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險電子化回訪即日起推廣 險企需做七個「應該」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人身保險電子化回訪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保險公司需做到七個「應該」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羅葛妹

2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廣人身保險電子化回訪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人身保險電子化回訪。

《通知》明確了保險公司開展電子化回訪的條件,要求保險公司規範電子化回訪行為,加強客戶身份真實性管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銀保監會表示,《通知》的發布,對推動人身保險公司利用新技術優化回訪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關鍵時期,通過線上回訪有利於減少人員聚集和面對面接觸,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從北京推向全國

所謂人身保險電子化回訪,是指保險公司在保單猶豫期內,依託網際網路等技術,對投保人驗證客戶身份真實性,確認投保人知悉合同主要內容和猶豫期等相關權利的回訪。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廣泛應用,通過手機APP、微信服務號等電子化方式進行回訪具備了技術基礎,市場主體採用電子化方式進行回訪的創新需求強烈,保險消費者對電子化回訪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早在2017年5月,原中國保監會便批覆同意在北京地區對一年期以上人身險保單開展電子化回訪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記者了解到,與傳統方式相比,電子化回訪更加便捷高效,由投保人主動發起,縮短了回訪成功時間,同時保障了客戶充分了解回訪內容和猶豫期權利,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提升了客戶身份真實性驗證效果。

因此,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試點經驗,規範人身險公司電子化回訪行為,中國銀保監會制定並印發了《通知》。

根據《通知》,保險公司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即可開展電子化回訪。電子化回訪適用於保險公司按照監管規定應回訪的全部人身保險業務。開展電子化回訪應遵守現有監管規定中關於人身保險新單業務回訪相關要求。

七個「應該」

《通知》主要從系統要求、身份驗證、質量管控等方面對保險公司開展電子化回訪工作進行了具體規定。

一是保險公司開展電子化回訪,應具備相應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支持能力,充分考慮投保人對電子化方式的接受程度,確保風險可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保險公司開展電子化回訪,應統一制定管理制度,包括回訪流程和界面管理、電子檔案管理、回訪質量抽檢、問題件處理、糾紛處理、內部責任追究等。

二是保險公司應建立統一的電子化回訪信息管理系統,妥善保存回訪信息數據,實現客戶身份真實性驗證信息、操作痕跡、重要頁面等電子數據可查詢、可檢驗。不得使用第三方平臺進行電子化回訪,嚴禁人為幹預和操控數據。電子化回訪信息數據的保管期限,自保險合同終止之日起計算,不得少於10年。

保險公司應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按照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確保回訪信息系統穩定運行,確保投保人數據信息安全,防止客戶信息洩露。

三是保險公司應遵循投保人自願的原則開展電子化回訪,保障投保人在法律法規範圍內選擇回訪方式的權利。電子化回訪頁面中應設置投保人中止回訪並選擇轉換其他方式進行回訪的途徑。

保險公司應對接受電子化回訪的客戶身份真實性進行驗證,可使用簡訊驗證碼、電子籤名、身份證信息比對、人臉識別等有效技術手段,確保投保人本人接受回訪。

四是保險公司應按照監管規定的回訪內容進行電子化回訪,確保投保人認真閱讀和了解,並對各項回訪內容進行逐一確認。保險公司應採取有效手段,避免銷售人員幹預回訪過程、誤導投保人。

五是投保人選擇電子化回訪但回訪未成功的,保險公司應在猶豫期內以電話完成回訪並製作錄音;電話回訪不成功的,應以信函或者會見方式完成回訪並取得投保人籤名回執。

保險公司開展電子化回訪時,發現投保人未籤收保險合同、投保過程非本人籤名、對回訪內容有疑義或作出否定回答等問題的,應在系統中準確記錄問題並及時處理。發現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的,應立即糾正並按規定採取有效措施解決。

六是保險公司應對電子化回訪服務質量開展跟蹤檢查,建立抽檢制度,對電子化回訪的完整性、合規性進行抽檢,並留存抽檢工作記錄。

七是保險公司首次開展電子化回訪的,應由總公司在實施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中國銀保監會書面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情況,開展電子化回訪的載體、方式、流程、適用渠道和地區範圍、客戶身份真實性識別手段等。

保險公司各省級分公司開展電子化回訪的,應在實施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當地銀保監局報告。報告材料應包括總公司報送中國銀保監會的書面報告,以及省級分公司工作開展計劃等內容。已按照當地銀保監局要求開展電子化回訪試點的,可不再報送。

認可電子化回訪效力

《通知》明確規定,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在對保險公司服務質量進行統計和評價時,對保險公司通過電子化回訪成功的保單,視為與猶豫期內電話回訪成功具有同等效力。

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將加強監督檢查,推動保險公司有序開展電子化回訪工作。對在電子化回訪工作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險公司,將責令其整改,並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可根據人身險行業開展電子化回訪工作和保險消費者體驗的情況,研究推廣電子化回訪的行業標準。

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持續引導保險公司提升基本服務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改善保險消費者體驗。

相關焦點

  • 人身保險,護航平安健康
    沈勇強攝(人民視覺)  產品能覆蓋多少大病、為老人買保險怎樣選、購買容易賠付難、消費者不願買、險企不願賠、投資人顧慮多……人身險市場諸多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 七險企未獲大病保險經營資質 大病保險和重疾險有這些區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3年3月原保監會的公示中,有34家保險公司在列大病保險經營資質名單。到了2014年,大病保險制度進入全面推開階段,16家公司在全國27個省(區、市)265個地市開展了大病保險。具備大病保險經營資質的保險公司,需參與投標政府採購開展業務。
  • 商業保險發展進入快車道 未來5年健康險複合增速需為20%左右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未來,在醫療需求增加,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受到政策支持引導的商業健康保險擁有巨大發展空間。但是,單純依靠基本醫保,不可能解決14億人口的多層次醫療健康需求,需要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提高保障層次,實現無縫對接。   據統計,目前,保險公司開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在售產品5000多個,涵蓋疾病預防、醫療服務、生育保障、醫藥供給、失能護理、健康管理等各個領域,已經從簡單的費用報銷和經濟補償,向病前、病中、病後的綜合性健康管理保障發展。
  • 增額終身壽險熱炒背後:險企做大規模對衝風險
    一家中型人壽保險公司年金險培訓講師王先生對記者表示:「真正意義上的複利增值,應該是從保險消費者在繳納保費的首年就開始,例如交了30萬元,以30萬元為基礎,現金價值進行複利滾存。一些銷售人員也不講壽險保障,只提現金價值、退保收益,將增額終身壽險包裝成短期理財產品,吸引保險消費者投保,拉升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年金險替代品本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光大永明人壽、愛心人壽、華貴人壽、中英人壽等十餘家人身險公司加入推新陣營,截至目前,已有四十多家人身保險公司推出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
  • 科技、保險相向而行,中小型險企該如何定位自己?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科技、保險相向而行,中小型險企該如何定位自己?在保險的世界裡,科技已如影隨形,疫情更是讓兩者加速相向而行。在科技的洪流中,中小型險企該如何「乘風破浪」而非被浪潮淹沒?在她看來,科技的背後也是「人」,傳統保險公司需擁抱科技,但也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保險和科技兩者融合最終的目的永遠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因此「以人為本」,在科技的幫助下從提供產品向提供解決方案轉變就是大都會人壽在深刻洞察客戶需求後選擇的前進方向。
  • 擁抱科技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保險之道
    成立科技子公司,已經成為大型險企的標準配置。對於「科技賦能保險」這句話,或許此前人們並沒有直觀的感受,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隨機大考中,正是在科技的助力下,保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社會「穩定器」和經濟「減震器」的作用。
  • 發力「保險+智能科技」,險企加速線上化
    今年來,疫情倒逼險企紛紛進行線上化轉型。在線上化進程中,為客戶提供良好的線上服務體驗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也成為險企「保險+科技」發力的重點。  智能語音導航系統提供更便捷服務  客服熱線是保險客戶常用的業務處理平臺之一。客服熱線的智能化有助於提升險企的線上運營效率,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快捷、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務。
  • 守護家庭全生命周期,一家新銳險企的長期主義之路
    保險保障,以需定產,顧問行銷  作為專業的保險機構,愛心人壽在成立不到三年時間裡,著力緊跟市場動向,開發並投入市場多款因需而定、極具創新價值和實用保障的保險產品。圍繞家庭需求創新產品形態,愛心人壽推出多款產品填補行業空白。
  • 銀保監會直管75家險企,各地銀保監局直管116家險企!
    來源:陳孝先同學時隔6個月,人身險公司的監管主體職責已劃定。1月12日,銀保監會披露信息,39家人身險公司由銀保監會直管,52家人身險公司由相關地方派出機構直管。綜合此前關於財產險公司及再保險的監管主體職責統計,銀保監會直管75家險企,各地銀保監局直管116家險企。
  • 利率下行 上市險企淨投資收益率悉數下滑
    上市險企的上半年投資業績,正在顯示出提升權益投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儘管險企追求穩健收益、有七八成資產配在了固收資產上。  今年上半年,隨著利率下行,保險公司息類收益口徑下的「淨投資收益率」直接受到影響,上市險企「淨投資收益率」悉數走低。而若算上權益投資的收益,在「總投資收益率」指標上,多數險企則實現提升。
  • 一家新生代保險中介的戰略抉擇:華瑞個險渠道破局!
    新模式 產銷分離大時代的前行者 當險企競爭漸入白熱化,中小險企開始謀求特色化道路發展,產銷分離也正適應這一新的形勢變化:保險公司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資源做產品研發、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而以代理、經紀公司為代表的保險中介則專注精細化服務客戶、售賣產品。
  • 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大愛贈險保障先行 公益直播助企...
    2月19日,「佛山+」客戶端發布報導稱,2月18日,太平人壽佛山分公司攜手佛山市醫療保障局向全市赴湖北省一線醫護人員捐贈保險保障,全力支持抗擊疫情。本次保險捐贈主要面向佛山馳援湖北參與抗擊新冠肺炎一線救援工作的醫護人員(含醫生、護士、檢驗等工作人員),保險生效時間為2020年2月19日零時,保險期限為半年。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財聯社)  銀保監會明確分紅險紅利分配比例統一為70%  2月2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主要做了三方面規定:一是進一步強化法定責任準備金監管。二是規範分紅險市場發展。三是完善非現場監測機制。《通知》指出,2020年4月1日起,保險公司需按照相關要求填報季度負債業務信息表。
  • 保險科技專題報告:群雄逐鹿,背後的商業模式探究
    具體來看: 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以 B2C 線上化銷售為主;眾安則針對保險業務全鏈條中的痛點,向中小險企提供保險核心系統和場景化 解決方案,以技術輸出實現B2B。截至20H1,眾安保險科技輸出收入1.2億元(YoY+26%),籤約保險業客戶29家。
  • 財聯社保險周報(11月30日)
    6、全國醫保電子憑證系統在南京首家試點醫院上線試運行國家推廣醫保電子憑證作為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在全國多個省市陸續開通和使用。2020年11月24日下午,隨著系統調試陸續進行,醫保電子憑證系統在南京首家試點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線試運行,南京市醫保身份的參保人即日起可在寧享受「一人一碼」的「電子醫保」服務,實現「看病不帶卡,只用醫保碼」。
  • 險資也「踩雷」 2隻險企重倉*ST股年內跌幅超50%
    從持有上述*ST股的險企來看,三季度末,華夏人壽持有*ST同洲、*ST勤上,百年人壽則持有*ST勝利,2家險企持有3隻個股的流通市值合計達6.4億元。從險資整體持股風格來看,上述持股現象屬於個例,也不具有代表性。
  • ...數據化轉型 敏捷響應客戶需求 平安產險榮獲年度卓越財產保險公司
    僅以車險報價為例,過去要經過6、7次重複報價,銷售-承保-保單服務的整個配送流程需要2天,現在通過作業機器人,僅需識別客戶-智能報價-支付出單3步,1次報價成功。與此同時,個人車險支持免人工錄入,從報價到出單全程最快20秒。擁有超過1.23億用戶的「平安好車主」APP即是平安產險全面數據化轉型的縮影。
  • 保險:什麼是人身保險?詳細說明
    想做一個保險系列,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道保險的基本知識。能自己選擇保險,也能讓更多從業者交流學習。有這個想法主要是在金融這個板塊人們對於保險的認識太少了!笙渡將持續更新出保險和股票的系列。什麼是人身保險?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一種保險。
  • 華金證券--保險:快評《重疾經驗發生率表(2020)》
    編制數據更新下的2007版定義重疾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診斷技術的革新,我國居民疾病譜及重疾經驗發生率已發生較明顯變化,第一套表已不能滿足保險行業重疾險科學定價的需求。同時為了解決對現有業務的科學核定工作,需對老版定義下的重疾發生率表做出更新。
  • 人身意外險在農村為何叫好不叫座?
    隨著農村「空心化」和「老齡化」 問題越來越突出,農村保險環境基本停留在萌芽狀態,陝西銀保監局駐村工作隊以駐村扶貧地陝西榆林佳縣為樣本,選取最貼近農民生活的人身意外險對脫貧攻堅的幫扶成效進行調查分析。人身意外險的推廣實踐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更好的發揮商業保險在養老保障中的作用,經過多方協調,2019年12月,佳縣衛健局聯合中國人壽在佳縣全縣針對60歲以上老人推廣老年意外傷害險,每人每年僅需自付 30元(財政補貼20 元),具體保險方案如表1:經過縣、鎮、村三級層層宣傳推廣,據最終統計,全縣共投保3285人,佔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4.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