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衛公然抗旨,寶親王弘曆為什麼不敢處理他?

2021-03-05 商代歷史

雍正王朝歷經二十年之久,可謂是經久不衰,而雍正王朝之所以可以受到如此之多的人喜歡,在於他的劇情雖然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雖然很多劇情不符合歷史,但是其刻畫出的人性之處,簡直是爐火純青,使人百看不膩。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個有意思的劇情,那就是在湖南曾靜案中,雍正明確下令要親審曾靜,並且不得對曾靜用刑。可是李衛偏偏沒有聽,反而跑到刑部大牢之中暴打了曾靜,可以說是赤裸裸的抗旨不遵。但結果卻是圍觀的刑部官員被寶親王弘曆革了職,但寶親王弘曆處理了這群刑部官員,卻並沒有處理李衛,這是為什麼呢?

在這裡依舊老生常談的說一下,本文章只談劇不說史,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說。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衛為什麼要暴打曾靜抗旨不遵呢?

因為曾靜為了鼓搗嶽鍾琪造反,在信中將雍正辱罵為害父害母殺兄殺弟之人。而李衛看了這封信以後,是氣的咬牙切齒。

李衛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呢,一是因為在雍正王朝電視劇的設定之中,李衛只是一個小乞丐,是雍正將李衛帶回王府,使李衛有機會步入仕途,最後更是官至兩江總督,這等恩情,可以說是再造之恩,有人辱罵雍正,李衛自然很生氣了。二是下屬在領導面前,這樣表現也是情理之中的。

雍正也很無奈,因為新政得罪了很多人,連刑部和大理寺都打著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拒絕審問曾靜,無奈的雍正只能親自審問曾靜。

李衛自然氣不過,於是以奴才的身份去暴打曾靜,其實要換其他官員這麼做,就是很明顯的巴結雍正。但換成李衛就不一樣了,因為李衛是雍正潛邸的奴才,是雍正信任的自己人。

而李衛也的確是以奴才行為去的,首先是去軍機處要大牢鑰匙,說白了也沒想著要到鑰匙,只是以此來提醒張廷玉和雍正,我李衛要去替主子出氣了!

去了刑部以後,李衛也並沒有兩江總督的官架子,而是流氓一般將牢門反鎖,讓其他人進不來,然後自己脫掉象徵身份的官服,開始暴打曾靜。

可以說李衛這個人精的心思很是縝密,看似是抗旨不遵,但實則是以奴才身份替主子雍正出氣。

我們再來看看寶親王弘曆的反應

弘曆這個人能得到康熙和雍正兩代皇帝的肯定,其實也是一個人精,如果說李衛是官場上一頂一的人精,那麼弘曆就是皇族中一頂一的人精。

弘曆在察言觀色方面,可以說拿捏的很好。

我們來看看雍正過去以後反應,制止了李衛暴打了曾靜以後,並沒有呵斥李衛,而是對著圍觀的刑部官員問道「很好看,很好笑嗎」?

這群官員馬上解釋道:「皇上奴才們不敢」。

雍正是不依不饒的繼續問道:你們是不是覺得曾靜罵朕的話很解恨吶」。可見雍正並沒有生李衛氣,而是生這群刑部官員的氣。

這群官員繼續解釋道:「臣等豈放有這等心思」。

雍正繼續恨鐵不成鋼的說道:身為刑部大臣對這種無君無父之人,居然沒有半點憤慨之心,居然還圍觀取樂,還說沒有這等心思」。意思是你們這群官員對於這種辱罵朕的人竟然不生氣,是恨不得他們跟著李衛一起去暴打曾靜。

刑部官員只能硬著頭皮解釋道:「皇上聖明,其實是李衛把牢門鎖上了,把鑰匙也拿了進去,奴才們實在是沒有法子,因此奴才們才…」。

弘曆的察言觀色功夫的確了得,看出來了雍正並沒有生李衛的氣,而是生刑部官員的氣,於是說道「因此就圍觀取樂?大清朝怎麼養了你們這麼一批忘恩負義,麻木不仁的東西,張中堂把他們都給我革了」。

這可以說是弘曆第一次在雍正面前發號施令,還是一次性革了一群刑部官員的職,等於是行使了皇帝的權力,相當有魄力,弘曆為什麼敢這樣做呢?

是因為弘曆明白父親雍正厭惡這群官員,所以李衛以奴才身份靠著暴打曾靜替主子出氣,弘曆也是以雍正兒子的身份,來呵斥這群官員,指責他們忘恩負義,並且將他們革職,替父親雍正出氣,雍正心裡自然很高興了。

至於李衛呢,雖然是抗旨不遵,但弘曆也看出來父親雍正只是厭惡刑部官員,並非厭惡李衛,所以弘曆很聰明的沒有處理李衛,而是讓父親雍正自己處理李衛。

不得不說弘曆的察言觀色的確很厲害,雖然區別對待,革了刑部官員的職,忽略了李衛,但的確做對了。因為雍正的確偏袒了李衛,只是象徵性罰了李衛一年俸祿銀子,如果弘曆去處理李衛的話,一個拿捏不好,反倒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了,因此將李衛留給雍正處理是很明確的選擇。

由此可見弘曆這個人精還是很聰明的,不是不敢處理李衛,而是知道該處理那批人,不該處理那批人,替父親將其厭惡之人處理掉就好了,有著這種心機,拿捏的分寸恰到好處,雍正不傳位於他才是怪了!

其實不只是在處理李衛上面弘曆拿捏的好,其他方面李衛拿捏的很好。

諸如田文鏡因為實行新政,搞得河南生員罷考以後,雍正頂住壓力,讓弘曆帶著劉墨林去河南查訪,等弘曆回來再做最後決定,其實說白了就是讓弘曆幫他,來替堅決支持新政的田文鏡說話。

我們再來看看弘曆是怎麼做的,在前往河南路上,途徑黃河大堤,面對搬家的老百姓,弘曆對劉墨林說道:「田文鏡在這裡推行新政,又做得操之過急,怎麼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議」。這說明弘曆對于田文鏡,其實也是印象不好,持否定態度的。

但是結果呢,弘曆回京以後,自己對田文鏡的否定是一個字也沒有說,反而是大義凜然的對雍正說道「兒臣以為新政決不能停止,田文鏡就是有錯,為了新政也不能處治他」。然後又跪下來表態說道讓自己跟他們去鬥,哪怕是得罪了全天下讀書人,自己一個人承擔下來。將雍正感動的是一塌糊塗,然後第二天父子兩個將劉墨林推出來替田文鏡說話,使劉墨林成為眾矢之的,而弘曆則是穩坐釣魚臺。

可見弘曆這個人不管自己有什麼看法,都可以克制住,只要是父親雍正堅持的事情,都表態支持雍正。對於人性的把握可謂是爐火純青,知道不論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如好好表現,讓雍正這個最高統治者認可他,最後傳位於他來的實在。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開明白的弘曆的奪嫡之道了吧,無論是處理李衛還是查訪河南事情上,都是以父親雍正的想法為出發點的,所以自然可以無往而不利,知道做什麼都不如讓皇帝認可來的實在。不像叔叔老八那般,只知道說大話拉攏人心,以為百官支持自己就可以贏,殊不知真正做決定的不在於百官,而在於皇帝,可見弘曆這個人精還是看的很明白的。

現在大家懂得弘曆的職場套路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讚關注一下吧!

第251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含淚殺親子」?因為弘曆和李衛的勸說
    相較於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雍正皇帝的皇子雖然不多,但奪嫡之爭卻進行得更為慘烈、直接、乾脆,在廉親王胤禩的挑撥下,皇三子弘時竟然使出了「暗殺」的狠招。雖然皇四子弘曆最後平安歸來,但該如何處置犯下如此大錯的皇三子弘時,就連雍正皇帝也犯了難。
  • 雍正王朝:劉墨林真的是為救弘曆而死嗎?背後的真相或許正好相反
    關於他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來自於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劉墨林是在蘇舜卿被人強暴投河後,鬱鬱寡歡,被雍正帝派到了年羹堯軍營,最終被年羹堯手下毒死。另一種說法就是劇中弘曆親口所說的,弘時派刺客刺殺弘曆,當時劉墨林跟在弘曆身邊,結果護主心切,被刺客所殺,那麼這件蹊蹺事件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麼秘密呢?楊角風談《雍正王朝》:劉墨林真的是為救弘曆而死嗎?
  • 雍正王朝中弘時之死的臨門一腳是李衛踢的,他為什麼敢這樣做?
    讓雍正帝最終下定決心要殺弘時的恰恰是李衛,難道他不怕事後算帳嗎?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弘時之死的臨門一腳是李衛踢的,他為什麼敢這樣做?一、作死的弘時:弘時小時候是跟弘曆一起師從鄔思道的,只不過弘曆學到了真本事,而弘時卻只學到點皮毛。
  • 《雍正王朝》中劉墨林遭百官排斥背後,雍正為了新政的煞費苦心
    因此之後再有大臣以劉墨林嫖娼之事做文章時,雍正力排眾議以劉墨林的考試成績,定其為探花。後來雍正微服私行去看江蘇李衛的新政如何之時,帶的是劉墨林。河南生員罷考,雍正派寶親王弘曆前去查明的時候,還是讓其帶著劉墨林一起去。很明顯這是要潛移默化的改變劉墨林,使劉墨林成為支持新政支持改革的一員。
  • 雍正王朝:河南生員罷考,弘曆的表現才是危機公關處理的教科書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太子胤礽被復立之前,康熙皇帝下令將弘曆接入宮中,親自教養;雍正皇帝登基後,更是對弘曆時時偏袒、處處保護,早早地將其作為皇位繼承人培養。為了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雍正皇帝甚至不惜「含淚殺親子」。
  • 《雍正王朝》第11集故事梗概(配有本集視頻) // 劉墨林真的是為救弘曆而死嗎?背後的真相或許正好相反
    在這種基礎上,他找到了老十三胤祥,並在老十三胤祥唯唯諾諾不敢贏棋之後,大發雷霆:「不下了,總是和棋,沒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這麼問也實屬正常,但是弘曆的回話,就顯得不那么正常了:「沒有,對了,兒臣曾聽他說過,就是對不起蘇舜卿!」假如劉墨林臨死的時候,說了一句,自己對不起蘇舜卿,那麼完全正常,也屬人之常情。但是弘曆說的是,劉墨林曾經跟自己講過,對不起蘇舜卿,這就不正常了。為什麼這麼說?
  • 《雍正王朝》中河南生員罷考事件中弘曆為何要出賣劉墨林?
    但在老十三的勸說之下,雍正採取了一個折中方法,也可以視為妥協,那便是派寶親王弘曆和劉墨林前往河南安撫和視察。雍正自然是想通過派弘曆前往河南以後,就當地新政的成果,來堵住百官的悠悠之口。弘曆前往河南以後,順利的擺平了生員罷考的動亂。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一直覬覦皇位,而他最大的阻礙就是四阿哥弘曆。弘曆天資聰穎,好學善思。早些年在王府讀書時,弘時總是吵嚷著要撒尿,弘曆卻安安靜靜地聽鄔思道講課,以至於在木蘭秋彌期間被康熙看中,年紀輕輕就被送到宮裡與康熙朝夕相處。
  • 雍正王朝:弘曆,到底有多狠毒?為達目的,就連自己人也照殺不誤
    可廉親王胤禩對皇四子弘曆,卻有著「弘時狠毒不及弘曆」的評價,甚至直接給出了「弘曆處處示人以儒雅寬厚,但該下手的時候,他連眉頭都不皺一下」的斷定之言。仁慈寬厚的皇四子弘曆,果真如廉親王胤禩所說,如此狠毒?
  • 雍正王朝:圖裡琛被雍正派去救弘曆,他對雍正說:奴才明白!到底明白...
    圖裡琛外表看似憨厚,五大三粗,實則是粗中有細聰明無比,還能做到不使主子猜疑,歷經三朝不倒,尤其是備受雍正重用,成為粘杆處的具體負責人,更多的是替雍正辦秘密差事和私事。圖裡琛守口如瓶就是他的職場保命智囊,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自然是深得雍正信任。
  • 《雍正王朝》小弘曆《李衛當官》嶽小滿近照 27歲依舊青蔥
    個人對於徐崢,喜歡他演的電視劇多過喜歡他的電影,《春光燦爛豬八戒》、《穿越時空的愛戀》、《李衛當官》系列等等,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作品。
  • 《雍正王朝》中李衛在面對雍正提問時,為何要隱晦提醒除掉弘時?
    導讀:李衛從來沒有直接提醒雍正保住弘曆殺弘時。涉及儲君人選這麼大事李衛可不敢直接參與,在雍正直接詢問時也最多不過是借著評判八爺黨來影射弘時。弘時的陰狠狡詐不但作為雍正心腹的十三爺、李衛清楚,就連雍正自己後來也非常清楚。
  • 歷史上的李衛當官和《雍正王朝》中有多少差別?
    由於雍正皇帝的猜忌心理,以致於當朝的很多朝臣和宗親都先後被殺,但李衛卻是非常幸運的一位,他不僅沒有被殺,反而在雍正朝一直都飛黃騰達。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字——「知進退」。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的三部曲中,筆者個人還是最喜歡《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中,雍正特赦李紱時間早已來不及,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一次是這個角色剛剛登臺,但是第二次就是他要大肆展現了,問斬的情節也是因為這一次才引起的,兩個事情的性質都不一樣。第一次科場舞弊的處理已經表現出李紱雖然是個清流,但是腦子軸,完全沒有辦事能力,出了事只知道嚷嚷,連拿人都不會,還要李衛幫忙。第二次,則是把這個軸發揮到了極致,為了所謂的士大夫的精氣神,所謂的理想,所謂的道義,可以和雍正的新政,國家的根本對著幹。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結局悽慘、隆科多被幽禁,為何李衛步步高升
    無論身在何處都對雍正忠誠有佳李衛最後一次在劇中出場是在刑部大牢中,他那時候已經是多個省的總督了,因為聽到曾靜污衊雍正,他直接到刑部大牢裡痛扁曾靜,給自己親愛的主子雍正出氣。當時的李衛,已經是朝中一品大官了,可就這麼個大官居然把官服脫了,當著大家的面在牢房裡修理曾靜。
  • 《雍正王朝》中的這4個情節,與真實清朝歷史嚴重不符,值得深思
    隨著雍正皇帝被封為親王之後,母以子為貴,德妃在後宮的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她跟她小兒子老十四關係十分好,也經常膩在一起,不過這也造就了老十四飛揚跋扈的性格。德妃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雍正皇帝登位以後,她並不是積極的撮合兩個兒子之間的關係,反而卻處處給雍正皇帝找麻煩。(關於雍正皇帝跟自己的親弟弟老十四關係為什麼不好?可以翻看淺談史話以前的文章。)
  • 雍正王朝中,且不說雍正對李衛的評價,老八都佩服李衛
    雍正會用人體現在於不按常理出牌,重用李衛就是例子。那麼在雍正王朝中,且不說雍正對李衛的評價,老八都佩服李衛。康熙雖然也會用人,李衛雖然也有能力,但是在康熙時期,李衛並沒有得到賞識或者重用,而是到了雍正時期才得以重用,從而發揮其才能。李衛是一個歷經了三朝的資深官員,他是大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一位特別有名的好官。
  • 更像八爺的新四爺——寶親王弘曆的崛起之路
    因為參與鐵帽子親王逼宮事件,又派人刺殺皇四子弘曆未果,忍無可忍的雍正決定賜死自己的三兒子弘時。在暢春園康熙駕崩的御塌前,弘時非常不服氣,問雍正弘曆究竟有哪點比他強。雍正說「只有弘曆才能夠繼續推行朕的新政,也只有弘曆才能夠把這個國家治理好。」之所以要殺弘時,是因為雍正認為弘曆沒有自己的那種剛毅,對付不了心腸狠毒的弘時。單從對自己兒子的理解程度來看,雍正的眼光遠遠不及自己的父親康熙。
  • 二月河《雍正王朝》-雍正為什麼適合做皇帝
    最近對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王朝》改編的電視,頗有感悟,說給大家聽。康熙後期-貪腐成風 國庫空虛      二月河老先生的《雍正王朝》改編的電視劇可謂精彩至極。故事開始黃河發大水,朝堂議論如何救災;清廷臨近省份無糧食可調,國庫無錢可撥(戶部可調撥資金不足50萬量)。
  • 李衛違規出入歌姬小媚仙家,雍正帝為什麼不處罰他,還替他隱瞞?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98篇文章)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可謂是一個相當嚴厲的帝王,眼中容不得沙子,隆科多啊、諾敏啊、年羹堯啊,甚至三阿哥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