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賣代餐粉的微商,三年了還沒瘦下去

2021-01-13 網易科技

最近兩年,代餐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呢?朋友圈被微商刷屏,抖音、小紅書上更是隨處可見明星們的帶貨視頻。數據顯示,京東11.11「開門紅」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大增20倍。

不過,消費者對代餐卻是褒貶不一。有人極力種草,說真的靠代餐成功減肥了;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良;也有人稱代餐口感太差,很難堅持吃下去。

代餐究竟是不是「智商稅」?「代餐減肥法」靠譜嗎?我們和幾位消費者、營養專家、業內人士聊了聊。

01吃瘦的還是餓瘦的?

提起代餐你會想到什麼?健身?減肥?

代餐,顧名思義,是指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產品。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代餐可分為兩大類別,即日常代餐和功能代餐。

其中,日常代餐主要以替代正餐、便捷飽腹為目的,如穀物、麥片、餅乾、零食等,這類代餐在當前市場上滲透率較高,需求更加大眾化;功能代餐則以減肥、塑身等功能性需求為目的,在細分品類上更加多元,如代餐奶昔、斷糖飲食、蛋白能量棒、防彈飲料等。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代餐被貼上了「減肥神器」「身材管理利器」等標籤,依靠代餐減肥、控制體重似乎成為一種新時尚,打開一些社交App,更是給人一種「半個娛樂圈都在吃代餐」的感覺。

▲電商平臺上的代餐產品

今年夏天,27歲的莎莎也跟風買了一箱蛋白棒,想嘗試所謂的「代餐減肥法」,但只吃了幾天她便果斷放棄了。「口感太差了,飽腹感也沒那麼強,一餐只吃這個很快就餓了,反而會吃的更多。」莎莎說。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嘗過「代餐減肥法」的甜頭。

北京白領肖肖告訴中新經緯,她曾經喝代餐粉一個月瘦了10斤。「我是早餐正常吃,午餐和晚餐喝代餐粉,不吃主食,只搭配著吃一些蔬菜、雞胸肉等。」但遺憾的是,恢復正常飲食後,肖肖的體重很快就反彈了。「後來我斷了夜宵,每餐減量,不喝奶茶,不喝飲料,同時增加運動量,才又慢慢瘦下來。」

肖肖認為,減肥不能太過於依賴代餐,否則很容易像她一樣反彈。

微博網友@嘰嘰賦唧唧則稱,自己以及身邊的朋友都嘗試過所謂的「代餐減肥法」,的確有一定效果,「代餐的飽腹感不如正常食物,但至少不會像節食一樣讓人看上去沒精神、皮膚暗淡。」

不過,在95後蛋蛋看來,自己能瘦下來並不完全是因為代餐。「去年,我吃了一段時間的代餐餅乾,也真的瘦了。但是我在吃代餐餅乾的同時,也要求自己很多東西都只能吃一點點,所以我覺得我不是吃瘦的,而是餓瘦的。」蛋蛋對中新經緯說。

對於「代餐減肥法」靠不靠譜,網友們也有不同看法:

@菠蘿郭: 同公司的一位姐姐在喝代餐粉,一個月一個療程,4000多元,然後一天三頓各一袋,20g,其餘都是吃黃瓜之類的。其實吧,我覺得喝20g別的東西也能瘦。

@itservesyouright: 我有個朋友吃代餐奶昔,一個月胖了五斤。

@za小劉雯: 朋友圈裡賣代餐粉的微商,說要減到110斤,快三年了還沒減下去。

@二豆哈哈:代餐的營養太過於單一,長期食用恐怕會導致營養不良。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代餐並不具備減肥功效,那些號稱「減肥神器」的產品,也只是起到幫助消費者節食的作用。

阮光鋒曾舉例,部分消費者吃代餐產品之所以能瘦下來,是因為減少了熱量攝入,如一袋代餐粉的熱量在200千卡以下,而我們平時吃一頓飯的熱量為500-1000千卡。但這種減肥方式並不健康:代餐產品大多消化較快。在同樣的熱量上,正常的飯菜含有很多膳食纖維、脂肪、蛋白質,可以延緩胃排空;而代餐特別是代餐粉這種流食卻把胃排空的時間大大壓縮了,對於餐後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阮光鋒認為,減肥的關鍵在於控制能量收支平衡,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能量攝入,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管住嘴,邁開腿」。

▲某代餐產品

02國內代餐市場「疫」外爆發

儘管消費者對代餐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行業正在加速發展。

據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報告,中國代餐行業起步較晚,2010年,維維嚼益嚼(SOYJOY)上市,算是中國最早一批代餐產品。2015年,若飯成立,開始在微信通過眾籌小範圍售賣產品;同年,棒吧(have a good bar)成立。彼時,國內代餐產品在功能、形態等方面還較為單一。

2016年-2018年,中國代餐行業進一步發展,野獸生活、超級零、原始廚房等代餐品牌陸續湧現,減肥功能也日漸突出。期間,紐西蘭代餐品牌Smeal、英國代餐品牌Huel相繼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瓶裝代餐」等概念。

2019年,國內代餐行業迎來爆發,網紅代餐品牌ffit8、WonderLab均在這一年成立。同年,Keep、康師傅、樂純等非代餐品牌也宣布進軍代餐領域。

資本同樣看好代餐的發展。天眼查數據顯示,成立於2019年1月的WonderLab,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IDG資本、凱輝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

▲WonderLab已經累計完成4輪融資

在資本市場狂奔的還有王飽飽、ffit8。據天眼查數據,王飽飽的最新融資進程已經走到B輪。2020年4月27日,王飽飽完成近億元的B輪融資,而這距離上一輪融資僅四個月的時間。

2020年7月,ffit8也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元首輪融資,復星銳正資本領投,個人投資人知名主持人李靜、戴軍跟投。

據中新經緯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就已有10多個代餐品牌獲得資本投資,除上述幾家品牌外,還包括超級零、鯊魚菲特等。其中,鯊魚菲特半年內先後完成了天使輪、A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達2500萬元人民幣。

▲鯊魚菲特半年內先後完成了天使輪、A輪融資

「代餐產品的消費人群最早只局限於專業運動員、健身人士等,2015年後,國內代餐市場出現了多層次、多人群的增長,尤其是新生代消費人群的加入。這部分人群已經把顏值管理、體重管理、健康管理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對國內代餐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

據央視財經報導,目前,代餐行業的銷售體量及消費者人數均有著穩步增長,主要消費人群已從90後變成了95後,他們中大部分消費者每年對代餐的投入金額超過了3000元。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對中新經緯表示,與國外相比,中國代餐行業尚屬於初級發展階段,體量還相對較小,「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消費者更加注重健康,這將進一步推動國內代餐行業的發展。」

ffit8創始人張光明也曾提到,原本以為輕體代餐產品要花十年時間才能成為年輕人的日常消費習慣,但經過了疫情的教育,這一時間很可能會縮短到五年,甚至更短。

據歐睿數據,2017年、2018年,中國代餐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57.34億元、62.96億元,而2020年,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

03亂象叢生,亟需監管

國內代餐行業百億市場規模背後,隱藏著不少問題。

比如營養成分單一、營養成分標註不明。中國營養學會曾在《代餐食品》 團體標準中建議,長期食用代餐的人群,每日需最低攝入能量800kcal、蛋白質50g,另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葉酸、鈣等19種營養素。

▲《代餐食品》 團體標準截圖

不過,中新經緯記者在一知名代餐品牌的產品成分表中看到,不同口味的代餐奶昔,能量值均不足300kcal/瓶,此外也未明確標註產品含有多少種營養素及每種營養素的含量,消費者無法從中獲知產品的具體營養成分。不過,該產品卻宣稱,「一瓶代一餐,哪餐都可以代」。

▲某知名代餐品牌產品成分表

阮光鋒告訴中新經緯,從營養學的角度,全營養配方的代餐產品是可以替代正餐的,不過需要科學配比,一般企業很難做到,尤其是一些小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代餐行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據安徽衛視此前報導,浙江一位女大學生小宋身高165釐米,體重不到60公斤,因認為自己不夠苗條,就通過微商購買了代餐粉和代餐餅乾。食用半個月之後,小宋一直出現腹脹等不適反應,被上海一家三甲醫院確診為肝小靜脈閉塞,很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肝臟衰竭。後來病情惡化,出現多器官衰竭症狀,最終進行了肝移植。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也曾提示,因從微商購買的代餐粉中含有違禁藥品鹽酸西布曲明,有消費者食用後出現腹脹、肝臟疼痛等不良反應。

有專家指出,目前市場上有部分代餐產品是「三無產品」,未標註成分、未標明出產地,也沒有經過規範的臨床驗證。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沈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消費者無從得知這些產品添加了哪些成分,有些代餐產品可能違規添加導致腹瀉、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如鹽酸西布曲明、酚酞、利尿劑甚至毒品安非他命等,如果長期食用,可能會對胃腸道、肝臟、腎臟等器官產生副作用。

「上述問題是目前整個代餐行業的痛點以及難點。代餐在國內興起以後,還未有相應的國標、規範等對其進行約束,以至於消費者在選擇代餐產品時,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朱丹蓬表示。

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在報告中也提到,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是目前代餐行業的威脅之一。報告指出,目前市場對於代餐品類的定義不明確,存在多、散的情況,大部分代餐品牌都是新興品牌,消費者認知還較為模糊,需要權威界定行業標準,佔據品類心智。

中新經緯記者了解到,2019年11月22日,中國營養學會發布 《代餐食品》 團體標準,該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此之前,國內尚沒有適用於體重控制人群的代餐食品國家標準或團體標準。

「當行業進入一個成長期後,首先要解決的便是規範化問題,這樣才能讓整個行業進入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規模化的階段。所以,儘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權威性行業標準,是國內代餐行業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朱丹蓬稱。

此外,徐雄俊認為,除制定行業標準外,頭部企業也應以身作則,承擔相應的責任,引領整個行業朝著健康、規範的方向發展。

(文中莎莎、肖肖、蛋蛋均為化名)

文:閆淑鑫 標題責編:閆淑鑫 羅琨 趙佳然

本文來源:中新經緯 責任編輯: 張祖韜_NT5054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賣有毒「減肥藥」7名微商被判刑
    見自己吃的減肥藥如此受歡迎,林某某打起了做微商生意的算盤。她聯繫到銷售該減肥藥的商家,做起了該藥的代理。林某某拿貨的價格是90元每瓶,她賣給他人的零售價格為260元每瓶,而給其下線代理的價格為90元至210元不等每瓶。截至案發,林某某零售及賣給代理共計1400餘瓶,累計銷售金額15600餘元,非法獲利72900餘元。
  • 家境殷實的「海歸」竟在朋友圈賣這東西!更讓人意外的是……
    家境殷實的「海歸」竟在朋友圈賣這東西!回國後,他經常向人吹噓雪茄的昂貴與品位,並介紹朋友在「微商」處購買進口雪茄。他們在微信和朋友圈等銷售雪茄,這些雪茄大部分來自海外「代購」,通過郵寄、乘飛機攜帶等方式運回國內,再通過「微商」售賣給本地年輕人,已經形成一套嚴密的採購銷售渠道。今年8月下旬,寧波警方分別在寧波、無錫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高某、韓某、朱某等7人,上下遊賣家一鍋端,收繳「高希霸」等雪茄11種,共計300餘支,涉案金額累計達200餘萬元。
  • 身邊有在朋友圈賣東西的一定要看!蘇州一女子被判刑!
    對朋友圈賣東西,深度君一直覺得只要產品正規合法,就能樂於接受。朋友圈也基本不屏蔽人。你有產品我有需求,交易達成互相方便。這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特有的銷售形式,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有些缺陷爭議也正常。但是對於在朋友圈賣假貨的人可能要注意了。因為這是犯罪會判刑的,近日一名蘇州女子就因為賣假冒奢侈品被判刑。
  • 浙江一微商朋友圈賣瘦身產品被判6年
    日前,台州三門法院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銷售這種咖啡的微商陳某有期徒刑六年,處罰金92.5萬元,以及奚某有期徒刑五年,處罰金78萬元。 通訊員 陳潔 記者 郭婧 半年賣了50多萬元瘦身咖啡 90後奚某在三門某民辦幼兒園從事幼師職業,平時兼職做一下微商,賣些服裝、化妝品等。
  • 2020,傳統生鮮微商大逃殺
    2019年,我們發現傳統生鮮微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許多在這兩年才進入該領域的創業者紛紛退出,並直呼「生鮮是個大坑!」筆者判斷,2020年,傳統生鮮微商領域也會迎來一場大逃殺。想要離開賽道的選手,雖然不會像電影裡那樣被引爆脖子上的項圈,但也耗費掉了大量的時間和心力,且沒賺到什麼錢。而留下來搏殺的,則很可能九死一生,即便成為最後的倖存者,也可能是慘勝收場。
  • 拍拍貸「青年微商」發展計劃
    簡介裡滿滿的正能量,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青年發展計劃越來越走向了微商。 不同於多多或淘寶的助農計劃,這個創始人並非農家出身,而是位寶媽,此前曾是B超醫生,後來因為朋友圈賣波羅蜜而將其發展為副業,發展了不少代理。產品包含了水果以及乳膠用品,當然,對於拍拍貸的粉絲,她不要代理費。 不知道某司是否收了推廣費,這直接就是個微商項目
  • 減肥,我為什麼不推薦代餐粉?小基數女生瘦20斤的三餐分享
    今天收到了一個小夥伴的私信說自己一直吃得不多,吃減肥的代餐粉,根據他們的食譜來吃,一斤也沒有瘦。雖然不能排除個人的體質問題,但是我個人並不推薦大家吃代餐粉來減肥。代餐粉是什麼?代餐粉就是穀類,豆類,薯類,植物根莖,果實等食材,磨成的粉。有的是單一的一種,有的是多種食材的混合。
  • 微商大遷徙
    而探探想說的社交故事,到最後也變成了微商的故事。「玩了兩天只匹到兩三個人,不是做微商的就是約炮平臺」「探探是我玩過最長的套路,裡面的帥哥美女大部分是微商,真的除了微商還是微商」「朋友問我要手機號註冊探探,後來才知道她是用來假裝男網紅做微商」。 那個收購探探的陌陌也沒好到哪裡去。
  • 成本幾十售價880元的減肥藥,一個月能瘦20斤?姑娘吃完就後悔了
    有一款網紅減肥食品賣的很火,宣稱一個月可以瘦20斤,可實際上卻含有違禁成分,究竟是什麼產品呢?吃了減肥藥後身體不適家住在長沙嶽麓區的周女士是一名網絡主播,她的體重一直在105斤左右,想再瘦10斤。有一次,她看到有一個叫「姍小羊」的人在微信朋友圈賣CZ溶脂片,對方宣稱不用運動,不用節食,一個月就能瘦10多斤。周女士立馬就下單買一些,開始的時候覺得還可以,每天不是特別想吃東西,後來身體出現了異常情況,心跳加快,胸悶,而且還睡不著覺。隨後周女士去醫院檢查身體,醫生說,周女士的身體情況有可能跟服用減肥藥有關係。
  • 吃得飽還能瘦?深消委測評10款網紅代餐產品 「代餐粉」到底能否代餐?
    代餐,顧名思義就是代替正餐的食品,表現形式主要是代餐粉、代餐飲料、代餐餅乾等,號稱「吃飽了也能瘦下來」。這類產品自稱的「原理」就是用最低的熱量、最高的營養,做最飽腹的食物。據市場調研機構歐睿的數據顯示,中國代餐食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從2015年的49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72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百億大關。
  • 大學生做微商好在哪裡?新手做微商沒人脈怎麼辦?
    一葉子微商不僅有客服、素材、培訓、稽查這些服務方面的優勢,我們一葉子微商每箱產品都還配有專櫃手提袋,一葉子微商產品做的更加細節化,不管是自己用還是送人都是非常實惠又高大上。微商針對的是大眾,人人都可以做的輕創業,成本投入低,回本快,就是把貨拿回來,賣出去就可以了,但實體店還有鋪租人工水電這些開支,資金回籠可能相對慢一些,微商除了資金方面便捷,資源都還可以共享,顧客維護起來也容易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時間是由你自己控制的,我們上班每天是用自己的時間幫別人做事情,換等價的工資,但是你自己做事業,同樣的時間,換來的回報會完全不一樣,一個人如果能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時間
  • 星佳:拍拍微店,三大舉措成為微商的救命稻草?
    記住,微店上的玩法跟單純的朋友圈賣貨方式根本不同,除了更高大上外,也比朋友圈單一渠道的展示多的多,除了微信端的入口,來自手Q,web端,QQ空間的流量入口都是不錯的哦,當然會玩才最重要,土豪如果想砸錢也還是不錯的,歡迎結識星佳。
  • 朋友圈微商,一場自導自演的騙局
    既是朋友,又是商人,這是在朋友圈售物的「微商」群體們的雙重身份。
  • 給準備做微商的全職寶媽一點建議
    現在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而微商就是其中一種。那全職寶媽如何選擇產品才能把自己的資金利用到最大化,又有什麼方法呢?簡單談一下我的想法吧第一,寶媽可以先去考察一下市場,看一下此類商品的品牌有哪些,代理機制如何,利潤如何,產品是單一還是混合,比如,你想在朋友圈賣襪子、毛巾之類的產品,那就去選好一個品牌,最好這類產品都有,這樣你推廣起來也會比較方便。
  • 一天瘦一斤?微商自製假冒減肥藥被訴
    「一天瘦一斤!」「不用運動,不用節食,輕輕鬆鬆減脂減重!」朋友圈裡的減肥成功案例,總是很讓人心動。然而這些減肥藥真的有效嗎?近日,區檢察院起訴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8年,想要瘦身的魏某通過「閒魚」購買了一些名為「復原燃料」的減肥藥,吃了一段時間後,魏某的朋友發現他瘦了許多,遂向魏某討要購買連結。一來二去,魏某決定自己進貨來賣,賺點差價。
  • 「朋友圈賣雞」結果大學朋友誤會了!還把我拉黑了…
    從供給方考慮,這解決了雞場面臨的問題,拿貨價格能壓低一點;可能大家不清楚,「清遠雞」在我們那是很普遍的特產,要找到好吃的清遠雞不難,一個大型的「山地雞場「,能同時飼養幾萬隻雞,所以多找幾個雞場合作,貨源數量和質量都可以做到非常穩定 ;這位朋友本身就是做房產中介的,朋友圈裡面的好友遍布市區各個小區,消息很容易發散,具有天然的
  • 專訪悅商創始人戴政:科技賦能,開拓微商億萬級賽道
    微商群體現在主要的幾個需求,我認為是這四點。第一個就是支付場景,現在絕大部分微商還沿用著初期直接打款交易的方式,數據上顯示這種交易方式佔比大概65%。雲智能系統聚合支付場景,可以同時擁有多重支付功能。第二點就是客戶和收益管理的追蹤,比如說通過微商自己的APP買了京東的產品,京東怎麼反饋給微商這一端?
  • 張庭打造的「微商帝國」能夠一直玩下去嗎?
    本以為微商在朋友圈消停了一些,沒想到最近又有復甦的跡象。近日,昔日的女明星張庭又火了一把,火爆原因不是其拍的某部電視劇,而是喜提17億買樓。這次是實打實的買下,不是光說不練。說到「喜提」,明明是微商在朋友圈炫富的橋段,怎麼發生在了張庭身上。沒錯,張庭早已淡出影視劇螢屏,轉戰微商的行列,而且做得很大,構建了一個「微商帝國」。
  • 微商媽媽心事多
    最初在家,她試過上網課,一般安排在晚上,卻是寶寶最活躍的時間,纏著找媽媽,仿佛粘在身上;她還想過淘寶刷單,但騙局太多,也不敢做。現在,楊桐在朋友圈賣起了母嬰用品——「哈,我還不是個閒人。」一位做母嬰代理的微商媽媽,朋友圈刷屏的賣貨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