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有趣就去玩這個應用,你看過服務條款嗎?它可以將用戶數據賣的一乾二淨

2021-02-24 職場熱搜

最近,似乎全世界的社交網絡上都流行老人照。當然,並不是真實的老年人,而是一種變老挑戰正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紅。從臺灣歌手蕭敬騰、周杰倫,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許多名人都網絡上發布自己老後的照片。 時光沒有加快、他們也沒去整形,而是使用了爆紅手機應用程式FaceApp的老化濾鏡。

FaceApp 一夕爆紅,在全球下載量累積超過1 億次。 然而,當你上傳了照片看自己30、40 年後會變什麼模樣,卻可能同步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交給FaceApp開發者、俄羅斯軟體公司Wireless Lab。

1.FaceApp照片放到雲端,刪App已為時已晚

美國一位App開發者Joshua Nozzi 於15 日在Twitter 上指控,FaceApp未經同意就使用他手機相簿內容、即便把網路關掉、轉為飛行模式也沒用。 此則貼文現在已遭刪除,但這個指控已經引起美國社會恐慌。

據美國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導,FaceApp官方針對外界的質疑做出回應:雖然使用者在App上可以看到自己所有相簿的內容,但FaceApp僅能編輯使用者上傳的單一照片,無權使用其他未上傳的內容。

官方的說法是,用戶將照片放在雲端資料庫進行編輯,大部分資料會在上傳後的48小時內被刪掉。潛臺詞是有些資料是刪不掉的,何況上傳到雲端後,誰能保證這些隱私資料不被外洩呢?甚至平臺會利用這些隱私資料來做些什麼事情呢?

2.要求FaceApp刪除你的資料!怎麼做?

FaceApp再三保證,雖然開發團隊來自俄國,但資料不會被傳送至俄羅斯,也不會以任何形式被洩漏或交易。 使用者若有疑慮,可以開啟App,並透過「設定—支援—反饋問題」的程序來要求刪除所有資料。

儘管官方快速澄清並提供解決方法,不過仍遭質疑: 他們說幾乎所有資料會在48小時內刪除,是否暗示有些資料會被長久保留?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他們將資料上傳雲端再處理,是為了不讓同業有機會盜取人工智慧分析技術,但仍有部分人士憂慮, 若使用者後悔了、想透過刪除App來避免資料外洩,恐怕資料也早已被放上雲端,為時已晚。

3.別看有趣就去玩!保護個人資料,確認內容再按允許

很多人以為這類App能取用的僅自己上傳的那張照片,但只要多看FaceApp的隱私政策頁面一眼,就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頁面上清楚寫著:當您使用我們的服務,伺服器會自動記錄您的使用資料,包含IP位置、瀏覽器類型、造訪網站和網址、名稱及瀏覽紀錄等,以及其他資料。 當你出於好奇而上傳一張照片時,其他你沒有提供的資料可能也已經被看光。

透過有趣的網路服務來吸引用戶、取得個資,這樣的做法並不少見,比如Facebook 上的各種心理測驗。 我們經常出於好奇而點進去玩測驗,當系統告知會取用電子郵件或好友名單時,也不假思索地按同意,把個人資料拱手交出去,卻無從得知獲取者是誰。

下面來看看FaceApp的部分服務條款內容:

您將授予FaceApp永久、不可撤銷、非獨佔、免辦稅、全球範圍、全額付款、可轉讓許可,以使用、複製、修改、改編、發布、翻譯、創建衍生作品、分發、公開演示和展示您的用戶內容以及與您用戶內容相關的任何名稱、用戶名或類似內容,以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的所有媒體格式和頻道提供,無需向您提供任何補償。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數據賣的一乾二淨。其實對於Facebook和Instagram等應用來說也有同樣類似的服務條款。這些條款不是為了你的利益寫的,它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潛在的法律責任,同時也能減少公司實際分享你數據的行為。

4.用戶數據洩露與自己警覺性不夠有關

近期全球最大規模的個資外洩案──英國數據公司劍橋分析盜取高達5000萬臉書用戶資料的事件,也跟這種心理測驗有關。

據CNBC報導,劍橋分析透過劍橋大學教授Aleksandr Kogan開發的性格測試App,從臉書獲取大量顧客資料,甚至藉此分析美國選民心理,在2016年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競選時擔任分析團隊,遭控用這些資料影響美國大選。 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為此親赴美國國會致歉。

當外界把矛頭指向Facebook,Facebook副總裁安德魯波斯沃斯認為這起事件並非資料被盜取,而是用戶警覺性不夠,主動給出資料。 因此,最該負責的其實就是用戶本身。

下次想要跟風、上傳照片特殊濾鏡,記得先花點時間看看隱私條款,有沒有額外授權你不想要外洩的個人資料,別一個字都不看就急著按允許。

畢竟網路世界的資訊流動性極高,當你按下同意交出自己的個資時,也等於讓自己的資訊流向未知的地方,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監控。 網路平臺固然有責任保護用戶資訊,但由自身做起,時時避免對外提供太多個人資訊,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相關焦點

  • 內容直達服務,讓你的應用脫穎而出
    新應用上線一段時間,用戶使用量不高,怎麼辦?別擔心,內容直達服務可以解決你的困擾。什麼是內容直達服務?以前我們在應用市場搜索應用,是基於應用的名稱、描述和關鍵詞來搜索,而內容直達服務可以基於應用內部的內容來搜索,並將匹配的內容以卡片形式直接呈現出來。
  • 你沒看隱私條款,被蘋果知道了
    尤其是當我打開某一個 App 時,在使用之前,它總會彈出這樣一個隱私協議:「是否同意獲取你的隱私權限」?而當我勾選了「我已閱讀並同意上述條款」,才能進行下一步。但我們都知道,你其實並沒有讀,也不知道你究竟同意了什麼條款。
  • Chrome 擴展程序竊取用戶敏感數據,預估 3,300萬用戶受影響
    Awake 安全公司在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從 Google Chrome Web 應用商店下載近 3,300 萬次的瀏覽器擴充功能,會暗中外洩高敏感度的用戶信息,這突顯了 Google 鬆懈的安全措施,長久以來持續不斷地將網際網路使用者置於風險之中。
  • 我們調研了500個馬蜂窩用戶,發現它最大的問題不是數據造假
    我們發現: 1)馬蜂窩用戶基本不看點評,他們看的是攻略和遊記,因此數據事件對馬蜂窩用戶端沒有顯著影響。 2)馬蜂窩用戶只看不買,平臺變現是最大的問題。 3)建議馬蜂窩宣傳「在這裡也能訂機酒」的概念,並考慮把民宿和一日遊作為交易變現切入點;可以考慮小紅書式的精準信息流盤活點評數據,增加轉換,並夾帶廣告。 一、用戶在馬蜂窩到底看什麼?
  • 看視頻or玩視頻?PPS娛樂圈應用升級
    新網絡時代,你是在看視頻,還是玩視頻?假如有一個平臺,不僅讓你一次性看夠優質電影電視,還可以把你的感受、思想和評論與影迷一起分享、交流,更可享受更多增值服務,從此網絡視頻,不僅僅是看,而是自由玩轉!
  • 玩手機被監控、出租屋被偷拍,大數據被「殺熟」,還能再騷一點嗎?
    或者平臺之間互相進行數據盜取?軟體真能竊聽用戶並進行喜好推薦?其實,這種利用大數據營銷的場景太多了,一本黑後臺就收到過很多,比如有人去參加了一場婚博會,晚上就在微博上發現大量婚紗拍攝之類的廣告。是他們暗藏在隱私協議裡的不平等條款,使得用戶處於默認同意交出隱私的狀態,這才使得普通用戶,成為待宰羔羊。大數據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場景就好比,你去一家麵館吃麵,由於你是北方人,每次吃麵都喜歡配上幾瓣大蒜,這時候老闆看到了,他心裡就會想,這小子喜歡吃大蒜,我記住了。
  • WhatsApp與臉書共享數據,大量用戶轉向其他加密聊天工具
    據CNBC報導,注重個人隱私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Signal和Telegram的下載量大增,因為用戶擔心facebook旗下WhatsApp的隱私政策會發生變化,紛紛尋找WhatsApp的替代品。Signal聲稱其服務中有「最先進的端到端加密」,可以防止非預定接收者讀取信息。在這兩款應用下載量飆升之前,WhatsApp於1月4日更新了隱私政策。自2016年以來,WhatsApp與Facebook共享了某些數據。但用戶此前有機會選擇退出。但從2月8日開始,應用程式將提示用戶接受更新後的條款,以便繼續使用WhatsApp。
  • 臺灣將實行酒駕「連坐」條款,你認同這條款嗎?
    最後落錘,還是從加重罰則入手,從今年7月1日起,臺灣將實行酒駕「連坐」條款,即酒駕同車人將被罰款600元(新臺幣,下同)至3000元。酒是臺灣社會生活中的要角,百姓日常生活不能少,政治人物要靠它「搏感情」,綜藝節目借它編段子。臺灣創作的閩南話歌曲中,以酒入歌者甚多,兩岸都熟悉的《愛拼才會贏》,就以「每日醉茫茫」概括失意人生。
  • 別喪失了你的隱私!
    而據App Annie的數據,Face App在121個國家的iOS應用商店中位居榜首。根據介紹,FaceApp不僅能夠改變人們的面部表情、相貌,現在甚至還能改變年齡——除了變老之外,FaceApp還支持去皺紋、變性別、加笑臉、拼圖等功能。這一「特效」一經推出便引發了熱議,人們除了對自己的照片進行了惡搞,許多公眾人物也未能倖免。
  • iOS 14 可以更改默認應用了,這會讓它更像安卓嗎?
    安卓對應用的管理比較自由,你可以將很多第三方應用設為默認。蘋果的生態相對封閉,雖然 App Store 的生態也很強大,但一些基本功能並不允許隨意更改默認應用。在 iOS 14 中蘋果放寬了這個限制,用戶可以點擊連結修改默認瀏覽器、點擊郵件修改默認的郵件應用。很多人對此還不太滿意,為什麼只有這兩個可以改?我還想要更多。
  • 安裝該應用程式的用戶可以從Apple的AppStore中獲得該應用程式
    Facebook的免費iPad應用程式在進行了一年多的開發之後,於10月10日到貨,並且有關其延遲的說法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安裝該應用程式的用戶可以從Apple的App Store中獲得該應用程式,可以用手指滾動其新聞訂閱源,或者只需滑動即可瀏覽相冊,並捏住一張圖片進行放大以近距離觀看。
  • 蘋果:香港用戶的iCloud數據存儲在美國
    DoNews 9月7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不久前,包括Facebook、Google等其他科技公司宣布已暫停處理港府在當地的用戶數據請求,不過蘋果不再這一行列,當時蘋果公司表示將對新的法律進行「評估」。
  • Google的筆記應用程式似乎預定用於Google的雲端硬碟數據共享服務
    Google顯然比3月17日計劃的發布了一個新的Google Keep記筆記應用程式,然後迅速將其從發行版中撤出,幾乎沒有蹤跡。這個神秘的應用首次亮相是在18歲的荷蘭學生和軟體開發人員Carlos Jeurissen首次發現之後,它就在Google雲端硬碟數據共享服務中短暫亮相,他在Google+頁面1E100上發布了它的外觀。
  • 群裡在賣你的臉
    11月29日晚八點,在加入這個名叫「人臉識別」的群後不到兩小時,陳遠主動向AI財經社發來好友申請,「要過人臉嗎?」作為一個入行已經兩年多的「老人」,陳遠在幫人「過人臉」這門生意上已經做得頗為嫻熟。日常養上幾個QQ小號,建上一些人臉識別的群,再去貼吧等平臺上做些推廣,客戶自己就找上門來了,賺錢不是問題。
  • 視頻直播應用復興:誰將成為視頻版Instagram?
    文章全文如下:Twitter近日推出視頻直播應用Periscope,Meerkat、Camio等類似的應用已經在社交網絡世界掀起一股熱潮。Periscope、Meerkat等應用的用法很簡單:只需利用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用戶就可以直播各式各樣的視頻。當用戶直播視頻時,這些應用可以通知好友,用戶也可以直接與好友和關注者分享直播。
  • 澳大利亞監管部門指控Facebook數據保護應用誤導用戶
    ACCC認為,被告方在向澳大利亞用戶推廣Facebook Onavo Protect移動應用時,存在虛假、誤導或欺詐行為。Onvao Protect是一款免費下載的應用,提供VPN服務。ACCC指控稱,從2016年2月1日到2017年10月,Facebook及其子公司Facebook以色列有限公司和Onavo公司宣稱Onavo Protect應用能確保用戶的個人活動數據是私密的、受保護的以及安全的,而除了提供Onavo Protect的產品之外,數據不會被用於任何其他目的。然而,這樣的說法誤導了澳大利亞用戶。
  • 如何優雅地判斷對象去做頭髮了?這個手機軟體你可以試試
    iphone還有一個平時大家可能很少用到的功能,在「設置」入口進入,選擇「隱私」進入定位服務,直接拉到最後,然後選擇系統服務中的「常去地點」,能看到這臺設備到訪某個位置的歷史記錄,時間精確到幾時幾分,到過哪裡。想看這臺設備平時去過最多的地方是哪裡的話,用這個功能說不定有新奇的發現。
  • 一個披薩電影夜,你到底洩露了多少個人數據?
    本文我們將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你和你的朋友(Sally和Kristen)準備度過一個披薩電影夜,讓我們用這個常見的場景為例,來評估一下,僅用一個披薩的價格,有多少數據在不知不覺中被共享了。點擊查看大數據文摘相關報導:首先,Sally拿出她的iPhone X,和她的好友Kristen互發了一些信息。
  • 蘋果最青睞的10大應用,你在玩嗎?
    它會通過一系列動畫連接變成一個guitar(吉他)。當你把guitar拖拉放倒,你會發現它周圍出現好多鮮花,並且出現單詞garden(花園)。當「熊孩子」玩家去採花,花朵就會消失,瞬間變出好多ghosts(小鬼)。根據開發者的介紹,當用戶用不同的方式點擊、拖拉圖像的不同部位時,出現的單詞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整個動畫美觀順暢,可謂是真正的寓教於樂。
  • 大數據應用案例TOP100
    文/謝然  在當前的網際網路領域,大數據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尤其以企業為主,企業成為大數據應用的主體。大數據真能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嗎?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隨著企業開始利用大數據,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大數據新的奇妙的應用,幫助人們真正從中獲益。大數據的應用已廣泛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醫療、交通、金融、教育、體育、零售等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