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人能比一個銀行信貸經理更能體會生意失敗群體的痛苦了。生意失敗不只存在於那些創業初期的人群,有些還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這些人要麼是因為決策失誤,要麼是因為大環境急轉直下被拖垮。這些人因為生意失敗而還不上貸款,我們又因為他們還不上貸款而對他們進行分析,積累經驗,日後儘量不把貸款發放給那些可能會經營失敗的人。
下面我就來講述兩個我作為信貸經理時親眼見到的案例,希望能夠給正在創業的人一定的警示。
一、從萬人空巷到失敗落幕
一個三線城市的購物廣場在過節的時候能做到萬人空巷,交警封路,可想而知,它的現金流該有多麼充足。可是誰都沒想到,它在經歷了十年左右的輝煌後因為資金鍊斷裂而破產了。
由於它是我們銀行的信貸客戶,我也有幸了解到它從繁榮到消亡的很多內幕。
這個購物廣場的老闆也算白手起家,他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將一個幾十平米的小商店,發展成了幾千平米的大型商場。這個商場甚至還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經濟活力,形成了以該商場為中心,方圓一公裡的大商圈。
一到節假日,這家商場門前的路就要實行交通管制,不允許私家車進入,人流量特別大的時候,公交車也不能進入。六車道的公路被直接改成步行街。
可就是這樣一個購物廣場卻倒閉了,倒閉原因竟然是現金流斷裂。替商戶收的錢沒有辦法按時結算給商戶。這是典型的因為資金挪用而把生意拖垮的案例。後來了解到,購物廣場的老闆投資建了一個飲料廠,專門生產功能型飲料,它的飲料在那個三線城市相對暢銷,但一直衝不出三線城市。
要知道飲料的利潤率雖高,但是它幾乎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想要在一片紅海中脫穎而出,是相當難的。眼看功能型飲料不能獲得盈利,老闆又轉做茶飲料,茶飲料又沒成功,又做純淨水。生產線一換再換,最終把購物廣場拖垮了。
從一個小商店發展成一個購物廣場的成功源自於老闆的專注,從購物廣場到飲料廠的失敗源自於老闆的不專注。創業不是不能跨行業,但一定要將自己的主營業務和新做的業務隔離開,防止新業務沒有做成,反倒將核心業務拖垮。
二、海外留學生的特色餐廳
海外留學生確實有光環,可是這個光環卻不一定能夠帶來事業上的成功。在創業面前,危機並不會因為你是海外留學生就繞道而走。
我的一個貸款客戶抵押了父母為他買的房子,從銀行貸了50萬。當時他申請貸款的時候說的是要裝修這套抵押的房子,我信以為真。可是沒想到在貸款的第五個月就還不上貸款了。
後來調查發現他是用貸款資金開了一個俄式餐廳。他在留學俄羅斯時非常喜歡那裡的美食,一直夢想著要把俄羅斯的美食引進國內,目標是做一個具有知名度的連鎖俄式餐廳。
俄式餐廳在前些年還沒有出現,我能看出這位海外留學生有較強的市場開拓精神。可是很明顯,他的市場開拓能力不行。他相信會有很多人的口味和自己一樣,再加上大家都喜歡嘗試一些異國美食,盈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是市場並不會按照他所設想的去發展,無論怎麼做活動,餐廳的翻臺率總是提不上來。一邊是貸款要還,一邊是給員工發工資,每月的收入基本上就是左口袋進,右口袋出。
這位留學生現在在一家公司裡做職員,再也沒有做過創業的夢。對他而言,幾年的留學生涯總共也沒有花50萬,可是這半年不到的時間,他就欠下了近50萬的債,甚至房子也差點沒有保住。這對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借錢去創業是十分冒險的行為,如果我當時知道他要挪用資金,我是絕對不會為他辦理貸款的。借錢要付利息,這無疑也就壓縮了他盈利的空間。
再加上本錢是借的,在投入方面,他在面對類似於廣告這種可能不會立即有效果的投入上就會謹小慎微,最後形成惡性循環。一邊不敢投,業績就差,業績越差,越不敢投。
總結:
由於我做過銀行的信貸經理,我知道基本上所有的經營類不良貸款都與生意失敗有關。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上邊講到的兩個案例。一個是進行跨行業經營,而且沒有將主營業務和新業務進行風險隔離,最終被新業務拖垮;另一個是創業時只憑一腔熱情,還使用貸款,加槓桿投入,加大了失敗的概率。
希望這兩個案例可以給看文章的創業者帶來一些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