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唐僧的囉嗦,惹惱了孫悟空,孫悟空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唐僧是什麼樣的反應呢?三藏急抬頭,早已不見,只聞得呼的一聲,回東而去。撇得那長老孤孤零零,點頭自嘆,悲怨不已,道:「這廝,這等不受教誨!我但說他幾句,他怎麼就無形無影的,徑回去了?罷,罷,罷!也是我命裡不該招徒弟!如今欲尋他無處尋,欲叫他叫不應,去來,去來!」正是捨身拚[pàn]命歸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張。唐僧萬萬沒想到,剛開始文質彬彬的孫悟空有這麼一個暴脾氣,孫悟空一走,老唐就傻了眼了,四目無親,真成了孤家寡人!那麼問題來了,唐僧的伴呢,咱們不是說了隨從甲和隨從乙不是讓太上老君找妖怪給吃了嗎!那長老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拄著錫杖,一隻手揪著韁繩,悽悽涼涼,往西前進。但是命不該絕,不多久就遇上了一個年高的老母,眾所周知這個老太太就是觀音菩薩!觀音對唐僧說:「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duō],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裡,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將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長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簡單點說呢,這個老太太給唐僧一套死人衣服。之後呢觀音菩薩問唐僧,孫悟空去哪了。唐僧說孫悟空往東去了,這時候,觀音是怎麼說的呢?「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那麼觀音菩薩的我家是哪裡呢?孫悟空難道去了南海嗎?很顯然沒有,孫悟空去的是東海龍宮。那麼觀音菩薩說東海龍宮是他家,至少說明她經常去東海龍宮,和東海龍王很熟,既然觀音和龍王很熟,他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勾結呢,這是後話,咱們挖坑在此。咱們再說孫悟空為什麼要去東海龍宮呢,按照常理他不應該先回花果山看看嗎?咱們再看龍王見到孫悟空時說了什麼,「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復歸古洞矣。」孫悟空先回花果山重整洞府是常理,這事龍王都知道,這猴子不回家,反而先來找老龍王,要是讓猴子猴孫們知道,肯定心都涼透了。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是有目的的。咱們大話西遊1-23回已經講過,東海龍宮早就投靠佛教,是孫悟空大鬧天宮計劃的重要執行人,長期監視孫悟空在花果山的一舉一動,甚至還專門修建了密道。東海龍宮和如來一直保持著聯繫,那麼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是想通過龍王向佛祖訴苦,告唐僧到狀!行者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唐僧不識人性。有幾個毛賊剪徑,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孫,可是受得悶氣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來望你一望,求鍾茶吃。」孫悟空說自己又做了和尚,為什麼是又呢?孫悟空什麼時候做過和尚呢?肯定是是說跟著菩提祖師學藝的時候嘍。整部《西遊記》中,關於孫悟空本身就是佛教徒的線索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如來是孫悟空師傅這件事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以後小寶就不再反覆的求證了。現在提一個西遊記的核心問題就是,孫悟空取經的原動力是什麼?咱們引用龍王的話可以說明一切:「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大聖自當裁處,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這幾句話可以說是,有理有利有節,咱們好好品味其中的韻味,不難發現這可是龍王有史以來說的最有男人味道的話耶,又是命令又是威脅!孫悟空的暴脾氣,居然就吃了這一套,「莫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急聳身,駕著雲,別了龍王。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是為了自己的前程,是為了修成正果。唐僧取經是為了唐王,被權力所脅迫!這對師徒沒有一個為了天下蒼生去取經的,說到底取經也只是個口號罷了,為了這個光榮偉大正義的事業名正言順的實現自己的私慾!現在咱們再提一個問題就是緊箍咒究竟是什麼呢?《西遊記》第八回:「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菩薩對唐僧是這麼說的: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洩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其實一直以來咱們以為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就是緊箍咒,這裡要聲明一下孫悟空戴的是緊箍,不是緊箍咒。緊箍咒是觀音交給唐僧的咒語。而且要叫緊箍,不能叫金箍,金箍是紅孩兒帶的!大家不要被電視劇誤導,孫悟空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斷!在頭上並不像電視上這麼明顯,就是一條金線罷了,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唐僧是這麼告訴孫悟空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俗話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唐僧說謊了,那麼有一個佛教的問題就可以探討了,和尚可以說謊嗎?嘿嘿,有誰說謊的時候會告訴你自己在說謊來,不要那麼幼稚了,少年!天下誰人不說謊,天下何人不被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後是什麼反應呢?他就耳裡取出針兒來,插入箍裡,往外亂捎。知道是唐僧念經的原因後,他口裡雖然答應不敢了,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這裡主要想說明,不要講唐僧和孫悟空的師徒之情,他們只是被各種勢力捆綁起來的利益共同體,當自己的核心利益受損的時候翻臉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三藏道:「你怎麼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問師父,你這法兒是誰教你的?」三藏道:「是適間一個老母傳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他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唐僧這時候的回答可是相當的機智:「此法既是他授與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這一段可以說是《西遊記》中相當有趣,相當鬥智鬥勇的一部分,唐僧一句話就把自己的責任推的精光,明擺著就是告訴孫悟空這事和我無關是觀音教我的,觀音菩薩我可什麼都沒說,這是猴子自己猜到的!唐僧雖然勸住孫悟空不要找觀音算帳,但是孫悟空卻也和觀音菩薩結下了梁子,孫悟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有機會一定要找回場子。話說為什麼要有緊箍咒的存在呢?在沒有緊箍咒之前,從五指山獲得解放的孫悟空,可以說是碾壓唐僧的!有了緊箍咒唐僧和孫悟空之間的關係終於實現了平衡,互相制約,這樣隊伍才能一直走下去,孫悟空為了取下緊箍,又多了一份取經的信念,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時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擻精神,束一束綿布直裰[duō],扣背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