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經典必將永恆——訪滾石音樂公司董事長、滾石文化發行人 段鍾沂

2021-02-10 中國廣告雜誌

30多年間,滾石唱片代表的不僅僅是臺灣地區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是記錄著整個華語歌壇的裡程碑和希望,記錄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1975 年,段鍾沂與弟弟段鍾潭,創辦了臺灣第1本西洋搖滾音樂雜誌《滾石雜誌 Rock Magazine》。之後於1980 年,成立了一家唱片公司-滾石唱片,後來它成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一家獨立唱片公司,一直到現在,仍然影響著全球華人音樂市場。

1990 年,基於興趣,段鍾沂又設立「滾石文化」,於 1991年出版了《廣告雜誌 Advertising Magazine》。滾石文化除了出版雜誌也同時出版許多與廣告、營銷、創意、 設計及音樂產業相關的書。

2005年,段鍾沂設立了全世界第一個專門展示及銷售創意筆記本的網站「筆記王」,這個網站曾吸引了臺灣大量的創意設計人員,在網站上發表設計作品。2008 年又設立了廣告王網站,期望促進全球廣告創意人與社群大眾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另一方面,吸引全球創意作品向網站集合。

段鍾沂在過去30多年來,與臺灣的廣告、音樂、文化創意等產業有極親密的關係,並且主動積極的參與這些產業的發展。除多次舉辦與廣告營銷相關之國際性講座與論壇之外,曾多次擔任中國時報廣告獎及金犢獎評審。目前是滾石音樂國際(股)公司的董事長、滾石文化的發行人及《廣告雜誌》發行人。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可以賺到錢,並繼續做好自己喜歡的事,這或許是幸福的最好定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滾石集團董事長段鍾沂老爺子是幸福的,和音樂打交道了一輩子,為整個華語樂壇帶來了無數的經典記憶的他,70歲高齡仍然活躍在音樂和廣告一線,言傳身教、多方交流、推動合作,用音樂和創意給更多人帶來力量。因為熱愛,所以更有激情。

提到羅大佑、李宗盛、小蟲、李麗芬、張震嶽、任賢齊、梁靜茹、劉若英、趙詠華、成龍、周華健、趙傳、莫文蔚、張洪量、五月天……中的任何一位,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現在或曾經,是滾石唱片集團的籤約歌手。而作為滾石這個「英雄好漢」聚集的巨輪掌舵手——段鍾沂先生,完整見證並引領了整個華語樂壇的崛起和成長。

音樂是思維的聲音,是有旋律的詩。相信每一位喜歡中文流行音樂的朋友對「滾石」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節:它是臺灣第一家本土唱片公司,也是當時繼全球五大唱片公司進駐臺灣後,現存少數具有競爭力的一家本土唱片公司……30幾年間,滾石唱片代表的不僅僅是臺灣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是記錄著整個華語歌壇的裡程碑和希望,記錄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中國廣告》記者與段鍾沂先生合影

在2017大中華區艾菲獎頒獎盛典之際,段老放棄回家和妻子共度自己70歲生日的機會,來到上海,用他的話說就是希望看到上海廣告業的發展、中國廣告業的發展,並能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從1980年段中沂、段鍾潭兩兄弟創辦「滾石有聲出版社有限公司」開始至今已37年。滾石的鼎盛時期下面擁有巨石音樂、音樂工廠、虹音樂工作室、魔巖文化、戰國音樂等10多家自營及合作的音樂廠牌,囊括內地、香港、臺灣三地。

段老回憶說,滾石唱片的成長歷史是從媒體開始的,是從《滾石》雜誌開始的,然後再去做有聲出版品。這樣的經驗和過程,使滾石跟雜誌脫離不了緊密的關係。段老後來又組織成立《滾石文化》,出雜誌、出叢書,鼓勵一些創意作者做一些很有趣的創作作品,表達了段老「飲水思源」的心願。

談到為何創辦《滾石》雜誌,段老表示說來話長,第一個原因,自己從小就喜歡畫畫和做設計,對雜誌很感興趣。在大學就是美術社的社長的他,學校的活動海報幾乎都是他畫的。大學畢業之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雜誌社做編輯,後來決定自己做一本電影雜誌《影響電影雜誌》,以滿足自己獨立進行設計、編排的願望。

第二個原因和時代背景有關。段老是1948年出生,1960年之後打越戰,很多美國大兵來臺灣休假,臺灣帶來了很多翻版的唱片,也帶來了很多國外的雜誌。舊的雜誌就會流出來在市面上賣。在他高中的時候,經常會去舊書攤「淘寶」。

越戰打了十幾年,那時有一本很有名的雜誌《Rolling Stone》,這個雜誌是在1967年創刊的,它是一本反戰雜誌,提倡和平、環保和愛,第一期封面是John Winston Lennon約翰•列儂,在1970年的時候段老第一次看到了這本雜誌。從1960至1970年10幾年的時間,美國大兵帶來的富有反戰的、嬉皮士的、倡導人權的精神的搖滾音樂,段老回憶說有點叛逆的他當時就瘋狂的愛上這些東西。《影響電影雜誌》辦到第8期的時候,他就培養新的年輕人來接手,然後接著創辦一本新的討論搖滾音樂的雜誌。

因為自己很喜歡音樂,很喜歡設計,段老和弟弟段鍾潭考慮要辦一本音樂雜誌。當時能寫搖滾音樂評論的人很少,所以那時主要的稿源有兩類,一個是翻譯美國的《Rolling Stone》、日本的《Music Life》等音樂雜誌;另一個來源就是自己寫。

Tips:滾石唱片旗下藝人,可謂精彩紛呈,應有盡有。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三大音樂製作人——羅大佑、李宗盛、小蟲。

羅大佑的音樂專輯有9成都在滾石發行,李宗盛則是滾石唱片的製作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如果說羅大佑讓你知道自由的存在,李宗盛則讓你有獲得自由的可能。他製作過太多歌手的專輯,帶出了一個又一個天王和天后,從陳淑樺《夢醒時分》到林憶蓮《夜太黑》,從潘越雲《情字這條路》到莫文蔚《十二樓的莫文蔚》、梁靜茹《勇氣》,一張張經典專輯,勾勒出不同時代的都市女子,撫慰過無數受傷人的心靈。

滾石還有一位被稱為最叛逆的製作人,就是小蟲。他力排眾議,發掘並一手捧紅了任賢齊,讓《心太軟》紅遍兩岸三地,無論是引進R&B,還是灌注中國風,或是率先投入電影配樂的領域中,小蟲在音樂世界中,就是一個勇士,永不滿足現狀。正是他這種「革命」的性格,讓他幫助潘越雲、李麗珍、梅豔芳、張惠妹等眾多大牌歌手擺脫瓶頸期,重回事業巔峰,也在作品上面創造了非常多的奇蹟。除了這三大製作人,滾石旗下的歌手可謂包羅萬象、全面開花。天王天后、青春偶像、文藝知性、創作大咖應有盡有。

關於流行音樂產業,段老稱自己為「科技論者」,面對音樂載體的變化(黑膠碟、卡帶、CD、MP3),從業者必須面對這樣的趨勢和改變。一個內容提供者必須雙手擁抱科技,必須接受因工具的改變而令這個產業產生的改變。眼前的科技更新的太快,但滾石只有一個原則、一個信念,即是一個內容提供者,必須堅持去創造好的內容。

三十幾年的流行音樂發展史,其實就像一首動人的音樂,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靜靜冥想恍然如夢。歷經過輝煌的黃金時代後也遇到瓶頸危機,段老只是淡淡得說,滾石其實一直沒有變,它好的時候是那個樣子,它不好的時候還是那個樣子,它堅持的目的是一直努力在做好音樂。

「如果說滾石過去30幾年曾經在臺上表演的很精彩,當時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就是願意讓我們的員工讓我們的製作者和歌手嘗試去做他們想做的東西,我們允許犯錯,我們在犯錯過程中去學習」,段老表示,在滾石最鼎盛的時期,他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當時所售唱片中真正賣到不賠錢的只有17%,剩下83%都是沒成功的作品,這些作品可能我們到現在聽都沒聽過。但是如果不犯那83%的錯誤,怎麼得來那17%的成功呢?所以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精明的經理人,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可以把那17%提升到23%、30%。

做廣告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變化,做音樂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警覺到工具的改變,就會被淘汰。段老感慨,當網際網路浪潮來臨之時,沒有意識到它會帶來這麼大的衝擊。其實,滾石算是臺灣地區,或者說是華語流行音樂最早發現這樣的改變的,從1997、1998年時,已經開始朝數位化的方向走,所以那時成立了滾石網路科技公司,主動迎接技術的改變。

唱片公司真正的價值在於創造好聽的歌曲。說到包裝,段老表示,滾石沒有獨特的行銷手法,從歌曲的角度來說,不需要包裝,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推廣、傳播這個歌手。第一個要求是他必須是有實力的,能唱,願意認真唱,真正喜歡唱歌。

正因為滾石對於人才的惺惺相惜,才讓很多心懷音樂理想的年輕人得以在樂壇大展拳腳,甚至是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蹟。正是在品質與自由的雙重條件下,才讓滾石唱片成為當時最具音樂性的公司,也成為所有懷揣音樂理想的人最嚮往的地方。

或許是在音樂本身的質量以及包裝都相當過硬的條件下,滾石在宣傳上並沒有大費周章,反而更顯得順其自然。知名樂評人李皖曾經在文章中這樣評價滾石的創作歌手:第一,有話要說。滾石諸將,是在歌曲中關注社會議題,有思想、有主張、有見地的思想者。第二,有鮮明個性。滾石諸將,是在歌曲中有立場、有態度、有自己的個人哲學和藝術態度的真人。第三,有音樂風格。滾石諸將,都有超拔的音樂創作力,具有唯我獨有的、在萬人叢中一眼就能被識別出的歌唱口音和個人風格。

在滾石唱片的宣傳部有一句標語——「我在滾石,我很重要」,或許正是這頗有口號意味的八個字,讓滾石人在流行音樂極速轉變的30年間,依然能得到很大的尊重與認同感。面對滾石過去的榮耀,大多數聽眾報以懷念,而當下的滾石以及散落在樂壇各個角落的滾石人,則以各種方式嘗試著重現華語音樂全盛時期的榮光。儘管路途十分遙遠,但這一定不是幻想。

1980年開始做滾石唱片的時候,段老說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主要還是因為興趣使然。那時他和弟弟都有正式的工作,做唱片不是想創業,而是因為喜歡和興趣,就像辦雜誌一樣,可以滿足自己在設計和畫畫上的喜好,做唱片可以滿足在音樂方面的喜好。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並沒有做了什麼,滾石的成功是和很多因緣際會分不開的,在那個巨變的時代,發現和堅持,才成就了當時的成功。

但滾石為什麼可以吸引那麼多的歌手與其合作?段老舉了一個例子,當時滾石出的第一張唱片叫《三人展》,就是三個歌手(李麗芬、潘越雲、吳楚楚)的一張合集,她們三個非常有才華,唱的非常好,但是都不是長得特別出眾的美女式明星,而是非常有個性有才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的人。做一家唱片公司,應該找什麼樣的歌手?滾石受到美國上世紀60年代流行音樂歌手的影響,他們不在乎歌手長得什麼樣,最看重的是才華。不管是在詞曲還是演唱,滾石比較看重歌手的才華和表達能力。從第一張專輯開始,滾石的那些做法就奠定了以後的基調和風格,這樣的風格就會吸引更多的有緣的歌手過來。

段老謙虛地說,滾石其實就是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有能力的人、有才氣的人,在這個平臺上做他想要做的事。有人形容滾石就像梁山泊一樣,聚集了一大批英雄豪傑。上世紀90年代滾石代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200多個品牌,爵士音樂、古典音樂等等,工作人員有韓國人、日本人、美國人,像一個小型的國際社會。這些人才遠遠不止108人,他們各懷絕技,有做設計的、做企劃的,作詞作曲的,錄音的,做市場調查的,鼎盛時期亞洲工作人員超過一千人,但是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如果一碰到失敗就不做了,唱片公司就很難做下去。內容產業就是這個樣子,誰也們無法保證一定能夠成功,拍電影、出書都是一樣,要能夠接受失敗。滾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不怕失敗,不怕失敗才敢於創新。正是由於不能保證每一個歌手的每一張唱片都很火,所以滾石每一張專輯都力求創新。

段老一直堅持自己是內容提供者,一直堅持做出好的音樂,但是這樣不夠。我們必須把我們自己從一個內容提供者,轉變成知識提供者。我們可以從內容中整合出一個對消費者更有用的知識的時候,那我們自然就會變成一個服務提供者。

滾石現在有兩萬多首原創版權歌曲,如果把這些內容重新整理,重新賦予它新的價值,或者給它一個新的包裝,通過新的傳輸方式,讓新的消費者用更方便的方式接收,那就是滾石一個新的機會。段老表示,這樣遠遠不夠。以前是實體唱片送到唱片行,讓消費者去購買。現在各種虛擬的渠道不斷地出現,例如網絡,現在必須主動服務給消費者,甚至於可以針對特定的服務對象提供特別訂製的服務和產品,量身的定做的產品讓大家的音樂生活更充實。

不管將來的任何的載體出現,音樂本身還是要存在的。消費者不可能在生活中放棄音樂。而如果音樂人在創作音樂時,無法獲得應得的回報,那就不會有人來做音樂。那當沒有音樂的時候,誰受的傷害最大?還是消費者本身。「我們是內容生產者,我們的任務就是不斷地為大家提供優質的內容,我們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提供可以滿足內容消費者需要的內容,我們只有一件事是要徹底堅持做好的,那就是產制優質的內容」,段老表示,消費者在享受優質內容的時候,他們應該也願意為之付費。

媒體亦是如此。無論是雜誌還是電子書,如果能容不好,消費者不僅不會付費,而且免費給他都不會要。舉個例子,到電影院看電影,有的片子排很長的隊仍然有人願意去看,有的冷冷清清沒有人。什麼原因?內容!內容的品質決定你的成敗和存亡。傳播工具的改變會影響傳播的生態,傳播的生態會影響傳播的內容,傳播的內容會影響接受內容的消費者。我們的目標客戶,以前叫audience(聽眾),現在叫user(用戶),我們要努力為他們提供更優體驗、更優質內容,才不會被新時代消費者所拋棄。

所有流行文化的生命周期都是非常短的,現在的熱點那麼多,幾天以後就會被新的信息所取代。對於文化產業來講,我們無法用營銷的手段去決定內容的成敗。當內容好的時候,營銷才會有效果,內容不好,投入再多的錢做營銷,反而會適得其反。

做廣告的人都知道,品牌有三個作用:第一可以提升產品的價值,第二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信心,第三需要溢價購買。這三個方面使產品在公開的市場環境中產生競爭力。

段老在多個場合和大家探討過,滾石到底是不是一個品牌?他曾經說滾石不是一個品牌,消費者對品牌有一定的忠誠度,但是當他喜歡的一個歌手從滾石去了其他平臺,他會繼續喜歡那個歌手,無論他在不在滾石,從這角度看,滾石不是一個品牌。它是三十幾年來的積澱而形成的整體的情懷。大家喜歡滾石是因為喜歡它的產品,是因為李宗盛,因為小蟲,因為滾石生產的音樂作品。

滾石如果是一個品牌,是因為滾石從過去到現在有那麼多的藝人,和吸引力,大家都非常的喜歡,為此還專門出了一個「滾石愛情故有那麼多的創作者喜歡它、追隨它。滾石30年演唱會,直接用滾石的名字命名——滾石三十。滾石傳播在2016年出品過一部電視劇叫《滾石愛情故事》,把很多愛情的歌曲加進去,產生了品牌的價值事」的音樂合集。

要維護一個好的品牌,要讓大家知道它是可以信任的,知道它所做出來的音樂是被大家肯定,當然需要有一群人做後盾,包括好的詞曲作者、好的編曲,好的營銷,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藝人,如果沒有好的藝人、好的服務,這個品牌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所以對滾石來說,這是一個整體,是無法切割的。所以無論是品牌、藝人或者說服務,必須是串在一起的。段老坦言,滾石未來的目標,不僅要做一個平臺,更要讓大家對其形成清醒的品牌意識。

「音樂可以給我帶來很多動力和力量。創作者透過音樂去表達愛、離別、歡喜、祝福等等,每一個音樂都有表情,你要自己去感受它的喜怒哀樂」,段老表示,音樂是有力量的,當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要去認真感受音樂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我們現在聽莫扎特、韓德爾、巴赫,仍覺十分經典。所有經典的音樂,會超越時間而存在,它的生命力是會很長的。

當我們被重金屬亦或不明所以的新潮流行音樂充斥耳膜之際,忍不住懷戀滾石,懷戀那個逝去的收音機、錄音機的時代,致敬逝去的青春歲月。還好,滾石還在,經典仍在延續。

相關焦點

  • 資料:滾石唱片(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簡介
    ,全名為「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是由段鍾沂、段鍾潭兄弟於1980年所創建的一家臺灣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唱片。滾石唱片,全名為「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是由段鍾沂、段鍾潭兄弟於1980年所創建的一家臺灣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
  • 音樂巨頭滾石唱片的故事,用音樂連接一切!
    1980年,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90巷三號樓,剛服完兵役的段鍾潭與二哥段鍾沂一起,成立了一家名為「滾石有聲出版社」的小公司。
  • 滾石唱片宣布:修改《山河水》黑膠封面
    唱片相關負責人,得到了確認的消息:滾石唱片確認將首次發行的《山河水》黑膠封面修改為1998年大陸首版發行CD時的封面設計。黃霆聖:是的,覺得是用了當年的臺版,應該是滾石結束魔巖內地業務時期,在工作上的交接出現了一些小紕漏,導致滾石沒有當初的封面原文件。浣熊唱片:所以您第一時間聯繫了滾石唱片?黃霆聖:是的,我聯繫的是滾石唱片的董事長段鍾沂先生。浣熊唱片:得到了怎樣的回覆?
  • 滾石40年,致敬前浪
    1980年,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90巷三號樓,剛剛服完兵役的段鍾潭與二哥段鍾沂一起,成立了一家名為「滾石有聲出版社」的小公司。 之前的路也「很難」。1976年,熱愛音樂的兄弟二人做了一本名為「滾石」的雜誌,意在介紹西方搖滾樂。「滾石」二字,就是對英國搖滾樂隊「Rolling Stone」的致敬。
  • 滾石音樂記錄Ⅰ|1981~1990從黑膠到卡式錄音機,黃金時代那些不曾忘卻的聲音,首首經典!
    1980年段鍾沂,段鍾潭兄弟將他們用新臺幣2000元創立的負債纍纍的《滾石雜誌》停刊,轉型為小型的廣告公司,在債務清償之後與吳楚楚
  • 四十年的滾石裡裝著你我光陰的故事
    縱然胸懷華語樂壇,彼時不過三十歲上下的兩兄弟大概沒有想到,這間公司一開,就是四十年。「滾石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符號,完全超出最初的預計。」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段鍾沂這樣說。「在滾石,每一個名字都是經典」明黃底色,黑白相間的圓形靶和一支箭。
  • 滾石唱片
    相信每一位八九十年代聽中文流行音樂的朋友對「滾石」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節。20年間,滾石唱片代表的不僅僅是臺灣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記錄著整個華語歌壇的流金歲月,記錄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1980年,校園民歌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段鍾潭、段鍾沂兄弟創辦了《滾石》雜誌,由於不滿足在版面上單純介紹西洋音樂,萌發了要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的想法。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1981年的臺灣樂壇,段鍾潭、段鍾沂這對熱愛音樂的兄弟和吳楚楚、彭國華一起創辦了臺灣第一家本土唱片公司。段氏兄弟由於段氏兄弟對老牌歐美樂隊「Rolling stone」的鐘愛,所以順勢為公司取了個中文名字叫「滾石」。
  • 滾石唱片牽手網易雲音樂,唱片公司在流媒體時代如何迭代演進?
    作為華語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之一,滾石唱片在樂迷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甚至有些神聖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滾石情歌"都不為過。而在流媒體時代的衝擊下,以滾石唱片為代表的唱片公司如何求新求變,以抓住當下年輕群體的需求,探求全新的發展路徑,對於音樂產業來說,無疑具備參考意義。40歲的滾石唱片,依然年輕說起滾石唱片,就不得不提到段氏兄弟。
  • 滾石40年,致敬前浪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李宗盛在《最近比較煩》裡問老段,女兒說6+6=13怎麼辦?答曰:基本上這個很難。「老段」,是滾石唱片的創始人之一段鍾潭。1980年,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90巷三號樓,剛剛服完兵役的段鍾潭與二哥段鍾沂一起,成立了一家名為「滾石有聲出版社」的小公司。之前的路也「很難」。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1981年的臺灣樂壇,段鍾潭、段鍾沂這對熱愛音樂的兄弟和吳楚楚、彭國華一起創辦了臺灣第一家本土唱片公司。段氏兄弟由於段氏兄弟對老牌歐美樂隊「Rolling stone」的鐘愛,所以順勢為公司取了個中文名字叫「滾石」。
  • 「音樂老頑童」段鍾沂、段鍾潭兩兄弟與他們愛了39年的滾石唱片
    在很多人心裡覺得,它一定賺得盆滿缽滿,但事實上30幾年來,它卻一直在虧損中扛過來,這一切的緣由都要歸結於它兩個「不靠譜」的老闆段鍾潭、段忠沂兄弟。滾石最輝煌時,有2000多員工,籤約歌手達到200多人,這種盲目擴張最終造成「滾石唱片」負債纍纍,入不敷出。
  • 「音樂老頑童」段鍾沂、段鍾潭兩兄弟與他們愛了39年的滾石唱片
    「滾石唱片」,對於對華語流行音樂稍微有些熟悉的人來說,一定是個揮之不去的名字,因為它孕育了華語樂壇無數的天王、天后。在很多人心裡覺得,它一定賺得盆滿缽滿,但事實上30幾年來,它卻一直在虧損中抗過來,這一切的緣由都要歸結於它兩個「不靠譜」的老闆段鍾潭、段忠沂兄弟。兩人大學幾乎玩了四年,對於穩定的「鐵飯碗」和賺錢的行業興趣全無,反而更鍾情於音樂。
  • 伍佰再度出圈之後,網易雲音樂聯手滾石唱片
    作為華語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之一,滾石唱片在樂迷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甚至有些神聖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滾石情歌"都不為過。而在流媒體時代的衝擊下,以滾石唱片為代表的唱片公司如何求新求變,以抓住當下年輕群體的需求,探求全新的發展路徑,對於音樂產業來說,無疑具備參考意義。
  • 滾石老闆做過最多的事竟然不是唱片?!
    2005年6月創刊、同時發行數位與紙本的《Elvis數位音樂志》,承襲了初代《滾石雜誌》的精神,試圖涵括音樂、文化、趨勢等人文議題,並觸及硬體科技的資訊。然而一年半後,這份雜誌也黯然畫下休止符,宣告「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 情牽女人心(滾石SACD系列).dsf
    資源介紹:專輯名:情牽女人心(滾石SACD系列)歌手:群星發行時間:2015-11格式:dsf分軌,2 Channels,2822K,1bit專輯介紹:  經典黃金SACD系列, 滾石巨星再現 - 情牽女人心   日本壓制 Super Audio Compact Disc(Hybrid),   首批1,000張印有限量編號, 極具珍藏價值!
  • 滾石唱片和華語流行音樂的30年:未來的主人翁
    簡介中文名:滾石唱片英文名:GOGOROCK年齡:29歲監護人:段鍾潭、段鍾沂性格:原創+人文本文由《當代歌壇》雜誌獨家授權刊登,未經書面許可謝絕轉載,違者必究!雖然跨度有20多年,李宗盛似乎從來沒有疲態,因為即便市場、環境再不好,他就是有能力打造出一個梁靜茹,打造出一個五月天,讓滾石在音樂品質上立於個性化的位置,鮮明,而堅定。老李語錄:「即使是情歌,它都關心那個年代的人的喜怒哀樂,它絕對是文化的事情,是非常深刻的東西,我期待有更多文化界的人,或是整個社會,都能把它當作一個文化事業來看待。這是我對未來五年的期待。」「走到今天。
  • 有一種打不死的精神叫「滾石」
    滾石唱片的前世今生滾石唱片,全名為「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是由段鍾沂、段鍾潭兄弟於1980年所創建的一家臺灣唱片公司,而「滾石」二字的來源,還要追溯到大哥段鍾沂40年前服完兵役歸來。滾石製造的音樂作品也張張堪稱經典,特別是羅大佑在1982年發行的專輯《之乎者也》甚至被樂壇公認為臺灣現代流行音樂史的開端。
  • 滾石唱片:最後的輝煌
    即使在五大唱片公司分割亞洲市場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持續保持與最重要的歌手的合作,30年來不間斷為整個東南亞音樂市場輸出了很多有影響的流行音樂。沒有滾石唱片,華語地區流行音樂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豐富。1980年,段鍾沂、段鍾潭兄弟在臺北創辦了滾石唱片公司,並在幾年內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唱片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滾石公司不管是在籤約歌手和市場份額方面都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但是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全球音樂產業都受到不可逆轉的衝擊,作為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在這場數位化風暴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儘管他們現在仍然可以稱得上是華語地區最大的唱片公司。
  • 聽音樂 沒落的貴族--臺灣滾石唱片
    滾石唱片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由段鍾沂、段鍾潭先生兩兄弟於1981年正式成立。1981-1985年滾石草創的這頭5年之間發片量其實並不多,卻一舉奠定了它特有的音樂品味,儼然一家頗有趣味性的獨立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