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帶緊箍咒的寓義?

2021-02-08 國學易學

《西遊記》第七回描寫如來佛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壓帖」 即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源於梵文,《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說:

若誦此咒隨所住處。有無量諸佛菩薩天龍八部集會。又具無量三昧法門。誦持之人七代種族皆得解脫。此咒是觀音菩薩微妙本心。若以金寶造如來像數如微塵。不如書寫此六字中一字功德。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人貪嗔痴不能染著若戴持此咒在身者。亦不染著貪嗔痴病。永不復受生老病死等苦 (《廣如大乘莊嚴寶王經說》)。

孫悟空為什麼要被壓在五行山下,因為孫悟空象徵者人心,象徵著普通人都可能有的想法:以自我為中心,為所欲為,異想天開。這是人性普遍的弱點:狂妄、貪婪、高傲、永不滿足、自以為是、為所欲為。有了這樣的心,就缺少仁愛,就沒有憐憫,就不知世界的真相,就會執迷不悟。這正是佛教所提出的「三毒」:貪、嗔、痴。這是凡夫成佛的大敵。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被「壓帖」鎮住,就意味著定下了這顆狂躁的心。從此可以去掉貪婪的欲望、憤怒的心態、不明白世界真相的「三毒」也說明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後,拋棄了仙道家文化,開始了棄道從佛的西天取經過程。可以肯定的是大鬧天宮以前,孫悟空和豬八戒一樣所修煉的是道家功法。大鬧天宮以後,孫悟空被佛教文化的佛家功法所徵服。

《西遊記》第14回描寫唐僧在兩界山把寫有六字真言的「壓帖」揭下後,孫悟空便從五行山裡蹦出來了。請讀者注意,這兩界山本身也是一個象徵。哪兩界?從魔到人。孫悟空完成了第一次飛躍。悟空原本是大鬧天宮上方的太乙金仙,在歸依佛教之前,他雖然頗有神通,卻只是「聖者」依然是「旁道」佛教所稱為的旁道,也叫外道,是指不正確的修行道路。而從五行山被唐僧解救出來以後,就成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行者。

請大家應注意: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後,他的野性少了很多,但他被唐僧解救出五行山之初,仍然十分頑皮,經常不聽管教,並沒有完全「定心猿」雖說從心裡感激師傅,但他還是經常犯脾氣,不高興就一個斤鬥雲一走了之,唐僧對他沒有一點辦法。這時,觀音菩薩化作老婦人,告訴唐僧:把化作小花帽的緊箍咒給孫悟空戴上後,緊箍咒就可以控制孫悟空了。

《西遊記》中如來就緊箍咒作用對觀音說,「他若不聽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上,自然見血生根。個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後來觀音又對孫悟空說,「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逛上欺天」,「須是這個魔頭, 你才肯人我瑜伽之門哩 」。所以,菩薩對唐僧說,緊箍咒又稱作「定心真言」,有了緊箍咒,才能管住心。

大家要注意:緊箍咒又稱作「定心真言」,絕不是作者信手拈來的一個名稱。這和五行山一樣,象徵外在力量對人心的制約和束縛。如果我們注意看小說,便可以發現:唐僧最初遇到的幾難,都是由於孫悟空的頑皮或過失引起的比如,16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這是孫悟空因虛榮心與觀音院主比誰的袈裟好,結果使觀音院主起了歹心,為謀取錦襴袈裟,竟放火燒唐僧借宿的僧房。所幸,孫悟空借來避火罩保護,唐僧才安然無恙,但畢竟使唐僧遇到一難。小說24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是說唐僧師徒來到五莊觀,鎮元大仙本來已經囑咐弟子好好款待,弟子將該觀十分珍貴的人參果送來,唐僧因不識此物,以為是嬰兒,拒絕食用,結果孫悟空在豬八戒的攛掇下偷偷摘了四個,因此與五莊觀道童發生爭吵,一氣之下,將人參樹推倒,大鬧五莊觀,然後溜之大吉。結果,被趕來的鎮元大仙將他們全部虜去最後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醫活了人參樹,才得以解脫。在車遲國,也是孫悟空首先惹事,他和豬八戒和沙和尚到三清觀,偷吃了那裡的供果,還捉弄了三個道士,讓他們品嘗了自己的尿,即所謂的「聖水」,為此,三個國師拒絕給他們換關文放行。經過好一番周折,唐僧師徒才得以脫身。

在人類發展史上,接受文化(緊箍)的教化是必要而且必須的,是保障文明發展的前提。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應當遵循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規範,而不能追求無約束的絕對自由。每一個人都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享有充分的自由。在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頭上都戴著緊箍咒。《西遊記》小說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很巧妙地把它作了形象化的呈現,使我們由此而看到了人文教化的本質。實際上孫悟空正是在觀音菩薩和唐僧的教化下,才逐漸成熟起來,對自己的行為能夠有效加以控制了。這一點,我們從唐僧念緊箍咒的頻率就可以看出。孫悟空在烏雞國、女兒國、朱紫國、滅法國、比丘國、鳳仙郡等處的表現都不錯,而且是越來越好。由最初的無法無天,為所欲為,逐漸走向成熟。小說在描寫孫悟空的成長過程方面,脈絡很清晰,讀者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感覺到。

其實,無論孫悟空大鬧天宮,還是西天取經,降妖除魔,都是人自身意識活動。人只要有心思,都會擁有七十二般變化,筋鬥雲則是心念的跳動。只要有心,就會翻騰出念頭,而且剎那之間便十萬八千甚或更遠。《西遊記》的西天路是十萬八千,悟空一個筋鬥即到。說明一念善即在佛國西天,一念迷就在人間東土。猴子愛跳,正是人心的翻騰,所以用筋鬥、跟頭來比喻「念頭」。人之所以會產生種種壞的念頭,就是心裡有了想法,就會產生種種幻象,就會出現種種妖魔。

相關焦點

  • 孫悟空與緊箍咒
    古時的枷鎖,今天的手銬也是「箍」的派生品,是由「箍」演化來的。 「箍」從實用品,到裝飾點綴物,再演化為束縛工具,可謂用途甚廣。看到箍,提及箍,就會使人想起《西遊記》中那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孫大聖頭上戴的那個箍來。
  • 孫悟空的緊箍咒究竟有什麼用?
    在我看來,孫悟空和緊箍咒的關係就是:孫悟空最開始是被迫帶上了緊箍咒,但最終卻逐漸開始享受緊箍咒。孫悟空討厭緊箍咒嗎?我說孫悟空享受戴緊箍咒的感覺,可能很多人會不同意。緊箍咒明明是他人加在孫悟空頭上的一個枷鎖,讓孫悟空從此失去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自由,特別是不能隨意打殺妖怪,甚至限制了他懲奸除惡。這樣一個枷鎖他怎麼可能享受呢?
  • 《孫悟空的緊箍咒》
    周而復始的一個個循環,像是孫悟空頭上戴著的緊箍咒,把社區和居民牢牢的聯繫在一起,而那時間就是唐三藏口中的咒語,層層加固,讓居民和社區的關係更是不可分割。記得項目點剛成立的時候,這緊箍咒還沒有被戴到孫悟空的頭上,由於社區周邊住戶分散,緊鄰著一條主路,那時候想要讓居民了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要走進周邊分散的居民住宅區內做宣傳,不記得多少次被居民誤會,被質疑是騙子,甚至被安保人員帶出小區。
  • 孫悟空的金箍棒與緊箍咒
    有人說因為他遭遇了一個偉大是使命,有人說因為他加盟了一個最佳團隊,有人說他碰上了一個好師父唐僧……我覺得孫悟空能完成這個蛻變,是因為他生命中有兩件至關重要的東西,第一件是他手中的金箍棒,第二件是他頭上戴的緊箍咒。 孫悟空大鬧龍宮,把龍宮攪得東倒西歪;然後又大鬧天空,把天庭打的落花流水。做到這一點,他憑藉的是手中的金箍棒。
  • 你也需要孫悟空的緊箍咒
    一提起緊箍咒,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每當孫悟空「闖禍」時,唐僧會念緊箍咒,疼得他是天上地下一陣亂翻,最後是收起他的「猴性」,隨師西天取經。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得真經,孫悟空幾乎是每一難裡,都有他因緊箍咒而疼得滿地打滾的場景,可最後他也終成正果。小時候看戲,每次孫悟空頭疼時,就覺得他師父心真狠。如果是我,我會選擇是戴緊箍咒呢?還是在五指山下繼續被壓著?
  • 孫悟空的緊箍咒
    譚科:那這個就是孫悟空的緊箍咒。孫悟空要鬆開緊箍咒,是不是要聽觀音菩薩的話?學員:對。譚科:那觀音菩薩就是觀自在,觀自在就是聽你的內心。當你聽你的內心的時候,你就不跟隨別人的話了。不然十個人對你說十套話,你感覺到都對,就想往那裡做,但是你沒有聽你自己的,怎麼行呢?
  • 沒有緊箍咒,孫悟空就是個潑猴
    小時候看西遊記,最憤憤不平的事情就是孫悟空的頭上被戴上了緊箍咒。想當年,孫悟空上天入地,大鬧天宮,無人能敵,瀟灑任性,恣意快活。等年齡漸長,發現吳承恩老爺子寫那個緊箍咒,其實另有深意。尤其是等自己長大做了老師,發現如果從教育的角度解讀,緊箍咒是西遊記裡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可以說,西遊記好就好在有一個緊箍咒。
  • [西遊連載31]孫悟空緊箍咒究竟是什麼?
    撇得那長老孤孤零零,點頭自嘆,悲怨不已,道:「這廝,這等不受教誨!我但說他幾句,他怎麼就無形無影的,徑回去了?罷,罷,罷!也是我命裡不該招徒弟!如今欲尋他無處尋,欲叫他叫不應,去來,去來!」正是捨身拚[pàn]命歸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張。唐僧萬萬沒想到,剛開始文質彬彬的孫悟空有這麼一個暴脾氣,孫悟空一走,老唐就傻了眼了,四目無親,真成了孤家寡人!那麼
  • 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是故意示弱,緊箍咒到底削弱了孫悟空多少實力?
    當孫悟空被唐僧算計戴上緊箍兒時,孫悟空雖然心中不服不忿卻也只能認清眼前的形式,他已經成為給取經隊伍拉大車的猴子,雖然孫悟空有些牛脾氣,可這緊箍咒就像是穿在牛鼻子上的鐵環一樣,只要孫悟空走的路不遂取經人的意,這緊箍咒就像是牛韁繩一樣會令其痛到喘不過氣來。
  • 如果沒有緊箍咒,孫悟空能成佛麼?
    我覺得緊箍咒是西遊記最大的敗筆。一個象徵著自由的英雄,就這樣一輩子陷入了緊箍咒的囹圄之中。這是對自由多麼大的嘲諷! 還記得,我總會哼唱著: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壓不住你,蹦出個孫行者。然後手裡竄著削去皮的木棍,上躥下跳。那時候,我的理想只是當個自由的潑猴。
  • 能克制孫悟空的根本不是緊箍咒!這件寶貝一出來,孫悟空立馬完蛋
    試問,孫悟空最怕什麼呢?哈哈哈~這還用想呀?肯定是緊箍咒唄,緊箍大法好啊,一出來猴子頭就痛呀,關乎於緊箍咒的威力,請看猴子的表現,就全然而知了,疼得豎蜻蜓,疼得拿頭撞山撞大地都不帶一點含糊的。但可別以為,猴子最怕的就是緊箍咒了,西遊中還有一種克制他的最大法子,它一出來,猴子立馬完蛋咯。取經路上,孫悟空不聽話,於是,如來、觀音、唐僧仨人聯合起來,超級雞賊地給孫悟空設下了一個圈套,給他一頂小花帽穿戴。
  • 唐僧到底念了什麼咒語讓孫悟空痛不欲生?緊箍咒真的存在嗎?
    如果孫悟空沒有戴上緊箍咒,西天取經是否還能圓滿?如果沒有咒語,唐僧是不是真的就犧牲在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下?也許沒有緊箍咒,唐僧估計在《西遊記》中都活不到第二集。可是,一路保障唐僧人身安全的緊箍咒語到底是什麼呢?念了這麼久,孫悟空這麼聰明,難道不知道真正咒語是什麼嗎?圖片:孫悟空準備戴上緊箍咒劇照一、為何要有緊箍咒?
  • 動漫《西行紀》中假如當年唐僧不念緊箍咒,孫悟空能否救出奇經?
    但因那時的唐三藏認為天眾是對的,孫悟空是再次大鬧天宮,於是對孫悟空念緊箍咒,導致孫悟空被殺三眼神將砍頭,並被封印在南海中。三眼神將那麼,假如當年唐三藏也聽到了奇經的求救,不阻止孫悟空,讓孫悟空與三眼神將決鬥,讓孫悟空再次大鬧天宮。那麼,孫悟空能否戰勝三眼神將、能否再次大鬧天宮、能否救下奇經?
  • 唐僧「緊箍咒」念的到底是什麼?別說孫悟空聽了頭疼,你聽了一樣會...
    因為唐僧會念「緊箍咒」。你們也都知道,電視劇裡的設定是:孫悟空頭上戴了一個金箍圈,只要唐僧一念緊箍咒,這個金箍圈就會縮小,這樣一來,就會勒得猴子頭疼。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 西遊記:唐僧對孫悟空念咒七次,緊箍咒咒語連起來讀,是這六個字
    西遊記:唐僧對孫悟空念咒七次,緊箍咒咒語連起來讀,是這六個字文/乾坤歷史說86版的《西遊記》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每當聽到那個「等等等等」的片頭曲,小編的思緒就被帶到童年的夏天。今天小編就以「西遊記:唐僧對孫悟空念咒七次,緊箍咒咒語連起來讀,是這六個字」為題給大家說一個大家一般注意不到的細節。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遍《西遊記》了,大家都知道悟空頭上有一個緊箍咒,每當他不聽話時,唐僧就會念緊箍咒,令孫悟空頭痛難忍。大家有注意過唐僧一共念過幾次緊箍咒嗎?從原著上來看,一共是七次。第一次就是悟空剛從五指山底下出來時,觀音騙悟空帶上了緊箍咒。
  • 唐僧念的緊箍咒, 僅六個字, 翻譯成中文孫悟空都愣住了
    觀世音菩薩了解到情況後,就將佛祖給她的一個法寶傳給了唐僧,就是我們說的緊箍,並且傳給了唐僧緊箍咒。這個緊箍咒就是後來搞得孫悟空疼的上天入地滿地打滾的存在了。那猴子回來見到師父,看到這麼漂亮的帽子,歡喜的就戴上了,誰知一戴上就生了根,再也脫不下來了。
  • 唐僧念得的緊箍咒,六字真言是什麼意思?翻譯過來孫悟空恍然大悟
    西遊記裡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唐僧念緊箍咒,唐僧只要一念緊箍咒,孫悟空立馬跪地求饒,說來也是滑稽。觀音唐僧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要是孫悟空不聽話,濫殺無辜,二話不說,太瘦就念,嘴裡一共就哼哼著六個字,每次念,緊箍咒就變小,勒的孫悟空頭疼,讓他疼的滿地打滾,一會跳到海裡一會飛到天上,這個緊箍咒是觀音菩薩送給唐僧的,告訴他,
  • 唐僧對孫悟空念緊箍咒,總共念了10次,咒語僅6個字,卻威力無窮
    了解其成書情況的讀者,應該知道孫悟空在書中是有兩個的。難道是六耳獼猴?不是,是兩個不同階段的孫悟空。一個是花果山上自由自在的孫悟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無拘無束,愣頭青一個,敢和玉帝爭位子;一個是取經路上的孫悟空,謹小慎微,需要處理好和各路神仙的關係,看似能量好像變弱了。之所以造成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孫悟空,是因為孫悟空在遇到唐僧之後,唐某給了孫某某一件東西——緊箍咒。
  • 孫悟空為何擺脫不了緊箍咒?你看看緊箍咒語是什麼意思就明白了!
    唐僧這幾個徒弟裡面,性格都各不相同,其中八戒跟沙僧都屬於比較聽話好管理的,但是大徒弟孫悟空卻是性格剛烈,易衝動,雖然他的本領在這裡面是最厲害的,但在路上不聽師父管教時那該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管制他的工具了,因此就有了一件法寶,那就是悟空頭上戴著的緊箍咒。
  • 徐少華:我這樣念緊箍咒,孫悟空配音李世宏靠「舌尖中國」爆紅?
    唐僧的緊箍咒到底念了啥?這個緊箍咒威力無窮,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對付連神仙都害怕的孫悟空的必殺武器,網上也因此出現了不少或模仿或演繹的橋段。那麼,劇中唐僧口中喃喃的緊箍咒到底是什麼內容呢?《西遊記》書中所述,觀音菩薩有三個寶物,分別是緊箍咒、金箍咒、禁箍咒,戴在要收伏的人或妖的頭上,念咒語就可讓他頭痛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