴王天生愛美
中國的漢字成語裡,有「沐猴而冠」的詞語。也有句歇後語:猴子戴帽子——裝人樣!
意思是說,猴子戴帽子,外表雖裝扮得很像人樣,但其本質卻掩蓋不了猴相,反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從傳統文化中也不難看出,猴子天生的三大愛好,一是愛吃水果;二是愛爬山爬樹;三是愛吃帽子。
觀音菩薩結合猴子的性格,同時迎合猴子的愛好,專門設計了一頂好看的帽子,果然成功讓孫悟空上了當。
三、假話真說,唐僧的口才不錯
如果說唐僧有城府,且較為淡定,讓孫悟空自己從包袱裡,翻到了猴子喜歡的衣帽。應該只是計劃實施的第一步。
孫悟空好奇地問師父:這些衣帽是你從東土大唐帶來的麼?有何用處?
唐僧撒了個謊,順口說:是我小時候穿的。這個帽子作用可神奇了。戴上帽子,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孫悟空動心地對師父說:好師父,你讓給我穿戴了吧!
唐僧卻有推讓:徒弟啊,不是師父小氣不給你,只怕咱倆身材不一、你穿著不合身。要不試試看,如果合身能穿,就穿戴上吧。
這一試,衣帽猶如給孫悟空量身定做好的,尤其是帽子,悟空自戴那一刻起,就合適地再也摘不下來了!
唐僧看到孫悟空戴上了金頂花帽,馬上試念了下緊箍咒,唐僧疼得滿地打滾,再三求饒。
古人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唐僧這一招假話真說,雖然犯了出家人不打誑言,可挺奏效。有了緊箍咒束縛,孫悟空再也不敢在唐僧面前不聽話了!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付費文章更精彩),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封神演義》、《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