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窮人與富人是對立統一的存在,解讀韓國社會問題的本質

2020-08-19 予小草說悟空

大家都知道韓國電影要多現實就有多現實,今天講的是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僅從故事內容來講,還是太過單一,想要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解讀。




韓國電影的題材,大多以現實主義風格為主,今天所講的電影《寄生蟲》,故事內容是一個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與富貴人家樸家,寄生與被寄生的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揭示了韓國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問題。


豆瓣評分高達9.1的《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秦俊昊拍攝,擅長使用高超的視聽語言技巧鏡頭,聚焦社會問題,將人性中黑暗的地方暴露在觀眾面前,引發觀影者公憤或者進行反思,其代表作品就有影迷熟知的《綁架門口狗》《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雪國列車》等。


該電影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比如坎城電影節(第72屆)金棕櫚獎,金球獎(第77屆)最佳外語片獎,尤其是含金量超高的第92屆奧斯卡就拿下了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


關於這部電影,不少解讀都是關於導演攝影的技巧,故事內容等等,在我看來,一個國家有富人,就會有窮人,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存在,既然導演刻意安排出現,那一定會有其中的道理。本文將從三個角度來深度解讀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社會問題,在第四部分,予小草說電影會結合全文,談談窮人與富人兩者之間的問題帶來的幾點現實啟發。

  • 窮人與富人的差距: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有錢人越來越富,而窮人還在為生存而掙扎
  • 窮人與富人的階層: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富人會無時無刻標榜自己的身份,窮人的自卑會被欲望蒙蔽雙眼急切的想改變現狀
  • 窮人與富人的矛盾:不光是金錢和地位的不對等,身處的環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對等,還有獲取信息的不對等


01、窮人與富人的差距: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有錢人越來越富,而窮人還在為生存而掙扎

①基宇一家還在社會的底層的生存掙扎,想要改變現狀,卻從不努力付出,想要實現理想,卻只是安於現狀

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同時也是一個財富分布十分不均的國家,貧富差距非常明顯。基宇一家就像很多韓國首爾居民的縮影,住在暗黑不見天日地下室,父母靠打零工生活,對於零工工作也十分的不認真,草草了事,基宇高考落榜四次,妹妹有美術天賦,卻只用在了PS技術上幫哥哥偽造學歷。每天全家人還在為明日的早飯發愁,掙到一筆錢了,不是想著去投資,而是買酒買菜大吃大喝。

想要改變現狀,卻從不努力付出,想要實現理想,卻只是安於現狀。基宇一家人從撒第一個謊到最後用無數個謊言來圓場,陸陸續續全家都進了樸家,拿著不菲的薪水,基宇還在幻想自己能和樸社長的女兒結婚,全家人大翻身,可紙終究還是包不住火,在過度貪慾下一切真相都被曝光。

②樸社長一家有錢更知道如何掙錢,主動去爭取,不安於現狀,實現自己的目標

基宇第一次去樸社長家就被山上豪宅的景色給震懾到了,草坪,綠色植被,龐大的空間,還有無處不在的房間,比起基宇一家的地下室,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在電影結局時,基宇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考上大學賺到了很多錢,買下了這一座豪宅,據奉俊昊導演的解釋:「如果以韓國現在人均工資來算,要買下這棟豪宅,可能需要547年。」

富人樸社長一家,社會地位和收入都非常之高,可能是窮人幾輩子才能努力得到的人生。樸社長作為富人,眼光很長遠,在影片我們可以看得出對兒女的教育投資十分大方,請家庭教師,培養才藝和素質,請傭人為自己工作,整理家務,從而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花時間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會通過行動去爭取想要的一切。

同時也揭示富人階層不為人知的「醜態」,閒來無事還會當著妻子的面幻想說道把車上發現的陌生女性的內褲穿上會增加趣味,對平日深惡痛絕的禁品也會有一番嚮往。影片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正如現實生活中,好人與壞人都有善惡兩面性。

導演秦俊昊採取了對準的攝影風格,在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有錢人越來越富,而窮人還在為生存而掙扎,加入了黑色諷刺和黑色驚悚元素,對於不同階層人物的多面性的刻畫,又避免了善惡黑白的簡單粗暴對比。

02、窮人與富人的階層: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富人會無時無刻標榜自己的身份,窮人的自卑會被欲望蒙蔽雙眼急切的想改變現狀

①前半段黑色幽默,後半段頭皮發麻,覺得荒誕又現實,無處不在的窮人的味道,激化了雙方階層的大矛盾

該電影在核心主題——寄生蟲,需要宿主,有可以依賴的條件才能生存(地方或動物),而影片中的貧民窟基宇一家就是依賴於富人樸家過上了好的生活。電影充滿了犀利的諷刺,使用了大量的隱喻,直接指向了人類社會中最敏感的問題:階層。

看似電影在說兩個家庭的階層,一個底層家庭「寄生」頂層家庭的離奇故事,實則說的是整個韓國窮人和富人階層。基宇一家剛剛寄生到富豪家裡時,小多頌便聞出了4人身上都有一樣的味道,這讓一家四口認為是用了同樣的洗衣粉和香皂,其實暗指是窮人身上的窮酸氣。

電影的前半部的基調是比較平穩的,到了後半部開始來了180度的大轉彎。前半段黑色幽默,後半段頭皮發麻,覺得荒誕又現實。導演在影片中無處不在的採取了窮人的味道,串聯成了激化雙方的階層的大矛盾,不管是否是演員刻意表演,的確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不公平感。

②窮人的味道的隱喻,一箭雙鵰,既表達了窮人的地位和現狀,又把富人的偽善和冷漠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樸家取消野營趕回家中,做起臨時主人的基宇一家與前管家夫妻的一場爭鬥後,只能四處躲避。樸社長一家並不知情家中發生的事情,躺在沙發上跟妻子說起了金爸爸窮人身上的味道,富人看來那是一股永遠都洗不掉的味道,最討厭逾越貧富之間界線的人。

  • 比如畫面一:樸太太對開車司機金爸爸身上味道的嫌棄
  • 比如畫面二:在生日派對上,金爸爸的一雙兒女基宇和基婷倒在血泊中,而金社長只是噁心的捂著鼻子,完全就是一個人看到蟑螂時候嫌棄的表情,拿起草地上的鑰匙,沒有同情,沒有震驚,沒有關心,只有噁心。
  • 比如畫面三:這讓金基澤的自尊心受到強烈的衝擊,積累在心中憤怒在這一刻集中爆發,他就機械式地朝富人爸爸走去,拿起匕首捅進了樸社長的心臟……

這些畫面強化富人自帶的冷漠、優越感,以及和窮人之間不可打破的心理距離感。奉俊昊將社會貧富階層的關係呈現得如同一碗清水般透徹,聚焦在貧富差距的本質,通過窮人的味道這一細節的處理,一箭雙鵰,既表達了窮人的地位和現狀,又把富人的偽善和冷漠展現的淋漓盡致。

兩者的思想,行為,身處的環境,職業方向,未來等等,導演通過大量的鏡頭語言和細節化處理,展現了關於地位、抱負、物質主義和父權制家庭的真實的韓國社會。


03、窮人與富人的矛盾:現實的韓國社會底層與財閥之間處於妥協與被妥協的關係,寄生於被寄生之間的關係

奉俊昊導演的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很簡單,揮動貧富差距的利刃,一刀劈開赤裸裸的社會階層皮囊,透出的鮮紅色如此觸目驚心。讓觀眾不由感到心底的寒顫,讓人反思韓國整個國家是怎麼了?

①現實的韓國,壟斷企業佔據了三分之二,還有大量的財閥集團

韓國人具有極高的忍耐性,財閥雖然壟斷了韓國的財富,掠取了絕大多數的資源,但是普通韓國人並不會表現出極大的反抗,他們的政府再也回不到樸正熙的獨裁軍政府時期,故而只能在與財閥的交鋒之中,慢慢的妥協。

「寄生蟲」隱含了兩層涵義:

  • 一是社會依賴於舊的發展模式,造成了上層毫無壓力的寄生於整個社會,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
  • 二是下層想要出頭,只能寄生於有錢人,只能夠投機,整個社會底層並沒有改變社會結構體制的欲望。

長期處在這種的環境下的韓國人們變得麻痺,高位的人覺得理所當然,而社會底層的人,想要上位,只能寄生於權貴這一條道路。而有錢人也需要聘用司機,管家,寄生於他們協助處理生活瑣事。 電影中不留情面地揭示了社會性的血腥殘酷的一面,它擊破了政客的雞湯式謊言和民眾聊以自慰的勵志夢,展示了一個在理想條件下仍然是血淋淋的現實社會。

②奉俊昊導演刻意為之,故意讓人物臉譜化,最小化人物個性,最大化其階級特徵,讓每一個人物都成為了一個「社會符號」

電影《寄生蟲》不講「人性」,而講「社會構成」的好片子。在電影角色塑造技巧中,人物臉譜化一般用來批判角色而塑造。一窮一富的兩家人,每個人在個體行都是立體的,在社會階級裡面,又極具代表性的,這種經歷也是可以複製的。不管是舊女傭家,還是新的一家,只要一個家庭成員進入了富人家,就會把全家帶進來然後開始」寄生「。

在生日派對的血腥之後,金爸爸又沿著舊女傭老公的老路,回到地下室繼續「寄生」。在《寄生蟲》電影中塑造的富人,完美臉譜化了大眾印象中的——

  • 「富人」:體面、奢侈、偽善、冷漠;爸爸的職業可以是:金融和網際網路的老總。
  • 「窮人」:小氣、精明、愛算計、胸無大志、無勇無謀;爸爸的職業可以是:司機,修理工,打零工,甚至是無業游民。

奉俊昊導演拍的太克制,從頭到尾帶領觀眾走在理性思考的路線上,近乎殘忍地剝奪了觀眾本能的「共情」欲望,通過一個個精湛鏡頭語言,全靠視聽引發理性思考。這部電影,並不是人性的碰撞,而是社會符號和符號之間的碰撞。

04、基於《寄生蟲》的窮人與富人兩種社會階層的問題,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現實思考:

①貧窮不是原罪,改變窮人思維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維。《寄生蟲》中蹲在馬桶臺上才能蹭到樓上人家的WiFi,還為此將賺的一筆錢都用來買酒買菜一起慶祝,包括那個在樸家地下室藏了四年多的男人,覺得地下室有吃有喝很舒服。

窮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更擅長消費,他們會節衣縮食,為的就是買一個超出當前消費水平東西,藉此贏得別人的羨慕和崇拜。富人在乎長遠利益,更擅長投資,每一次投資都有長遠的目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自己學習和人脈交際這兩方面上非常捨得花錢,往往也能得到不錯的回報。

②不以貧窮為藉口,開闊眼界和格局

基宇一家從來不都會深入思考樸家的財富是怎麼得來的,只是看見了富人的優越生活,就幻想著能不靠勞動就能過上同樣的生活。同時,認為善良是因為富裕,理直氣壯的自己的邪惡和欺騙等手段開脫,其實也是間接的不相信自己可以有尊嚴地活著。

不要認為窮,就找各種理由來為自己不順利的藉口。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格局,這並不是專屬富人的東西。窮人的格局,可以通過開闊眼界和擴寬視角放大格局,比如讀書,學習,及時更新信息和復盤,增長見識,與富人思維的人相處和交往,學會合作共贏,讓自己擺脫短淺的目光,從而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改掉偏見,更加包容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③人可窮,志不可短

基宇一家人略施小計就能把富人玩弄於鼓掌之間,可見他們是多麼地聰明和擅於偽裝,可是他們就是太「偷奸耍滑」了,不把聰明勁兒用在正途上,才無法改善那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聰明是一種天賦,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善良卻是一種選擇,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窮不可怕,怕的是沒骨氣,沒尊嚴,沒底線。經濟的貧窮只是暫時的,完全有能力改變目前的困境,人不能因為貧窮而志短,因為精神的貧窮遠比物質的貧窮要可悲得多。天下是不會白白掉餡餅下來的,從一個窮人,變成一個富人,成功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世上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一個字:拼。有一首歌曲就是這樣唱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④機會面前,腳踏實地

基宇被朋友推薦給富家人當家教,從一開始就耍小心機勾引富家女,一心想著靠跟她結婚逆襲而不是腳踏實地、好好工作,更把朋友的信任與囑託拋之腦後。全家人通過坑蒙拐騙,好不容易都進入樸家工作,卻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趁著樸家人外出露營,就肆無忌憚地在別人客廳吃喝玩樂、泡別人的浴缸、睡別人舒適的大床。

機遇是建立在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基礎之上的,想只憑機遇建功立業的人,那他一定不會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人。曾以為考上大學就會有前途光明的未來,幻想畢業以後的光鮮亮麗生活,然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贏家。人生的成功是一步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能拯救人生的,也從來不是空想,而是踏踏實實的努力。

結語一下:


基宇一家都是有實力過上好日子的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懶惰,總想走捷徑實現成功。本可以選擇上進和努力,卻選擇了寄生和暴力,我覺得不管是苟且偷生,還是站在太陽底下努力的活一把,選擇權在自己手上。結合全文解讀的三個角度,以及最後的四點現實思考,希望能幫助觀影者更加了解這部影片,從多個角度來解讀。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寄生蟲》故事情節簡單明了,窮人和富人的階級對立
    《寄生蟲》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窮人和富人的階級對立。故事從窮人一家四口的生活展開,到兒子成為了富裕一家大女兒的家教,再通過一些小伎倆讓自己的姊妹和父母一步步替換了原本給富人提供效勞的司機和管家。其次,這部電影表達了兩個觀點:第一個,富人註定富,窮人必然窮。
  • 對立與冷漠不僅體現在富人與窮人之間,而且體現在窮人與窮人之間
    基於此,韓國電影中「兒童」的形象也是自然人性的象徵,例如《流感》中的美日和《釜山行》中的秀安,體現了自然人性中的「憐憫心」。《寄生蟲》中,多慧和多頌體現了自然人性的無分別性。「氣味」在《寄生蟲》中是下層人的象徵,樸社長通過「氣味」判定人的階層,樸太太也因為司機金基澤的「氣味」而面露不悅。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拷問了富人的道德和窮人的欲望
    是的,是有沒有穿鞋子……《寄生蟲》這部以窮富兩個家庭作對比來講故事的電影,深刻刻畫了韓國令人驚訝的貧富差距,批判韓國當代社會貧富差距,從一個側面也可看出韓國電影在現實主義題材上的表現力,已經跨過文化和語言藩籬,被全世界影迷接受,也因此令人久久難忘。導演奉俊昊這種對社會階層差距的拷問,對不同階層生活的描繪對比,是憑空而來的嗎?當然不是,因為它反映了貧富問題是具有普遍性的。
  • 窮人與富人之戰:《寄生蟲》與奉俊昊電影
    今天,韓國導演奉俊昊和他導演的《寄生蟲》,徹底徵服了奧斯卡。最終,《寄生蟲》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含金量最高的大獎。不誇張地說,2020年的奧斯卡,被《寄生蟲》橫掃了。《寄生蟲》去年就在國內火過一次,因為它在坎城電影節拿了大獎,更重要的是,電影裡講到的「窮人和富人」的階級問題,很容易讓觀眾們感同身受。畢竟,貧富差距所引發的問題,我們都是親歷者。
  • 《寄生蟲》:是窮人對富人的寄生,還是富人對窮人的寄生
    《寄生蟲》中有著雙重寄生關係:窮人在樸家的寄生;樸氏夫婦對僱傭者的寄生。「寄生」是人際間關係的異化,其深層原因在於:人生意義的剝離;崇高價值的消解;自然人性的遮蔽。對於這種人性的危機和生存困境,應該尋求從「寄生」到「共生」關係的範式轉變:擴充自然之善和重建崇高的價值觀。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二維世界:窮人的雨天,富人的晴天
    《寄生蟲》基於此,鮮活地展現了現今韓國社會階層分明的生態系統,以橫切面的手法集中到兩戶家庭關係及生活的框架之中。憑藉著多年摸爬滾打積累出來的機敏,基宇、基婷、金基澤與其妻忠淑相繼輪番登場,裡應外合地住進了富人家庭,他們搖身變為外教、美術師、司機和保姆,以寄生蟲複製和繁育般的態勢無形佔據了整個堂皇的富人別墅。一場大雨的到來揭開了更深的陰謀,原來這戶層層疊疊的建瓴高屋正是蔭蔽「寄生蟲」的最佳場所!
  • 如何區分富人與窮人?憑味道就能判斷,這部韓國電影太敢拍了
    吐老師來為你解讀。窮人依附著富豪的殘羹剩飯存活,在他們世界裡沒有「生活」,只有「活著」,他們依然樂此不疲。關於氣味氣味,在《寄生蟲》裡是一個潛在的線索,也是判斷窮人與富人的標誌。為什麼這麼說呢?影片中有這樣幾個細節。
  • 寄生蟲:富人穿鞋,窮人光腳,引發深刻思考
    韓國影片《寄生蟲》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寄生蟲》也成為了好萊塢歷史上第一部獲最佳影片大獎的非英語語種的影片,這對於好萊塢以至於世界電影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 豆瓣9.2分韓國電影《寄生蟲》,窮人的味道是一樣的
    絕大部分都是對《寄生蟲》肯定的聲音:「太精彩了!兩個小時根本停不下來!」「把商業片做到了極致。」「戲劇張力很強,懸念十足。」剩下少數,表示「電影雖好,但仍有進步空間」:「富人太蠢,形象太簡單。」「講得太明白了,不會再看第二遍,沒意思。」
  • 豆瓣評分8.7《寄生蟲》一部窮人的社會寓言,竟讓人感到……
    這不可以封神之作的寄生蟲,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讓各大電影節的評委為之傾倒?本篇主要聚焦的是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微妙差距。在現代社會,雖然不像古時候那樣有著嚴格的等級差別非常的不符合人性,但是現在好像也有著一個穩固的階級關係。富與窮之間是否可隔了一張隱形的玻璃?看似窮人只要努力就能夠撞碎這一塊玻璃從而成為富人,但這塊玻璃就如同防彈玻璃一樣,不那麼容易被撞碎。
  • 奧斯卡點評之《寄生蟲》:我們究竟該怎麼看待窮人?
    所以,今天我想對這部紅得發紫的韓國電影說一些不同觀點。看《寄生蟲》的時候,很容易就聯想到獲得去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並獲得前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這兩部先後獲得金棕櫚獎的電影出奇地相似,一個拍了一家子小偷,一個拍了一家子騙子。他們的視角都指向社會底層的窮人,但得出的結論卻有所不同。
  • 豆瓣9.1高分影片《寄生蟲》,秒懂窮人與富人本質
    如今,影片市場百花盛開,今天聊一部奧斯卡佳片,它就是《寄生蟲》。豆瓣評分9.1,典型的高分影片,值得一看。韓國影片的一大特點就是太接近現實,發人深思,甚至會不寒而慄。影片是《殺人回憶》導演奉俊昊,主演宋康昊再次上演演技炸裂。
  • 《寄生蟲》: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富人和窮人
    前段時間很火的韓國電影《寄生蟲》,熱度不亞於前三年前的《釜山行》,豆瓣更是打出了8.7的高分。看了一下主演名單,終於知道為什麼會火的。主演宋康昊,說出他的作品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看過,像《辯護人》、《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都是口碑之作。而這部《寄生蟲》又是怎樣的驚喜?
  • 貧富差距:窮人爬十層樓,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寄生蟲》—窮人與富人最近小編又重溫了一遍之前大火的韓國電影,獲得坎城金棕櫚和攬獲奧斯卡各項大獎的《寄生蟲》,影片主要講述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故事。樸社長,一個特別能賺錢的富人,一家四口住在價值上億帶地下室的房子,僱傭專職管家、司機為其生活提供服務。
  • 電影《寄生蟲》全新精彩解讀,深入了解真正的「寄生蟲」
    電影片名《寄生蟲》便有一個雙向含義,不僅指窮人依附於富人,導演奉俊昊說過"富人也要依賴窮人照顧,司機,保姆、家教、洗衣機、私廚'寄生蟲'也可以稱呼有錢人"從影片最表面來說,先不考慮影片中誰是寄生蟲,若選出影片中一位宿主,那樸社長應當之無愧,因為他創造財富來維繫這個家庭,供應整條食物鏈,他身邊的僱傭者甚至是他的妻子家人都是他身邊的"寄生蟲
  • 《寄生蟲》:階級間無法跨越的鴻溝
    一、導演特色(一)主題聚焦社會問題本片的導演奉俊昊畢業於社會學專業,以社會學的視角將抽象的社會問題以《寄生蟲》電影的具象化形式呈現。(二)二元對立的故事情節敘事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在電影中將窮人與富人這一組二元對立的概念闡釋的淋漓盡致,使故事的階級衝突更加強烈,對電影主題階級突顯起到了烘託作用。例如窮人的劫後餘生時,卻是富人舉行派對的狂歡時刻。其中的二元對立,有主題內涵中的貧窮與富有對照關係有個人與社會。
  • 《寄生蟲》|窮人的確很可憐 但是富人又有什麼錯呢?
    沒錯,一切的一切,正如這部電影的名字般切合實際,寄生蟲三個字便能完美概括。至此,窮人一家在偌大的豪宅裡,以互不相識且各司其職的身份堂而皇之的存在了。對一切渾然不知的他們,先是討論著「金司機」身上窮人的味道,後又臨時做起了夫妻該做的事,更直言不諱的提起了那條所謂的車上發現的「廉價內褲」,顯然富人夫妻覺得那是可以讓他們產生新鮮快感的東西。此時,正躲在沙發下的「金司機」倍感恥辱,他一邊害怕被發現,一邊若有所思,一邊又不停的聞著自己究竟是什麼味道?
  • 《寄生蟲》:窮人依靠寄生富人得以生存,界線一旦被打破會怎樣?
    《寄生蟲》這部電影,如果沒看過它的話,聽名字很容易被當作是恐怖片,但它其實講述的是窮人通過「寄生」富人的方式生存的故事。這是一部韓國影片,首次上映是在法國,並且獲得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就算到現在,這部影片的評分也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國內外影迷的喜愛。
  •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入圍,導演美夢成真,韓國歷史第一
    韓國是東亞的殖民國家之一,韓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殖民史。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的階級意味非常濃厚,韓國貧富懸殊大,一家人沒有工作,一位富人好心收留了他們給他們安排了工作, 不是有錢人善良,是他們有了錢才善良。一家人從折披薩盒到變成吃披薩的人,成為富人家的寄生蟲。
  • 《寄生蟲》傻白甜富人和刻意化窮人真的是敗筆嗎?
    看到許多朋友對傻白甜的富人刻畫以及聰明機智的窮人刻畫產生了質疑。如果說《寄生蟲》最大的敗筆是什麼,那也許就是因為,人物塑造讓人不信。觀眾不信任這個人物,自然代入感就會變差,很難想人物所想、感人物所感。只能當個冷眼的看客,理性之餘少了足夠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