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近80年 蘇聯戰地記者紀實作品《在華一年》「重見天日」

2021-01-11 國際在線

《在華一年》中文版圖書

《在華一年》俄文版封面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娟):《在華一年》是蘇聯著名新聞電影攝影師、導演、戰地記者羅曼·卡爾曼的一本紀實著作,該書中文版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詳細記錄了卡爾曼在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的所見所聞,從一個外國戰地記者的視角真實展現了中國軍民團結禦敵、奮起抵抗的全過程。

《在華一年》俄文版於1941年5月由蘇聯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國際上記述中國抗戰的珍貴文獻。時隔近80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該書首次被譯成中文出版,並首次在國內發布大量珍貴史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那麼,這本書又是如何在塵封近80年後被重新發現的呢?

《在華一年》中文版譯者為我國資深外交官、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俄羅斯大使李輝,他講述了與這本書的緣分。

卡爾曼在戰鬥現場拍攝

卡爾曼拍攝的珍貴影像 「中國青年愛國者從四面八方向陝甘寧邊區匯集」

在莫斯科工作期間,李輝曾讀到一篇由華人作曲家左貞觀寫的紀念冼星海的文章,裡面提到了關於卡爾曼訪問延安的內容。文章說,蘇聯記者卡爾曼1939年訪延安,跟魯藝學院的學生搞了聯歡,冼星海唱了《黃河大合唱》中的歌曲。這場活動在卡爾曼《在華一年》一書中也有記載。

「我立馬意識到,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中文譯本」,李輝說。意識到這一點後,他曾委託秘書在莫斯科的舊書網站上找尋,但沒能找到,可能是趕上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爆發(1941年6月22日),在戰爭中被焚毀了。幾經搜尋,最終終於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圖書館得到了該書的影印版。李輝從俄羅斯卸任後將書稿帶回國內,於2020年3月開始翻譯。在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該書於今年9月得以與讀者見面。

李輝在譯者的話中指出,卡爾曼為中國人民做出了獨特貢獻,他1938年9月以蘇聯《消息報》特派攝影記者和蘇聯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影師身份來華,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1939年9月回國。《在華一年》是一部具有較大史料價值、歷史價值的紀實作品,連同卡爾曼在中國拍攝的一萬多米長的電影膠捲,都是記述中國抗戰的珍貴文獻,向蘇聯人民和國際社會展現出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全民參戰,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和頑強精神,並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一定能夠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卡爾曼拍攝的珍貴影像「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

據介紹,卡爾曼1938年9月至1939年9月期間奉蘇聯政府之命來到中國,曾親臨抗日戰爭最前線,經歷了「武漢保衛戰」、「重慶大轟炸」和「長沙大火」等重大歷史事件。尤為可貴的是,在華期間他曾赴陝甘寧邊區近一個月,採訪了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拍攝了大量反映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珍貴影像和照片,為今天研究抗戰和中國革命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材料。此外,卡爾曼還於1939年製作了兩部紀實電影《戰鬥中的中國》、《中國特區(延安)》,1941年製作了第三部紀錄片《在中國》。

相關焦點

  • 胡山: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
    —— 羅曼·卡爾曼《在華一年》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開年之際,筆者異常欣喜地收到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中國前駐俄羅斯聯邦特命全權大使李輝同志籤贈的最新翻譯著作:二戰時期蘇聯著名新聞電影攝影師羅曼·卡爾曼的紀實作品《在華一年》。
  • 北京塵封30年的名牌樓「重見天日」
    陪伴了勁松人近30年的勁松中街麥當勞、眉州東坡酒樓、味多美均在此樓,勁松中街麥當勞開了近30年,承載了很多勁松人的回憶,見證了無數勁松人的青春。2019年該樓被鑑定為危樓,2020年10月份,該樓的房屋產權單位開始啟動危樓加固工程。勁松執法隊選擇時機,果斷介入,主動推進。
  • 羅伯特·卡帕,定義戰地紀實攝影
    展覽中,近百幅經典作品按時間段劃分,包括他職業生涯第一張發表作品《演講中的託洛茨基》、西班牙內戰中《倒下的士兵》、失焦的《諾曼第登陸》,以及拍攝中國抗戰的《少年士兵》等所有經典原作盡皆展出,此外還有紀錄片、採訪音頻和《生活》雜誌原本。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上映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於9月18日全國上映。該片近日在全國多地舉辦點映活動,同時還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邀請包括教師、醫護人員、外賣員、中小學生記者團等團體進行主題觀影。2020年,是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京首映,以國之名守護和平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月15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該片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安全的故事。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 18日上映
    福州新聞網9月1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18日將在院線上映,日前這部影片在福州的寶龍金逸影城舉行了看片會,獲得業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 「藍盔勇士」出徵 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周五上映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黃岸)昨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廣州舉行看片會,影片採用戰地紀實的手法,呈現一個無特效、無濾鏡的真實戰場,讓觀眾全方位了解中國軍隊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全貌,「藍盔勇士」為國出徵,堅守在維護世界和平的第一線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上映
    原標題: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上映《藍色防線》因真實而「催淚」今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在9月18日正式發布,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也於當日上映,《藍色防線》是30年來首部以戰地紀實的形式,真實展現海外維和行動全貌的電影,影片是從350個小時的真實素材中篩選出來的,這些素材大部分都是戰士們貼身拍攝,其中不少槍戰的畫面是冒著生命危險拍來的。
  • 《號角與戰鼓——晉察冀戰地記者》:為戰地記者紀言立行
    戰地記者雷行認為,記者要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只有深入群眾,才能寫出接地氣的作品,才能避免新聞失實。近年來新聞單位提倡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強調記者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接地氣,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這些倡導和做法就是戰地記者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 開拓創新是晉察冀戰地記者創造奇蹟的制勝法寶。
  • 30年維和徵程真實再現 戰地紀實《藍色防線》今日上映
    今日(9月18日),由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的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上映。今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以國之名」特輯。700位來自楊根思部隊的官兵,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世界上最年輕也最危險的國家南蘇丹,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中國軍人肩負維護世界和平的國家重託,不僅自身經受住了真實戰場殘酷的生死考驗,成長為共和國的脊梁,更秉承著「天下一家」的大愛情懷,與當地民眾守望相助,贏得了信任與依賴。這抹「和平藍」凝聚為「中國紅」,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大國擔當的國際名片。
  • 【攝影器材推介】戰地(紀實)攝影師與經典相機
    1968年,蘇聯坦克入侵布拉格,寇德卡用他的25mm鏡頭捕捉了爬上坦克抗議的捷克人民這組《入侵·1968》最初以「匿名攝影師」的名字,獲得了國際攝影界的最高獎——「羅伯特·卡伯獎」的金獎關於一臺相機的革命友誼沙飛作為中國戰地攝影師的代表,在戰爭年代拍攝了大量解放軍保衛國土的紀實攝影作品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首映 以國之名守護和平
    9月15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該片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而當最終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後,大家最大的收穫和體會,就是我們80後、90後這些年輕的官兵靠得住,他們懂得報效國家,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不怕犧牲,勇於奉獻。而談到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已經撤離的情況下,始終堅守在戰爭第一線,且能高標準完成任務,魯成軍更鏗鏘有力的表示,就是因為在生命的天平上,軍人使命高於一切,矢志不移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甚至超過生命。
  • ...的作品!」90歲的抗美援朝戰地記者,講述老照片背後的「依依不捨」
    照片的拍攝者,是一位90歲的抗美援朝戰地記者,聽聽他講述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90歲的抗美援朝戰地記者,講述一張老照片背後的「依依不捨」此次建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動駐杭部隊、全市退役軍人及承接軍民融合項目的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校共同參與到展館資料整理、物品徵集等工作中。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首映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首映市場信息網   2020-09-16 16:55:48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15日晚,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24歲的觀眾陳蕾在看完電影後告訴記者,「《藍色防線》雖然沒有像《紅海行動》《戰狼》中戰鬥場面那麼宏大磅礴,
  • 30年維和徵程真實再現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上映
    《藍色防線》作為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在中宣部支持下,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協助下,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出品,今日(9月18日)正式上映。片方發布了一支「以國之名」特輯。700位來自楊根思部隊的官兵,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世界上最年輕也最危險的國家南蘇丹,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看片,真實維和戰場令人震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9月14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杭州舉行了看片會。該片用戰地紀實的手法,呈現了一個真實的維和戰場,觀眾也得以全方位了解中國軍隊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全貌。該片將於9月18日正式上映。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9月18日上映
    日前,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定檔9月18日上映。據悉,該片歷經五年跟蹤拍攝,真實展現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在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該片由河北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出品,影片導演之一周德新就來自河北電影製片廠。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9.18上映 呈現最真實的海外維和紀錄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9月18日,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將全國上映。影片用戰地紀實的手法,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聯合國營地和難民營安全的故事。14日,影片在成都舉行看片會。作為一部戰地紀實電影,沒有那麼多驚險刺激的大場面,但真實的紀錄卻依然催人淚下。
  • 我的朋友是戰地記者:在爆炸聲中演奏的伊拉克交響樂團
    我的朋友楊兄是中國駐中東地區的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