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捷運綠線拼年底前通車,盧秀燕:當市民最好的新年禮物

2020-12-22 銳看臺灣

@銳看臺灣報導 臺中市長盧秀燕26日表示,將加速完成臺中捷運綠線需改善事項,拼今年底前通車,當市民最好的新年禮物。

臺中捷運綠線25日經臺灣交通機構完成履勘,履勘小組提需改善事項33項,其中12項營運前須完成,臺中市政府交通局、負責建造的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及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預計7到10日內改善完成,經各組委員復檢通過後,提報交通機構申請營運許可。

盧秀燕在北屯區敦化公園出席「臺中美樂地計劃」開工典禮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將儘快完成履勘委員提出的改進事項。捷運綠線是整個大中部地區第1條捷運,不僅臺中市民,周邊城市民眾也很期待。

盧秀燕表示,捷運綠線做得非常安全、漂亮與舒適,中市府預計2周內完成委員建議及要求,再報交通機構申請營運許可;如果通過將儘速籌備完工通車典禮,預計今年底前通車,回應民眾期待。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履勘最大考驗是模擬演練,捷運綠線為臺中首條捷運,各委員討論後,決定以更嚴苛試題考驗捷運品質及緊急應變能力。

葉昭甫說,模擬演練內容包括行控中心監控系統功能異常,中捷立即授權所有列車改採手動模式執行站間閉塞運轉;此外,針對驗票閘門有人縱火,月臺大量旅客須緊急疏散,中市府消防局火速利用雲梯車救援,醫護人員也依流程協助受傷旅客送醫,演練過程逼真有效率,獲委員肯定。

(綜合臺媒報導)

相關焦點

  • 臺中捷運通車跳票 盧秀燕鞠躬致歉,綠議員「撿到槍」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中捷運綠線斷軸事件經過近一個月的事故調查,中國國民黨市長盧秀燕今天對外說明調查進度指出,由於臺北捷運局的調查結果及修復期程市府有所疑慮,為了安全至上,宣布原訂19日的通車時間延期,無法達成目標,向全體市民致歉,隨後起身鞠躬表達歉意。
  • 臺中捷運斷軸延後通車 綠議員又「甩鍋」大陸……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針對臺中捷運斷軸事件,中國國民黨臺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宣布,通車時程延後。民進黨臺中市議會黨團隨後召開記者會要求,盧市府負起政治責任,並指出中捷斷裂的軸心疑似「中國(大陸)製造」,呼籲市府釐清狀況後,撤換問題零件。臺中捷運公司表示,待原廠報告出爐後,釐清狀況再評估。
  • 臺中市民幸福感與桃園並列第一,盧秀燕8大施政漸入佳境
    臺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委託艾普羅公司針對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民調,盧秀燕施政滿意度大為提升,達58.2%,排名第四,去年幸福感79.1%,今年上午到87.6%,防制新冠肺炎相關措施,臺中超前部署,防疫如作戰,滿意度達82.5%。
  • 不滿捷運藍線、鐵路山手線受阻 蔡其昌:時間到將宣布參選臺中市長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 臺中捷運綠線即將通車,不過臺中山手線在臺中市長盧秀燕任內,因盧秀燕要求臺當局要全額負擔經費而受阻,被視為下屆民進黨角逐臺中市長人選之一的立法機構副主管蔡其昌今接受電臺專訪表示,對於這件事他很生氣,或許會因為這件事宣布參選市長。
  • 風格向侯友宜靠攏,「全力拼市政」的盧秀燕努力拼連任.
    她政治大學畢業後,進入華視工作,記者生涯中還曾以「假愛心真斂財系列報導」獲得金鐘獎,臺灣知名媒體人、中天主播盧秀芳則是盧秀燕的胞妹。       30多歲時,盧秀燕被派駐到臺中,任華視中部採訪主任,從此便跟臺中市結下不解之緣。離開華視後,她於1994年首次參選臺灣省議員,便在臺中市選區以第一高票當選,1998年底轉戰「立委」也當選。
  • 風格向侯友宜靠攏,「全力拼市政」的盧秀燕努力拼連任
    她政治大學畢業後,進入華視工作,記者生涯中還曾以「假愛心真斂財系列報導」獲得金鐘獎,臺灣知名媒體人、中天主播盧秀芳則是盧秀燕的胞妹。30多歲時,盧秀燕被派駐到臺中,任華視中部採訪主任,從此便跟臺中市結下不解之緣。離開華視後,她於1994年首次參選臺灣省議員,便在臺中市選區以第一高票當選,1998年底轉戰「立委」也當選。
  • 臺中大智路通車了!盧秀燕獻花感謝城市英雄
    延宕13年、臺中市大智路打通工程,10日舉行通車典禮,市長盧秀燕鞠躬感謝「大智慧學苑」24位所有權人是「菩薩心腸」,不但讓火車站前後站貫通,並創下臺中交通、經濟發展重要裡程碑,未來將在車站內設置紀念碑,致敬城市英雄們的付出。
  • 臺中首條地鐵將通車 遊客贊:超越臺北 好有城市感
    華夏經緯網11月20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中地鐵綠線在本月16日進行1個月的試營運,開放民眾試乘,隨即將在12月19日正式通車。在首日就傳出總運量達7萬5435人次的好消息,反映出市民熱烈搶先體驗。近日一位網友到臺中遊玩後,從各面向都給予好評,更直呼「好有城市感」,臺中似乎快要超越臺北了。
  • 試運行僅6天 臺中捷運出現重大故障:緊急叫停
    據媒體報導,11月21日,試運行至僅僅第6天的臺中捷運綠線出現嚴重故障,不得不宣布停運。據悉,當日中午,臺中捷運的一輛列車在高鐵臺中站折返線上發生故障,無法完成折返作業,致使大慶-高鐵臺中站區間中斷運營約一個小時。
  • 臺中房市交易北屯拼六連霸
    臺中北屯區搭上年底即將通車的捷運綠線,還有美商好市多、臺中巨蛋、漢神百貨等重大投資案將陸續進駐,吸引新移居人口不斷湧入,目前總人口數已超越嘉義市,也是中臺灣人口數最多的行政區。看好北屯區的發展前景,建商近幾年爭相進場推案,吸引民眾紛紛移居北屯區,帶動北屯區9月買賣移轉棟數,不僅創同期歷史新高,前三季更超越去年同期逾一成;預期第四季在自住買盤持續回籠帶動下,今年有望連六年稱霸臺中房市交易最熱區。
  • 試運行僅6天台中捷運出現嚴重事故 故障列車無法完成折返
    據媒體報導,11月21日,試運行至僅僅第6天的臺中捷運綠線出現嚴重事故,不得不宣布停運。
  • 柯建銘批國民黨一代不如一代,盧秀燕回應:堅決捍衛臺中市民食安
    臺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受訪時說,「我們身為市長、從政人物,一定要替臺中市民發聲,我們反對開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一定要努力維護臺中市民的健康跟食安的風險。」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27日第13度赴立法機構進行施政報告,國民黨「立委」以丟擲豬皮與內臟再度杯葛議事,蘇貞昌在民進黨「立委」擁護下,順利上臺施政報告。
  • 「獨派」學者:盧秀燕槓美國駐臺官員,沒什麼不對
    藍綠兩黨為了臺中市長盧秀燕16日前當著「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的面,回絕美國萊豬進口而吵翻天。出身臺中「賴派」政治世家的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學系主任賴文儀18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起事件中盧秀燕、AIT或藍綠護航,每個參與者背後都有政治力量在發聲,但他不覺得「誰特別過分」。盧秀燕有自己的政治利益,美國亦然。況且美國也不光只有美豬這項議題,彼此互槓是小事,對現代政治而言也沒什麼不對。
  • 臺中捷運接連出事!臺媒竟然怪罪到大陸頭上,川崎首度出面回應了
    近期,臺灣地區臺中新引進的捷運車(大陸地區稱為地鐵)投入試運行,沒有想到才投入幾天,竟然接連發生連結器軸心斷裂事件,導致臺中捷運綠線停擺。車輛製造廠商是日本川崎重工,具體原因沒有調查出來前,臺媒竟讓一口氣怪罪都大陸頭上,原因是,川崎重工在中國大陸地區有工廠,連結器很有可能是在大陸地區川崎工廠生產的。對於這件事情,川崎重工今日回應了,川崎重工今日在臺北市府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斷軸事件,川崎重工業村生弘則透過視訊方式,和親自來臺的副項目經理浮田英樹首度出面90度鞠躬道歉。
  • 臺灣臺中地鐵年底通車,沿線這站臺灣房產漲勢最好
    快速導讀:臺中地鐵綠線自16日起已開放民眾免費試乘,據資料顯示,臺中地鐵綠線沿線住宅平均單價每坪約在12萬~24萬(人民幣約0.8~1.6萬)間,2年來沿線18站房價均呈現走揚,其中漲幅最高的是高鐵臺中站為57%,據臺灣房產網分析,臺中房市近年表現穩定,房價普遍走出成長格局,而地鐵沿線的臺灣房產更因具備交通題材,更有條件支撐房價上漲。
  • 逾半民眾不滿臺中市政 江啟臣、盧秀燕民調大勝林佳龍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盧秀燕表態參選臺中市長。(合成圖/臺灣東森新聞)華夏經緯網11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12日發布「2017臺中市長選情暨市政滿意度調查」,根據調查,有51.3%民眾對臺中市長林佳龍的施政感到不滿。另外,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與盧秀燕對上林佳龍,都高出林佳龍15%。
  • 「六都」市長最新聲量曝光,盧秀燕遙遙領先
    臺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和「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在市府對談,盧市長當面向美方傳達臺中市民拒絕萊豬的立場,卻隨即遭到綠營側翼撻伐。而據網絡最新聲量排行顯示,過去一周盧秀燕的聲量爆衝至50.59%,比其他「五都」首長聲量加總的49.41%都還要高。
  • 臺中房市交易熱區大裡、烏日成黑馬
    六都房市交易熱絡,其中,臺中房市交易量大增逾五成,可說是六都中買氣最旺盛的都會區。有巢氏房屋盤點臺中市前三季十大交易熱區時,發現臺中市多個衛星區域異軍突起,表現最突出的為大裡區,前三季交易量排名第四、年增32.8%;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是烏日區,這裡的【臺灣房產】交易量激增近50%、超過1,000棟大關,擠下沙鹿區排入第十名。
  • 臺中捷運工安意外 臺中檢方追查釐清原因
    華夏經緯網4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地檢署偵辦臺中捷運工安意外,昨天至臺中市交通局、北捷中區工程處、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調閱相關資料釐清。據報導,臺中捷運綠線工程10日發生鋼梁砸落,造成4死4傷的工安意外。
  • 馬英九南下臺中助選 陪盧秀燕拜票做公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17日陪同臺中市長參選人盧秀燕參加公益活動,並品嘗廟東小吃,媒體詢問馬英九對於各地商圈沒落現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