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兩岸商匯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去年陳喬恩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圖文:一個人的夜車,新竹到臺北45分鐘,我是天才車手,但是我媽媽看到應該會抓狂。
微博裡,陳喬恩自稱天才車手,但是又說到媽媽看到應該會抓狂。
從新竹到臺北45分鐘?不禁讓粉絲捏把汗,頻頻在評論區問到: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只花了45分鐘,是不是開太快了。
不過當時也有人為陳喬恩解釋,深夜加上開高速,行程時間縮短也很正常。
當天的早上9點,陳喬恩就被爆料被警察叔叔抓走了。
看來是開太快了?
從臺灣媒體的爆料中我們才知道喬恩妹子酒駕了!
據爆料,陳喬恩在家喝酒後,想出門買東西吃。
在爆料的視頻裡,陳喬恩駕駛這白色跑車,紅燈右轉就碰上警察。接受酒精測試之後,發現陳喬恩酒測值高達0.67,直接被警方帶回警局偵訊。
臺灣酒後駕車懲罰措施號稱「全球最嚴」,幾乎達到「沾酒別上路,上路必被罰」的標準。民眾有酒駕行為至少判處2個月以上有期徒刑,並從嚴處罰,
陳喬恩已經接受了檢察官訊問,依公共危險罪諭令10萬新臺幣,折合2萬多人民幣,交保候傳。出來的時候陳喬恩帶著口罩,
小聲地說了聲對不起之後,就上車走了,可以看出陳喬恩心情很低落。
交保當天下午的時候,陳喬恩在微博上道歉,態度誠懇,還是收穫了許多人原諒的。這次酒駕沒有發生大事兒是幸運,喬恩妹子以後還是多加注意吧。
臺灣的酒駕管控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懲罰逐年加重,酒駕不減反增。罰則不嚴?執法不利?認識不夠?社會已爭議多時。
最後落錘,還是從加重罰則入手,從今年7月1日起,臺灣將實行酒駕「連坐」條款,即酒駕同車人將被罰款600元(新臺幣,下同)至3000元。
酒是臺灣社會生活中的要角,百姓日常生活不能少,政治人物要靠它「搏感情」,綜藝節目借它編段子。
臺灣創作的閩南話歌曲中,以酒入歌者甚多,兩岸都熟悉的《愛拼才會贏》,就以「每日醉茫茫」概括失意人生。
記者在臺灣的餐館見過一款紙巾,上書「酒國暈熊」,以諧音形容酒後狀態。現實是,暈得難受還在其次,酒駕才是絕症,而且成了社會之殤。
點擊下圖,進入臺籤證大攻咯
同車共罰
今年3月,臺灣當局修改「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加重酒駕罰則。近日,新條例的實施細則公布,其中史無前例的是「連坐」條款,如果司機吹氣測試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同車乘客年滿18歲也要受罰,
20歲以下罰600元至900元,年滿20歲夜間罰1500元到1900元,白天罰2200元到3000元,就算是在酒醉的情況下搭乘酒駕車也要罰。只有年滿70歲、心智不全、搭乘計程車和公交車者才予免責。
這次的修改條例也加重了對酒駕者的懲罰,如果酒精濃度在0.15毫克、未滿0.25毫克,小型車的罰款從1.95萬元至2.7萬元提高到3萬元至4.5萬元;大型車從2.25萬元至3萬元提高到3.3萬元至4.9萬元。
臺灣從1999年起將酒駕由處罰列為入刑,駕駛者的酒精濃度達到0.25毫克就觸犯了刑律,2013年修法規定駕駛員5年內酒駕3次以上,原則上必須服刑。
但立法容易執法難,現在臺灣酒駕入監人數是10年前的2.5倍,導致監獄人滿為患,且酒駕者刑期較短,不需要好好表現爭取減刑,給監獄管理者出了不少難題。
現在臺灣每年因酒駕而必須參加「學習班」的人數約有10萬人,初犯學習一天共6小時,一年內兩次酒駕要學習兩天共12小時。
課程包括交通法規與安全駕駛、肇事預防處理與肇事逃逸的法律責任、酒癮預防治療等。除了重罰和教育之外,也有專業人士建議,完善大眾運輸、建立酒後代駕系統、設立酒駕檢舉獎金等,也能助力遏制酒駕。
凝聚共識
法律無外乎人情,當社會情感對酒駕越來越厭惡,遏制酒駕的條款才能有效落實。在這點上,臺灣媒體歪打正著,發揮了作用。
臺媒熱衷報導突發事件和災難新聞,每有車禍,記者從現場到受害者、肇事者全角度大追蹤,電視臺滾動播出,有時一個車禍播一天。雖然這樣的報導方式有爭議,但卻感性地將車禍猛於虎的觀念植入人心,讓交通安全、酒駕危害成為全民話題。
一些酒駕案例引起全民唏噓。比如臺大醫院32歲的主治醫生曾御慈,2013年在徒步回家途中被酒駕者闖紅燈撞飛,她以前的主任是現在的臺北市長柯文哲,
當年柯文哲含淚說:「我是臺灣第一號急救專家,創傷醫學部主任,我去急救都救不回來了。」臺大醫院發言人面對記者鏡頭痛斥酒駕:「不要再害人了!」
曾御慈溫和清秀的照片登在各大媒體版面,電視臺滾動播出她的家人在痛哭,她的同事哽咽:「她救過那麼多人,現在我們救不了她。」這些畫面引人淚下,激起大眾對酒駕的痛恨。
曾御慈的母親陳敏香後來從事反酒駕活動,擔任「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不少受到過酒駕傷害的人站出來呼籲全社會防製酒駕,反酒駕的各種招數也時見報端,
比如有的軍營設立了黑白無常靈堂,軍人出營區休假前必須先到此報到,感受「酒駕就會有黑白無常來找你」的厲害。
臺灣交管部門還曾將酒駕者帶到殯儀館的悼念廳上課,讓他們切身感受給受害人家庭造成的痛苦。這些都成為凝聚全社會反酒駕共識的元素。
點擊下圖,進入臺籤證大攻咯
正向循環
臺灣「網絡溫度計」大數據分析平臺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臺灣人最無法原諒的十大犯罪,酒駕已列為首位。
此項調查根據大數據分析指出,臺灣人最不原諒酒駕是因為「酒駕就是一個明知道會出事、卻偏偏要做的違法行為」,「酒駕上路等於一個自走炸彈」,「波及無辜造成嚴重傷亡,不可饒恕」。
因為有酒駕是惡行的認識在先,因此,政治人物或名人事涉酒駕就意味著「攤上大事了」,不分黨派,一票否決,丟官、退選、公開認錯。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參選人林冠勳選舉期間被查到酒駕,國民黨馬上開會討論,向外界表示林冠勳違反社會秩序,符合停權的規定,取消其提名資格,希望林冠勳公開向社會大眾道歉。
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參選人童仲彥,酒駕失控自撞,童仲彥也宣布退選。彰化縣議員柯振杯4年內3次酒駕被罷免,併入獄服刑。
去年一位在兩岸都有知名度的女明星在臺北忠孝東路酒駕被逮,交警當即將其移送檢察機關。
女明星交10萬元保釋後,馬上發文道歉,1個月內停掉所有工作閉門不出。無論對於誰,酒駕就是醜聞,社會的零容忍令政治人物和名人酒駕難逃懲戒,對名人酒駕的懲戒又對社會有更大的警示作用,這形成了正向循環。
現在大陸人士赴臺旅遊、讀書、交流已成常態,如果您到了臺灣,搭私家車之前,可要留意一下駕駛者的狀態,不要受到「連坐」之累。
下面就來科普一下世界各國的酒駕處罰,給大家敲敲警鐘。前方高能預警,一大波腦洞大開處罰正在靠近。
東歐國家
「賜封號」
在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等東歐國家,
醉駕者會被賜予「特殊封號」
以「O」開頭的特殊牌號會一直跟隨醉駕者。
這樣的車主要是問姑娘「約嗎?」
估計只能得到這個回答:「不約,叔叔我們不約」
澳大利亞
上頭條,so easy!
做一個屢教不改的澳大利亞醉駕司機,上頭條那都是分分鐘的事兒。
坐幾年牢是慘了點,但會附送詳細資料、獄中近照刊登頭條的「服務」。
去澳大利亞上頭條,So easy!
PS:汪峰要是在澳大利亞,上頭條這事兒就不用網友們操心了。
土耳其
幫助醒酒
幫助醒酒!很人性化啊,有木有!!
土耳其的酒駕處罰除了常規的罰款、記錄之外,
真的是幫你醒酒哦~
不過,醒酒的方法嘛,是沒得選的:
用警車把你載到二三十裡的郊外,
然後讓你徒步走回家…走…回…家……
美國加利福利亞
參觀屍體解刨
加利福利亞屢教不改的酒駕者
有幸參觀醫院停屍房
還會享受到專業醫學生才有的待遇:屍體解刨全程觀摩!
比起酒駕,這刺激指數簡直爆表!
馬來西亞
「殺人不見血」
如果老公犯了酒駕,馬來西亞的老婆們躺著也會中槍
「夫妻雙雙把牢坐」看似別有一番「風味」
但無辜受到牽連的老婆,豈會輕易饒了她家老公?
這招真可謂是「殺人不見血」啊!
保加利亞、薩爾瓦多
酒!駕!= 槍!斃!
保加利亞人的一生只可能有 2次酒駕
第1次念初犯以教育為主
第2次拉出去槍斃一會兒~
在薩爾瓦多醉駕形同故意殺人
一旦逮到!必死無疑!
即使車禍大難不死
治好了還是死!死!死!
最後小也還是要強調下:千萬不能酒駕哦!
對於這些「腦洞大開的處罰」你怎麼看?反正小也看到酒駕=槍斃的時候...
你關注了嗎?
《臺商總匯》是一個大家都信任的平臺.
趕快按上面二維碼去加入我們吧!
因為我們己經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陸親們的平臺
你在大陸地區
就可以享用臺灣美食
體驗臺商優品
點擊這裡進入臺籤證全攻略
戳「閱讀原文」進入特供大陸地區,的臺商總匯商城,去參觀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