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一年》中文版圖書
《在華一年》俄文版封面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娟):《在華一年》是蘇聯著名新聞電影攝影師、導演、戰地記者羅曼·卡爾曼的一本紀實著作,該書中文版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詳細記錄了卡爾曼在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的所見所聞,從一個外國戰地記者的視角真實展現了中國軍民團結禦敵、奮起抵抗的全過程。
《在華一年》俄文版於1941年5月由蘇聯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國際上記述中國抗戰的珍貴文獻。時隔近80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該書首次被譯成中文出版,並首次在國內發布大量珍貴史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那麼,這本書又是如何在塵封近80年後被重新發現的呢?
《在華一年》中文版譯者為我國資深外交官、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俄羅斯大使李輝,他講述了與這本書的緣分。
卡爾曼在戰鬥現場拍攝
卡爾曼拍攝的珍貴影像 「中國青年愛國者從四面八方向陝甘寧邊區匯集」
在莫斯科工作期間,李輝曾讀到一篇由華人作曲家左貞觀寫的紀念冼星海的文章,裡面提到了關於卡爾曼訪問延安的內容。文章說,蘇聯記者卡爾曼1939年訪延安,跟魯藝學院的學生搞了聯歡,冼星海唱了《黃河大合唱》中的歌曲。這場活動在卡爾曼《在華一年》一書中也有記載。
「我立馬意識到,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中文譯本」,李輝說。意識到這一點後,他曾委託秘書在莫斯科的舊書網站上找尋,但沒能找到,可能是趕上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爆發(1941年6月22日),在戰爭中被焚毀了。幾經搜尋,最終終於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圖書館得到了該書的影印版。李輝從俄羅斯卸任後將書稿帶回國內,於2020年3月開始翻譯。在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該書於今年9月得以與讀者見面。
李輝在譯者的話中指出,卡爾曼為中國人民做出了獨特貢獻,他1938年9月以蘇聯《消息報》特派攝影記者和蘇聯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影師身份來華,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1939年9月回國。《在華一年》是一部具有較大史料價值、歷史價值的紀實作品,連同卡爾曼在中國拍攝的一萬多米長的電影膠捲,都是記述中國抗戰的珍貴文獻,向蘇聯人民和國際社會展現出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全民參戰,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和頑強精神,並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一定能夠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卡爾曼拍攝的珍貴影像「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
據介紹,卡爾曼1938年9月至1939年9月期間奉蘇聯政府之命來到中國,曾親臨抗日戰爭最前線,經歷了「武漢保衛戰」、「重慶大轟炸」和「長沙大火」等重大歷史事件。尤為可貴的是,在華期間他曾赴陝甘寧邊區近一個月,採訪了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拍攝了大量反映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珍貴影像和照片,為今天研究抗戰和中國革命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材料。此外,卡爾曼還於1939年製作了兩部紀實電影《戰鬥中的中國》、《中國特區(延安)》,1941年製作了第三部紀錄片《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