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田北辰,香港「江南四大家族」田氏家族成員。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任新民黨常務副主席,縱橫二千集團主席,G2000品牌創始人。
可以說,即使是在世界上最頂尖的一批精英中,他也是出類拔萃的代表性人物。
如同絕大多數精英一樣,他曾經真心信奉「弱肉強食」和「奮鬥論」,認為自己的收穫是自己是完全通過自己的「鬥志」奮鬥得來的。
香港有一檔節目,名為《窮富翁大作戰》,就是讓那些這些頂尖精英富豪,走進社會最底層,嘗試用自己的高學歷和高智商生存下去,看看到底成功是靠雙手還是上天註定。
面對節目邀請,由於他剛好有從政的意向,覺得這剛好是個接觸民眾的好機會,於是很痛快的答應了。
節目開始,痛快的上交了自己的錢包、信用卡。
參觀自己的住所:「豪華籠屋」。
在參觀完住處和周圍的鄰居後,發現周圍的老人都是不求上進甚至於絕望的,他終於開始覺得跟想像中的有差距。
平時習慣了專人專車接送,第一次學習去坐公交巴士,才知道底層民眾往往連出行都成困難。
正式開始工作,才知道自己和底層工作的辛勞程度差距有多大。
到了吃飯時間,因為錢不夠,只能精挑細選,只為找到便宜食物飽肚子。
難得的休息時間,因為太累,在馬路邊就地休息。田北辰終於完全領悟到,底層為了維持生活,究竟有多辛苦。
這還不算完,當他知道和他一起清潔的同事下班以後,還要去做另一份兼職,每天的工作時間竟高達17個小時的時候,他被徹底的震驚了。
當他做完第一天的工作以後,他整個人的三觀已經被徹底顛覆了,他開始發自內心的反省,香港社會是不是「畸形」的。
當他看到更底層民眾所居住的「板間房」以後,他一開始由衷信奉的「自由市場」信仰已經完全被動搖了。
第二天繼續工作,他發現自己在繁重的勞動中,已經失去了理性思考能力,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窮人都看起來十分短視。
他的這番想法,就正如我在《以大多數人的境況之惡劣,根本沒有資格談努力》一文早已提到過的,西方哲學家雅克·朗西埃的觀點:一個博士和一個工人之間,其實是沒有非常大的智力差別的,真正有差別的只是注意力上的差距。一個普通工人之所以顯得笨拙和不好學,是因為客觀的生活瑣事和精神上的壓迫已經讓他們耗盡了所有精力,於是他們就喪失了繼續集中注意學習的能力,而有閒有錢的富裕階層,則可以無視瑣事,有精力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到節目結束時,田北辰已經完全放棄了他一開始關於「自由市場」和「奮鬥改變命運」的觀點。他最後感慨的說,這個社會在極其嚴厲的懲罰(因種種原因)讀不成書的人,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弱者永遠只能更弱。所以,不能夠完全由市場決定一切。
我不由得想起了前段時間,國內各大公司紛紛發表的關於「奮鬥」的言論。(詳見《996確實是修來的福報,但有一個小問題》)
那些精英們喊出來所謂「奮鬥」的口號,再對比田北辰體驗底層後說出的這些話,不得不說,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有些人可能仍然會執迷不悟,仍然不想相信田北辰的這番話,而且認為是田北辰自己能力不行,如果換其他有能力的精英來,就會通過奮鬥獲得成功。
那麼,這個節目裡的其他精英們表現如何呢?
答案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二)
李銘皆,英國留學歸來,自己經營著一家科技公司。他同時還是職業桌球運動員。平時愛好廣泛,除了桌球,還有高爾夫,探戈和名車。
他將會被收走所有的金錢、信用卡、手機、衣物等物品,讓他只帶15元露宿街頭讓他自行謀生。
一開始,他表示,即使自己失去了金錢,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迅速擺脫困境。
然而,正式開始後,他奔走了一上午,才找到一份臨時外賣工作。
而且好景不長,辛勤工作了短短幾個小時,老闆就直接將他開除。
他感受到底層賺錢的困難後,直接當街淚崩,哭了。
最後,他終於明白,想單憑個人智慧和努力逆轉自己的境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
在節目中,還有更多類似的精英,都是親身體驗過底層的生活以後,才真正了解到自己過去關於「努力奮鬥」的想法有多麼的錯誤。
陳鈺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榮譽學士學位,紐約大學多媒體廣播系碩士。演員、模特、歌手。多次參選各地選美大賽,曾參演過《臥虎藏龍2》等電影。
參加節目時,她需要體驗底層母親帶孩子的同時還要上班的困難。她在餐館上了幾天班,經歷了服務員、洗碗工等崗位後,完全改變了之前努力就能脫離貧困的看法。
黃嶽永,美國波士頓大學畢業,上市公司行政總裁,矽谷精英,屬於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群之一。
體驗了5天底層工作後,表現的非常樂觀的他,直言自己以前完全沒意識到過底層的困苦,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鄭晴心,澳洲海歸,曾為律師,婚後成為全職太太,天性樂觀,認為任何事都有解決方法。
體驗了底層生活數天後,開始變得沉默不語,承認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實際情況,沒想到過底層的生活會如此困苦。終於認識到自己的樂觀有多麼盲目。
在《窮富翁大作戰》中,除了這些,還有其他許多參與者還有其他類似的例子:有體驗窮學生艱難求學的、底層流動小販在執法人員夾縫中求生的、拾荒的等等。
這些精英參與者們幾乎無一不是名校畢業,智商、情商雙高,眼界開闊,學識高深,智慧超群。然而,在經歷了幾天底層生活後,那些精英們基本上都抱著天真幻想而來,最終三觀崩潰而歸。
要知道,這還是在號稱發達地區的香港,而這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都要比香港經濟落後的多。可想而知,在世界其他不發達地區,情況會糟糕到什麼程度。
絕大多數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都如同這些節目中的社會頂尖精英一樣,從未體會過人生疾苦。多年的一帆風順,讓他們產生了盲目的自信,僅僅憑著自己的憑空想像,就篤信所謂的「努力改變命運」「弱肉強食」是世界真理。當他們真的去親身體驗底層生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有多一文不值,才發現貧窮的原因從來就只有貧窮。如此巨大的心理衝擊,讓他們象牙塔中的三觀頃刻崩塌,讓他們這群社會精英也忍不住當街淚崩。
反觀節目中的那些底層窮人,幾乎都無比的努力、上進,即使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也不願意靠領政府救濟金渾渾噩噩的生活。然而,即使他們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勉強讓他們填飽肚子罷了,生存壓力日復一日的壓迫著他們,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窮富翁大作戰》的參與者們,在經歷了這一切後,全都拋棄了自己過去理所當然的想法,開始徹底反思社會問題,並且大多數開始直接投身到公益項目中。
田北辰:節目結束後參政,完全拋棄過去自己一直所崇尚的自由市場思想,開始持續為底層發聲並爭取利益。
陳鈺芸:節目結束後加入了社區組織協會的兒童啟蒙天使計劃,專門抽出固定時間做底層兒童的教育工作。
黃嶽永:節目結束後直接辭去副總裁一職,專門創辦了一個公司,用來為窮人提供舊電子產品等。
等等……
(三)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的終點,可能僅僅是別人的起點」。
不合理的制度,讓極小部分人不合理的獲取了社會的絕大多數的財富,從而讓絕大多數人逐漸陷於貧困。
2017年,經濟學家伍爾夫(Edward N. Woolf)在聯儲消費者財務狀況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中指出,美國人中最富的1%所掌握的財富,已經超過了底層90%的美國人所掌握的財富。
如此巨大的財富懸殊,會讓社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不但大部分人民會感到生活的十分痛苦,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逐漸活不下去以後,會因此走向極端。
近幾年歐洲、美國逐漸增多的極端事件,就正佐證了這一點。
法國黃馬甲、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國會之爭、義大利極右翼上臺、全球排外浪潮等等一系列事件,歸根結底,無一不是由於底層人民日趨痛苦,尋求社會變化所引發的連鎖反應。(詳細原因我在《從黃馬甲看世界迫近的危機》一文中已詳細解析過,在此不再累述)
所以,不合理的制度導致的貧富差距,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嚴峻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被每個有識之士所重視並引起深思。
20世紀30年代,美國因為放任「自由市場」,而陷入了一場嚴重的大蕭條,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當即提出了「國家應該幹預市場」。
有些「自由市場」和「弱肉強食」的擁護者,認為應該無視底層人民的痛苦,讓市場在長期內自行恢復。對此,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反駁: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
從那以後,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都陸續實行了「凱恩斯主義」,實行國家幹預市場,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市場」早已名存實亡了。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那些至今還在鼓吹「自由市場」、「弱肉強食」的人,恐怕要麼是純粹無知,要麼就是因自身利益息息相關,所以才會如此賣力大肆鼓吹。對於這些人,我們只需要對這一點心知肚明,然後對其言論一笑了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