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前臺的小夥子一早就興致勃勃的帶領居民去公園學習養生操了,我拿起籤到表坐在凳子上,暫時替班一會。
居民陸續來到場館,籤好自己的名字後就去往各活動室,這時一位攜帶著小提琴的居民站在我面前,笑盈盈的看著我。
「老師,怎麼不進去練習啊?」我也是很奇怪這位居民的舉動,往常他籤完到都會直接去活動室的。
「不急,不急,那個啥,給你說個事······」這位居民把自己的小提琴放在一旁的排椅上,湊近我旁邊開始了訴說。
事情的起因是即將來臨的一場活動,這位居民在活動的前兩天本是因為老家有事要趕回去,但是他又在活動上報了節目,《梁祝》三重奏裡面最重要的小提琴環節。
「我是老家真的有事得回去,但又捨不得咱們社區的活動,矛盾了一晚上,還是決定等著咱們這場活動結束了,再回老家。」攜帶小提琴的居民言辭激動,看得出來是真的很在乎這場活動。
類似的事情在每個項目點裡都會出現,居民朋友們從一開始的「不清楚幹什麼的」、「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試試看吧」到後來自發性的呼朋引伴,「咦,能交到相同愛好的朋友」、「每天不去社區溜達一圈總覺得不得勁兒」。周而復始的一個個循環,像是孫悟空頭上戴著的緊箍咒,把社區和居民牢牢的聯繫在一起,而那時間就是唐三藏口中的咒語,層層加固,讓居民和社區的關係更是不可分割。
記得項目點剛成立的時候,這緊箍咒還沒有被戴到孫悟空的頭上,由於社區周邊住戶分散,緊鄰著一條主路,那時候想要讓居民了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要走進周邊分散的居民住宅區內做宣傳,不記得多少次被居民誤會,被質疑是騙子,甚至被安保人員帶出小區。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社工們在前期調研的時候發現了一位阿姨有被藥品推銷洗腦的傾向,與阿姨聊天溝通後,得知年齡較大的居民朋友們對親切和藹、又關心他們的陌生人,很容易就產生信任感。
利用老年人被疏遠、被拋棄和不被他人接納的老年孤獨情緒來誘導他們走進騙局,這是騙子們接近老年居民的一種慣用手段。
同時,老年居民因為這種老年孤獨而產生的需求也同樣是社工們走進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方式。
導致老年人孤獨的原因多種多樣,如老年人離退休後遠離社會生活、無子女或因子女獨立成家後成為空巢家庭、體弱多病或行動不便逐漸與親朋好友疏遠、性格孤僻、喪偶或失去獨生子女等等。
項目點的社工們集中開會後,決定開始在離場館不遠處的公園裡,每天帶著老年居民做養生保健操,相比廣場舞、太極扇等相對活動力度大一些的運動來說,慢節奏針對穴位而開發的養生保健操慢慢的吸引了大批的老年群體。
通過第一步融入公園內的老年群體,社工們漸漸被認可,後期再接再厲,開展老年大學堂,居民們就是最好的推銷人員,經過人口相傳,晨光私塾老年大學項目開始變得精彩紛呈起來。居民在這裡不僅能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更是能結交到「忘年好友」。
社區內老年孤獨的問題也從以下四個方面相繼得以改善:
①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如每天早上的養生操、節假日活動等,在活動中,能夠廣泛地接觸別的人與事物,既可增長知識、加強人際交往,又可消除孤獨與寂寞。
②堅持社區大學課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既是緊跟時代發展和迎接社會進步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排解心中煩惱、消除孤獨寂寞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堅持社區大學的課程可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還能交到同齡好友,填補情感上的其它缺失。
③加入志願者行列做力所能及的事: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幫助身邊其它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自己輕輕鬆鬆、愉愉快快地度過晚年生活。
④協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鄰裡關係:每周定期舉辦的鄰裡交流會,讓冰冷的樓層再也阻隔不了「家長裡短」的關懷。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只有對共同生活在周圍的人懷著友好而健康的情感,與之互諒、互愛、互助,才不會有孤獨的感覺。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老年人這一層開始,越來越多的居民知道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參加活動的居民年齡化也開始多變起來,兒童、青少年逐漸加入進來,周邊連結到的資源從早教中心到幼兒園,再到學校,各商業機構等等,居民和社區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從最開始的「社工-居民-社區-政府-周邊資源-居民」的圓環到後來孫悟空的緊箍咒,居民們的精神文化也在一點點得到滿足。
「呵呵,還是黨好,政策好,政府也支持。」拉小提琴的居民前腳剛進活動室,後腳跟上來籤到的另一位阿姨便笑呵呵的接過了話茬。
就這樣每天都生活在歡聲笑語裡,被一樁樁平凡的小事感動著,誰說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就一定是件壞事呢。
作者:趙卓
機構: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