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縣市推廣「蝦稻憨」綜合種養 畝均收入可提高3000元

2020-12-28 華夏小康網

長江禁捕後怎麼讓百姓吃到人工飼養的江鮮?小龍蝦該怎麼養?12月17日召開的全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培訓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農業發展中心主任黃國雄透露,江鮮明年端上百姓餐桌,湖北省要從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

湖北省馴化長江野生魚中華沙塘鱧(又稱「土憨巴」)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明年將在10個縣市全面推廣蝦—稻—土憨巴共作的種植養殖新模式,這種模式每畝收入將比單純蝦稻共作高出近3000元。據調查,市場上二兩重的土憨巴賣80元錢一斤,還供不應求。這種模式是先種水稻,然後養小龍蝦,小龍蝦收穫以後再投放「土憨巴」苗,它吃較小的小龍蝦的幼苗,保證長出來的小龍蝦都是大蝦,一田三收,大大增加農民收入。

小龍蝦養殖核心競爭力是養大蝦。但因養殖技術和管理沒跟上,市場上小蝦多、大蝦少,近年來,小蝦價格不斷下滑,大蝦價格不降反增。明年,湖北省不再擴大小龍蝦養殖規模,農業發展中心將重點抓「七錢蝦工程」,大力開展養殖技術攻關,引導農民減小養殖密度、科學投喂,多養七錢以上的大蝦,力爭每畝增收1000元。

「明年起,我們要用3至5年時間,提升全省水稻耕種收的機械化水平。」黃國雄表示,湖北省是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面積達3000多萬畝,但還有一半的水稻田靠人工插秧,必須把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提上去。

會上還透露,全省各級農業事業發展中心將聯合高校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向科技要效益,開展水產養殖技術攻關。

相關焦點

  • 隆昌市:探索丘區稻漁綜合種養的「破」與「立」
    胡家鎮經發辦主任黎勇走在田間,指著眼前的稻田說:「這裡面大有學問,稻在水中長,蝦在水中遊,老百姓指望著它過上小康生活!」  這是隆昌市按照「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模式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縮影。當前,隆昌市正以入選全省首批「魚米之鄉」創建工作整縣推進縣(市)為契機,大力發展以稻漁產業為龍頭的35萬畝特色農業產業,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色高效綠色發展示範帶建設,成為貫徹落實全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截至今年7月,隆昌市已發展稻漁產業14萬畝,稻田蝦產量7200噸,約佔全省21%。
  • 變大養蝦為養大蝦
    在全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專題培訓班上,省農業發展中心主任黃國雄表示,明年湖北省水產業要重點抓「七錢蝦工程」和「稻-蝦-土憨巴」綜合種養模式推廣,推進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力爭每畝增收1000元。據了解,近年來,湖北省小龍蝦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因養殖密度過大、投餵不科學等原因,導致小蝦多,大蝦少,小蝦價格不斷下滑,大蝦價格不降反增。
  • 嘉善縣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保生態促增收
    為全面推進我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加大示範推廣力度,近日,我縣舉辦了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現場會。各鎮(街道)有關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糧食(植保、機械)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代表等共計60餘人參加。稻漁綜合種養殖技術既能穩糧又可增效,是我省農業部門「十三五」期間和「十四五」重點推廣的穩糧增收技術,我縣經過前幾年的示範推廣,取得了一定成效。
  • 省農科院人才基地發揮作用|創新從江香禾糯「稻+魚」種養模式
    貴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科研骨幹人員合影10月5日,貴州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趙德剛率隊,省農科院李超、朱速松和貴州大學呂立堂等省第六批人才基地團隊成員前往從江縣高增鄉,對人才基地項目推進的香禾糯「稻+魚」種養模式進行實地考察測產驗收,核心示範區最高畝產值超過3000元,均值近2700元,較傳統香禾糯「稻+魚」種養模式畝增效益300至600元。
  • 我省稻漁綜合種養主體在全國性評比推介活動中再創佳績!
    12月5日,第四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暨2020年優質漁米評比推介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行。本屆活動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等共同指導,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主辦。
  • 小龍蝦漲到80元一斤,還有人吃!浙江將推廣100萬畝稻漁共養
    3月初上市批發價是35-40元/斤;6月大量上市時,會跌到15-18元/斤;9月以後,小龍蝦陸續打洞冬眠,價格又會一路飆升;10-11月是全年最高點,批發要70-80元/斤。 老趙分析,蝦冬天這麼貴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貨源有大棚養殖的,也有掘地三尺把冬眠蝦挖出來。但他比較少進這種貨,一來成本高,二是抱卵蝦口味也相對差一些。
  • 江蘇興化:發展生態綜合種養 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目前,興化市已出臺相關政策,對利用現有提水養殖蟹塘進行改造發展稻蝦、稻鴨共作等立體種養,按提水養殖中水稻種植面積每畝給予經營主體300元獎勵。生態綜合種養是一種將水稻、荷藕種植與水產養殖巧妙結合的生態高效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充分發揮稻田、藕田的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兩大功能,既具有互補作用,又可以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 特別之年·特別豐收丨撈蝦捕蟹趕鴨子,通河生態稻立體種養「一水雙...
    特別之年·特別豐收丨撈蝦捕蟹趕鴨子,通河生態稻立體種養「一水雙收」 2020-10-04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稻雙蝦 一畝收入1.5 萬元
    2019年初,李西富投入20多萬元,流轉70畝土地開始了稻蝦立體種養。當年,他就收穫了三季的小龍蝦,每畝稻田平均收穫小龍蝦400斤,產稻穀1000斤,稻與蝦每畝總收入一萬多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統一收購 小龍蝦不愁賣筆者隨後來到玄灘鎮海牧專合社門口,只見一輛收蝦車停在門外。
  • 稻田「雙千工程」蔬菜、青蛙、魚三種生物綜合種養技術
    稻田「雙千工程」蔬菜、青蛙、魚三種生物綜合種養技術王慶等怎樣利用山區相對平整的稻田進行適度改造,進行蔬菜、青蛙、魚三種生物綜合種養技術。稻漁綜合種養實現的「畝收千斤糧、畝增千元錢」,保證了糧食的供應,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產品的有效供應,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
  • 洞庭魚米香 湖南好糧油|鴨和蝦,誰才是稻的好伴侶呢?
    當稻遇到鴨,兩個物種結合,再輔以恰當的控制手段,它們便開始相生相長。鴨喜歡吃昆蟲以及水生動物。有數據顯示,一隻雛鴨一小時可以消滅86——99頭害蟲,這些害蟲有稻飛蝨、稻葉蟬、稻象甲以及福壽螺等,種類達14種以上,鴨子出色的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敵難以企及的。而鴨子的排洩物幾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是養分豐富的有機肥。
  • 【走,下鄉去】造甲鄉萬畝稻蝦米香飄四海
    加上稻蝦米播種期晚,5月 20日開始田間播種,6月25日開始人工插秧,稻子揚花出穗的時候正好避開高溫期,產出的米質比較好。韓有軍告訴記者,蝦稻田裡全程不能施用化學肥料與公害農藥,所以稻蝦米品質很高,很綠色,「我們培育的『軍松』稻蝦米,達到出口歐洲標準,合肥主要供應科大、合工大等一些高校的教授,每斤市場價7.5元到8元,很受消費者青睞,不愁銷路。
  • 尷尬:蝦飼料為何不能出臺行標?
    蝦稻產業帶火蝦飼料       蝦飼料是小眾飼料,一直默默無聞。近年來,卻突然紅火起來,成了各飼料廠家爭相開發的一片藍海。          「蝦稻產業的迅猛發展帶火了蝦飼料!」6月11日,潛江市水產局副局長張遠華說,每畝蝦稻田可產400斤左右的小龍蝦,潛江市65萬畝蝦稻共作面積,加上池塘精養蝦,每年可產7萬多噸蝦。             從2001年開始,潛江首創的「蝦稻連作」「蝦稻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在全國迅速推廣。
  • 圖解《廣安市現代農業「一縣一特色」產業推進方案》
    1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廣安區龍安柚種植25萬畝,綜合產值30億元,創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前鋒區廣安青花椒種植10萬畝,綜合產值達10億元,創建成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華鎣市廣安蜜梨種植6萬畝,綜合產值10億元,創建成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嶽池縣地道食材(稻米)優質稻種植10萬畝,綜合產值40億元,創建為四川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武勝縣大雅柑種植
  • 踐行「一縣一特色」思路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363」產業體系
    1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廣安區龍安柚種植25萬畝,綜合產值30億元,創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前鋒區廣安青花椒種植10萬畝,綜合產值達10億元,創建成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華鎣市廣安蜜梨種植6萬畝,綜合產值10億元,創建成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嶽池縣地道食材(稻米)優質稻種植10
  • 有機質農業化廢為利將種養廢棄物轉化為"種養廢利物"
    但是最根本的是從有機質農業耕育農法模式的種養平衡開始,到農村能源到有機肥等綜合利用。有機質農業遵循自然規律,是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將種養廢棄物轉化為廢利物的耕育農法生產方式。有機質農業最大特點就是秸稈優先過腹還田、就近還田、變廢為寶,通過「糧•秸•牧•菌•沼」模式對營養物質多層次地分級利用,實現無廢物、無汙染生產。也是種養廢利物(沼渣等)再循環促進有機質農業循環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