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全世界的社交網絡上都流行老人照。當然,並不是真實的老年人,而是一種變老挑戰正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紅。從臺灣歌手蕭敬騰、周杰倫,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許多名人都網絡上發布自己老後的照片。 時光沒有加快、他們也沒去整形,而是使用了爆紅手機應用程式FaceApp的老化濾鏡。
FaceApp 一夕爆紅,在全球下載量累積超過1 億次。 然而,當你上傳了照片看自己30、40 年後會變什麼模樣,卻可能同步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交給FaceApp開發者、俄羅斯軟體公司Wireless Lab。
1.FaceApp照片放到雲端,刪App已為時已晚美國一位App開發者Joshua Nozzi 於15 日在Twitter 上指控,FaceApp未經同意就使用他手機相簿內容、即便把網路關掉、轉為飛行模式也沒用。 此則貼文現在已遭刪除,但這個指控已經引起美國社會恐慌。
據美國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導,FaceApp官方針對外界的質疑做出回應:雖然使用者在App上可以看到自己所有相簿的內容,但FaceApp僅能編輯使用者上傳的單一照片,無權使用其他未上傳的內容。
官方的說法是,用戶將照片放在雲端資料庫進行編輯,大部分資料會在上傳後的48小時內被刪掉。潛臺詞是有些資料是刪不掉的,何況上傳到雲端後,誰能保證這些隱私資料不被外洩呢?甚至平臺會利用這些隱私資料來做些什麼事情呢?
2.要求FaceApp刪除你的資料!怎麼做?FaceApp再三保證,雖然開發團隊來自俄國,但資料不會被傳送至俄羅斯,也不會以任何形式被洩漏或交易。 使用者若有疑慮,可以開啟App,並透過「設定—支援—反饋問題」的程序來要求刪除所有資料。
儘管官方快速澄清並提供解決方法,不過仍遭質疑: 他們說幾乎所有資料會在48小時內刪除,是否暗示有些資料會被長久保留?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他們將資料上傳雲端再處理,是為了不讓同業有機會盜取人工智慧分析技術,但仍有部分人士憂慮, 若使用者後悔了、想透過刪除App來避免資料外洩,恐怕資料也早已被放上雲端,為時已晚。
3.別看有趣就去玩!保護個人資料,確認內容再按允許很多人以為這類App能取用的僅自己上傳的那張照片,但只要多看FaceApp的隱私政策頁面一眼,就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頁面上清楚寫著:當您使用我們的服務,伺服器會自動記錄您的使用資料,包含IP位置、瀏覽器類型、造訪網站和網址、名稱及瀏覽紀錄等,以及其他資料。 當你出於好奇而上傳一張照片時,其他你沒有提供的資料可能也已經被看光。
透過有趣的網路服務來吸引用戶、取得個資,這樣的做法並不少見,比如Facebook 上的各種心理測驗。 我們經常出於好奇而點進去玩測驗,當系統告知會取用電子郵件或好友名單時,也不假思索地按同意,把個人資料拱手交出去,卻無從得知獲取者是誰。
下面來看看FaceApp的部分服務條款內容:
您將授予FaceApp永久、不可撤銷、非獨佔、免辦稅、全球範圍、全額付款、可轉讓許可,以使用、複製、修改、改編、發布、翻譯、創建衍生作品、分發、公開演示和展示您的用戶內容以及與您用戶內容相關的任何名稱、用戶名或類似內容,以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的所有媒體格式和頻道提供,無需向您提供任何補償。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數據賣的一乾二淨。其實對於Facebook和Instagram等應用來說也有同樣類似的服務條款。這些條款不是為了你的利益寫的,它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潛在的法律責任,同時也能減少公司實際分享你數據的行為。
4.用戶數據洩露與自己警覺性不夠有關
近期全球最大規模的個資外洩案──英國數據公司劍橋分析盜取高達5000萬臉書用戶資料的事件,也跟這種心理測驗有關。
據CNBC報導,劍橋分析透過劍橋大學教授Aleksandr Kogan開發的性格測試App,從臉書獲取大量顧客資料,甚至藉此分析美國選民心理,在2016年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競選時擔任分析團隊,遭控用這些資料影響美國大選。 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為此親赴美國國會致歉。
當外界把矛頭指向Facebook,Facebook副總裁安德魯波斯沃斯認為這起事件並非資料被盜取,而是用戶警覺性不夠,主動給出資料。 因此,最該負責的其實就是用戶本身。
下次想要跟風、上傳照片特殊濾鏡,記得先花點時間看看隱私條款,有沒有額外授權你不想要外洩的個人資料,別一個字都不看就急著按允許。
畢竟網路世界的資訊流動性極高,當你按下同意交出自己的個資時,也等於讓自己的資訊流向未知的地方,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監控。 網路平臺固然有責任保護用戶資訊,但由自身做起,時時避免對外提供太多個人資訊,才是更根本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