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韓國電影要多現實就有多現實,今天講的是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僅從故事內容來講,還是太過單一,想要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解讀。
韓國電影的題材,大多以現實主義風格為主,今天所講的電影《寄生蟲》,故事內容是一個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與富貴人家樸家,寄生與被寄生的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揭示了韓國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問題。
豆瓣評分高達9.1的《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秦俊昊拍攝,擅長使用高超的視聽語言技巧鏡頭,聚焦社會問題,將人性中黑暗的地方暴露在觀眾面前,引發觀影者公憤或者進行反思,其代表作品就有影迷熟知的《綁架門口狗》《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雪國列車》等。
該電影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比如坎城電影節(第72屆)金棕櫚獎,金球獎(第77屆)最佳外語片獎,尤其是含金量超高的第92屆奧斯卡就拿下了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
關於這部電影,不少解讀都是關於導演攝影的技巧,故事內容等等,在我看來,一個國家有富人,就會有窮人,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存在,既然導演刻意安排出現,那一定會有其中的道理。本文將從三個角度來深度解讀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社會問題,在第四部分,予小草說電影會結合全文,談談窮人與富人兩者之間的問題帶來的幾點現實啟發。
①基宇一家還在社會的底層的生存掙扎,想要改變現狀,卻從不努力付出,想要實現理想,卻只是安於現狀
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同時也是一個財富分布十分不均的國家,貧富差距非常明顯。基宇一家就像很多韓國首爾居民的縮影,住在暗黑不見天日地下室,父母靠打零工生活,對於零工工作也十分的不認真,草草了事,基宇高考落榜四次,妹妹有美術天賦,卻只用在了PS技術上幫哥哥偽造學歷。每天全家人還在為明日的早飯發愁,掙到一筆錢了,不是想著去投資,而是買酒買菜大吃大喝。
想要改變現狀,卻從不努力付出,想要實現理想,卻只是安於現狀。基宇一家人從撒第一個謊到最後用無數個謊言來圓場,陸陸續續全家都進了樸家,拿著不菲的薪水,基宇還在幻想自己能和樸社長的女兒結婚,全家人大翻身,可紙終究還是包不住火,在過度貪慾下一切真相都被曝光。
②樸社長一家有錢更知道如何掙錢,主動去爭取,不安於現狀,實現自己的目標
基宇第一次去樸社長家就被山上豪宅的景色給震懾到了,草坪,綠色植被,龐大的空間,還有無處不在的房間,比起基宇一家的地下室,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在電影結局時,基宇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考上大學賺到了很多錢,買下了這一座豪宅,據奉俊昊導演的解釋:「如果以韓國現在人均工資來算,要買下這棟豪宅,可能需要547年。」
富人樸社長一家,社會地位和收入都非常之高,可能是窮人幾輩子才能努力得到的人生。樸社長作為富人,眼光很長遠,在影片我們可以看得出對兒女的教育投資十分大方,請家庭教師,培養才藝和素質,請傭人為自己工作,整理家務,從而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花時間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會通過行動去爭取想要的一切。
同時也揭示富人階層不為人知的「醜態」,閒來無事還會當著妻子的面幻想說道把車上發現的陌生女性的內褲穿上會增加趣味,對平日深惡痛絕的禁品也會有一番嚮往。影片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正如現實生活中,好人與壞人都有善惡兩面性。
導演秦俊昊採取了對準的攝影風格,在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有錢人越來越富,而窮人還在為生存而掙扎,加入了黑色諷刺和黑色驚悚元素,對於不同階層人物的多面性的刻畫,又避免了善惡黑白的簡單粗暴對比。
①前半段黑色幽默,後半段頭皮發麻,覺得荒誕又現實,無處不在的窮人的味道,激化了雙方階層的大矛盾
該電影在核心主題——寄生蟲,需要宿主,有可以依賴的條件才能生存(地方或動物),而影片中的貧民窟基宇一家就是依賴於富人樸家過上了好的生活。電影充滿了犀利的諷刺,使用了大量的隱喻,直接指向了人類社會中最敏感的問題:階層。
看似電影在說兩個家庭的階層,一個底層家庭「寄生」頂層家庭的離奇故事,實則說的是整個韓國窮人和富人階層。基宇一家剛剛寄生到富豪家裡時,小多頌便聞出了4人身上都有一樣的味道,這讓一家四口認為是用了同樣的洗衣粉和香皂,其實暗指是窮人身上的窮酸氣。
電影的前半部的基調是比較平穩的,到了後半部開始來了180度的大轉彎。前半段黑色幽默,後半段頭皮發麻,覺得荒誕又現實。導演在影片中無處不在的採取了窮人的味道,串聯成了激化雙方的階層的大矛盾,不管是否是演員刻意表演,的確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不公平感。
②窮人的味道的隱喻,一箭雙鵰,既表達了窮人的地位和現狀,又把富人的偽善和冷漠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樸家取消野營趕回家中,做起臨時主人的基宇一家與前管家夫妻的一場爭鬥後,只能四處躲避。樸社長一家並不知情家中發生的事情,躺在沙發上跟妻子說起了金爸爸窮人身上的味道,富人看來那是一股永遠都洗不掉的味道,最討厭逾越貧富之間界線的人。
這些畫面強化富人自帶的冷漠、優越感,以及和窮人之間不可打破的心理距離感。奉俊昊將社會貧富階層的關係呈現得如同一碗清水般透徹,聚焦在貧富差距的本質,通過窮人的味道這一細節的處理,一箭雙鵰,既表達了窮人的地位和現狀,又把富人的偽善和冷漠展現的淋漓盡致。
兩者的思想,行為,身處的環境,職業方向,未來等等,導演通過大量的鏡頭語言和細節化處理,展現了關於地位、抱負、物質主義和父權制家庭的真實的韓國社會。
奉俊昊導演的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很簡單,揮動貧富差距的利刃,一刀劈開赤裸裸的社會階層皮囊,透出的鮮紅色如此觸目驚心。讓觀眾不由感到心底的寒顫,讓人反思韓國整個國家是怎麼了?
①現實的韓國,壟斷企業佔據了三分之二,還有大量的財閥集團
韓國人具有極高的忍耐性,財閥雖然壟斷了韓國的財富,掠取了絕大多數的資源,但是普通韓國人並不會表現出極大的反抗,他們的政府再也回不到樸正熙的獨裁軍政府時期,故而只能在與財閥的交鋒之中,慢慢的妥協。
「寄生蟲」隱含了兩層涵義:
長期處在這種的環境下的韓國人們變得麻痺,高位的人覺得理所當然,而社會底層的人,想要上位,只能寄生於權貴這一條道路。而有錢人也需要聘用司機,管家,寄生於他們協助處理生活瑣事。 電影中不留情面地揭示了社會性的血腥殘酷的一面,它擊破了政客的雞湯式謊言和民眾聊以自慰的勵志夢,展示了一個在理想條件下仍然是血淋淋的現實社會。
②奉俊昊導演刻意為之,故意讓人物臉譜化,最小化人物個性,最大化其階級特徵,讓每一個人物都成為了一個「社會符號」
電影《寄生蟲》不講「人性」,而講「社會構成」的好片子。在電影角色塑造技巧中,人物臉譜化一般用來批判角色而塑造。一窮一富的兩家人,每個人在個體行都是立體的,在社會階級裡面,又極具代表性的,這種經歷也是可以複製的。不管是舊女傭家,還是新的一家,只要一個家庭成員進入了富人家,就會把全家帶進來然後開始」寄生「。
在生日派對的血腥之後,金爸爸又沿著舊女傭老公的老路,回到地下室繼續「寄生」。在《寄生蟲》電影中塑造的富人,完美臉譜化了大眾印象中的——
奉俊昊導演拍的太克制,從頭到尾帶領觀眾走在理性思考的路線上,近乎殘忍地剝奪了觀眾本能的「共情」欲望,通過一個個精湛鏡頭語言,全靠視聽引發理性思考。這部電影,並不是人性的碰撞,而是社會符號和符號之間的碰撞。
①貧窮不是原罪,改變窮人思維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維。《寄生蟲》中蹲在馬桶臺上才能蹭到樓上人家的WiFi,還為此將賺的一筆錢都用來買酒買菜一起慶祝,包括那個在樸家地下室藏了四年多的男人,覺得地下室有吃有喝很舒服。
窮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更擅長消費,他們會節衣縮食,為的就是買一個超出當前消費水平東西,藉此贏得別人的羨慕和崇拜。富人在乎長遠利益,更擅長投資,每一次投資都有長遠的目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自己學習和人脈交際這兩方面上非常捨得花錢,往往也能得到不錯的回報。
②不以貧窮為藉口,開闊眼界和格局
基宇一家從來不都會深入思考樸家的財富是怎麼得來的,只是看見了富人的優越生活,就幻想著能不靠勞動就能過上同樣的生活。同時,認為善良是因為富裕,理直氣壯的自己的邪惡和欺騙等手段開脫,其實也是間接的不相信自己可以有尊嚴地活著。
不要認為窮,就找各種理由來為自己不順利的藉口。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格局,這並不是專屬富人的東西。窮人的格局,可以通過開闊眼界和擴寬視角放大格局,比如讀書,學習,及時更新信息和復盤,增長見識,與富人思維的人相處和交往,學會合作共贏,讓自己擺脫短淺的目光,從而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改掉偏見,更加包容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③人可窮,志不可短
基宇一家人略施小計就能把富人玩弄於鼓掌之間,可見他們是多麼地聰明和擅於偽裝,可是他們就是太「偷奸耍滑」了,不把聰明勁兒用在正途上,才無法改善那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聰明是一種天賦,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善良卻是一種選擇,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窮不可怕,怕的是沒骨氣,沒尊嚴,沒底線。經濟的貧窮只是暫時的,完全有能力改變目前的困境,人不能因為貧窮而志短,因為精神的貧窮遠比物質的貧窮要可悲得多。天下是不會白白掉餡餅下來的,從一個窮人,變成一個富人,成功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世上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一個字:拼。有一首歌曲就是這樣唱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④機會面前,腳踏實地
基宇被朋友推薦給富家人當家教,從一開始就耍小心機勾引富家女,一心想著靠跟她結婚逆襲而不是腳踏實地、好好工作,更把朋友的信任與囑託拋之腦後。全家人通過坑蒙拐騙,好不容易都進入樸家工作,卻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趁著樸家人外出露營,就肆無忌憚地在別人客廳吃喝玩樂、泡別人的浴缸、睡別人舒適的大床。
機遇是建立在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基礎之上的,想只憑機遇建功立業的人,那他一定不會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人。曾以為考上大學就會有前途光明的未來,幻想畢業以後的光鮮亮麗生活,然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贏家。人生的成功是一步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能拯救人生的,也從來不是空想,而是踏踏實實的努力。
基宇一家都是有實力過上好日子的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懶惰,總想走捷徑實現成功。本可以選擇上進和努力,卻選擇了寄生和暴力,我覺得不管是苟且偷生,還是站在太陽底下努力的活一把,選擇權在自己手上。結合全文解讀的三個角度,以及最後的四點現實思考,希望能幫助觀影者更加了解這部影片,從多個角度來解讀。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