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的製作班底是擁有金字招牌的正午陽光,要知道「正午出品,必屬精品」,如此高的評價也不是隨便得到的。
正午陽光講究慢工出細活,他們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父母的愛情》《戰長沙》《琅琊榜》等眾多高品質的好劇,都是出自正午之手。
因此當《清平樂》在拍攝之之初,就備受期待,特別是主演還是與正午合作多次的王凱,演技上自然不會有過多擔心。
然而在《清平樂》播出後,這部劇還是讓觀眾的期望落空了,演技上大多沒什麼毛病,就是劇情節奏太拖了,很多劇情都沒什麼信息含量,可有可無。
而同樣都是將帝王生活的《少年天子》,雖然服道化比不上精緻考究的《清平樂》,但卻不影響他是個好的作品,僅用四集,藉助福臨大婚之事,揭開以孝莊、鄭親王、福臨各為首的三方政治勢力。
在《少年天子》裡除了皇帝和後宮妃子們的愛恨情仇,還有能看到順治在處理明清鼎革之際的混亂局面時,表現出的明智和創新。這裡面不單單有愛情,還有親情和家國。
而且裡面還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沒有明確的忠臣和明君,臣子也有自己的私心和貪念,但面對家國也同樣有自己的擔當。君王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個膽小懦弱、渴望愛情、逃避現實的人,他不再是聖人,他也有自己的恐懼和無奈,他也想要有追求愛情的權力。
而到了《清平樂》很多劇情本來可以很出彩,很有戲劇衝突,特別是宋仁宗和太后對峙的部分,然而這裡卻被編劇一筆帶過,到了後宮部分,編劇也是花了很大篇幅了講述宋仁宗的情感,然而整個部劇的感情線,卻有種越纏越亂的柑橘。沒有鋪墊,就莫名其妙的喜歡上了一個女人。
如果說《少年天子》是利用烏雲珠和福臨的「悲辛無盡」來表達的一種悲憫,那《清平樂》也僅僅算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因為它不算是一個歷史劇,說是愛情劇,卻沒什麼內容,故事沒有內核,也就只剩下那精緻的外表了。