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2019)版本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進行改編拍攝,有別於前作的改編,導演葛偉格用細膩又頗具新意的倒敘手法來講述這部150多年前的名作,給觀眾帶來了一部區別以往,充滿活力和現代風格的女性成長故事。該片於2019年12月25日聖誕節之日在美國上映,一經上映就大獲好評,並已入圍2020年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音樂等6項獎項,豆瓣評分8.4。
《小婦人》(2019)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作者奧爾柯特成長時經歷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講述了馬奇一家四個性格迥異女孩的成長故事,在成長過程中一家人更加團結、勇敢,更加珍惜彼此,可以說是一部融合親情、友情、愛情為一體的家族倫理電影。展現了女性在面對婚姻、金錢、事業時的困惑與不同選擇,更加蘊含了對獨立女性的一種嚮往與追求。原著寫於150多年前,在當時社會保守舊思想佔統治地位的環境中,女性地位低下,這部作品放在當時來看,具有很先進的女性自主意識,就算放在現代社會也絲毫不過時。
這是一個講述瑪格家四個女孩青春成長類型的故事。
大姐溫文爾雅但略有些虛榮後嫁給一個家庭教師,清貧但相愛。
二姐獨立自信喜歡寫作,給鄰居富家男有情緣但無果,後嫁給一個教授,共同經營學校。
三姐擅長鋼琴,與鄰居爺爺算是忘年交(鄰居爺爺過世的女兒也喜歡彈鋼琴),卻因為善良染上病疾,不幸離世。
四妹性格乖張,愛好畫畫,但發覺自己並無天賦,立志嫁給有錢人,後嫁給鄰居富家男。
區別於1994年版,影片採用回憶插敘的手法,逐漸讓我們知道每個女孩的性格,她們的背景以及遭遇,並更好地描繪了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回憶與現實重合,感覺美好的暖色青春再也不會回來了,但生活還在繼續…
本片榮獲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時裝以及畫面整體設計都超棒,還充滿了一個母親養育女兒的哲理。
看完Greta Gerwig改編導演的《小婦人》,總體感覺如下:
這是一個現代版本的電影改編版本。所謂現代即是,導演並沒有照搬原著《小婦人》。Greta Gerwig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導演,一個優秀的電影編劇。整個電影打破了線性敘述的原著小說模式,而採用適合電影拍攝的,更為靈活的倒敘,閃回與回憶交織,現實與不同時空組合的拍攝手法來完成敘述。新版電影《小婦人》有更為感動人心的一個故事內核。以Jo March作為女主角,採用她的描寫為這部電影帶來一種主觀的推動力。具體來說就是,導演讓Jo March在電影中自己完成了故事的敘述,讓她成為一個「全能」的敘述者,可以說Jo就是電影《小婦人》的作者,這一作者的身份由Greta Gerwig賦予演員Saoirse Ronan去完成,讓電影和小說《小婦人》形成了一個互為補充和映照的文本。
我覺得,Greta Gerwig也有一顆作家的野心,不然她不會給自己的這個改編版本添加很多故事枝脈,在聖誕節帶來「合家歡」的結尾。因為在我書櫃裡,這本1998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的《小婦人》(1992年第一版,洪怡 譯),小說最後一章停止在父親回家,Beth病癒,Meg愛情定格,並沒有Jo成為真正的女作家的橋段,小說以一個溫暖和帶有希望的結尾戛然而止,但生活還在繼續,按照女作家Louisa May Alcott(《小婦人》原著作者)的話,小說寫到這裡,算是一幕和諧家庭劇暫且落幕,但留下生活追隨與溫暖的餘音不止。這顯然和Greta Gerwig的《小婦人》完全不同。(也許還有其它《小婦人》的小說翻譯版本,我的參照是我書櫃裡的這本。有趣的是,這本《小婦人》的書封面居然用了1994年電影《小婦人》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